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嚴格選將製度

  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曾國藩

  交人要交那些心地坦誠、肝膽相照的人,選將選兵自然也要選那些“忠義血性”之輩,至於樸實耐勞、智略才識當然亦是斷不可少。

  從曾國藩所規定的選將標準來看,湘軍的,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麵:一是忠義血性;二是廉明為用;三是簡默樸實;四是智略才識;五是堅忍耐勞。

  曾國藩在選將中,將“忠義血性”放在第一位。所謂“忠義血性”,就是要求湘軍將領誓死效忠清王朝,自覺維護以三綱五常為根本的封建統治秩序,具有誓死與起義農民頑抗到底的意誌。他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則諸勇必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仍可效命,故次之。身體羸弱者,過勞則疾;精神乏短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於求備,而苟闕其一,萬不可帶勇,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選用具有“忠義血性”者為將領,可以為整個軍隊起到表率作用,“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餘”,這樣便可以帶動全軍效忠封建的統治,從而能夠使這支新興的軍隊——湘軍,不但具有鎮壓農民起義的能力,同時,還具有“轉移世風”的政治功能。

  曾國藩強調“廉明為用”。對於“廉”、“明”二字,他解釋說:“弁勇之於本營將領,他事尚不深求,惟銀錢之潔否,保舉之當否,則眾目眈眈,以此相伺,眾口嘖噴,以此相譏。惟自處於廉,公私出入款項,使闔營共見共聞,清潔之行,已早有以服弁勇之心,而小款小賞,又常常從寬,使在下者恒得沾潤膏澤,則惠足使人矣。明之一字,第一在臨陣之際,看明某弁係衝鋒陷陣,某弁係隨後助勢,某弁回力合堵,某弁見危先避,一一看明,而又證之以平日辦事之勤惰虛實,逐細考核,久之,雖一勇一夫之長短賢否,皆有以識其大略,則漸幾於明矣。”

  “廉”,對於軍隊來說是極為敏感的問題。綠營將帥克扣軍餉,冒領缺額以自肥的現象,早已是公開的腐敗行徑。這深為士兵所不滿,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那麽,曾國藩在新組建的軍隊上,要做到與眾不同,就必須在選將問題上高度重視,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湘軍的戰鬥力。

  “明”是指將領要做到賞罰分明,是非不淆。“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對於一般將領要求其“精明”,而對於高級將領,則要求其必須高明,這樣才能夠具有遠見卓識。

  曾國藩反複強調將領要具備“廉”、“明”的品質,這對於改善官、兵關係,提高戰鬥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三,選取將領,專取“簡默樸實”之人。

  曾國藩對於綠營軍官氣深重,偷機取巧,迎合鑽營的腐敗風氣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他深感積習難改。“國家養綠營兵五十餘萬,二百年來所費何可勝計。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戰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樸散淳,其意蕩然”,曾國藩從內心裏慨歎:即使“嶽王複生,或可換孱兵之筋骨;孔子複生,難遽變營伍之習氣”。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曾國藩規定,一方麵湘軍不用入營已久的綠營兵和守備以上官;另一方麵,他強調挑選將領要側重“純樸”。所謂“純樸”是指腳踏實地,無官氣,不浮誇虛飾。曾國藩經過遴選,將大量“純樸”之人委以重任,這對於提高湘軍戰鬥力和耐力極為有益。

  第四,“智略才識”是曾國藩選將的又一標準。曾國藩認為:“大抵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決不能選用閩冗者。他指出:“其閩冗者,雖至親密友,不宜久留,恐賢者不願共事一方也。”曾國藩力求從書生中選拔人才。借助於他們知書達理,努力克服綠營將領缺乏韜略的弊病。

  第五,要求湘軍將領還應具備“堅忍耐勞”的特點。

  “堅忍”亦就是打仗時能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曾國藩雖為一介儒生,對於治軍最初沒有多少軍事經驗。但他亦清楚,行軍作戰倍加艱辛,隻有“立堅忍不拔之誌,卒能練成勁旅……數年坎坷艱辛,當成敗絕續之處,持孤注以爭命。當危疑震撼之際,每百折而回”。他提倡在艱苦環境中矢誌不移的勇氣,隻有這樣,才能使湘軍從上到下都有著一股與農民起義軍頑抗到底的決心。

  在曾國藩看來,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出身卑微,迫切希望改變所處的社會地位。按貫例是應通過讀書做官的方式來達到其目的。然而,清朝末年的狀況卻使他們無望改變社會地位。據統計,清末全國紳士人數約有一百四十五萬,政府官職及頭銜僅能容納十五萬,閑居鄉裏的紳士至少有一百三十餘萬,兩者之間構成了懸殊的比例。當社會統治秩序受到農民起義的衝擊,他們將本能地站出來,以封建的衛道精神同農民軍進行對抗,捍衛封建的統治,加之無官可做隻好在投筆從戎中,一顯身手。

  按照這些標準選將練兵、處理將士關係,雖未必能達到他的“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人心”的目的,但確實使曾國藩得到了一支非比尋常的軍隊,從而使他博得了皇帝對他的重用和將士僚屬對他的青睞。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在其一整套的選將標準中,一反中國古代兵家論將、選將的方法,而將“忠義血性”,意即對封建政權的忠心放在了第一位。為此,他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書生為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