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章 滇緬抗戰垂青史

  林荃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麵對日本侵略者企圖亡我國家,滅我種族的危難,中華民族兒女萬眾一心,奮起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海外僑胞,團結一心,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抗擊日寇對我大好河山的侵略。在國際上,在珍珠港事件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一步形成和發展,中國和英、美兩國在共同抗日的基礎上形成同盟,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匯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共同反對德、意、日為首的國際法西斯主義的侵略。這就為中、英兩國在滇緬協同作戰創造了初步的條件。

但是,中英滇緬協同作戰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道路,卻是曲折的、慘烈的。1941年,麵對著日本法西斯對亞洲太平洋地區及東南亞的侵略威脅,英國政府希望和中國進行軍事合作,以利用中國的軍事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威脅。1941年初,中國軍事代表團考察了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的軍事形勢,提出了《中國印緬馬軍事考察團報告書》,提出了“中英共同防禦的意見”,建議中國軍隊早日入緬布防,以保衛仰光海港及滇緬公路的暢通。但是,英國政府決策人物以老殖民主義者的眼光,來對待中英共同防禦日本侵略的計劃,害怕中國軍隊入緬甸會促使亞洲人的團結,還會鼓勵緬甸人民的反英鬥爭,因此,一再拒絕中國軍隊早日入緬甸布防計劃,喪失了保衛緬甸的最好戰機,成為後來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的重要原因。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隨即進攻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等地,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這就促使美、英、荷、澳和中國共同抗日,促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國將亞洲太平洋區域劃分為四個戰區,即中國戰區、東南亞戰區、太平洋戰區和西太平洋戰區。中國戰區以蔣介石為司令官、美國的史迪威中將為參謀長。中國戰區成為亞洲太平洋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決定立即派遣10萬大軍入緬協同英美軍隊作戰,並由史迪威將軍負責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這就揭開了中國遠征軍入緬英勇慘烈抗日的篇章。

中國遠征軍入緬英勇慘烈抗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南方軍40萬人向香港、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進攻,同時命第15軍進攻緬甸。在緬甸的英緬軍第1師、英印軍第17師,在日軍的攻擊下,一觸即潰,向北潰逃,僅一個多月,日軍攻占了緬甸首都仰光。英印軍敗兵逃向東圩。

當日軍進攻仰光時,英國向澳大利亞求援遭拒絕,被迫請求中國軍隊緊急入緬增援。中國軍隊於3月1日開始入緬,3月7日第5軍沿緬甸鐵路臘戍—曼德勒—東圩一線布防。先頭部隊第200師的兩個團到達仰光以北約200公裏的東圩布防。東圩是仰光到曼德勒之間的戰略要地。中國遠征軍迅速控製東圩作為反攻仰光的前進基地。日軍同樣重視東圩的戰略位置,在攻占仰光後,立即向東圩進攻。3月19日,遠征軍在東圩以南60公裏警戒防守的部隊伏擊了輕裝冒進的日軍一個大隊,擊斃敵少尉聯絡官等一批敵軍,並獲得敵軍布防軍隊的重要情報。從此展開了激烈的東圩防衛戰,日軍以112、143、144三個聯隊三倍於我東圩守軍的兵力,圍攻東籲城,經過十天的激戰,為擺脫敵軍優勢兵力的大包圍,遠征軍第200師於3月29日夜突圍向北轉移。第200師東圩防衛戰,英勇頑強抗擊日寇,給日軍以有力打擊。遠征軍由於英方的延誤,被迫交替掩護,步步設防,逐步轉進,在轉進中尋找戰機打擊敵人。從東圩至平滿納的逐次轉擊戰中,新編第22師以不足萬人的兵力,頑強阻擊進犯的5萬敵軍,在持續18天的戰鬥中,斃傷敵軍4500人,達到了阻擊的預定目標,成為遠征軍入緬作戰中一次最成功的戰例。

