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永不停歇的翅膀

  三百年內的孤獨

  提起英國文學,就不能不提到勞倫斯,他是20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勞倫斯出生於礦工的家庭,沒有名門望族的聲譽,也沒有名牌大學的文憑,他所擁有的僅僅是才華。勞倫斯的父親阿瑟·勞倫斯是一位礦工,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讀報紙。母親莉迪亞則是一位經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讀了很多書和詩歌,崇尚思想,喜歡和有教養的男人討論宗教以及哲學、政治等問題。這樣的一個家庭是十分不和諧的。在這樣的家庭裏,勞倫斯感到壓抑和苦悶,他充滿了對工業文明的憎恨和對宗教的思考。

  當時的英國社會很注重人的出身、教養,社會上還彌漫著從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清教徒風氣,生長在這個時代裏的勞倫斯是與眾不同的,勞倫斯是最早超越以貧富差別、階級對立的傳統視角批判工業社會的作家之一。

  勞倫斯以獨特的方式作為切入點,因為對以性心理為中心的自然本性的描寫,勞倫斯的《虹》屢次遭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也被禁出版長達30 年。

  勞倫斯雖然生前也曾抱怨,三百年內無人能理解他的作品。作品屢屢被禁的他,卻從未放棄,在近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這位不朽的文學大師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說、三本遊記、三本短篇小說集、數本詩集、散文集、書信集。從20世紀60年代其作品開禁之後,他立即成為人們最熟悉與喜愛的著名作家之一。

  勞倫斯以其獨特的創作理念義無反顧地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藝術之路,並由此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盡管他反對工業化的聲音是那樣微弱,甚至在曆史的潮流中顯得那樣格格不入,然而在進入後工業時代的今天,環境汙染喚醒了人們對工業變革的重新思考。這時候,我們再來看勞倫斯,就有了另一種感悟。

  勞倫斯一係列作品將匯入世界經典文學的河流中,他的名字也將鐫刻在現代世界文學史和文化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輝。

  名言: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Thomas Fuller

  生活隻是由一係列下決心的努力所構成的。

  ——托馬斯·富勒

  名人剪影:

  勞倫斯(1885—1930):英國作家。出生於礦工家庭,當過屠夫、會計、廠商雇員和小學教師,曾在國內外漂泊十多年,對現實抱批判否定態度。他寫過詩,但主要寫長篇小說,共有10部,最著名的為《虹》、《戀愛中的女人》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成功指南針:

  在工業革命之初,勞倫斯就預見到了這場運動對人類精神的摧殘。他試圖用自己的筆,用自然的激情去喚醒大眾沉睡的靈魂。雖然他不被接受,被處處封殺,他卻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堅持寫作,將他的理想寄予未來。他知道,終有一日,會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有一日,他的堅持會迎來接納。曆史證明了這一切,在困難之時,請切記,堅持是最好的利器。

  奇怪的電磁波

  10歲那年,麥克斯韋進了愛丁堡中學,由於講話帶有很重的鄉音和穿著不入時,在班上經常遭到其他同學的譏笑。但在一次全校舉行的數學和詩歌比賽中,麥克斯韋一人獨得兩個科目的一等獎。他以自己的勤奮和聰穎獲得了同學們的尊敬。

  他的學習內容逐漸地突破了課本和課堂教學的局限。他的關於卵形曲線畫法的第一篇科學論文發表在《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刊》上,他采用的方法比笛卡兒的方法還簡便。那時他年僅15歲。他的求知欲在推著他不斷前進。1860年秋,麥克斯韋從阿伯丁來到倫敦後,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訪了著名物理學家法拉第,他的工作得到年愈古稀的法拉第的肯定。雖然有很多人質疑,雖然有很多的阻礙,麥克斯韋此時已經決定獻身科學,便衝著電磁波一往無前地去努力。

  經過概括上升的理論,又以此來指導對電磁現象的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升華和突破。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第三篇論文《電磁場動力學》,文中導出了方程,並引入了位移電流的概念,用這個概念確切地表達電磁波的傳播。正是對這些方程的研究,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以光速通過空間,得到電磁波傳播和光的速度相同的結論。

