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名滿天下知善讓

  曾氏名滿天下,名門望族,時人稱:天下第一世家。

  在河南少林寺有一塊奇異的石碑,上有釋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人的合體像,一為佛祖,一為儒聖,一為道尊,上刻有碑銘讚語:“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說是江河百流,終歸大海,教理不同,方法各異,卻都能達致最高境界。曾國藩就如這樣一塊石碑,身上刻有中國不同傳統文化流派的印跡,他世事洞明卻又糾纏其中,入世與出世相統一,成為中國文化一個獨特的景觀。

  曾國藩喜歡讀《莊子》,因為它的豁達對人的胸襟有多方裨益。《莊子》上講:“淡然無極”,“淡而無為”,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之說,就是說人要清靜、超脫。然而曾國藩很多年來就“清靜不得,超脫不了”總是焦慮多多,一是他名利心太切,二是他俗見太重。平定天京,曾國藩可說大功已就,他給弟弟曾國荃寫信說明了他想“功成身退”的意思:

  開缺辭爵之件,本擬三請四請,不允不休。昨奉十四嚴旨詰責,愈無所庸其徘徊。大約一連數疏,辭婉而意堅,得請乃已,獲禍亦所不顧。

  然而他並沒有及時抽身,而是聽從清政府的安排督辦“剿撚”事務。勇猛如僧格林沁者“剿撚”四年,卻全軍覆沒,以身殉職,換了曾國藩,自然也好不多少,很快便遭敗績,撚軍攻破了曾布置的防線。這一次,曾國藩“屢敗屢戰”的精神沒有得到朝廷的安撫,卻遭嚴厲申飭,為此,他心灰意懶,準備了種種理由奏請開缺:

  臣病勢日重,憚於見客,即見亦不能多言,豈複能殷勤教誨……是臣昔日之長者今已盡失其長,昔之短者,今則愈形其短。臣不欺飾於大廷,亦不忍負疚於隱微,唯有籲懇天恩,準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實缺,並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臣以散員留營,不主調度賞罰之權,但以維係將士之心,庶於軍國大事毫無所損,而臣之寸心無怍。

  一句“以散員留營”道出了曾國藩的真實想法。因為一旦所奏開缺準請,擺在他麵前的道路隻有兩條:一是回籍休養,一是駐京賦閑,這都不是他之所願意的,這意味著他將從眾人矚目的位置上消逝,“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於岑寂,如孔翠灑屏,好自耀文彩。近待徐鬆龕中丞與地方官不合,複行出山。其有過人之才,故不願久居林下。”曾國藩既怕回鄉遭地方官排擠,又怕留在京城成為政治鬥爭的中心,此時的他百思不得良策,大有看破紅塵之感,“隻恐清名天下滿,九州無處匿韓康”。

  同治五年(1866),朝廷令曾國藩回兩江總督任,“剿撚”事務交由李鴻章專辦。曾國藩失去了一個全身而退的機會。

  老子曾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告誡人們過分自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太露,勢難保長久,金玉滿堂,往往無法永遠擁有,富貴而驕奢,必定自取滅亡。隻有功成名就,激流勇退,拋棄一切名利,才合乎自然法則,才能永久。人須知足,方能長樂。

  在名與利上,最能體現“全生保真”精神的曆史人物當數範蠡了。他在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後,便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以處安,激流勇退,放棄上將軍之名和“分國而有之”的大利,攜西施隱居於齊,改名換姓,耕於海畔。範蠡的退隱,就是害怕功名利祿會給自己帶來性命之憂,他的憂慮很快便得到證實,與他共助勾踐的文種,因不肯退隱,在國中享用尊榮貴利,結果被勾踐找個理由處決了。

  “功成身退”的思想在現在也許有消極的影響,會讓年輕人不思進取,渾噩度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然而,從其有理的一麵想一想,對我們也不是不無啟示,雲南的煙草大王褚時健,帶領紅塔集團從一個小企業成為全國煙草行業的龍頭老大,各種名譽紛至遝來,不能不說是功成名就。但他不願讓出手中權力,在臨退之前的一兩年,利用種種手段,為己謀取私利,終至身敗名裂。若按國際上慣例,褚時健即使退休之後,他應得的報酬也遠遠大於他違法攫取的,然而國有國法,縱是立下大功,犯了罪也難免處罰。如果他能夠做到功成身退,怎不會安享晚年,卻要到獄中度完餘生呢?

