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普魯士的崛起

  正當德國陷於四分五裂的時候,在德國東部地區以柏林為中心的邊陲小邦勃蘭登堡卻不斷發展壯大,進而形成普魯士王國,成為日後影響近代德國乃至歐洲曆史發展的重要因素。普魯士的發展史向人們展示了曆史發展的辯證特征:一方麵,它的發展是德國分裂的產物,是作為德意誌國家解體的因素崛起的,它的發展史本身就是德國分裂的曆史,沒有德國的分裂,普魯士就不可能有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麵,普魯士的發展壯大,也包含和預示著德國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曆史趨勢,或者說,普魯士的發展史就是德國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曆史,它最終通過武力方式結束了德國的分裂局麵。

12世紀中葉,薩克森公國境內阿斯卡尼家族的大熊阿爾布萊希特向東擴張,獲得易北河中遊和奧德河之間的土地——勃蘭登堡。1356年,勃蘭登堡伯爵獲得選帝侯稱號。1415年,起源於士瓦本霍亨索倫家族的弗裏德裏希六世,趁阿斯卡尼家族宗室絕嗣之機,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那裏取得了勃蘭登堡領地和選帝侯的稱號,開始了這一家族在勃蘭登堡的統治。1618年,選帝侯西吉斯蒙通過聯姻和向波蘭稱臣的方式,取得了波蘭王國的所屬領地普魯士公國,由此形成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從而奠定了日後普魯士國家的基礎。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時,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又獲得了波莫瑞等地區。

普魯士的崛起開始於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勃蘭登堡-普魯士位於歐洲中部,地勢平坦,沒有自然疆界。在三十年戰爭中,這裏是德皇的軍隊和瑞典軍隊爭奪的主要戰場,因此成為遭受戰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到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1640年繼位時,勃蘭登堡-普魯士已經成了田園破敗、野狼出沒、到處是饑餓和貧困的荒蕪之地。柏林的人口從14000人下降到了6000人。當時瑞典首相對勃蘭登堡-普魯士的評價是:到處“空空如也。任何軍隊在那裏集結,碰到的敵人不是別的,而是饑餓”。1648年的《威斯特發利亞和約》也使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感到失望。他一直渴望得到的西波莫瑞以及易北河和奧德河的出海口等,都落到了在戰爭中崛起的強國瑞典手中。在國內,一些貴族仍效忠波蘭國王,對抗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這一切都使大選帝侯意識到,隻有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才能外禦入侵,內戡暴亂。他因此發誓:“我一定要把勃蘭登堡-普魯士改造成為強權國家。”

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專製國家政權,一支強大而聽命於專製君主的武裝力量是最基本的前提保證。隻有有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國家才能有向外擴張的“本錢”,才能對內實行強有力的專製統治。因此,弗裏德裏希·威廉在繼位不久就完全放棄了他的父親格奧爾格·威廉選帝侯的舊式軍隊,按照軍事強國瑞典的榜樣建立起一支全新的軍隊。這支軍隊由職業軍官和長期服役的士兵組成,是德國的第一支常備軍。軍隊紀律森嚴,由一個隻對選帝侯負責的貴族軍官團來進行監督維護。為了培養完全聽命於自己的軍官,弗裏德裏希·威廉還依照法國模式建立了講武學堂,讓貴族子弟以服役形式入學。

但是,弗裏德裏希·威廉加強國家軍事力量的政策受到來自易北河以東地區的容克地主的挑戰。這些容克地主是勃蘭登堡地區早期德意誌騎士領主們的後代,他們自恃在開拓勃蘭登堡的過程中“創業”有功,桀驁不馴,在自己的莊園內集地主、軍事首領、司法和警察等大權於一身,對選帝侯保持一種獨立自主的地位。他們甚至強行取得對城市的市場監督權、行政監督權,藉以撈取錢財。容克們因此控製了國家通過征稅取得經費的途徑。沒有他們的同意,大選帝侯不能從完全依附於容克的農民以及城市居民那裏得到任何稅收,而穩定的稅收來源對於維持一支強大的常備軍是非常重要的。弗裏德裏希·威廉為此不得不通過對容克做出巨大讓步來換取容克對其建立和維持強大常備軍的支持。根據1653年的邦議會協定,大選帝侯承認容克地主對農民的專有權(包括無限製地要求地租、勞役,對農民的司法權和警察權等),以此獲得他們同意選帝侯向農民和城市居民征收捐稅(軍事稅)。弗裏德裏希·威廉的讓步以及捍衛本邦不受侵害的需要等,使容克們終於同意選帝侯建立和維持一支常備軍。