東圩至平滿納逐次轉擊戰持續到4月16日,4月17日英軍第1師等部被日軍追擊包圍,我遠征軍第113團奔赴仁安羌,救出英軍,但潰敗的英軍繼續向印度方向潰逃。英軍在西線的潰敗,遠征軍在東線的防衛失當,臘戍、密支那相繼失守,造成中英聯軍第一期作戰全局失利。4月25日中英聯軍指揮官在皎克西開會決定全麵撤退。4月26日,曼德勒以南遠征軍各部開始總退卻。在總退卻中,遠征軍各部損失慘重,第5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壯烈犧牲。中國遠征軍與英軍聯合保衛緬甸,曆經5個月的艱苦激烈戰爭,以失敗告終。中國遠征軍參戰兵力約10萬人,損失過半。第5軍入緬作戰42000人,生還者約20000人。英軍參戰兵力40000餘人,撤退到印度時僅有13500人。

中、英聯軍在緬甸防衛戰的失敗,為日本侵略軍進犯中國西南邊省雲南敞開了大門。日軍於1942年4月下旬分三路向緬北推進,於4月29日攻占臘戍。1942年5月初,日軍進犯雲南滇西地區,5月3日進犯畹町,接著攻陷遮放、芒市、龍陵。5月5日,日軍進逼怒江惠通橋西岸。我軍守橋衛國的工兵連勇士們,炸毀惠通橋,阻止敵軍渡江,並在橋頭江岸和敵軍展開血戰,全部壯烈犧牲,把日寇阻滯在怒江西岸。

日軍的進犯在惠通橋炸後被阻,但敵軍的一個大隊從怒江惠通橋上遊強渡怒江,約500餘人竄犯到怒江東岸。在這危急時刻,駐防滇西祥雲的第11集團軍第36師奉命緊急奔赴怒江抗禦入侵之敵。在師長李誌鵬的指揮下,第106團的兩個連隊急速奔赴前線,在惠通橋東岸山頭老魯田一帶,向搜索前進的日軍展開猛攻,隨即106團主力趕到並投入戰鬥,阻止了敵軍的前進。第二天,第36師第107團、第108團也趕到戰場,投入戰鬥。經過4天的激戰,到5月8日,我第36師發動總攻,將竄犯到怒江東岸的日寇大部消滅,殘部乘橡皮艇逃回西岸。我軍第36師在惠通橋的勝利阻擊戰,是我軍在滇西抗戰中的第一個意義重大的勝仗,遏製了猖狂進犯的日軍的鋒芒,挽救了滇西前線的危局。

日軍第56師團主力迅速集結於芒市、龍陵、騰衝一帶,並在臘猛、鬆山等惠通橋西岸高地構築堅固工事固守。重慶軍委會誤認為這隻是一個人數不多的先頭部隊,在5月13日令第11集團軍反攻龍陵、騰衝。反攻戰進行了5天,第11集團軍進攻的部隊遭到相當的傷亡,卻達不到預期的戰果,在反攻戰中繳獲敵軍的作戰計劃及布防圖中,知道日軍第56師團主力已經集中到騰衝、龍陵一線。這一重要情報送到重慶,蔣介石於5月30日下令停止進攻,將部隊撤回怒江東岸,固守怒江防線。此後,滇西戰局形成在怒江戰線的對峙局麵,直到1944年5月大反攻,才打破這對峙局麵。

在滇西怒江戰線對峙的兩年多期間,自日軍1942年5月侵占緬甸和雲南怒江以西地區的騰衝,龍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幹崖、蓮山(今盈江)、隴川、瑞麗、瀘水等縣後,滇西怒江以西廣大地區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漢族等各族各階層人民,奮起抗日,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逐步組織起來,建立起多支抗日遊擊隊,配合派往敵占區開展遊擊戰的陸軍預備2師和36師等部官兵,打擊日本占領軍。其中最著名的是張問德領導的騰衝敵後抗戰政府的抗日鬥爭及騰衝地區軍民聯合展開的抗日遊擊戰。1942年5月3日,日軍由緬甸進犯雲南,攻陷滇西畹町、遮放、龍陵、芒市、騰衝,進占怒江以西廣大地區。當日軍以快速機動部隊進犯滇西邊地,進逼騰衝時,駐騰衝的騰龍邊區行政監督龍繩武和騰衝縣長邱天培等棄城逃走。日軍占領騰衝後,在騰衝建立了以李曰琪為會長,李家留、張德輝為副會長的“維持會”,幫助日寇“維持”在騰衝的法西斯統治。利用地痞流氓楊吉品充當日軍特務便衣隊。利用龍陵縣公安局長鍾鏡秋出任騰衝縣長,建立日寇漢奸政權騰衝縣偽政府。

