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言

  劉小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共有1700萬以上的城鎮知識青年在官方組織下走向農村和邊疆。這場被稱為“上山下鄉”的運動,不僅改變了一代知青的命運,對中國社會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知青這一龐大群體中,除了人們熟知的“文革”中下鄉知青,還有一個“無聲的群落”,即“文革”前知青。“文革”前知青約有130萬,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群體很少發出自己的聲音,以致他們的經曆鮮為人知。2006年,重慶出版社出版了鄧鵬主編的《無聲的群落――重慶1964、1965年老知青回憶錄》,作者是“文革”前從重慶前往大巴山插隊落戶的知青。在沉寂近半個世紀後,他們終於將自己的坎坷經曆,匯集為一部催人淚下、真切動人的紀實文本。回憶錄一經行世,在各地知青中產生熱烈反響,好評如潮,並被《中華讀書報》推選為當年中國大陸出版的百佳圖書之一。

  本書作者並不以此為滿足,進而提出編寫一部全國老知青回憶錄的宏大計劃。三年來,包括北京、重慶、成都、長沙、達州的老知青在內的《無聲的群落》(續編)編委會齊心合力,在各地知青的積極響應下,完成了一部近百萬字的書稿,即將印行。本書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從北京、上海、重慶、沈陽、武漢、成都、長沙、杭州、西安等地下鄉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國二十餘個城市和海外,一個共同的夙願將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們凝聚到一起,共同續寫了中國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開篇。

  作為上山下鄉運動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個具有特色的群體。他們出生於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後,成長於社會政治意識形態最純正,也最具影響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數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剝奪了學習和就業的權利,不得不到農村去“脫胎換骨”。由於背負著為父輩贖罪的十字架,他們的人生經曆往往比後來的知青更為曲折和坎坷。因為上山下鄉,他們的正常成長道路被打斷,人生軌跡發生急劇的轉變。正是在愈演愈烈的“階級鬥爭”和底層社會令人心悸的殘酷現實麵前,他們的革命激情和虛幻理想很快消磨殆盡。於是,他們又成為知青群體中最早覺悟的一群。

  近年來,知青史已經初見成果,知青學也在有關圈子的醞釀之中。在反映上山下鄉史實方麵,主要有史書與口述回憶(回憶錄)兩類性質不同的著述。史書以文本研究為基礎,以史學方法為研究手段,作者追求一種客觀立場,目前還處在宏大曆史的概括和基本事實的還原階段。回憶與口述則帶有更鮮明的個人色彩、引人入勝的情節、強烈的情感傾向和多元的價值判斷。它的好處還包括可讀性強。

  敘述自由以及廣泛的群眾參與。目前,回憶錄與口述史學在知青史研究中的應用……已獲得廣泛認同。以往人們隻把這些作品視作普通的回憶,很少談及它的學術價值和方法意義。經過近些年的努力,一批有學術價值的紀實作品陸續出現,不僅拓展了知青史研究領域,而且豐富了學術研究的手段。

  《無聲的群落》及其《續編》,就是這方麵的經典之作。《續編》收有知青回憶文章近九十篇和近五十首新舊體詩歌。每篇回憶文章基本圍繞個人經曆或某些曆史事件展開。在記錄“可怕的真實”方麵,續編保持了前編的特色。老知青董大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16歲那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1965年在北京大學的社教運動期間,因為鄰居誣告被勒令退學。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堂堂北大校方竟拒絕向董大南這個天真幼稚、忠誠老實的青年說明處分的理由(董大南:《通往新疆之路》)長沙老知青王百明因為出身問題,三次高考落榜……最後抱著“贖罪”的願望,到湖南省江永縣落戶。盡管出身卑賤,他卻不乏保爾・柯察金的忠誠和牛虻的狂熱。1967年8月,他明知江永鄰近道縣的“革命群眾”正在對地富分子及其子女大開殺戒,卻義無反顧地從長沙返回江永,不久慘遭殺害。這位向往崇高的青年沒有成為“革命”的英雄,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祭奠了一個荒誕、黑暗的時代(鄭文鬥:《王百明罹難四十周年祭》)如此慘痛的史事,因本書出版避免了湮沒於世。感謝本書編者,由於他們的曆史責任感和不懈努力,當代史中又多了一批真實可靠的寶貴例證。

  在相當程度上,這些個性化回憶構成“文革”前老知青那幾分絢爛、幾分慘淡人生的一個縮影。作者不僅記錄史實,還對諸多曆史現象(如20世紀60年代初學校中貫徹“階級路線”、知青中一度彌漫的共產主義烏托邦理想等)的由來、背景……影響加以詮釋或評價,從而加強了紀實文本的厚重。除了內容豐富、文字生動外,書中還包括若幹珍稀檔案和圖片,共同構成一段比較完整的曆史記憶。

  當代史學的一個重要動向,就是試圖擺脫傳統史學隻注重社會上層人物、忽略小人物和弱勢群體的精英史觀,把眼光向上變為眼光向下。特別在揭示“正史”不敢正視的史實方麵,回憶錄和口述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庸贅言,在這方麵,本書也是一個典範。

  本書作者多是一些普通知青。說他們普通,是因為他們的經曆與絕大多數知青如出一轍,下鄉、返城、下崗(或退休)演繹了同樣的人生三部曲。但他們的經曆又是典型的,在他們的種種坎坷、苦難、磨礪中,實際濃縮著不止一代人的生命體驗。因此,當他們講述這段曆史時,已不是簡單地就知青談知青。換言之,正是通過這扇窗口,幾十年層出不窮的經濟、政治運動(即所謂的“窮折騰”)

  及其災難性後果,幾代人――包括不同的階層和人群――遭受的苦難與挫折,都得到了集中展示。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中,史學遺產之係統與豐富,在世界各國中無出其右……在這種意義上講,中國人堪稱最具“曆史感”的民族。耐人尋味的是,同樣是這個民族,在對待當代史方麵卻表現為極度的無知和麻木。包括當年的知青在內……許多人已經習慣於記憶的忘卻。還有許多人,基於對官貪吏黷、貧富分化現狀的不滿,對那段逐漸遠去的沉重年代,不恰當,甚至不負責任地賦予了太多的瑰麗色彩。在許多人,包括知識和文化精英分子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遺忘的今天……《無聲的群落》的出版就顯得尤為可貴。回憶錄是寫給世人看的。當年的知青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史書,都有一段五味雜陳的回憶。這些回憶,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色彩斑斕……但屬於這一代人的曆史記憶,是以悲劇為其底色的。忘記過去,就可能重蹈悲劇。當然,在感慨人們遺忘曆史的驚人速度時,我們更需要譴責那種製造曆史遺忘的機製。古今中外,好好壞壞的曆史總是人寫的。秉筆直書的曆史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是文明社會的命脈;而無論是人為掩蓋曆史真相,或是用扭曲的曆史誤導世人,都是在釀造新的悲劇,並且注定要淪為曆史的罪人。

  最後,我想用本書主編鄧鵬的一段話作為結語:“尊重曆史、還原曆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道義。我們尊重曆史,是為了從過去的成敗中總結經驗,避免重複以往的錯誤;我們還原曆史,是為了辨明過去的是非,吸取其中的道德教訓。”

  願以此話與有識者共勉!

  §§卷五 生命的驛站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