有了自己的常備軍後,弗裏德裏希·威廉在容克們麵前有了真正的君王的威嚴。弗裏德裏希·威廉繼位時,勃蘭登堡的軍隊僅4000人,到1656年時,他已經擁有一支18000人的常備軍。到他去世時,這支常備軍更是達到了31000人。就軍隊的人數與總人口的比例而言,當時勃蘭登堡-普魯士比所有的鄰國都要高。強大的常備軍首先成了弗裏德裏希·威廉對內實行專製統治的工具。當東普魯士的容克和柯尼斯堡的城市貴族拒絕向他宣誓效忠和納稅時,他毫不客氣地運用軍事力量強迫其接受他的至高無上權力。

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也成為弗裏德裏希·威廉對外討價還價和實行擴張政策的工具。1660-1665年波蘭瑞典戰爭期間,弗裏德裏希·威廉不僅不盡對波蘭的封臣義務,反而為了擺脫對波蘭的臣屬關係站到瑞典一邊介入戰爭,趁機宣布取消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在對普魯士的主權得到承認後,他又突然轉到波蘭一邊,試圖將瑞典從波羅的海沿岸排擠出去,搶奪它控製的西波莫瑞地區。由於瑞典得到法國的支持,弗裏德裏希·威廉的這一目的沒有達到。於是,他再次轉而反對波蘭,企圖獲得波蘭的西普魯士,結果也未能如願。1672-1678年法國荷蘭戰爭期間,弗裏德裏希·威廉再次表現出務實性特點,政策出現數度轉變。

起初站在荷蘭一邊,當法國人給他金錢補助時,他立即單獨締結和約。當他看到法國人失敗而自己可能得到好處時,他又撕毀了這一條約。弗裏德裏希·威廉因此獲得了“變色龍”的綽號。

由於擁有一支強大的常備軍,勃蘭登堡-普魯士開始使其他歐洲國家對它有所顧忌。1675年,它不僅大敗當時號稱歐洲最優秀的瑞典軍隊,而且在丹麥等國的幫助下,將瑞典趕出了東波莫瑞。整個歐洲一時為之震驚。勃蘭登堡-普魯士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角。弗裏德裏希·威廉因此獲得了“大選帝侯”的稱號。

強大的軍事力量需要以經濟實力為後盾。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采取了一係列切實措施,發展勃蘭登堡-普魯士的經濟,改變當地的落後麵貌。他不僅鼓勵發展手工業和手工工場,而且還在全國範圍內大力修建道路、開鑿運河,實行統一的幣製等。他還通過推行宗教寬容政策吸引外來移民和資金。168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廢除南特敕令,使信仰新教的胡格諾教徒受到迫害而紛紛外逃。弗裏德裏希·威廉得悉這一消息後,立即發布波茨坦敕令,宣布允許法國胡格諾教徒進入勃蘭登堡,並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結果有約20000名胡格諾教徒入境居住。這些胡格諾教徒大多是資產者或有技術的熟練手工業者,他們到來後,大力開辦紡織手工工場、玻璃工場以及鐵、絲、紙等生產企業,大大推動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境內的手工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宗教寬容政策還吸引了南尼德蘭(今比利時)、瑞士等地的新教徒帶著資金和技術來到勃蘭登堡-普魯士。到18世紀初,遷入勃蘭登堡-普魯士的新教徒達30000多人。勃蘭登堡-普魯士由落後的邊陲之地很快變成了德國境內經濟最發達的邦國之一。

