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與時俱進該手必爭

  仕與隱、進與退、出與處。總是橫亙於曆代士人麵前的不可回避的問題。遠古帝堯時代,有虞舜、皋陶、後稷、後契等眾多賢良官員,也有隱居潁河之濱、視天下為敝屣的高士許由,還有比許由更清高的巢父之流。帝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認為這些話汙染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潁河邊洗耳朵去了。

  對大多數士人來說,作官是首要選擇,但要進入仕途頗不容易,進入仕途之後要想青雲直上,獲取高官厚祿更非易事。因而絕大多數士人在仕途上趑趄而行,伴隨著他們的是焦慮、困惑、悵惘。瀏覽古代文學家的別集,很容易感受到仕與隱在他們內心中的矛盾衝突,傾聽到仕途失意的悲涼呻吟。表現這一衝突,傾訴這種呻吟,成為古典文學最重要的主題。“憤怒出詩人”,文學史上抒寫仕途困頓、生活潦倒的詩文,無疑是古典文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韓愈所謂“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究苦之言易好”,歐陽修所言“詩,究而後工……”,都是窺透此中消息的至理名言。像屈原、曹植、李白、杜甫這些大詩人,皆以不同方式抒攄各自的失意,他們的身份不同,所處境遇不同,但他們心係朝廷,希冀大用的情況卻並無二致。

  中國的古代思想體係,具有非常實用的功能。它以儒家思想為主,又以佛、道思想為輔,構成一個複雜的開放的互補係統,士人們盡可以在這個係統中各取所需。謀求當官的人可以孔孟的教導來勉勵自己;而希圖隱逸者亦可從老莊的格言中尋求慰藉。當然渴望當官的人更多,所以,信奉儒學的人比崇拜佛、道的人更多。

  曾國藩對進退之道別有體悟。他說:身當時任,首先應是造就自己進取的資本。如何造就,那就是靠一種堅忍和執著,用知識和學問來武裝自己的心靈。

  曾國藩平生愛好學習,從少年至老年期,沒有一天不讀書。他所受書籍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且深厚。他所說的:“心靈不牽執於物,隨遇而安,不為以後的操心,專心過好現在,對於已經過去的事不長依戀。”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很高明的處世之道,而曾國藩竟然能在讀《易經》時體會出來。

  對於人生的進退,最易造成兩種錯誤的行為,一是盲人騎瞎馬式莽撞,一是自暴自棄的沉倫。曾國藩雖善於忍讓,但也有不願退卻的時候,如拒交關防一事,則看出他也有爭的一麵。

  曾國藩為欽差大臣鎮壓撚軍,當時劉秉璋作為輔佐軍事的襄辦之官,獻防守運河之策,於是清軍在河岸修起長牆,阻止撚軍馬隊渡過,試圖把他們圍在一個角落裏聚而殲之。李鴻章在江督行署,力爭不可,親自給劉秉璋寫信說:“古代有萬裏長城,現在有萬裏長牆,秦始皇沒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後遇到公等為知音。”顯然,這帶有嘲諷的味道。劉秉璋率萬人渡運河,接到李鴻章的公文,說糧餉缺乏不能夠增兵。李鴻章事事進行幹涉大多像此類事情一樣。並且時常上報情況,條陳軍務,曾國藩很不滿意李的這種做法。等到時間長久,軍無戰功,清政府讓李鴻章接替為統帥,曾國藩感覺慚愧,不忍心離去,自己請求留在軍營中繼續效力。李鴻章接任後,急忙派人到曾國藩駐所領取欽差大臣的“關防”。曾國藩說:“關防,是重要的東西;將帥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著要拿去,弄沒了怎麽辦?況且我還留在這裏。”李鴻章派客人百般勸說,讓他回到兩江總督之任上,曾國藩也沒有答應。有人給李出主意,並調停說乾隆時西征的軍隊用大學士為管糧草的官,地位也與欽差大臣相等。曾國藩故意裝作不懂,說:“說的是什麽?”劉秉璋說:“現在您回到兩江總督之任,就是大學士管糧草的官職呀。”李鴻章又私下告訴他說:“以公的聲望,雖違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帥之軍隊屢屢失利,難道不懼怕朝廷的譴責嗎?”曾國藩於是東歸,從此絕口不談剿撚的事。李鴻章接替為統帥,也沒有改變曾國藩扼製運河而防守的策略。後來,大功告成,李鴻章上疏請求給從前的領兵大臣加恩,曾國藩僅僅得到了一個“世襲輕車都尉”,因此大為惱怒,對江寧知府塗朗軒說:“他日李鴻章到來,我當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因此,曾國藩在處理進退關係問題上,則是該進時進,當退時退。在他啟程不得已赴兩江總督任之時,途中觀者如堵,家家香燭、爆竹拜送,滿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關。申刻行船時,還將郭嵩燾所纂《湘陰縣誌》閱讀一遍,以抑止自己複雜的心情。睡後,則不甚成寐。“念本日送者之眾,人情之厚,舟楫儀從之盛,如好花盛開,過於爛漫,凋謝之期恐即相隨而至,不勝惴栗。”後三天,他每日隻看《湘陰縣誌》,並將此誌寄還。從第四天開始,上半日處理文件,見見客,下半日與晚上便開始抓緊時間讀《國語》、《古文觀止》。告別了他經營多年的江寧,離開自己血脈相承的胞弟,悵悵如有所失,內心十分不安,隻企望旅程之中能在自己喜愛的書籍中得到安慰與休憩。同治八年(1869)一月九日,曾國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諭,所奏報銷折奉旨“著照所請”,隻在戶部備案,毋須核議。這等於說,一些人原抓住曾國藩軍費開銷巨大,要審計查賬,現在一紙聖旨就將此事一筆勾銷,不再查他的賬了。曾國藩為此大受鼓舞,認為這是清政府對他的特別信任,空前恩典。諭旨使他“感激次骨,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過之”。因而便又有點心回意轉,雖慮“久宦不休,將來恐難善始善終”,但不再要求辭職了。此時,雖然眼蒙殊甚,可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但看書的勁頭更足了,轎中、宿店的旅途之中,竟將《戰國策》、《左傳》反複閱讀,他似乎要在陛見皇太後、皇上之時,陳述自己的中興大業之策劃了。

