s 閱讀頁

參考書目及其他

  柏林盟國博物館,《完成使命:西方國家駐波茨坦軍事聯絡團1946-1990》,柏林,2004

  柏林盟國博物館,《柏林萬歲1945-2003》,柏林,2003

  埃貢·巴爾,《當時的我》,慕尼黑,1996

  安東尼·比弗爾,《柏林:衰落》,倫敦,2002

  保羅·伯格,《森林居住區:萬特利茲參考書》,柏林,2001

  道格拉斯·鮑丁,《德意誌帝國的廢墟中》,倫敦,2005

  維利·勃蘭特,《座談會與和解:1960-1975》,漢堡,1976

  維利·勃蘭特,《回憶》,漢堡,1990

  《德國聯邦內政部的一般性問題》,柏林,1961年8月13日

  柯蒂斯·凱特,《虛度的八月:1961年柏林牆危機》,倫敦,1978

  歐諾黑M。卡丘朵,《肯尼迪與柏林牆危機:美國決策製定研究》,柏林,1980

  大衛·蔡爾茲,《東德:莫斯科的德國盟友》,倫敦,1983

  喬治·克萊爾,《在柏林的日子1946-1947》,倫敦,1989

  盧修斯·克雷將軍,《在德國的決定》,紐約,1950

  羅伯特F。達萊克,《未盡的一生:約翰F。肯尼迪》,倫敦,2003

  安德烈亞斯W。多姆,《肯尼迪在柏林:冷戰期間的政治,軍國主義,以及情感》,帕德博恩,2003

  麥克·丹尼斯,《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的興衰1945-1990》,哈洛,2000

  馬裏恩·戴金,《牆上的黑洞逃亡1961-1989》,慕尼黑,2005

  托斯頓·迪德理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的邊防警察》,柏林,1998

  卡洛琳·艾森伯格,《劃線》,紐約,1998

  貝恩德·艾森菲爾德與羅傑·恩格曼,《1961年8月13日:出逃》,不萊梅,2001

  烏利希·恩岑斯貝格,《一號公社,柏林1967-1969》,科恩,2004

  若弗·若埃利與詹姆斯·瑞多勒克合著的《威廉主義及其遺產:德國的現代性,帝國主義,以及改革的意義,1890-1930》,紐約與牛津,2003

  彼得·厄爾與休伯特斯·納伯,《禁區:史塔西在柏林的禁運區》,柏林,2005

  理查德J。伊旺斯,《掌權的第三帝國》,倫敦,2005

  沃納·菲爾默與赫伯特·史旺,《柏林牆下的受難者》,慕尼黑,1991

  托馬斯·弗萊明與哈根·科赫,《柏林牆下的受害者》,柏林勃蘭登堡,2004

  馬裏奧·弗蘭克,《瓦爾特·烏布利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傳》,慕尼黑,2003

  瑪麗·富布盧克,《解剖獨裁: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內幕1949-1989》,牛津,1995

