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育兒成功的訣竅

  她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像隻受傷的小狗般在屋裏到處走,有時便哭起來。她父母很擔憂,問她原因,而她隻回答:“沒事”。她怎麽能告訴他們,她已無法自拔地初墜愛河,可是她的“白馬王子”卻甚至不知道有她這麽一個人!後來,她父親坐下來握著她的手,慈愛地問她,終於知道了她鬱鬱不樂的原因。父親溫和、簡單地談人生和愛,又安慰她。那時她才6歲。

  “我從沒有忘記過那個時刻,”嘉芙蓮說,“我常回想那件事,並且奇怪為什麽他沒有笑我,反而用莊重態度對我,關心我的感受。”

  嘉芙蓮的父親羅伯特從來沒有上過父親之道一類的課程,他隻是向女兒表露了對她的愛,肯花時間陪她,盡量從她的角度看世界而已。事實上,沒有比這更好的為父之道了。

  “關於撫育孩子,父親有獨特的作用和特殊的力量。”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深入研究過100個快樂家庭之後指出,以互相信任、真誠和無條件的愛等根本原則作為基礎的傳統價值觀念,仍是撫育兒女的成功要訣。在這方麵,父親往往有獨到之處。

  父愛有時候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則需要培養。但無論如何,父愛能對成長中的兒童產生持久、積極的作用,令兒童受益極大。以下是根據一些實際的經驗,闡釋孩子最希望父親怎樣待他們。

  一、對孩子表露愛意

  一位家庭教師說他做家庭輔導工作時,最常聽到的一個願望就是孩子說:“我但願爸爸告訴我或用行動向我表示他真愛我。”幼教老師和心理學家等常會遇到與這大同小異的各式各樣問題:子女——通常是已成年人——渴望父親對他們多表露愛意。“我懷疑父親不愛我,”作家華特寫道,“但就我記憶所及,他從未摟抱過我或親吻過我,也從未說過愛我。”

  對孩子明顯表示愛他們,能使他們得到所需要的保證和鼓勵。而這道理反過來對父親也適用。動機心理學家西格有一天就證明了這一點。他在裝配一輛買給4歲兒子湯姆的三輪車時,因為有枚螺釘怎樣都旋不進螺帽,他越來越不耐煩。他正欲放棄,在旁看著的湯姆突然脫口說道:“爸爸,我真的好愛你!”不用說,西格終於把三輪車裝配好了。專家研究發現:在關係融洽的家庭裏,父親即使不善於對孩子表露情感,也總會盡力表達。有些人總覺得難以啟齒,便在信上、卡片上或孩子所繪畫的背麵用文字表達。有位精於作曲的父親為孩子譜寫歌曲,借此告訴孩子他愛他們。

  此外,做父親的可以參考一位母親的做法。這位母親知道孩子不願意她在大庭廣眾之中對他們表露愛意,於是想出一種隻有她孩子知道的暗號。孩子要參加運動比賽或其他學校活動時,她會緊捏孩子的肩膀一下,意思是“我愛你”。

  對妻子表露愛意,也是父親向孩子表示愛的一種重要“替代”方式。專家的研究一再證明:夫婦互相公開表露愛意,最能令孩子感到放心和精神穩定。

  二、肯花時間陪孩子

  父親能給予孩子兩種最主要的東西,就是愛和時間。但可惜的是,這兩種東西往往正是他們最少給的。有些時候,孩子會硬是隻要父親,什麽別的人都不要。“如果父親肯陪孩子,孩子是會清楚記得的。”郭蘭迪說:“孩子腦海中有關父親的重要記憶,有些來自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瑣事。”

  作家蘇珊回憶說:“我小時候,夏天常在黃昏前隨父親到後花園傾談,直到母親叫我們回去吃飯為止。我從沒聽過他說‘別煩我’。”

  東肯塔基大學的一位田徑總教練李克工作繁忙,經常要出門,丟下妻子和兒子考雷。“在賓夕法尼亞州那段日子,我對父親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帶我去打獵。他不是很愛運動的人,然而那樣我們就可以在一起。我們倆毋需講許多話。不過,我們一起在林中的那些時刻美妙極了。”考雷說。李克在家的時候總是盡量騰出時間來陪兒子,例如和兒子一起在後院打籃球或一起出門。1991年夏天,他們倆曾一起乘車遍遊科羅拉多州。

  三、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這是做父親最容易忽略的一點。隻要回想你自己的童年,你就明白為什麽有那麽多事情會在孩子眼中顯得神秘、可怕或可笑。

  已忘記了孩子如何看世界的父親,常會覺得大惑不解。比方說,他們給女兒買了一件昂貴玩具,卻發現女兒竟然拿著裝玩具的那個盒子玩上半天——這是因為在她眼裏那不是個盒子,而是個城堡。父親著實應該記得孩子的玩具貨車是驛站馬車,孩子的床是太空船。