  於是,他勇敢地斷言:光是一種電磁現象,光波也是一種電磁波。

  麥克斯韋關於電磁學理論的完成是19世紀科學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在當時,支持的人寥寥無幾,懷疑和反對的意見鋪天蓋地。能否證實有電磁波的存在成了檢驗麥克斯韋理論的關鍵。

  真理終究是真理。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赫茲用電波環進行了一係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麥克斯韋的理論也因此得以確立。而這時正是麥克斯韋公布理論後第二十六年。經過漫長歲月考驗的真理,更顯示了它的創立者的科學預見性。

  名言:

  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

  ——Benjamin Franklin

  能量加毅力可以征服一切。

  ——富蘭克林

  名人剪影:

  麥克斯韋(1831—1879):英國物理學家。出生於愛丁堡,從小就受到科學的熏陶。主要科學貢獻在電磁學方麵,同時在天體物理學、氣體分子運動論、熱力學、統計物理學等方麵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成功指南針:

  堅持是一種信念,當你堅信你正確時,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為阻礙。在別人用怪誕的眼神看待麥克斯韋時,他沒有在意那些無知的目光,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用更加勤勉的工作來證明自己,他無愧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了科學,獻給了人類的進步。他的堅持,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阻礙的一刻,堅持就是心裏的那團火,灼燒卻同時帶來光明和方向。忍耐的是一時,收獲的是一世。

  心如大地

  鳩摩羅什的一生是弘揚佛法的一生,他在佛學中不斷精進,並用自己的修為度人。

  鳩摩羅什早在少年時代就已嶄露頭角,名噪一時。他七歲隨著母親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誦三萬二千字經文,號稱“日誦千偈”。鳩摩羅什跟隨著母親,在各地參學、弘化,不僅在佛法方麵更上一層樓,而且名滿天下。

  當時的人們主要信仰小乘佛教,小乘注重自我解脫,大乘則講究普度眾生。也就是說,小乘偏於自度,大乘不僅自度而且還要度人。二十歲時,他在龜茲國受戒,不久,他的母親再往印度,臨行時勉勵他到中國弘揚大乘佛教。他毅然應允。鳩摩羅什的母親告誡他說:“大乘要傳播到中原去,全得仰賴你的力量。但是這件宏偉的事,對你而言,卻沒有絲毫的利益,你怎麽辦呢?”鳩摩羅什回答說:“大乘之道,利益眾生。假如我能夠使佛陀的教化流傳,使迷蒙的眾生醒悟,雖九死而無悔。”

  鳩摩羅什選擇繼續留在龜茲國,有了母親的鼓勵,他弘揚大乘的決心更大了。不久,在佛寺的舊廂房,他發現了《放光經》。當他展開經卷讀誦的時候,卻突然隻見空白的木牒,而木牒上的經文卻消失不見了。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誦經的決心更加堅固。於是魔力失效,經文的字跡立即浮現,他便誦讀學習《放光經》。

  此時他忽然聽到空中傳來聲音:“你是有智慧的人,怎麽需要讀《放光經》呢?”

  鳩摩羅什說:“你是小魔,應該迅速離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絲毫被轉動。”

  空中再也沒有聲音傳來,不知道是心魔還是幻境,相信鳩摩羅什在習頌大乘佛法的時候,遭受了很多時人的非難。但他的決心勝過了一切,讓他在大乘的道路上勇猛前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麽優美,這麽簡潔的譯文,就是出自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稱為“六如偈”。看過這樣的譯文,才能明白為什麽玄奘嚴格遵守原文的新譯被人們遺忘了,而鳩摩羅什偏重意譯的舊譯卻流傳了一千六百五十年。

  名言: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darkness;only a failure to see。

  ——Muggeridge

  沒有黑暗這種東西,隻有看不見而已。

  ——馬格裏奇

  名人剪影:

  鳩摩羅什(344—413):東晉時後秦的一位高僧,譯經家。首次係統地翻譯了大乘佛教論述緣起性空理論的經論,他的譯經事業可謂空前,他譯出的300多卷、近300萬字佛典,對後世影響深遠。

  成功指南針:

