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什麽是科學?

  什麽是科學?也許我們從未反問過這樣的問題,它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這個問題,比較容易為人接受的回答是,科學是關於自然現象的有條理的知識體係,是對於表達自然現象的各種概念之間的關係的理性研究。但這種回答並不是不可反駁的,例如,它不能把科學與自然哲學區分開來。明智的作法是首先不對這個問題作出回答,而是看它與哪些東西相關。從本世紀那些被稱作科學哲學家的人的研究看來,科學包括理論體係、科學方法、科學家集團。

  漢語中的“科學”一詞出現於五四時期,從英語Sci-ence演變過來,被尊稱為“賽先生”,當時還有一位“德先生”(民主,democracy)。英語science大約14世紀後才從拉丁語scientia演變過來,拉丁語是古代自然哲學家共同使用的語言,但這個詞並不是表示自然科學知識,而是包括哲學知識在內的一切知識的全體。科學家scientist出現得更晚,大約1840年前後,可見科學產生後的幾百年裏並沒有專門從事科學的人,研究科學的人是學院的教授,而教授並不教科學,往往是教哲學、神學、醫學或法學。開普勒、伽利略、牛頓當時並不被尊稱為科學家。據說,scientist這新詞傳到自稱為“達爾文的鬥犬”的赫胥黎那裏時,他勃然大怒,認為這個新詞不符合構詞法,一定是美國人幹的,因為詞尾-ist的意義太狹窄,當時並沒有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當然,今天就不一樣了。

  科學理論作為一個體係,必須具有邏輯的真,也就是說,從理論體係中的任何兩個命題出發都不會推出兩個矛盾的結論。同時,科學理論還應該具有經驗的真,從理論體係推出的結論必須與經驗事實相符合,即理論可以被事實所證實。盛行於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邏輯實證主義正是這樣主張的,也因此而得名。

  因為科學理論具有這兩重的真,所以邏輯實證主義者非常重視公理化方法,他們把物理學知識公理化,從而保證其在邏輯上的真;另一方麵,他們非常重視經驗事實和獲得經驗事實的歸納法,他們對歸納法作出了非常精確的形式化,以致到了繁瑣的地步。

  邏輯實證主義給出了命題與事實相聯係的意義標準。他們認為,一句話如果要被事實證實,這句話首先要有意義,也就是言之有物。他們進而認為形而上學(哲學)命題是沒有意義的,是偽問題或偽命題,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樣的問題就是不可證實的假問題,恰當的提問應該是“雞如何生蛋”或“蛋如何生雞”,這才是科學關心的問題。

  邏輯實證主義的這些區分在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們提出的問題無法設計實驗進行觀察和檢驗,那麽問題再新穎也對研究沒有裨益。

  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大本營是維也納,他們被稱為維也納小組,他們中有科學家、也有哲學家,科學造詣也都很深。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在二十年代達到其巔峰狀態,成為當時的主流哲學運動。

  邏輯實證主義後來走向了衰落,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希特勒法西斯專政,小組成員亡命英美;二是其重要理論遭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批判,其中最著名的批判是卡爾・波普爾作出的。波普爾是1902年生於維也納的猶太人,30年代與維也納小組成員有著廣泛的交往,1937年逃亡到新西蘭,二戰後移居英國,1934年出版了一本轟動一時的書――《科學發現的邏輯》,他的學說被稱為證偽主義或批判理性主義。

  波普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論點:科學的特點在於其理論是可錯的,或者說是可證偽的。這看來有些荒謬,但波普爾有其深刻的理由。首先我們看看這兩句話,“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和“有些天鵝是白色的”,波普爾認為前麵一句比後一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後一句是模糊的,因此,科學命題應該像前一句一樣,是全稱命題。這一點應該能很好理解,當老師叫我們回答問題時,如果沒有把握就會支吾其詞:“有些是吧”,這顯然不是科學的態度。可是,一個全稱命題的邏輯風險很大,一旦發現一隻天鵝是黑色的,那麽這個命題就被推翻(證偽)了。

  波普爾認為,科學理論的發展本身就是這樣,隻要我們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如何取代牛頓力學,就會明白這一點。當然,一個理論被證偽了,並不是它完全失去了意義,

  它在近似的情況下還是有效的,這就是科學理論區別於完全錯誤理論的地方;這也是波普爾深刻之處:科學不是永恒的真理和教條,它是可以發展的。由此,波普爾提出了科學和偽(非)科學的劃界標準:隻有原則上可證偽的命題才是科學的。

  波普爾的理論盛行於五六十年代,60年代後期,托馬斯・庫恩的理論開始盛行。庫恩從物理學史出發,認為證偽原則在科學史中並沒有普遍性,科學主要是科學家的活動,當一個理論遭遇到反例時,科學家總是首先設法保護原有理論,提出一些輔助性理論來消化反例。

  庫恩學說的重要概念是範式,範式包括核心科學理論,科學家集團(共同體)常用的科學方法和科學家的直覺等心理因素。這就要求科學家不要遠離範式工作,否則就會被忽視並遭到壓製。科學成為科學家的科學,不是科學家(工作者)的人提出的理論會被認為是不科學的,一個理論必須得到科學家共同體的認可。這種學說可能使我們年輕的讀者感到寒心,但科學確實有這樣的成分;從另一方麵看,它要求我們在開始科學研究時,應該對科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進展有所理解。

  由此看來,科學家也是人,也像我們學習課程一樣,首先我們總是喜歡用原有知識來解釋新現象,直到它不能解釋為止。庫恩的學說並不是消極的,它肯定科學革命的積極意義,當反對意見不斷加強,證據越來越多時,科學革命就發生了,原有範式要發生轉換。

  §§第二章 審視生命,請伸出你的舌苔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上帝照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聖經》但當時沒有在現場看/我不需要這樣的假定――溫伯格/拉普拉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