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節 假拙誠與真世故

  世故是個中性而含有機謀的詞匯。深於世故指通達人情事理,但又與世俗相接近。因為,世故深的人也必然不免俗見、俗為。同時,長於世故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使人循規蹈矩,不具有開拓精神。正是從這種意義上,曾國藩厭棄世故,也為世故而吃了大虧。

  曾國藩認識到,一個人不能脫離社會,尤其不能不承認現實。社會就是那樣渾糟糟,“不痛不癢、不黑不白、牢不可破之習”已經三四十年了,個人怎麽能改變呢!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曾國藩心中的秤未嚐不能稱量是非,但這是非之見一出,就難免要評頭品足,自然會招惹新的是非。所以,曾國藩的“治心經”裏有“治口”的話,即是防止禍從口出。他對“立”與“達”的詮釋頗得內方外圓的謀略之要領。立是站得住,即有自己的真本領,達是方法、手段,是過程,因此要圓通。

  經過曾國藩的調整,他的處境就真的好轉了。他自己也說:我往年為官,“與官場中落落不合,幾至到處荊榛,此次改弦易轍,稍覺相安。”

  但是,世故、圓通,不能走向機巧、圓滑,曾國藩認為人一旦如此,也就不能指望有什麽作為了。他還舉唐代的李林甫與明代的嚴嵩兩人為例,說二人為臣,“侍君不以忠,但以巧”,雖然個人暫時有榮華富貴,但對國家貽誤甚大。

  不老於世故的人,辦事就單純,就清廉,人做的就純正。胡林翼律己甚嚴,於宗族戚黨不稍假借。在黃州時,族人某來謁,招待他吃喝數月。一日,辭赴前敵。胡問其故,答以營官某奉調,銀錢所薦與偕行。胡勃然,麵諭營官曰:“吾有族戚,力豈不能庇之。爾輩藉以結納,風氣一開,伊於胡底!姑記過一次以儆。”因自給族人歸資,並通飭各台局營員:用人一事,胥秉至公,不得徇上司同僚情麵,濫為汲引,若經訪聞,立即參處。

  本來下屬討好上司安置上司的家人戚友,是人情世故,但這妨礙公道。因此胡林翼嚴加訓斥。但是,胡林翼薦賢卻非常諄篤。左宗棠能夠展露他的才華,是從進入湖南巡撫的幕府開始。湖南巡撫張亮基招納左宗棠入幕,則是由胡林翼的多次大力舉薦,稱他“才華品格出類拔萃,忠正剛直,秉性誠實,忠肝義膽,和當時世俗風尚大不相同。胸中裝有古今地理兵法,本朝典章,深有造詣,精通時事。”張亮基采納了胡林翼的話,對左宗棠以禮相待,言聽計從。不久,張任湖廣總督,仍把左宗棠招入幕府。後來調到山東巡撫任上,左宗棠才辭別而去。又進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中,聲望日高,連朝廷都很看重他。而駱秉章知道左宗棠,也是由於他輔佐張亮基的顯著功效。在此之前,胡林翼曾經把左宗棠推薦給湖廣總督程矞采,說他“有奇才,品格才學是湖南學子中的第一位”。“品高學博,性至廉潔,讀本朝典章最多,其見識也非常高深。其體察人性,通曉治略,當是近時湖南人才中的第一位。”“才學識力,冠絕一時。”程矞采沒有能夠招納他。在這更以前胡林翼還曾經把左宗棠推薦給雲貴總督林則徐,正趕上林則徐患病,沒有來得及聘請他。後來林則徐路過湖南時,把左宗棠請到船上,談論通宵,稱讚左是不凡之才。胡林翼舉薦賢才的真誠勤懇,在這裏可以看得出來。假若沒有胡林翼,左宗棠也可能以在山林中隱逸而終其生。

  不世故,並不意味著辦事不講一點策略,自私自利,不關心他人的冷暖。

  曾國藩關心屬下,有時也講點兒小“策略”。他率淮軍剿撚時,劉秉璋、鮑超(春霆)等均為部下勇將。一天,劉秉璋率軍追剿撚軍在湖北、河南交界地方,遇到了鮑春霆。當時,各軍隊在某駐地相會,作為主帥曾國藩本來是應該知道的。但曾國藩故意向劉秉璋問道:“見到鮑春霆了嗎?”劉秉璋回答:“見到了。”曾國藩又問:“穿黃馬褂了沒有?”說:“沒穿。”曾國藩吃驚的說:“為什麽沒穿呢?”答說:“客人先問主人,有沒有黃馬褂子,因為知道沒有而改穿了別的服裝,不用自己所有的而顯示別人所無的,是賓客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國藩說:“獎賞戰功了嗎?”劉答說:“主人景仰客人,有幸能夠一見,互相謙讓還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麽戰功可敘。客人因為主人不談戰功,因而也不談自己的戰功,也是客人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國藩大笑。就這一事情可以知道駕馭將帥的方法,雖說是一些細節。

  曾國藩很有同情心,而且能夠發展到仁愛的境界。他從四川辦完考試之事後回到京城,就曾饋贈金錢給同族親戚。統領軍隊之後,曾國藩的弟弟和其友人也曾說他“仁愛有餘,威猛不足”,鹹豐四年五月初一,曾國藩寫信給他的弟弟們說:“沅弟說我‘仁愛有餘,威猛不足。’澄弟在這時,也常常提到。最近友人關心我,也都有所談論,隻是我自己本性如此,怎麽也威猛不起來。”