  為自己做事情,達到的境界總是有限。而為他人做事情,總是可以廣大無邊。看重小我,就隻能在個人的狹窄生活中打轉,而放眼世界,胸懷眾生,你的人生就會開闊起來。想必,你也有過疑惑,你也有過失落,這時,請不要悲觀。請抬頭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是遙遠的恒星,和那幾百萬年的光陰相比,人當真渺小得緊。我們能為這個美好的世界做些什麽呢?千百年後,也許一切都化作灰燼,而你的功績卻能流傳,如同鳩摩羅什的名字在今天依然為我們所稱頌一樣。

  以怪石為兄的米芾

  米芾的書法自宋代以來,廣為後世所景仰。他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麵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傑出代表。

  米芾自幼愛好讀詩書,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資聰慧,六歲時能背詩百首,八歲學書法,十歲摹寫碑刻,小獲聲譽。他曾自作詩一首:“柴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功名皆一戲,未覺負平生。”他就是這樣一個把書畫藝術看得高於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米芾一生非常喜歡把玩異石硯台,並經常從中得到藝術的靈感和啟發。有時,他甚至到了癡迷的狀態。那種走火入魔般的專注在《梁溪漫誌》中就有記載:他在安徽做官時,聽說濡須河邊有一塊奇形怪石,當時人們出於迷信,以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動,怕招來不測,而米芾立刻派人將其搬進自己的寓所,擺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詞:“我想見到石兄已經二十年了,相見恨晚。”言辭間,一派恭敬。之後,每日都要對著怪石觀摩很久。

  此事後來被傳了出去,由於有失官方體麵,米芾被人彈劾而罷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階看得並不很重,因此也不怎麽感到後悔,後來還專門作了《拜石圖》。作此圖的意圖就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愛怪石不愛功名的態度。

  從對怪石的執著喜愛,我們可以看出米芾對玩石的投入與傲岸不屈的剛直個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情懷。米芾作書十分認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他為了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隻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可見其創作態度非常嚴謹。

  米芾一生官階不高,這與他不善官場逢迎,又為人清高有關。米芾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善阿諛奉承。官場失意使他贏得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玩石賞硯鑽研書畫藝術,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到了如癡如醉的境地。他的字能夠脫俗不群,是和他在別人眼裏與眾不同、不入凡俗的個性和怪癖分不開的。

  名言:

  Love is ever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as fire is of light。

  ——Thomas Carlyle

  知識總是從愛好開始,猶如光總是從火開始一樣。

  ——卡萊爾

  名人剪影: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善詩,工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

  成功指南針:

  米芾平生愛好書法,整個人都有些癡魔。他的成功完全來自後天的苦練,絲毫沒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臨池不輟,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如果沒有他拜怪石為兄的趣事佐證,誰能知道他對事情的專注可以達到這樣癡迷的程度。這種百分百的投入,忘卻功名利祿的認真,使他在藝術的道路上愈行愈遠,終於結出了光耀後世的碩果。做任何一件事,投入、專注,甚而癡迷,這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尋找天使的翅膀

  拉斐爾可以說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一位畫家,在文藝複興“三傑”中,他的畫以“秀美”著稱。年輕時他曾在佛羅倫薩學習四年,有幸仔細觀摩了另兩位巨匠的作品。拉斐爾的觀察細致而認真,他總是久久地注視著那些優秀的作品,從中吸取藝術的養分。

  拉斐爾曾經創作了一幅《西斯廷聖母》,是他“聖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風格聞名遐邇。這幅畫是教皇朱理亞二世送給皮亞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禮品,拉斐爾受托為這一教堂的祭壇作畫,故有《西斯廷聖母》之名。

  拉斐爾用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這幅畫的創作中。畫中瑪利亞抱著聖子耶穌。在她的右下方有個老人,左下方有個使女。可是正下方有一大片空白,拉斐爾一直想不到該畫些什麽,整個創作也因此而停頓了下來。

  此時,他走向窗邊,想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窗外的暖陽輕輕地照在年輕的畫家身上。他望著天空,有些出神,嘴角微微上翹,仿佛在說聖母踩著雲朵而來,腳下能有什麽呢?

  這時他聽見兩個小孩子的說話聲,那清脆的童音,如同風兒吹過鈴鐺時一樣悅耳。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畫室附近麵包店的窗口,有兩個孩子。大一點那個有四五歲的樣子,他的小手托腮,仰望雲天,對他弟弟說著什麽。小的一個,半趴在窗台上,頭枕著兩臂,也望著天空,在聽他哥哥說話。那種張望的神情,讓拉斐爾興奮起來,這不就是仰望聖母的天使嗎?