當日軍進占騰衝縣城時,騰衝愛國士民相率逃避到騰衝北部,相繼組織對敵鬥爭,以張問德、劉楚湘為首的一批愛國誌士,於6月6日在縣城東北的江苴街建立了臨時縣委員會,推舉劉湘楚為主任委員,代行縣長職權,領導敵後民眾抗禦日寇侵略。6月下旬,雲南省政府正式任命張問德為騰衝縣縣長。張問德是辛亥革命騰越起義的革命誌士,曾任滇西昌寧、順寧、騰衝等縣縣長,這時已年過六十歲,但抗日愛國豪氣不減當年。7月5日,張問德發表《告全縣父老書》,聲討日寇侵略暴行:“敵寇所至,廬舍為墟,財貨悉遭其掠奪,婦女寧免於奸淫,流亡戴道,遺屍橫野。”同時號召鄉親父老奮起抗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張問德領導騰衝抗戰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敵後抗戰工作:協助陸軍預備2師征兵1500餘人,開展敵後建政工作,建立區鄉公所,組織戰時幹訓班,培養基層鄉、保長,負責動員組織民眾抗日;組織搶運騰衝各商號儲存的40000多馱棉紗、布匹、百貨等物資送到保山、下關;在大反攻前,大力辦理軍需糧秣等。

張問德領導的騰衝抗戰政府,動員民眾協助軍隊打擊日軍,使日本侵略者無法在騰衝地區建立起占領軍的穩定統治,迫使駐騰衝的日軍行政班本部長田島於1943年8月31日,致函張問德,要求在小西鄉董氏宗祠會晤,妄圖破壞抗戰政府的抗日活動。張問德於9月12日複函,義正辭嚴,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與破壞陰謀,複函中說:正是由於日本的侵略,造成騰衝人民的痛苦,“自事態演變以來,騰衝人民死於槍刺之下,暴露屍骨於鄉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毀於兵火者已逾萬棟,騾馬損失已過3000匹,穀物損失已近100萬石,財物被劫掠者亦有50億,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則無以遮蔽風雨,行則無以圖謀生活,啼饑號寒,坐以待斃。甚者為閣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橫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將充當炮灰,而尤使餘不忍言者,則為婦女之遭受汙辱一事。”張問德嚴詞指出:“此種痛苦均係閣下及其同僚之所賜與,此種賜與,均屬罪行,由於人類之尊嚴生命,餘僅能對此種罪行予以詛咒,而於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衷心之同情。”“閣下既欲解除騰衝人民之痛苦……僅有請閣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東京,使騰衝人民解除槍刺脅迫生活之痛苦……”“苟騰衝依然為閣下及其同僚所盤踞,暴行依然繼續發生,餘僅能竭其精力以盡其責任……使閣下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於餘及騰衝人民之前。”“故餘關切閣下及其同僚即將來臨之悲慘末日命運,餘敢要求閣下作慎密之長思。”張問德縣長於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複田島信。張問德義正辭嚴,痛斥日寇侵略滇西騰衝之暴行,嚴正宣告日寇“盤踞”騰衝一日,將竭盡全力,盡其責任,驅逐日本侵略者,並充滿必勝的信心,使侵略的日寇,“終有一日屈服於餘及騰衝人民之前”。

