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扶助有才之人

  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訴你一句話:我這裏所崇尚的就是一個‘誠’字。

  ——曾國藩

  曾國藩與李鴻章曾有一段師生之誼,當李鴻章滿懷希望地投奔曾國藩時,曾國藩卻借口軍務倥傯,沒有相見。李鴻章以為隻是一時忙碌,幾天之內定可召見,誰知在旅舍中閑住了一個月,竟得不到任何消息。他心急火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李鴻章得知曾國藩幕府中的陳鼐,是道光丁未科進士,與他有“同年”之誼,也充過翰林院庶吉士,又算是同僚,就請陳去試探曾國藩的意圖。誰知曾國藩環顧左右而言他,不肯表明態度。

  李鴻章既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曾國藩何以對他如此冷落?這實在令人費解。就連陳鼐也不明所以,便對曾國藩說:

  “少荃與老師有門牆之誼,往昔相處,老師對他甚為器重。現在,他願意借助老師的力量,在老師門下得到磨練,老師何以拒之千裏?”

  曾國藩冷冷地回答說:“少荃是翰林,了不起啊!誌大才高。我這裏呢,局麵還沒打開,恐怕他這樣的艨艟巨艦,不是我這裏的潺潺溪流所能容納的。他何不回京師謀個好差事呢!”陳鼐為李鴻章辯解說:“這些年,少荃經曆了許多挫折和磨難,已不同於往年少年意氣了。老師不妨收留他,讓他試一試。”

  曾國藩會意地點了點頭。就這樣,李鴻章於1858年進了曾國藩幕府。

  其實,曾國藩並不是不願接納李鴻章,而是看李鴻章,心地高傲,想打一打他的銳氣,磨圓他的棱角。這大概就是曾國藩這位道學先生培養學生的一番苦心吧。自此之後,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棱角著意進行了打磨,以便他變得老成世故,打下立足官場的“基本功”。

  曾國藩很講究修身養性,規定了“日課”,其中包括吃飯有定時,雖在戰爭時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國藩的規定,每頓飯都必須等幕僚到齊方才開始,差一個人也不能動筷子。曾國藩、李鴻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習慣頗有不同。曾國藩每天天剛亮就要吃早餐,李鴻章則不然。以其不慣拘束的文人習氣,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對這樣嚴格的生活習慣很不適應,每天的一頓早餐實在成了他沉重的負擔。一天,他假稱頭疼,沒有起床。曾國藩派弁兵去請他吃早飯,他還是不肯起來。之後,曾國藩又接二連三地派人去催他。李鴻章沒有料到這點小事竟讓曾國藩動了肝火,便慌忙披上衣服,匆匆趕到大營。他一入座,曾國藩就下令開飯。吃飯時,大家一言不發。飯後,曾國藩把筷子一扔,扳起麵孔對李鴻章一字一板地說:

  “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訴你一句話:我這裏所崇尚的就是一個‘誠’字。”說完,拂袖而去。

  李鴻章何曾領受過當眾被訓斥的滋味?心中直是打顫。從此,李鴻章在曾國藩麵前更加小心謹慎了。

  李鴻章素有文才,曾國藩就讓他掌管文書事務,以後,又讓他幫著批閱下屬公文,撰擬奏折、書牘。李鴻章將這些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甚為得體。深得曾國藩賞識。幾個月之後,曾國藩又換了一副麵孔,當眾誇獎他:

  “少荃天資聰明,文才出眾,辦理公牘事務最適合,所有文稿都超過了別人,將來一定大有作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許要超過我的,好自為之吧。”

  這一貶一褒,自然有曾國藩的意圖。而作為學生的李鴻章,對這位比他大十二歲的老師也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對人說:“過去,我跟過幾位大帥,糊糊塗塗,不得要領;現在跟著曾帥,如同有了指南針。”

  李鴻章在未入曾幕之前,曾先後隨團練大臣呂賢基及安徽巡撫福濟,此二人既非戰亂之才,對於領兵作戰更是缺乏經驗,李鴻章在他們手下帶兵及處幕,自然沒有本領可學。曾國藩所以能在舉世滔滔之中發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就是因為他能以子弟兵的方法訓練湘軍,使他們成為一支能征慣戰的隊伍;而他自己所擬訂的通告全局、十道分進、對太平天國展開全麵防堵圍剿的戰略方針又極為正確,因此,方能使他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掌握主動,著著進逼,終於使太平天國政權完全傾覆。假如曾國藩也像一班督撫大帥那樣不能高瞻遠矚;那麽,曾國藩不免也會像向榮、和春、勝保、福濟等人一樣碌碌無成,李鴻章也決不能從曾國藩那裏學到卓越的打仗要領。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作聯挽之,說: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裏,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此聯的上半,充分道出了李鴻章師事曾國藩而盡得其軍事政治才能的事實。然而,李鴻章入居曾幕,實在是他一生事業的重要關鍵,拜相封侯,悉基於此。至於曾國藩賞識李鴻章,除了曾國藩素知李鴻章才氣過人這一因素外,下麵一件事,也是重要的原因。