  約翰·劉易斯·加迪斯,《冷戰,新的曆史》,紐約,2005

  約翰·吉爾森與科裏·塞克,《柏林牆危機:透視冷戰中的聯盟》,貝辛斯托克與紐約,2002

  諾曼·葛柏,《柏林牆:肯尼迪、赫魯曉夫以及歐洲心髒的陰影》,紐約,1998

  托馬斯·格裏姆,《政治局私密》,柏林,2004

  霍普M。哈裏森,《激怒蘇聯人》,普林斯頓與牛津,2003

  赫爾特·漢斯——赫爾曼,《柏林牆倒塌紀事》,柏林,1999

  托尼·尤特,《戰後:1945年以來的歐洲曆史》,倫敦,2005

  尼基塔S。赫魯曉夫,《赫魯曉夫記憶:開放的錄音帶》,倫敦,2005

  約翰·奧·科勒,《史塔西:東德秘密警察不為人知的故事》,博爾德,2000

  沃納·庫普,《1953年6月17日:傳奇與現實》,柏林,2003

  安吉拉·柯瓦爾澤克,《東德的朋克》,柏林,2003

  尤裏A。柯維金斯基,《風暴即將來臨》,柏林,1993

  布萊恩·拉德,《柏林幽靈:都市地圖上的柏林對抗史》,芝加哥與倫敦,1997

  彼得·約阿希姆·拉普,《烏布利希的助手們》,波恩,2000

  大衛·克雷·拉奇,《柏林:當代史》,倫敦,2001

  沃爾夫岡·萊昂哈德,《革命的孩子》,芝加哥,1958

  賈爾斯·麥克多諾,《柏林》,倫敦,1997

  哈羅德·麥克米倫,《指路:1959-1961》,倫敦,1972

  克勞斯·克裏斯汀·馬爾讚,《德意誌,德意誌:一個共享國家的簡史》,慕尼黑,2005

  彼得·默瑟伯格,《維利·勃蘭特1913-1992》,慕尼黑,2004

  南希·米特福德,《弗裏德裏希大帝》,倫敦,1970

  穆勒,穆勒,《德意誌的崩潰》,柏林,2005

  大衛E。墨菲、謝爾蓋A。康德拉謝夫、喬治·貝利,《柏林戰場: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與蘇聯克格勃之間的對決》,倫敦,1997

  蒂莫西·納夫泰利,《總統紀事:約翰F。肯尼迪:巨大的危機》,紐約,2001

  肯尼斯P。奧唐奈爾與大衛F。鮑爾斯及喬·麥卡錫,《約翰尼,我們幾乎不認識利:追憶約翰·菲茨格拉德·肯尼迪》,波士頓與多倫多,1972

  烏爾裏克·普蘭茨多夫與魯迪吉·達曼,《東德的呼籲》,法蘭克福,2005

  羅貝特·波澤爾,《埃裏希·昂納克》,斯圖亞特與慕尼黑,2003

  齊格菲·普諾斯科普,《政治局鬧鬼:齊格菲·普諾斯科普在格斯普瑞克見到阿爾弗雷德·紐曼》,法蘭克福,1996

  亞曆山大·裏奇,《浮士德的都市:柏林史》,倫敦,1999

  沃爾特·W。羅斯托,《權力的漫射》,紐約,1972

  艾倫·賽斯塔,《地道的自由》,慕尼黑,2001

  喬納森·斯藤伯格,《昨日之威懾:蒂爾皮茨號和德國艦隊的誕生》,紐約,1965

  威廉·陶布曼,《赫魯曉夫:其人和其時代》,倫敦,2003

  瑪格麗特·撒切爾,《在唐寧街的日子》,倫敦,2003

  阿爾伯特C。托德、馬科斯·海沃德,《20世紀俄國詩歌》,倫敦,1993

  威廉H·滕納中將,《飛越駝峰》,紐約,1964

  安·圖薩與約翰·圖薩,《柏林封鎖》,倫敦,1988

  安·圖薩,《最後的分野:柏林與柏林牆》,倫敦,1996

  馬蒂亞斯·烏爾與阿尼姆·瓦格納,《烏布利希,赫魯曉夫,以及隔離牆》,慕尼黑,2003

  馬庫斯·沃夫和安妮·默弗伊,《無麵人,間諜頭頭回憶錄》,倫敦,1997

  彼得·衛登,《柏林牆:分裂柏林的內部故事》,紐約,1989

  弗拉迪斯拉夫M。祖伯克與康斯坦丁·普列沙科夫,《克裏姆林宮內部的冷戰: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劍橋與倫敦,2003

  哈根·科赫,《我逃跑的前方》,柏林,2004

  對羅伯特H。洛克納的采訪,可參考網址http://www。gwu。edu/-nsarchiv/coldwar/interviews/episode-4/lochnerI。html

  穆德·雷斯徹、克裏攀多夫·斯蒂芬,《東德監獄中的生活》,馬格德堡,2004

  曼弗雷德·勒克森,《德意誌共和國檔案2001》之《柏林牆,1961年8月的記憶》,2001

  道格拉斯·薩爾維奇,《柏林危機的終結:1958-1962柏林危機新證據》,冷戰國際史研究項目,期刊,(1998年冬)