  於是,拉斐爾立即拿出畫筆,將兩個可愛的小男孩畫在下方,又分別加上翅膀,就成了兩個天使。

  再看這幅畫的時候,聖母抱著聖子從雲端降下,趴在下方的兩個小天使睜著大眼睛仰望聖母的降臨。由於這兩個小天使的加入,整個畫麵更顯得清新而純潔。

  有人問拉斐爾怎麽能畫出那麽美麗的作品?

  他回答說:我做了許多夢,然後圍繞著我的夢去作畫。而夢境中的東西,其實,常常就在身邊。

  有了發現,美,就在我們身邊。

  名言:

  Without art the crudeness of reality would make the world unbearable。

  ——G。B。Shaw

  如果沒有藝術,現實的粗陋將使世界無法忍受。

  ——蕭伯納

  名人剪影:

  拉斐爾·桑齊奧(1483—1520):意大利傑出的畫家。他的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聖母》、壁畫《雅典學院》等。

  成功指南針:

  發現需要眼睛,但不僅僅是靠眼睛。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無不有情。你若藏著一顆冰冷的心,那七色的彩虹在你眼中亦不過是半空的拱門,沒有一絲一毫的絢麗。你若藏著一顆喜樂的心,那地上的落葉亦是秋姑娘的舞裙。發現源於內心火熱的激情,源於對身邊事物細致的觀察。如果這個世界少了美,那一定是人類失去了發現的能力。如果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美,那一定是人們將發現當做了本能。因為,美,一直在我們身邊。而發現美的過程,即是走向成功的坦途。

  沿著成長的階梯前進

  全世界每一秒鍾約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樂公司出品的飲料。然而,一開始,可口可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成為市場寵兒的。

  1981年,當出生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古茲維塔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他麵對的是百事可樂的激烈競爭,可口可樂的市場正被對手蠶食掉。

  古茲維塔上任後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他任命才華橫溢且極善於銷售可口可樂的凱歐為公司的總裁,並授予他跨越整個公司的廣泛的權力。

  古茲維塔的眼睛沒有盯在百事可樂身上,而是針對百事可樂提出銷售的方案。

  他問美國人一天的平均液態食品消耗量為多少?答案是十四盎斯(約397克)。

  可口可樂在其中有多少?答案是兩盎斯(約57克)。

  古茲維塔手下的那些管理者把焦點全關注在百事可樂身上,一心一意隻想著一次增長百分之零點一的市場占有率。

  古茲維塔決定停止與百事可樂的競爭,而改為自身銷售比例的成長。古茲維塔說,可口可樂需要在軟飲料市場做大占有率。我們的競爭對象不是百事可樂,而是占掉市場剩餘十二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當大家想要喝一點什麽時,應該首先去找可口可樂。我們應知道:公司並不追求完美,它所追求的是成長;公司將力求良好的財務狀況;將根據業績來進行獎勵,不會對僅僅是完美的參與而付報酬。

  為達此目的,可口可樂在每一個街頭擺上販賣機,銷售量因此節節上升,百事可樂從此再也追趕不上了。

  如果說上世紀20年代蔣彝教授以“可口可樂”的品牌名翻譯,成為廣告界翻譯得最好的經典,那麽古茲維塔提升可口可樂公司價值的努力就是一座企業發展史的豐碑。雖然古茲維塔在66歲之齡患上肺癌,並在數周後去世,但他擴張可口可樂的企業版圖、改革企業內部等貢獻,使他不但擁有傲人的成就,並使員工、親友及所有可口可樂的消費者懷念且景仰。

  名言:The jealous are troublesome to others,but a torment to themselves。

  ——W。Penn

  妒忌者對別人是煩惱,對他們自己卻是折磨。

  ——佩恩

  名人剪影:

  古茲維塔(1931—1997):出生於古巴哈瓦那,畢業於耶魯大學之後即效力於可口可樂公司,1981年被任命為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去世前一直擔任可口可樂公司的主席、董事和首席執行官。

  成功指南針:

  我們盯著別人的短長的時候,總是忘記了自身的發展。如果隻是一味地追趕,會讓你逐漸失去自我。別人做的好的事情,未必我們就有優勢,而立足自我,努力發展才是真正趕超對手的方法。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看到對方的一時得意,而對自己妄自菲薄,或者起了嫉妒、怨恨之心。這些對我們沒有絲毫幫助,而是阻礙我們取得進步。看清楚自我,做好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強者。

  僧敲月下門的執著

  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誌。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隻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境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世事頗少縈懷。但是又受不得佛門對自由的束縛,歎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所以後來,賈島就還俗了。他為僧難免思俗,入俗又難棄禪心。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他是苦吟詩人,為了作詩,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煩。

  一次,他騎驢過街,沒注意行人。當時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便信口吟出“落葉滿長安”之句。這個句子讓他很是滿意,卻一時怎麽也想不出上聯,便在街上冥思苦想起來。尋思了很久,忽以“秋風吹渭水”作對,一時喜出望外,卻不料忽然撞上了大京兆劉棲楚的車馬,由於他沒錢交罰金,便被拘一晚。

  經過這件事情,他一點也沒吸取教訓,依然喜歡騎著驢,四處尋找靈感作詩。無獨有偶,他又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馬。這次是他去訪問李凝幽居時,在驢背上得了佳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對於用“敲”還是“推”字,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就這樣,他一邊吟詩,一邊在驢上舉手做推敲之狀,細思其間的差異。神思恍惚間,便衝撞了韓愈大人。幸好,這次是碰見了曾寫過“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韓愈。韓愈不但沒有責怪他,還指教他:敲字有聲響的緣故,更增月下幽靜之意。賈島受了韓愈的鼓勵,更加注重對詩歌字句的錘煉。

  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錘煉出許多精品。韓愈贈詩雲:“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閑。天恐文章渾斷絕,故生賈島著人間。”賈島與孟郊齊名,影響深遠。

  名言:

  Happy is the man who is living by his hobby。

  ——G。Bernard Shaw

  醉心於某種癖好的人是幸福的。

  ——蕭伯納

  名人剪影: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19歲雲遊,結識孟郊、韓愈等。還俗後屢舉進士不第。其詩精於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淒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苦吟派詩人。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

  成功指南針:

  雖然賈島詩中有“十年磨一劍”,但他之所以成名,並非由於他的英雄氣概,而是由於他的苦吟。賈島的每句詩和每個字都經過反複的錘煉,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寫成之後,又看不出修改的痕跡,仿佛自然天成。賈島的苦吟就是一種精益求精,在我們以為足夠好的時候,如果拿出賈島的精神,那就不是達到好的要求,而是超越了好,成為了不平凡的傑作。當我們得過且過的時候,請想想騎驢苦吟的賈島,這樣,我們可以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隻有成功才是最後一次

  奧謝羅夫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對自己的堅持並沒有說過什麽,而是心心念念科學發現本身的意義。奧謝羅夫說:“科學的發現往往不是孤立作研究的個人所發現的,應該是科學界的共同成就。”

  當初,奧謝羅夫的實驗始終沒有進展,很多人因此而失望,甚至看不到一絲成功的希望。麵對巨大的經費透支,康奈爾大學物理實驗室提交了一份報告,由學術委員會批準撤銷了他的實驗。實驗室主管遺憾地告訴這個玩命又玩錢的年輕人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結束在這裏的一切。

  奧謝羅夫以往也聽到過很多類似的聲音,然而這一次卻是真的要把他從實驗室驅逐了。學術委員會曾經為他的設想迷醉,以為那美麗的圖景隻需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出現。然而,如黑夜般蔓延的失敗,讓他們終於失去了興致。太多需要實驗支撐的項目早已排隊等候。

  那天,奧謝羅夫做完了第N次失敗的實驗,終於站了起來,消失在遠方的一座小樓裏。整個研究院就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似的,因為誰也不信這個在讀研究生能搞出什麽名堂。

  大家來到那個曾經十分熟悉的實驗室,有人提出收拾一下,主管剛剛點頭又意識到什麽便阻止了。因為此時距學術委員會提出的大限之時還有24小時。誰知道這24小時會發生什麽呢?也許奇跡就在這裏麵醞釀。