滇西軍民抗戰的浩然正氣,鼓舞著滇西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增強滇西軍民戰勝日寇的必勝的信心。麵對著滇西大片國土淪陷,家鄉騰衝淪陷,辛亥重九起義的革命老前輩李根源,以他66歲的高齡,隨同第11集團軍司令宋希濂奔赴滇西巡視,號召民眾奮起抗戰,保衛國土,驅逐敵寇,奪取勝利。為此,他在臨行前,發出《告滇西父老民眾書》,在這氣壯河山的文告裏,他指出:“扶病西來,冒暑遠征。”“誠摯地希望諸父老共體時艱,凜然於國難之加深,大家齊心一致,堅定最後勝利的信心。”滇緬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對遠東戰爭的責任既然加重,因此雲南對抗戰的工作也更為緊張,敵人東窺騰、龍便是雲南擔負作戰的開端。”“雲南已成戰區,滇西既是前線,保衛雲南,須先保衛滇西。”“全國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視雲南的國際地位,更重視滇西戰局的前途,我父老要抱定決心,驅逐敵人退出保山,作為恢複騰、龍的準備,我雲南同胞和全國同胞與同盟國人士,現均翹首西望,期待著由穩定的滇西戰局,一變而為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要確保滇西軍事的勝利,端賴我父老發揮自己的力量,民眾力量……苟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抗戰者,雖毀家紓難,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犧牲的決心,始能保住滇西過去曆史上的光榮,始能在雲南抗戰史中最光輝的一頁。”

李根源愛國愛鄉的赤膽忠心光耀千秋,抱定更大犧牲堅持抗戰的決心,期待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早日到來的必勝信心,都鼓舞著我滇西軍民奮勇抗戰。在這裏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李根源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局的高度,分析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戰局的變化,由此而來的印緬戰場的地位,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曆史作用,他指出:“我們站在援助英國盟友的立場上,毅然出師援緬,轉戰千裏,足使日軍不敢立刻輕窺印度,而印度亦得到充分準備自衛的時間,在政略上收到很大的效果。”在當時,由於英國當局心存老殖民主義者的餘慮,一再阻撓中國遠征軍及時入緬布防,喪失了保衛緬甸的最好時機,麵對日軍的攻擊,英軍一潰千裏,使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在這種形勢下,李根源卻能用曆史的政略眼光,充分評價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曆史作用,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們不僅要重視要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眾書》中光照千秋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更要關注和重視他在滇西淪陷後對滇西整個戰局的戰略地位、戰局發展、戰略策略、反攻的步驟,民眾自衛與軍民協力作戰,滇西抗戰的三階段等一係列科學的軍事分析與論斷。

在這裏著重對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眾書》中在軍事方麵的科學分析與論斷作一個初步的探討。首先闡述了滇緬戰場、雲南戰場、滇西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特別在遠東戰爭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他指出:“自去冬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英、美、蘇均集中注意力於對抗歐洲軸心領袖的德國,敵國日本利用他一貫的投機取巧的伎倆,乘機攻擊實力不足的緬甸。”中國遠征軍“出師援緬”,“在政略上收到很大的效果”。指出中國抗戰、雲南抗戰對遠東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中國對遠東戰爭的責任既加重,因此,雲南對抗戰的工作也更為緊張”。“全國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視雲南的國際地位,更注視滇西戰局的前途。”

第二,李根源在滇西剛淪陷後就指出滇西抗戰要經曆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滇西抗戰的“開端”階段,“敵人東窺騰、龍,便是雲南擔負作戰的開端”,日寇入侵騰衝、龍陵,進陷滇西,滇西淪陷,是滇西抗戰的“開端”,起始的階段;第二階段是“穩定的滇西戰局”階段,戰事的實際發展,是滇西軍民嚴防死守,保衛住雲南怒江以東廣大國土,滇西戰局進入兩年多的“穩定”階段;第三階段是“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階段,戰局的實際發展,經過兩年多隔怒江相持的“穩定”階段後,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開始,中國遠征軍投入7個軍14個師約16萬兵力,經過8個月16天的反攻戰,摧毀敵軍主力第56師團,打擊了敵第2師團和第53師團,共斃傷及俘虜敵軍21057人,到1945年1月27日結束了“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