  李鴻章居曾幕時,曾為曾國藩草奏嚴劾安徽巡撫翁同書,最得曾國藩的欣賞。其時,曾國藩因翁同書對練首苗沛霖的處置失常,以致激成大變,他本人又在定遠失守之時棄城逃走,有愧封疆大吏的守士之責,極為憤慨,意欲具疏奏劾而難於措辭。翁同書是前任大學士翁心存之子,翁心存在皇帝麵前的“聖眷”甚隆,門生弟子布滿朝列,究應如何措辭,方能使皇帝決心破除情麵,依法嚴懲,而朝中大臣又無法利用皇帝與翁心存之間的關係,來為翁同書說情,實在很費腦筋。他最初使一幕僚擬稿,覺得甚不愜意,不願采用,而自己動手起草,怎麽說也不能穩當周妥。最後,乃由李鴻章代擬一稿,覺得不但文意極為周密,其中,更有一段極為警策的文字,說:

  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這段話的立場如此方剛嚴正,不但使皇帝無法徇情曲庇,也足使朝臣之袒翁者為之鉗口奪氣。所以,曾國藩看了之後,大為欣賞,即以其稿入奏,而翁同書亦旋即奉旨革職拿問,充軍新疆。就事論事,李鴻章此稿,深得奏議文字的“辣”字訣,使人無可置喙於其間。李鴻章有此吏才,足以便曾國藩對他刮目相看。

  李鴻章在軍務方麵也常常為曾國藩出謀獻策。1860年6月,清廷命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督辦圍剿太平軍事務。曾國藩率大營進駐安徽祁門。祁門在長江之南,位於黃山之西,四周山丘環繞,形如鍋底。曾國藩認為,隻要占領四周製高點,扼守要路,足以自守。但李鴻章則認為:“在這種地方紮營駐兵,乃是兵家之忌。這是兵法上所說的‘絕地’。不如及早轉移,選擇有利地形。以便進退自如”。

  從純粹的軍事觀點來看,李鴻章的話是頗有見地的。但曾國藩沒有接受李的意見。李鴻章反複力爭,堅持己見。最後,曾國藩氣憤地說:“諸位如果膽怯,可以各奔前程!”李鴻章見狀便不敢再多言了。

  其時,曾國藩軍中又發生了另一件事,即李鴻章不同意曾國藩彈劾李元度,使李鴻章暫時離開了曾國藩幕府。

  李鴻章的出走,從心理上說,是其雄心壯誌久久不得舒展的情緒衝動。他追求青史留名,要的是封一路諸侯,而不是屈居人後。他在詩中抱怨“昨夢封侯今已非”,做夢都想踞有一塊地盤,對寄人籬下的狀況感到不滿。曾國藩為此曾安慰他:“觀察閣下精明強悍的神色流露在眉宇之間,寫字則筋骨勝於皮肉,象不會長期置身於玉堂,帶玉器優遊。假若要當四方諸侯,按圖索驥,不是南方的兩粵,就是東方的三吳。”曾國藩果然看得準,1862年,李鴻章得以去搶三吳這塊地盤。但在此前,李鴻章卻常因此而鬱鬱寡歡,或是吟“愁彈短鋏成何事,力挽狂瀾定有人”;或是歎“鬱鬱鬆楸望不開”,“空將雙淚寄泉台”;或是發牢騷!當時湘軍內部門戶之見極深,李鴻章作為皖人雖居高位,卻被占據要位的絕大部分湘人所排擠。那種克製忍讓、忍辱負重的生活,令他感到極不舒暢。為此,他常有“戈馬飄零何必家?”“四海無家行路難”之歎。

  李鴻章的出走,不排除功利驅使,而意氣用事也是重要原因。李鴻章離開祁門,打算返回南昌哥哥家中。途中走訪了胡林翼,並告知離開曾幕的緣由。胡林翼素知李鴻章有才略,就說:“君一定會發達,但希望不要離開滌生(曾國藩),若沒有滌生,君何以進身?”李鴻章聽後,不以為然,憤憤地說:“我初以為你是豪傑之士,不需要別人而可以發展,今天才知我看錯人了。”言畢,拂袖而去。歸到下榻之地,整裝將行。胡林翼派人挽留,李鴻章脾氣又來了,仍執意要走。後經胡林冀強留,李鴻章才放下了行裝。過後,兩人又每日飲酒暢談,隻是不提曾之事。盡歡多日,李鴻章方才離去。