  他在給李筱泉的回信中說:“學生法製嚴格,並非漫無條例,一直以屠伯為老師。要用精細微小的意誌,施行威猛嚴厲的事情,希望對死的人,沒有慚愧遺憾,對於活著的,做到警示作用,然後才能心安。”可以知道曾國藩並非冷酷無情的人。

  因為曾國藩反對世故太深,因此一貫主張“拙誠”,不可以太精明處世,為此,他常常告誡他的好友。

  他在給陳岱雲的信中說:“外官的複雜情況,超過十倍的京官。大約是佩韋多休,佩弦多咎,閣下特別要注意。俗話說:‘看透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願閣下像未雕琢的玉那樣渾含不清,不要像水晶那樣光明剔透,那麽就可以保全自己而沒有閃失。”

  在給丁雨生的回信中也說過:“閣下誌向宏大識見正確,不難趕上古人。但願你在大家都醉了而你獨醒的時候,仍然以‘渾’字表現出來;在效果遲遲體現不出來的時候,更要以‘耐’字要求自己。那麽,人們都感到這樣很好,而對於自己來說可以養德養身,兩方麵都有好處。”這裏說的是從政者除了應當具有忍耐的態度以外,有時要有含渾的態度。

  他在給地方官吳竹莊的回信中又說:“閣下往年的短處在於尖語快論,機鋒四出,這是最容易招致誹謗的了。現在你的地位聲望一天比一天高,更須要尊重賢人容納眾人,取長舍短,在公開的場合表揚善行,而在私下裏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樣就可以使人佩服你的英明,而感激你的寬厚。”

  曾國藩認為,“凡是要辦成一件大事,必然會有許多困難和波折。我們總要以誠心去辦,虛心對待。心誠就會專心致誌而信心足,千難萬險也不改變我們的態度,終有順理成章的那一天。謙虛謹慎的去做就不用客氣,不夾雜私心雜念,最終可以使人們都諒解。”

  在給陳舫仙的信中,曾國藩又說:“閣下的一封信而使兩個人失去了官職,往後恐怕會被眾人嫉忌,望您務必加倍小心,用勤、廉、謙三個字作為自己的信條。勤勞,自己也不要去說,廉潔自己也不要去表白,謙虛要表現出真誠樸實的氣度,這樣才不會犯人忌,也就是明哲保身的辦法。”

  世故當然包含精明的意思,對事情明見裏外,就會少犯錯誤。曾國藩的部將鮑超,就是一個缺少世故之人,而曾國藩對其特別倚重,對其顯示出曾門的“世故”。

  據《清稗類鈔》記述:鮑超,四川人,短小精悍,膽略過人。鹹豐初,入炮船為兵。一日,某撫軍失利,十分危急,鮑超負而渡之。撫軍記其姓名。又一日,巡水營招之曰:“誰是鮑超者?”鮑對曰:“對卒是。”始知前所渡者撫軍也。保以營官帶陸路兵,臨大戰,身先士卒,所向無前。自楚皖達三江,複城池及諸隘口以百數,太平軍聞風披靡。他軍假其旗號,隔數百裏,即逃矣。

  鮑超與將軍多隆阿齊名,軍中呼為“多龍鮑虎”。鮑善用遊勇,凡克一城,慮有伏,輒遣遊勇先入,啖以重利而得其死力。兵勇稍不足數,即收遊勇以補充,故兵常足,而遊勇樂為之用。

  鮑超本胡林翼部曲,其鄉人李申甫是曾國藩門人,因此薦之於曾國藩。初進見,文正以兩營相屬,鮑少之,退而言於李曰:“曩胡帥之遇我也,推心置腹,視諸將佐有加。兵若幹,餉若幹,凡吾陳乞,不吾稍靳也。吾兵有功,則賞賚隨之。有疾,則醫藥立至。吾乏衣甲,帥解衣衣我。吾闕鞍馬,帥易騎騎我。以是感激,遂許吾帥以馳驅,而所向亦往往克捷。今曾帥,未若胡帥之待人以誠也。且兩營,何能為役?君愛我,速為我辦谘文,願仍歸胡帥。”李溫語慰勸,並向曾國藩講了這番話。曾國藩曰:“鮑某未有尺寸功,何遽嫌兵少?姑先率兩營,儻稍著成效,雖十倍之,吾何吝!”李再三言之,乃得加一營。覆於鮑,且語之曰:“吾師待人,未遽不如胡公,特初至,未款洽耳。姑少安,觀其後。”鮑超不高興的樣子默然而歸。

  明日,曾國藩招鮑飲,延之上座。曾國藩嗜豬脾,宴客則設之,而佐以雞鶩。席間,鮑屢言兵少,曾國藩輒曰:“今日但暢飲,且食豬脾,勿言兵。”於是舉杯相屬,殷勤勸進。鮑竟不得複言。退而又謂李曰:“曩胡帥宴我,皆盛饌。寧為口腹之欲?禮重也!今顧以豬脾佐酌,此固養賢之大烹耶?幸賜晤對,又不令盡言。仆武夫,安能鬱鬱久居此?君速為吾辦谘文,願仍歸胡帥!”李又慰勸一番。俄警報至,太平軍進攻某城急,曾國藩檄鮑赴援,大勝而歸。曾國藩亟獎藉之,立加數營,禮貌優異。自是鮑超始絕口不言去,而曾國藩亦甚相倚重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