第三,對於保衛雲南、保衛滇西反攻戰的步驟作了科學的分析。首先,“雲南已成戰區,滇西既是前線,保衛雲南,須先保衛滇西”。其次,“要確保滇西軍事的勝利,端賴我父老發揮自己的力量,民眾力量盡到一分,軍事力量即增一分”。“大家齊心一致,堅定最後勝利的信心,發揮軍民合作的力量”,“我父老鄉親必抱定更大犧牲的決心,始能保住滇西過去曆史上的光榮,始能在雲南抗戰史中最光輝的一頁”。要確保滇西抗戰勝利,要靠軍民合作,大家齊心,共赴國難,以更大的犧牲,爭取滇西抗戰的勝利。再次,反攻戰的反攻步驟,先從驅逐保山敵人開始,進而恢複騰衝、龍陵,最後變為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

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民眾書》中,在精神上以滿腔愛國豪情,鼓舞滇西軍民堅持抗戰,“堅定最後勝利的信心”;在軍事上,科學地分析了戰爭形勢,戰局變化,“期待著由穩定的滇西戰局,一變而為邊境殲敵的勝利戰爭”。李根源在滇西抗戰中的軍事思想,是很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

滇西淪陷後,滇西軍民奮起抗敵,開展了廣泛的抗日遊擊戰,除著名的騰衝軍民抗戰外,大盈江、檳榔江地區廣大的愛國土司紛紛組織“義勇軍”、“遊擊隊”,奮起抗擊日寇的侵略。如幹崖土司刀京版,這位辛亥革命時滇西騰越首義的革命黨人刀安仁的後代,在日寇入侵滇緬邊境時就組織了“中緬義勇軍”。日寇侵占滇西後,義勇軍改為“滇西邊區自衛軍”,刀京版被第11集團軍委任為少將參議,任滇西抗日遊擊隊第1路司令;南甸土司龔綬被任命為滇西抗日遊擊隊第2路司令;南甸漢族士紳趙寶賢、趙寶貴組織的遊擊隊改編為滇西抗日遊擊隊第3路軍。在龍陵、潞西地區,也有多支遊擊隊奮起抗日,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龍潞區遊擊支隊”。龍潞區遊擊支隊在艱苦的抗日鬥爭中得到發展,並在大反攻戰中配合中國軍隊打擊日寇。在阿佤山區,佤族、傣族、漢族各族人民,奮起抗擊日寇的侵略,先後組織了“阿佤山抗日遊擊隊”、“阿佤山遊擊隊”、“卡佤山區自衛支隊”、“卡佤山區自衛縱隊”等,其中著名的有第11集團軍總部正式任命的以羅正明為司令的“南卡佤山區自衛支隊”。