  約阿希姆·特倫克納,《在柏林品嚐可口可樂》備忘錄,沒有出版的手稿。

  馬蒂亞斯·烏爾,“西柏林就是存在於我們共和國內的一個黑洞”,詳見《依靠柏林牆》,2003

  弗拉迪斯拉夫M。祖伯克,《赫魯曉夫與柏林危機1958-1962》,伍德羅·威爾森國際學者中心冷戰國際曆史研究課題6號工作底稿

  霍斯特·穆勒與亞曆山大·楚班楊,聯合發布代表委員會,慕尼黑,2005

  《明鏡周刊》,漢堡

  《紐約時報》,紐約

  《世界報》,柏林

  全國政治教育等信息:http://www。chronik-der-mauer。de/

  關於學生逃亡組織的活動:http://www。fluchthilfe。de/

  小威廉·巴克力,《柏林牆的倒塌》,霍博肯,2004

  大衛·蔡爾茲,《東德的衰落》,哈羅,2001

  納粹文件展覽館柏林牆資料:柏林牆展覽目錄,德累斯頓,2002

  安娜·範德爾,《史塔西的地盤》,倫敦,2003

  約翰·劉易斯·加迪斯,《現在我們知道:重新思考冷戰史》,牛津,1997

  雷蒙德L。加索夫,《通往冷戰的旅程:控製與共存回憶錄》,華盛頓,2001

  安東尼·格裏斯,《史塔西檔案》,倫敦,2003

  卡琳·哈特維格,《黨的眼睛:照片與國家安全》,柏林,2004

  哈羅德·豪斯沃爾德、拉特諾·魯茨,《東柏林:柏林牆下生命的隕落》,柏林,2005

  克裏斯托弗·希爾頓,《柏林牆:人民的故事》,斯特羅德,2001

  阿克塞爾·克勞斯米爾、斯基米德·裏奧,《柏林牆》,柏林/波恩,2004

  尤根·科林迪恩斯特(編輯),《柏林牆通道1961-1989》,柏林,2004

  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回顧:悲劇與越戰之教訓》,紐約,1996

  格雷格·肖爾根,《維利·勃蘭特傳》,慕尼黑,2001

  安德裏亞·斯泰因伽特,《柏林史》,柏林,2004

  瓦爾特·斯圖澤,《柏林危機中的肯尼迪與阿登納》,波恩,1973

  托尼L。提賽爾,《柏林之往昔與今朝》,倫敦,1992

  采訪埃貢·巴爾教授,2005年8月10日

  沃爾夫岡·鮑爾丁,2005年8月11日

  采訪伯甘德夫婦,柏林,2004年12月12日及2005年8月13日

  采訪布朗維斯基·馮·萊茵哈德,柏林,2005年10月13日

  采訪哈根·科赫,柏林,2005年8月9日

  采訪洛薩·羅,柏林,2005年8月11日

  采訪托尼L。提賽爾,英國索爾茲伯裏,2005年5月13日

  采訪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華盛頓特區,2004年9月5日

  采訪維納·米杭,波茨坦,2004年12月13日

  麥克·雷納,電話采訪,香港與康沃爾之間的電話采訪,2005年7月5日

  采訪格爾德·羅斯,柏林,2005年8月10日

  采訪克勞斯·舒爾茨——雷德伽斯特,柏林,2005年8月16日

  采訪斯圖亞特·曼尼,英國特魯羅,2004年7月22日

  采訪君特·沙博夫斯基,柏林,2005年8月8日

  采訪彼得·舒爾茲,柏林,2005年8月14日

  采訪埃米爾和安·亨培爾,柏林,2004年12月16日

  采訪約阿希姆·特倫克納,柏林,2004年12月17日

  英國克佑國家檔案館(前公共記錄辦公室)

  華盛頓特區國家檔案館和記錄服務中心

  德國柏林東德檔案館

  波士頓肯尼迪總統圖書館

  注:所有來自於個人的資料在文中均有標注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