  進就要有爭。無獨有偶,曾國藩的得意弟子李鴻章為了自己的“進”,則更頗有心計。當然他爭的是有利於自己“進”的人才。

  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秀才出身,以得李鴻章提攜,跟著水漲船高,曆官至兩江、兩廣總督,與鴻章宦轍相尋,酬其誌願。他追隨李鴻章三十餘年,為其左右手,在北洋有能員之稱。其與鴻章遇合的經過,頗堪一述。

  鹹豐十一年(1861),曾國藩以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駐安慶,他為了廣求各界意見,特在營門外放置一個意見箱,請軍士、百姓發表意見。落魄文人,往往投以萬言書,有時竟蒙所賞,獲得差事。周馥有一朋友也想上萬言書,不知是因為文筆不好或另有原因,請周代作。曾國藩讀後,頗為讚賞,在書上批“今之祖生”。李鴻章當時亦在曾國藩幕府中,因即將獨當一麵,極留意自己要用的人才,對周馥代作之文,尤為歎異,一查之後,知道是周馥所作,就私下請他做佐手,把自己的薪水分給他用。下一年李鴻章赴江蘇,周馥即以幕僚資格隨行,從此一帆風順。周馥晚年有“感懷平生師友三十五律”,第二首題雲:

  吐握餘風久不傳,窮途何意得公憐。偏裨驥尾三千士風雨龍門四十年。報國恨無前箸效,臨終猶憶淚珠懸。山陽痛後侯芭老,翹首中興望後賢。

  一個人在社會中是渺小的,更多時候,不是你想進想爭就能“進”能“爭”得了的,這時則需要的是堅忍不撓,以屈求伸。

  “順境中的美德是自製,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撓。”英國人培根說。

  隻有不屈不撓,才能以屈求伸,才有以屈求伸的一天。

  人生活在世界上要生活,要吃飯,往往不得不委屈自己,在蜷曲中求取生存,然後再在適當時機從長計議別的出路。

  曾國藩常引用古人的話“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在社會上,人的彈性,就像尺蠖那樣,想來一輩子不曾屈過的人,估計是很少很少,不會太多的。

  話雖如此,然而要是真的讓錦衣玉食,過慣一流生活,且有身價的人在必要時作出尺蠖之屈,倒也真不容易哩。

  當年,卓文君傾慕司馬相如的才華,私奔出走,去到成都。卓文君是當時臨邛豪富卓王孫的女兒,為了追求愛情,她這一走,竟把個老子氣得什麽陪嫁也不給,而偏偏這個司馬相如,又是個家裏除了四麵牆壁,什麽也沒有的窮光蛋。後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窮得在成都實在呆不下去,於是雙雙回到臨邛,變賣車馬,盤下了一爿小小的酒店,逼上梁山,做起了生意。為了生存,卓文君打脫千金小姐的嬌慵,親自上陣,當壚賣酒,司馬相如也放下讀書人的架子,穿上犢鼻,和傭人酒保,一起洗碗洗杯。

  司馬相如穿犢鼻幹洗碗工作,卓文君當壚賣酒,自然是有失身份的事。但是在生存麵前,身份又值多少錢一斤呢?