滇西軍民不怕流血犧牲,堅持抗戰,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曆程,終於迎來了勝利的大反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逐步形成。1943年,中、美、英三國經過反複協商,確定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以打擊滇緬戰場的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緬甸,並把魔爪伸進滇西後,他們把緬甸作為日本帝國“西線絕對國防圈”的重點防衛區域,不斷增兵緬甸,使侵緬日軍總數達30餘萬人。為反攻緬甸,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經過1943年的整訓後,完成了反攻緬甸的部署,對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的態勢。在東麵有以保山為中心基地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共20餘萬人;在北麵有以印度雷多為前進基地的中國駐印軍新編第1軍共10萬餘人;在西麵有英印軍第14集團軍。在緬甸戰場,雙方集結重兵各30餘萬,在1943年展開了關係到太平洋戰爭全局的爭奪戰。反攻緬甸的爭奪戰從打通戶拱河穀的戰鬥開始,戶拱河穀位於緬甸西北角,是雷多通往密支那的必經之地。日軍為防守緬北,在密支那設立了第18師團的司令部,派重兵駐守戶拱河穀。中國駐印軍在史迪威將軍指揮下,孫立人師長率領新38師進攻戶拱河穀,於1943年10月24日向戶拱河穀發動進攻,並於12月取得於邦大捷,進而肅清塔隆河與塔奈河地帶的日軍,在戶拱河穀中心地帶取得全線勝利。日軍被迫退守孟關。我新22師在廖耀湘指揮下,乘勝追擊,渡過塔奈河,直插孟關,並於3月8攻占瓦魯班敵第19軍團司令部。3月9日,新38師也進入瓦魯班與新22師勝利會師。取得孟關大捷的中國遠征軍,繼續挺進,攻打孟拱河穀,給日軍以不斷的沉重打擊,僅在索卡地區一戰就殲滅日軍6000餘人,攻克孟拱城,全殲守敵7000餘人,日軍第18師團已名存實亡。這時印緬戰場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日軍為保住西線防衛圈緬甸,以攻為守,於1944年3月8日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印度英帕爾地區的戰爭,以3個師團的兵力,由緬甸西北部攻入印度,包圍英帕爾。英國蒙巴頓將軍請求中國增援,史迪威也急飛重慶請求蔣介石增軍印度,並讓中國遠征軍於5月上、中旬向怒江以西發動全線進攻。同時,史迪威還決定中、美聯合軍團遠程奔襲密支那。5月17日,聯軍突襲占領密支那機場,但由於聯軍美方指揮失當,喪失了乘勝一舉攻占密支那全城的戰機,使密支那的爭奪戰進行了80多天,直到8月5日才攻克密支那。中國遠征軍反攻緬甸北部的主要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在中國駐印度軍反攻緬甸北部的軍事行動取得重大勝利的形勢下,日軍為挽回緬甸北部敗局,孤注一擲,發動了英帕爾戰役,英軍主力第14軍團處於危急之中,整個印緬戰場形勢嚴峻,中國遠征軍發動滇西反攻戰成為關係整個印緬戰場刻不容緩的大計。4月14日,中國軍政部發布“怒江攻勢命令”,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決定:以第20集團軍進攻騰衝之敵為首要目標。5月11日,我遠征軍強渡怒江,向騰衝、龍陵、鬆山等目標進攻。5月22日,遠征軍長官司令部命令原留守怒江東岸的第11集團軍也全部渡過怒江,投入總反攻。第20集團軍攻騰衝,第11集團軍攻龍陵、芒市。第20集團軍自8月3日攻入騰衝西城後經過40餘天的血戰,全殲守敵自少將指揮官以下6000餘人,於9月14日光複騰衝。我遠征軍為收複騰衝,舍生忘死,傷亡18600餘人,為收複淪喪的國土,將熱血灑在騰越大地之上。第11集團強渡怒江後,在進攻龍陵的同時,分兵一部進攻鬆山。敵28軍盤踞鬆山年餘,把整個鬆山建成永久性的堅固地下堡壘群。6月2日,第11集團軍第71軍開始向鬆山敵軍發起第一次攻勢,我軍攻占陰登山後,戰鬥極其慘烈,71軍主力傷亡1600多人,進攻沒有取得有效進展。長官部命預備隊第8軍替換71軍,於7月4日向鬆山發起第二次進攻,在空軍和炮兵的配合下,進攻取得進展,敵軍傷亡劇增,但仍不能攻破敵人主陣地。遠征軍長官衛立煌、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8軍軍長何紹周和美軍聯絡官竇恩準將視察了戰場,決定在敵軍兩個主堡壘下,掘坑道實施爆破摧毀敵堡,由第246團在鬆山頂峰四周晝夜襲擾敵人,掩護工兵營挖掘兩條地道,填裝炸藥各10噸,於9月8日晨實施爆破,在一聲巨響中煙土衝天,兩個敵軍主堡被炸翻,日寇113聯隊殘敵全部覆滅,鬆山戰鬥勝利結束。今日參觀鬆山頂最後爆破的戰場遺址,工兵營掘進實施爆破的兩條地道,以及爆破後敵軍主堡炸翻後形成的兩個巨型陷坑依舊存在,展示著日本侵略者侵略滇西,進占鬆山,自掘墳墓,死無葬身之地的可恥下場!