  奧謝羅夫念叨著:“再給我一次機會吧”,又過了一個漫長的深夜,黎明時分,一個身影閃現出來。隻是,人們的視線中還多了一張紙片,在此之前,這是沒有過的。主管立刻意識到那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不可思議的奇跡,他的眼睛一片模糊,張開雙臂和奧謝羅夫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實驗成功了。

  奧謝羅夫在絕境中抓住了最後一絲希望之光,而發現常常就是在你什麽也看不到的時候,輕輕地觸碰了你的額頭。

  名言:

  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

  ——A。Tenneyson

  要奮鬥、要探索、要有所發現,就是不要屈服。

  ——A。丁尼生

  名人剪影:

  道格拉斯·迪安·奧謝羅夫(1945—):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氦3位同位素的超流體性質”獲得199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該發現使科學家對量子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成功指南針:

  科學的進步就是靠不斷的探索獲得的。自然科學的發現改變了世界,但這些發現是不可預測的。沒有人知道這項發明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如同核磁共振技術的起初並不清楚,這項技術可以用來掃描人體,起到幫助醫生診斷病情的作用。奧謝羅夫也在這一片黑暗中獨自摸索,在別人都放棄他的時候,在最後的24個小時中,依然堅持,絕境之中他終於抓住了那線生機。如果你身處在一個看不見前路的處境,如同一個黑暗的隧道,請想想,這世上哪有走不出去的隧道呢?再往前一步,也許就看見那絲微弱的指引之光了。

  火中救琴

  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總是敢於向皇帝直言,舉報皇帝身邊的宦官的不法行為。他的正直行為引起了當時奸臣的普遍不滿,他們聯合起來給皇帝進讒言,說蔡邕總是寫些不懷好意的詩,目無皇上,有謀反的可能。漸漸地,皇帝對他也疏遠了起來,他一個人便悄悄離開了京城,到偏遠的吳地去隱居了。

  蔡邕愛好音樂,通曉音律,對音樂有著特別的領悟力。在彈奏中,即使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他都能毫不猶豫地指出來,而且分毫不差。他最擅長的就是彈琴,對琴也有著深入的研究。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裏,他常常一個人在竹下撫琴,隨風搖擺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音,和曠遠的旋律應和著,仿佛琴是他唯一的知音,琴是他所有的寄托。

  有一天,蔡邕正在院中撫琴長歎,忽然聽到一陣“劈裏啪啦”的響聲。是什麽呢?一轉念間,又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他的心莫名的抽緊了,難道是?

  此時,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裏正在燒火做飯,她一邊將木柴塞進灶膛裏,一邊看著火星四濺。她拍了拍手,準備站起來看灶膛上的情況。卻見蔡邕一邊跳著腳跑進來,一邊大叫“不好”,他來到爐火邊,就往灶台底下趴,一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他捧著這塊冒著火星的木柴,看了又看,又吹又摸。喃喃說道:“幸好我搶得快,這可是一塊難得一見的做琴的好材料啊!”

  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竟然也不覺得疼,隻顧著驚喜地抱著桐木不放手。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將它買下來。然後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把琴。這把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蔡邕救下的是琴,留下的是佳話。一把焦尾美瑤琴,隻因火中淬煉,才得遇知音,才華得以展現。

  名言: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s much more scarce,something rarer than ability。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Robert Half

  有的東西比才能稀罕得多,珍貴得多,這就是識別的能力。

  ——哈夫

  名人剪影:

  蔡邕:(132—192):東漢文學家、書法家。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漢字字體由隸變楷的過渡,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起了橋梁作用,對後世影響深遠。

  成功指南針:

  焦尾琴是傳世名琴,琴中至寶,卻差點被當成木柴胡亂燒掉,是蔡邕識貨,迅速發現,及時搶救這稀世奇珍——他成為這把琴的第一位主人。一定會有人羨慕他的運氣——碰上這樣好的機會。可是當你回頭再看看這個故事,你就會深信那句話:機會,從來都青睞有準備的人。試想想,如果蔡邕沒有那十年磨一劍的學藝生涯,沒有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不斷進取,他怎麽能具備這樣一雙慧眼。原來,命運並沒有偏愛任何人。

  榜樣的力量

  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出生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的印度教家庭。