  “荒塚一堆草沒了”,人生的結局是一樣的,何必非要站在成功上麵,人生的樂趣尚有許多,決非僅成功所能完全體味到的。

  曾國藩於鹹豐四年(1854)在湖南老家招募兵勇,創立舟師,訓練湘軍,自與太平軍開戰後,運籌帷幄,謀勇兼備,知人善任,調度有方,屢建奇功,多次受到清廷的恩賞和嘉獎。鹹豐十一年(1861)十月,兩宮皇太後授權曾國藩,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節製提督巡撫以下各官,可謂權綰四省。同治元年(1862)正月,又加授“協辦大學士”,從而成為清朝自開國以來權勢、地位最高的漢臣。而曾國藩的弟弟們也兵權在握,四弟曾國荃統兵近二萬,由於屢立戰功,僅同治元年就受到了清朝最高統治者的七次表彰;五弟曾國葆也統兵五千之眾。曾家兄弟權傾朝野,曾氏家族堪稱“天下第一家”。正如曾國藩自己所雲:“餘家目下鼎盛之際……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家門的極盛,並沒有使曾國藩得意忘形,卻使他感到憂心忡忡,且小心翼翼。他深明“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之理,他說:家道的長久,不是憑借一時的官爵,也不是憑借一兩個人的發跡來維持的。當家道鼎盛的時候,要做家道衰敗時的考慮。上天既能使我們處於今天豐厚順達的境地,就能使我們處於明天艱難困苦的境地。這樣的經驗教訓,曆史上舉不勝舉——

  霍光,字子孟。漢朝人,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由於霍去病的關係,霍光十幾歲便入朝做官。武帝朝為奉車都尉,後擢為大司馬、大將軍受武帝遺詔,輔佐幼主,位居五輔臣之首,執掌朝政二十年,勤政納諫,輕徭薄賦,百姓充實,四方少數民族歸順,連輔二代皇帝,鞠躬盡瘁,恪守臣道,未嚐有過。然不曉“人滿天概”之理,致使族黨滿朝,權傾朝野。霍光死後,漢宣帝親政,奪了霍氏家族的兵權。之後又以謀反罪,鏟除了霍氏家族。霍光在世時,宣帝對之十分懼怕,“光從驂乘,帝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然而,在他去世後,族人卻遭到了殘酷的殺戮。所以人們說:“霍氏之禍,萌於驂乘”。

  諸葛恪,字元遜。三國時諸葛謹的兒子。嘉禾三年(234)任吳國撫越將軍,丹陽太守。孫權死後,與孫峻同受遺詔輔政。建興初進封陽都侯,加荊州牧。督中外諸軍事,而權傾朝野。後發兵圍攻新城而不克,勞民傷財,士卒疲乏,民怨極大。孫峻借故與吳主孫亮密謀,設“鴻門宴”而殺之。

  俗語雲:老年疾病,都是壯年招得;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得。因此,曾國藩在信中告誡弟弟們要以霍光和諸葛恪為鑒:鬥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上天懲罰一個人是無形的,常常借助於人之手。霍氏的勢力太強大了,上天就借魏相和漢宣帝來削平、限製他的勢力;諸葛恪權勢過重,上天就借孫峻之手來鏟除他。像霍氏和諸葛恪那樣,等到別人來限製,為時已經太晚了。咱們家族正處於鼎盛時期,所以我們兄弟要自律自戒,不等上天來懲罰限製,也不等別人來懲罰限製,我們自己應該主動想辦法限製自己。曾國藩針對弟弟們買地建房上的揮霍,銀錢取與上的不謹慎,言談舉止的傲慢等,提出了自我限製的方法:“廉、謙、勞。”“儉而不奢,居官清廉。”他希望弟弟們“儉以養廉”,每用一錢,均須三思。不妄取分毫,不寄銀錢回家,對親族不隨便饋贈;在為人處事上,要做到內心謙虛,外表恭讓,且忌頤指氣使,氣焰囂張;在為朝廷辦差上,要竭誠效勞,恪盡職守。隻有在“廉、謙、勞”三方麵潛心修煉,“正己為先”,才能夠持盈保泰,家道長久。

  人們總喜歡以家世、金錢、地位等這些單純的客觀現象或外在條件去衡量一個人的榮辱毀譽,把它們看成是永恒不變的東西,卻忽視了主觀的、內在的、可變的因素,從而犯下了許多錯誤,造成了諸多悲劇。曾國藩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於得失無常,興衰浮沉有一種透徹的理解。這種獨具慧眼的思想和認識,對現今那些居官自傲,貪贓枉法,稍有一點地位和榮譽,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人,不失為一劑良藥。