中國遠征軍攻克鬆山,為收複龍陵、芒市、畹町創造了有利條件。遠征軍第11集團軍在攻克鬆山後,乘勝與友軍會合,向龍陵發動新一輪攻擊。遠征軍自1944年6月5日首次展開對龍陵的進攻,8月14日發起對龍陵的第二次進攻,由於日寇作垂死掙紮,兩方傷亡慘重。10月29日,調整了作戰部署的遠征軍向龍陵日寇發起第三次攻擊,於11月3日殲滅殘敵,勝利收複龍陵。黃傑將軍評述說,龍陵之戰,“為全戰役中時間最長,兵力最多,戰鬥最慘烈,計敵人共死傷10620員名,我軍共死傷28384員名,約1與2.7之比。”

遠征軍攻克龍陵後,挺進芒市,形成對芒市的三麵包圍。敵軍於11月19日逃離芒市,遠征軍於20日收複芒市。日軍殘部向畹町敗逃,妄圖利用畹町北部山嶽地帶繼續頑抗,遠征軍乘勝南下,組織對畹町的進攻,12月27日展開對畹町的進攻,1月3日攻入畹町街。這時,中國駐印軍由八莫南下,於1945年1月15日攻占南坎,敵軍腹背受攻,自畹町突圍潰逃。中國遠征軍於1945年1月19日收複畹町,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殘部最後全部驅逐出中國滇西國土。雲南怒江以西自1942年5月3日日軍侵入畹町到1945年1月19日收複畹町,被日寇侵占達兩年八個月零十六天的滇西大片國土,至此完全光複。

滇西抗戰的勝利,把日寇徹底打敗,把日寇消滅和全部驅逐出滇西國土,這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近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衛國戰爭中,第一次在滇西整個戰場上,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完全收複失地的勝利戰爭。它翻開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完全勝利的第一篇章,是具有曆史意義的勝利!

具有重大意義的滇西抗戰,是依靠什麽力量取得勝利呢?首先,滇西抗戰的勝利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滇緬戰場的勝利。太平洋戰爭爆發,德、意、日法西斯把侵略的戰火燃遍世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蘇、美、英、中等同盟國在東西方戰線共同抗禦著法西斯的野蠻侵略,在東方,日本對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展開大規模的侵略,侵略魔爪直接伸向緬甸和雲南,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是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國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一個重大戰略行動,雖然入緬甸作戰第一階段失利,日寇侵占緬甸,進占滇西,但是中、美、英協同作戰,取得滇緬戰場大反攻的勝利,對於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對於中國抗戰的勝利,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滇緬抗戰的勝利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亞洲太平洋戰場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勝利!

滇西抗戰的勝利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滇西抗戰是中華民族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一部分,滇西戰場是亞洲太平洋抗日主戰場中國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滇西軍民團結抗戰是為國家的領土完整、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而戰。遠征軍在滇緬浴血奮戰,前仆後繼,去奪取勝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首先,紀念勝利,不忘危難。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者攻入緬甸,雲南這個安穩的“大後方”一時之間就成了中國西南抗日的最前線,遠在中國東方的日本帝國主義,一下子殺到了中國西南的大後方雲南,侵占滇西,威脅昆明,要亡我雲南、亡我中華!居安要思危!德、意、日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日本法斯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空前的浩劫,這是中國各族人民永世不能忘記的。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日本帝國主義戰敗後沒有受到徹底的清算,日本軍主義勢力在戰後不承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日本當權政要年複一年地“參拜”靖國神社,為侵略戰爭的罪犯招魂!愛好和平的人們要警惕啊!不能無視日本軍國主義複活的危險!我們熱愛和平,但不乞求和平!已經站起來的中華民族要在和平發展中富國強兵,以國家民族的富強來保障中國的和平發展,這是紀念滇西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作者單位:雲南省博物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