  送別李鴻章後,胡林翼即寫信勸說曾國藩:“李某終將發達,不若引之前進,猶足以張吾軍。”曾國藩經過冷靜思考,認為胡林翼的看法很有道理,便於1861年3、4月間寫信給李鴻章,請他出任南昌城守事宜、以抗拒南路西征太平軍。李鴻章也未割斷與曾國藩的聯係,直接寫信勸說或請胡林翼代勸曾國藩從祁門“及早移軍”,“先清江西內地”。胡林翼支持李鴻章的主張,特地寫信給曾國藩說:李鴻章之議“頗識時務”,左宗棠移駐九江之策“亦握形勢”,“然滌丈未必采納。能於湖口、東流駐使節,聯絡南北兩岸之兵氣,乃合使節之體裁,且功效必大。”他甚至委婉地批評曾國藩因小失大、不顧戰略全局。曾國藩隨即移節東流。

  李鴻章滯留南昌期間,曾給同年沈葆楨去信詢問福建情況。有意去閩任道員之缺。沈葆楨回信勸阻:“閩事糜爛,君至徒自枉才耳!”另一位同年郭嵩燾也致函李鴻章,“力言此時崛起草芭,必有因依,試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誰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終須賴以立功名,仍勸令投曾公。”李鴻章“讀之怦然有動於心”。1861年5月18日,曾國藩乘機寫信給李鴻章,情詞懇切地請他回營相助稱:

  鄙人遍身熱毒、內外交病、諸事廢閣,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無醴酒之嫌,則請台旆速來相助為理。

  曾國藩敦促李鴻章出山,意在為自己羅致建功立業的助手。李鴻章環顧左右,也確信當今可資“因依”而“賴以立功名”者隻有曾國藩,因此,捐棄前嫌,於6月6日趕至東流,重新投身曾幕。

  李鴻章第二次入幕曾府,曾國藩對其“禮貌有加於前,軍國要務,皆與籌商。”吳汝綸撰《李鴻章江蘇建祠事略》中說:“曾國藩前後幕僚,多知名之士,其能爭議是非者,李鴻章一人而已。”雖不全是事實,但李“認真”的品格確為老師所欣賞。

  李鴻章進曾國藩幕府等於進一個高級研究班。在軍事上,他得以獨當一麵地招練騎兵、組建淮揚水師,溫習他以前自學的步兵戰術,故出幕時三大主要兵種的大部隊指揮已相當嫻熟。1862年,上海官員驚奇地發現,李鴻章親自動手繪圖描型,改建了上海水師戰船、戰艇式樣,十分在行。以前,李鴻章能浪戰而不耐戰,不善防守;在曾國藩身邊,他學到了深溝高壘的“站牆子”防禦之術,學到了保餉道、糧道而無後顧之憂的堅守之法。李鴻章曾說:“我以為湘軍有異術,今天曉得,不是別的,隻不過聽到長毛來站在牆子前罷了。”正是這站在堅厚牆壁前的防守戰術,使當年淮軍在關鍵的虹橋之戰、北新涇之戰中未被太平軍擊敗。

  李鴻章在曾國藩身邊變得成熟起來,從政事到立身處世均有長足進步。從李鴻章的身上常常可以看到曾國藩的影子。曾國藩早就使用洋炮,李鴻章來滬後更愛洋槍洋炮;曾國藩上馬殺敵,下馬講學,幕府中供養“三聖七賢”十位名儒,李鴻章來滬後也效其技,並與上海勢力中的商紳打成一片;曾國藩處理軍政大事雖征詢幕友,然決斷善斷一由己意,李鴻章更青出於藍,來滬後不容他人與自己平起平坐。李鴻章終其有生之年感謝曾的“積年訓植”,他曾向部將劉秉璋述曾國藩之恩:“我跟從的師輩多了,沒有一位像這老翁善教的。他隨時隨地隨事都有所指示。”李鴻章成名後朝野輿論也說他“果毅堅貞,克紹曾門衣缽”;他自己則說:別的弟子多不願遵從師門成法,但“鴻章篤守”。無疑,李鴻章保持謹守師法的形象對自己最有利;而曾國藩心傳於李鴻章,也有其明哲保身的深意。

  立世大智慧

  對於那些有大才、有大誌的人,千萬別當絆腳石,不妨助之向上,引之向前。因為有大才大誌的人是阻遏不住的。曾國藩待李鴻章之法頗值得世人玩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