  曾國藩認為,功高名顯,必然會帶來對自己的嫉妒和仇視,所以與人分享利益和名譽是曾國藩的一貫做法。每次打仗,他都不以首功自居,而是將下屬或是同僚的名字放在前頭。例如,在擔任兩江總督時,為了搞好關係,曾國藩就特別注意將滿人都督官文的功名擺在自己之前。後來,曾國藩費盡心思將長江水師改經製水師,這樣一件很大的事,曾國藩又將官文的名字推到自己前麵。這是為什麽呢?曾國藩分析了官文的為人。官文既仇視湘軍,又沾了湘軍的光。不是湘軍的勝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貪名貪利,毫無定識,更無風骨,對於這樣的貪官,為了促成水師製,不讓他反對,給他點好處,他就會站在你這邊。因此在給太後、皇上的折子裏,如果建議改製後的長江水師統領讓官文做,大家都做他的副手,他一定會樂意。這樣既可以減輕官文對湘軍的嫉恨,又可拉攏他一起做事,借此消除滿人對湘軍的仇恨和排擠。後來的發展證明了曾國藩推出一個滿人擔任領頭的做法,獲得了極大成功。

  自古名利太過都是禍害,與人分享才能與人共處。在曾國藩做官後期,正是憑著這樣一種自謙,與人為善的原則,才使他晚節得保,並在韜光養晦之中達到最高峰。

  與人分享,是與人共創大業的做法。其實自古以來就有不貪圖功名利祿,與人分享的故事。西晉初年,唐彬與王浚共同征伐東吳。唐彬的軍隊據守要塞,他的部隊為晉軍的先頭部隊。所以抓到了很多敵軍俘虜,繳獲了許多軍用物資。唐彬心裏明白敵人已經基本上被消滅,東吳的統帥孫皓很快就要投降,所以在距離東吳的政治中心建業(今南京)二百裏以外的地方,假稱自己有病,使部隊停止前進,原地待命。以此向同僚諸將表示自己無意爭功奪利。結果晉軍其他部隊先到的爭搶財物,後到的爭表戰功。當時一些有識之士一致稱讚唐彬的不爭功,不爭利高尚品質。東吳被平定以後,唐彬被派往幽州統領所有軍務。他一到任,就教導部下士卒要重視農業,誇耀武力,威震周邊。同時向邊境百姓宣傳國家的有關法規法令,並注意扶困濟貧,以誠待人。很快以往的國土又重新得到開拓,一直恢複到秦長城。邊界自溫城起到碣石。唐彬還命軍隊在山穀間綿延不斷屯駐分守,瞭望台、烽火台座座相望。由於唐彬采取的措施,邊境從此獲得安寧。從漢至魏所有征戰鎮守的人都無法與唐彬的功績相比。但唐彬從不把功勞占為己有,認為功勞應該屬於那些鎮守邊關的將士和人民,功勞應當大家分享。

  南宋初年,北方金國的軍隊入侵黃牛堡(今陝西鳳縣東北),宋軍守將李彥堅告急求援。製置使王剛中騎馬飛馳二百餘裏,來到吳璘的軍營之中,把正在睡覺的吳璘從帳中叫起並斥責他說:“作為國家大將,應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係在一起。現在敵人已兵犯國土,你怎麽能在此高忱無憂地睡大覺呢?吳璘聽後大為吃驚,立刻調兵分幾路而進,並將自己的軍事計劃告知各路將士。各路大軍奉命支援黃牛堡,大敗金國軍隊。接著宋軍又乘勝追擊,直至收複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縣西南)、隴州(今陝西隴縣)、洮州(今甘肅臨潭縣)三個州的國土。事後王剛中對自己屬下李燾談到此事說:“那次勝利完全是靠著宋軍全體將士的努力,而我有什麽功勞呢?”李燾感慨地說:“王剛中親自參戰而不居功自傲,他的修養真是超出常人好多啊!”

  在人們的一生中,處處都有風波險阻,遭遇功名利祿,麵對這個複雜的社會,謙讓才是處事的妙方。做到恭謙讓人,爭鬥就會停止,忿恨才會平息,結怨才會化解,天下再大的禍患都會冰消雪化於“讓”字之中。平常的人如果能夠把握住它,則可以免除災禍而獲得幸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