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壯大,勃蘭登堡-普魯士日益受到歐洲列強的重視,在歐洲的地位也不斷提高。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死後無嗣,奧、法兩國為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爆發戰爭。英、荷、普等國相繼卷入。1713年雙方締結《烏特勒支和約》,法國腓力普·安茹繼位,即腓力五世。)爆發,軍事立國的勃蘭登堡-普魯士有了新的發展契機。統治奧地利的德意誌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為了在軍事上得到勃蘭登堡-普魯士的支持,不得不做出相關讓步。選帝侯弗裏德裏希三世遂以出租8000人的勃蘭登堡軍隊為代價,換取皇帝付給他1300萬塔勒爾的補助以及承認他為“在普魯士”的國王(最初普魯士國王頭銜隻適用於普魯士地區,直至弗裏德裏希大帝時代,才擴及所有領地。)。1701年1月18日,弗裏德裏希三世在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王宮舉行加冕慶典,稱“在普魯士”的國王弗裏德裏希一世。普魯士開始了其國家曆史的新紀元。出身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德皇利奧波德一世根本就沒有料到,這一個處於德國邊陲地區的“化外”之邦最後會將奧地利及哈布斯堡王族排擠出德國。

繼弗裏德裏希一世之後的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繼承了其祖父大選帝侯的擴軍思想。他實行一套新的征兵製,規定每個團有一個特別的區或州作為指定的兵源地區。這種製度打破了容克一統天下的局麵,使依附於容克的農民和市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他還專門創立了士官生學校,將那些長子以外的容克地主的子弟招來接受訓練,使他們畢業後進入軍隊服役,成為聽命於國王的官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融洽了容克與王權的關係。他甚至親自操練士兵,並因此獲得了“士兵王”的稱號。他要求軍官們把為國王服務當作最大的榮譽,要求他們服從、盡職、守時、儉樸等。這些要求後來融入了普魯士的國家行政和軍事體製中,轉變為一種高效率的辦事方式,成了德國人工作和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

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大大強化了普魯士的軍事國家色彩。在他統治時期,普魯士人口居歐洲大陸各國第13位,領土居第10位,軍隊卻居第4位。弗裏德裏希一世去世時,普魯士軍隊為40000人,到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去世時,普魯士軍隊已經達到83000人,國家收入的85%用於軍隊,而同期歐洲大陸霸主法國的軍費開支僅占國家收入的60%。強大的軍事力量為普魯士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1700-1721年北方戰爭(俄國和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戰爭,戰爭以俄國的勝利告終。)後期,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見瑞典露出敗勢,趁機加入北方聯盟作戰,從瑞典手中搶到了奧德河左岸的西波莫瑞。

1740年弗裏德裏希二世繼承普魯士王位後,對內對外采取了一係列得力的政策和措施,普魯士由歐洲二等國家躍升為一流強國。

弗裏德裏希二世在國內實行所謂的“開明專製”政策。作為封建專製君主,他不拘泥於封建的統治方式,而是無顧忌地采取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以便增強王國的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首先,他將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視作國家的富強之路,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和保護本邦手工工場的發展。1740年,剛繼位的弗裏德裏希二世就給新成立的商業和工場手工業部發出指令,要求“發展王國的羊毛和麻布工廠,然後盡量多開辦缺門的手工工場”。他還親自駕臨各種工場,給予實際扶持。據統計,他在位期間,國家共在勃蘭登堡地區投入了224萬塔勒爾,用於資助和建立工廠。他還采取措施限製進口和鼓勵出口,以保護本邦工商業的發展。為了扶持絲織業的發展,他對絲織品的輸入實行高關稅直到完全禁止進口的政策;對於出口則給予補貼。他在位期間,國家支出的有關織機補貼就達到114萬塔勒爾。其次,在農業方麵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發展,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他不僅廢除王室領地上的農奴製,而且明令禁止或限製貴族把農民趕出份地,保證農民的財產權和繼承權,給他們減稅和提供穀物等。他甚至準備廢除一切農奴製,隻是由於容克地主的強烈反對才作罷。他還通過移民和開墾荒地來促進農業的發展。在奧德河斷層區的沼澤地帶,就遷去了5萬人,排幹沼澤,進行耕種。以上種種措施都大大促進了普魯士的發展,增強了普魯士的經濟力量。