  宋朝梅堯臣《送李南玉》詩:“買臣嚐負薪,相如猶滌厄。”朱買臣沒發跡時是個背薪的賣柴漢,和司馬相如同為一對腳碰腳的難兄難弟。

  能屈能伸,以屈求伸,對於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經受,一種發展。也隻有經曆了人生的陰暗和苦難,才懂得生命和陽光的可愛且又可貴。

  逆境奮起,放下架子,司馬相如、卓文君是這樣走過來了,朱買臣、範仲淹是這樣走過來了。這給我們後來者以深刻地警示。

  但是,要成大事,有時也特別需要一種打破常規的勇敢,少點所謂成熟與世故,多些純真與膽識,胡林翼對此體會得最為真切。胡林翼的才能,是“中興名臣”中的姣姣者。曾國荃率軍東下,懂得軍事的人大多擔心沒有退路,胡林翼卻頗為讚成說道:“過去的時候,有兄弟二人,哥哥不信鬼神,弟弟常常迷信。好多年以後,兄弟都沒有遇到凶事,但弟弟因疑神信鬼,卻自己束縛了很多時候,頗以為苦,也想仿效他的哥哥放鬆自己。一次,沒有選擇日子就出了門,果然在途中遇到了黑煞神,責備他不按原來的規則辦事。弟弟說:‘我是跟我哥哥學的,為什麽你偏偏找我的茬,說我的錯,讓我遇到你呢?’黑煞神說:‘你哥哥愚魯懵懂,陰陽怕懵懂,不得不躲避他。你本來是怕我的,怎麽可以違命!’弟弟不得已,又開始了信神信鬼的規矩日子。”胡林翼講完這哥倆的故事,又回曾家兄弟倆人上,說:“天下人唯有懵懂能夠成事,以往就是這樣,懵懂行將大功告成。”及至曾國荃攻克南京,就任湖北巡撫,與官文關係緊張,李鴻章聽說了,就舉前邊這段話以為談笑,說:“這是太懵懂了”。

  因此,立身處世,知從時順勢,便知進退,能屈伸。得其時勢,便趁勢而進,時勢不濟,便退待其時,能進能退,能屈能伸,便可安生立命。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也算是一個大國了。但當吳王闔閭滅徐破楚,勢頭強盛。闔閭派使者到齊國,要娶齊景公之女為妻。齊景公無奈,隻好答應,哭著將女兒送到吳國去。他手下的一個臣子高夢子勸他說:“我們齊國背靠大海,又有山川之險,縱然不能全收天下,誰又能把我們怎麽樣呢?您既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兒,那就別嫁了吧!”齊景公說:“我是不能違逆天意啊,我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卻不能號令諸侯,如果現在不聽從吳王的要求,那必然會生出禍患,那隻能走上絕路啊。我聽說過,既然不能號令別人,那就不如聽從了吧。”不能施以號令,那是因為未得其時勢;既然未得其時勢,也就隻好退而聽令,這正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但在中國的文化精神中,積極入世仍是主流。範仲淹被曾國藩選入“聖哲”之前列,毛澤東也認為,範是與曾國藩相並列的中國曆史上僅有的兩個“辦事兼傳教之人”。

  範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年少好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麵;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範仲淹生父範墉曾官武寧軍掌書記,是下層官吏,故去世後,其母便“貧無依”了。他苦讀而舉進士,完全依靠自己的學問和才能,官居參知政事(副宰相),主持慶曆新政,成為一代名臣。

  《朱子語類》雲:

  範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

  自小以天下為己任,是這些士大夫的共同特點。黃庭堅《跋範文正公詩》雲:“範文正公在當時諸公間第一品人也。故餘每於人家見尺牘寸紙,未嚐不愛賞,彌日相見其人。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文正公飲食起居之間先行之而後載於言者也。”範仲淹是個典範人物,自覺身體力行儒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恪守道義,是個模範官員。他曾說:

  吾遇夜就寢,即自計一日食飲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及所為之事相稱,則鼾鼻熟寐;或不然,則終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稱之者。

  每夜反省自己一天所為之事是否與俸祿相稱,如果不相稱,竟至於徹夜不眠,思量次日如何彌補上來。這種帶有自虐性的慎獨精神,無疑弘揚了先秦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傳統。自覺將服務於社會國家作為自己為官從政的主要目的。範仲淹長期在中央或地方擔任重要官職,政績頗佳,有惠於民,是當時最有作為的政治家。《宋史》本傳說: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裏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裏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如此廉潔奉公,愛民如子的官吏,無疑為後世清官的典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