  孩子有時會對世間一些事十分執著,父親應該記著這一點。獲普利策獎的作家狄拉德在所著《一個美國人的童年》一書中,講述她5歲時如何在屋後小巷裏用冰棒的棍掘出一枚1919年的硬幣。她父親向她解釋:“飛逝的時間埋藏了這銅板。泥土常會把事物堆埋起來。”女孩的反應如何?“我決定終生致力於挖掘寶藏,在我用冰棒掘起了所有挖出的一層層寶藏後,我會改用鏟子挖掘好東西:一層層閃亮的西班牙金幣。”

  墨頓教授有一次帶4歲兒子加伯利爾到芬威公園球場看波士頓棒球隊練球,滿以為將會有一番美妙的親子感受。但擊球練習一結束,加伯利爾就立刻說:“棒球看夠了,我要回家。”墨頓沒有想到這個4歲的小孩子原來對這種深為美國人所喜愛的運動不感興趣。他懷著“很不高興的心情”和兒子離開了球場。駕車回家途中,經過波士頓科學圖書館時,墨頓記得兒子上次到這裏時玩得很開心,十分渴望再去一次。這男孩子從一個展覽館走到另一個展覽館,“他每次一有什麽新發現,便叫我過去,他很興奮,想我和他共享。”墨頓說。後來墨頓認為這一天很有意義,因為懂得了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之後,他決定最好方法就是“放棄自以為是的想法。”

  四、要規定限度

  有些父母不願訓導孩子守紀律。其實,他們忘記了孩子對紀律和自由有一種直覺。英國演員約翰·克裏思說,他從女兒那裏知道“小孩的確鄙視不能維持秩序的老師”。他在思考孩子對行為規矩的看法時,這樣想象:“一個孩子在完全陌生的漆黑房間裏,坐在房中央一張椅子上。在他知道牆壁——即空間的極限——在哪裏以前,他不會充滿好奇而毫無恐懼地到處摸索。”

  紀律是一種強硬和要冒風險的示愛方式,因為孩子通常是抗拒執行紀律的人。然而一位專家研究顯示,如果出發點是愛,公平地要求孩子遵守紀律,對孩子是有好處的,而孩子也會承認這點。

  育兒專家詹姆斯·道白林說,做父親的“不敢執行紀律”,到最後唯有懲罰孩子。他又說,懲罰是對付孩子,紀律則是愛護孩子——當然其中也牽涉到懲罰。但紀律是為了糾正孩子的行為,目的非常明顯,而且充滿了愛。做父親的要記得“紀律是父親能給予孩子最富愛心最持久的禮物之一”。不論是“不準出去”一星期還是避重就輕地打幾下,以愛為出發點而執行紀律是為了要讓孩子接受教訓。

  諧星比爾·科士比講述他怎樣教訓兒子:他那12歲的兒子“有了個新嗜好,就是撒謊,而且高明無比,簡直成了一種藝術”。後來,科士比終於在電話裏告訴兒子:“我星期四回到家時,一定要踢你的P股。”他回到家後,先跟兒子“談了一會”,然後他遵守承諾避重就輕的懲罰了兒子,兒子號啕大哭起來。

  “你明白我要你以後不再撒謊了嗎?”科士比問。他兒子含淚說明白了。“很好,你可以走了,”科士比說。但當兒子轉身離去時,他又踢了兒子一下。他兒子回過頭來瞧著他,露出覺得被騙的神情。科士比說:“對不起,我撒謊,你要我再向你撒謊嗎?”

  “爸爸,不要,”兒子答道。科士比說,直到今天,他兒子都沒有再向他或他的妻子撒謊。他寫到:“我知道許多著名心理學家都認為‘踢P股’是倒退到石器時代,但石器時代的孩子可能更聽話。”曾受出於愛心的懲戒而不是遭受毒打的兒童,在回想父母對他們施加體罰時,很少心懷怨恨。心理學家研究過的100個融洽家庭中,約有70個在執行紀律時曾使用某種形式的體罰。在這些家庭裏的兒童,都被他們的教師認為“在心理上比較成熟和敏感”。

  怎樣才算是好父親?那很難確定,但孩子心裏都有數。在醫院兒童病房裏當護士的南苯·卡路塞絲說:“兒童極度疼痛或臨死時,常要父親在身邊。”最近有一名快要死亡的小男孩很肯定地對她母親說,他要父親來陪他,他愛母親,但希望父親在身邊。

  “盡管母親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孩子會覺得與父親在一起才有安全感。不管你對這一點的看法怎樣,孩子天生需要父親,這是改變不了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