弗裏德裏希二世繼續奉行軍事立國的政策。大選帝侯以來的經驗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曆使弗裏德裏希二世認識到:軍事力量是普魯士躋身歐洲列強和進行擴張的最重要的資本。因此,他較之其先輩更加重視建設和發展軍隊。首先,他使普魯士軍隊的規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到1751年,普軍人數已經達到20萬,開支達到1300萬塔勒爾,占普魯士國家收入的4/5.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他不得不從境外“進口”士兵。到1780年為止,他每年要花費50萬塔勒爾從國外招募6000人。其次,他對士兵采取從身體到精神的雙管齊下的訓練辦法,一方麵采用嚴酷的棍棒製,使其成為服從命令的僵屍,另一方麵在“國家利益”的大旗下向士兵灌輸安貧、守貞、服從等思想,規定逃兵不得懺悔,不得聖餐,甚至不能進父母的家。結果,士兵都成了願意為他們的國王和“祖國”而不惜犧牲的精神奴隸,普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弗裏德裏希二世在軍事理論上還進行了一係列的創新,著有《戰爭原理》等著作,提出了以突然襲擊開始戰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等戰略戰術。這些戰爭理論對後來拿破侖等人的軍事思想都有一定的影響。

在對外政策方麵,弗裏德裏希二世則充分利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行對外擴張,在德國境內,他開始挑戰領有皇帝頭銜的哈布斯堡家族權威,揭開了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大邦國爭霸德意誌的序幕。

1740年,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其女瑪麗亞·特利薩根據1713年查理六世的《國事詔書》(根據《國事詔書》,查理六世宣布,其後如果哈布斯堡王室沒有男嗣,則由其女或女兒的後裔繼承皇位。當時包括普魯士在內的歐洲列強皆對《國事詔書》表示了承諾。)承襲皇位。剛剛即位的弗裏德裏希二世認為這是奪取奧地利領土的絕好機會,遂違背先人遺訓,要求奧地利割讓西裏西亞給普魯士,作為承認瑪麗亞·特利薩繼承皇位的條件。在奧地利拒絕這一要求後,弗裏德裏希二世於1740年底出兵占領了西裏西亞,在歐洲引發了奧、英、俄為一方,法、普為另一方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8年,雙方簽訂亞琛和約。據此,瑪麗亞·特利薩的皇位繼承權得到承認,普魯士得到西裏西亞。這場戰爭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普魯士和德國的曆史。普魯士由於得到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西裏西亞,人口增加一倍,經濟實力驟然上升,從而為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大國奠定了基礎。奧地利在失去西裏西亞後,不僅實力大減,而且其疆域內的德意誌人口銳減,斯拉夫人、匈牙利人等非德意誌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德意誌的特性日漸消退,這使它在日後與普魯士爭霸德意誌的鬥爭中陷於守勢。

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這次戰爭起因於英法兩國爭奪海上和殖民霸權以及奧地利和普魯士爭奪西裏西亞。除了英法在海外開戰外,在歐洲大陸形成了法、奧、俄聯合對付普魯士的三打一的局麵。)是弗裏德裏希二世在位期間最重要的一次戰爭。當時在歐洲大陸形成了都擁有2000萬以上人口的奧、法、俄三個大國對付隻有600萬人口的普魯士的格局,普魯士一度陷於極其危險的境地。但它最終頂住了三大強國的圍攻,並迫使奧地利於1763年簽訂和約,確認普魯士對西裏西亞的所有權。弗裏德裏希二世由於自己在這次戰爭中的傑出表現而被尊稱為“大帝”。他因此而成了德國沙文主義者心目中的英雄和德國的象征。普魯士則通過這次戰爭牢固地確立起自己的軍事聲譽和大國地位。

自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以來,直到弗裏德裏希大帝時代,普魯士以其一係列的軍事成就向歐洲展示了它的崛起。同時,這一係列的軍事成就也使德國人對於軍事力量的崇拜和迷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使普魯士的一整套立國傳統成為德國人仿效的榜樣,使日後的德國邁上了軍國主義的發展道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