  甘地的爸爸是一個以身作則,並且不厭其煩地教導子女向善、行善的好父親。他個性耿直忠厚,從來不做非分或違法的事。他擔任首相多年,不但不會仗著自己官高勢大到處欺壓百姓,反而清廉自守,勤正愛民,絕不接受任何人的賄賂。所以,甘地的爸爸並沒有為家裏賺取大筆的財富。不過,甘地的爸爸卻因為具有高潔的人品而深受國王及人民的愛戴,也獲得妻子及兒子的敬重。尤其是甘地,他更是以父親為榜樣,有時他甚至幻想自己長大以後,也能像父親那樣得到人們的尊敬。

  有一次,當時的英國政府派遣傑魯士督學到學校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傑魯士一共出了五道題目,其中四題,甘地都答對了,隻有“茶壺”這個詞不會寫。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來。這時,老師剛好走到甘地後麵,看見甘地還有一題沒作答,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腳,暗示甘地可以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願偷看別人的答案,反而很快就把考卷交了出去。

  當考試成績發表之後,老師把甘地叫到麵前對他說:“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麽關係?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隻有你一個人考八十分:如果你聽老師的話,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們就可以接受表揚了。”

  盡管老師如此抱怨著,甘地卻不以為然地反駁道:“我覺得靠作弊獲得高分而被表揚是可恥的,那樣會辜負了父親對我的期望。我堅持憑我的實力考取滿分。”說完,甘地就背著書包回家了。

  從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無時無刻不以父親為榜樣激勵著自己。他就是這麽的固執,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險精神,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無理壓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獨立、自由,並且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聖雄。

  名言:

  When the fight begins within himself,a man's worth something。

  ——R。Browning

  當一個人內心開始鬥爭時,他就有了價值。

  ——布郎寧

  名人剪影: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張,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指南針:

  對於這樣一句話我們並不陌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需要一個榜樣。榜樣的力量在於,他給我們提供一個道德的、行為的良好示範,讓我們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因此,我們都需要為自己找一個榜樣,這個榜樣不僅僅是事業的成功者,同時在道德、修養、處事等等方麵也要堪稱楷模。找到了自己的榜樣,我們就能有所借鑒,有所汲取,並告訴自己,我也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愛的感召

  德蘭修女長期在印度從事人道主義工作。有一天黃昏,她在路邊發現一個流浪兒,那孩子瘦弱不堪,倚在一棵大樹下,孩子的大眼睛裏都是對食物的期盼。嬤嬤走到孩子身旁,溫柔的眼神讓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可是,嬤嬤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此刻卻連一分錢也沒有找出來。孩子不禁失望地低下了頭,眼淚就要翻湧而出。看著可憐的孩子,她不忍心就這樣離去,於是她牽著流浪兒,沿街乞討,來到一個麵包鋪前,鋪子裏到處都飄蕩著香甜的味道。孩子不停地咽口水,嬤嬤停下來對老板說:“先生,您能給這位可憐的孩子一塊麵包嗎?”老板瞪了她一眼,呸的一聲,將一口痰惡狠狠地吐在嬤嬤臉上!

  一般情況,乞討的人都會因為失望而離去。麵包鋪老板經常這樣對待乞討的流浪兒。

  可是這一次,麵包鋪老板的粗暴行為沒有讓嬤嬤離開,她依舊站在那裏。她靜靜地看著老板,再一次溫和而平靜地說:“先生,您能給這位可憐的孩子一塊麵包嗎?”老板頓時呆住了,好一會兒才恢複過來,木訥地從鋪子裏拿了一塊麵包,輕輕地遞給那個小孩。

  “謝謝您的愛心。”看著孩子終於吃上麵包,嬤嬤的腳步又重新輕快起來,繼續走在滿是愛心,不斷施愛的道路上。

  麵包鋪老板大概沒有想到,他凶惡、粗暴的態度怎麽能阻擋嬤嬤對孩子的愛心呢?在平靜的乞討中,嬤嬤的愛就在簡單的言語裏。她不退縮,不避讓,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每一個流浪的孩子都是她的寶貝。她把愛心施與這些孩子,減除貧窮對他們心靈的折磨。

  嬤嬤的仁愛感動了麵包鋪的老板,在愛的施與中,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嬤嬤感謝的話始終回蕩在他的耳邊,一個人可以為了別人而付出,是多麽奇妙的感覺啊。

  從第二天起,每天晚上,這個老板都會將當天沒有賣掉的麵包整理出來,裝好袋子。他走上大街,將這些麵包免費分給附近的流浪兒。看著饑餓的孩子吃上麵包,他的心裏樂滋滋的。嬤嬤就是這樣始終用自己的行為感召著身邊的人。

  弱者中的弱者,窮人中的窮人,是嬤嬤盡一生力量去救助和愛的對象。她不說空言,隻是用行動訴說著她滿滿的愛。

  名言:

  Love is an endless mystery,for it has nothing else to explain it。

  ——R。Tagore

  愛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謎,因為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能夠解釋它。

  ——R。泰戈爾

  名人剪影:

  德蘭修女(1910—1997):受後人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都在與貧窮以及貧窮對於心靈的摧殘作戰,她對世人的關懷、寬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的。

  成功指南針:

  德蘭修女曾經說過: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需要幫助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都希望感受到關注和慈愛。給需要者以幫助,是一種慈愛。施比受更幸福。愛是一種力量,當我們內心充滿愛的時候,我們的行動會充滿力量。

  在戰火中穿行

  德蘭修女一直在印度為窮人服務,但她一直想把這種慈愛播撒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1960年,德蘭修女首次前往梵蒂岡拜訪教皇,她受到了教皇的熱情接見。瘦小但擁有巨大愛心的嬤嬤向教皇提出一個請求:就是請求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為教皇直接管轄的國際性修會。嬤嬤說:“這樣,我們就可以為全世界的窮人服務了。”

  教皇仁慈地接受了嬤嬤的申請,1965年2月1日,羅馬教皇的批準輾轉到達了德蘭修女手中。從這一天開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們開始奔赴世界各地,用她們的實際行動去幫助世界各地的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

  1982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發生激烈戰鬥,雙方都死傷無數,哀鴻遍野。很多當地的平民因為害怕戰火蔓延到身上,攜妻帶子,爭相逃離了戰區。這個時候,德蘭修女像往常一樣,勇敢堅定,不避艱險。當她聽說一些孩子為戰火所困時,馬上決定去拯救他們。嬤嬤穿過重重的槍彈,越過漫天的炮火,來到戰地指揮官跟前問:“為什麽你們要互相屠殺呢?村莊裏的一些兒童被圍困著無法出來。他們是那樣無辜。”

  戰地指揮官非常尊敬這位修女,他認真卻又無奈地回答說:“對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來啊。”

  於是,德蘭修女說:“那就讓我去領他們出來吧。”說完,她從容不迫,鎮靜自如地走進雙方的交戰區。她惦念著戰火中的孩子,惦念著無辜的生命,她的身影在戰火中穿行。麵對這位舉世聞名的修女,雙方都暫時停火,默默地注視著這位嬤嬤勇敢的行為。孩子們跟在嬤嬤的身後,如同沙漠中的旅人找到水源,緊緊地跟隨,深深地感念。他們都以為是天使來到了他們身邊,將他們帶離了死亡之境。直到她帶領出37名兒童,戰鬥才再次打響。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聽聞此事,歎了口氣,說:“在戰火中穿行,帶出孩子們這件事情,就是連我也做不到啊!”

  名言:

  Courage is resistance to fear,mastery of fear-not absence of fear。

  ——Mark Twain

  勇敢並非沒有恐懼,而是克服恐懼,戰勝恐懼。

  ——馬克·吐溫

  名人剪影:

  德蘭修女(1910—1997):受後人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都在與貧窮以及貧窮對於心靈的摧殘作戰,她對世人的關懷、寬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的。

  成功指南針:

  曆史上我們總是將勇敢和英雄聯係在一起,認為兩者密不可分。我們總以為勇敢屬於那些高大、勇猛、身手不凡的英雄人物。而德蘭修女的行為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戰勝恐懼的。聖經上講:愛是恒久忍耐……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愛永不衰退。隻要心中有愛,懷著對人類,對社會的大愛,無論在哪裏,你都可以無畏。當愛的信念在你我的心中萌芽、並茁壯成長的時候,我們也就是在愛的道路上不斷勇猛前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