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公私分明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蜀國的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諸葛亮總結教訓,勵精圖治,等待時機,準備再次進軍魏國。

  在這一年的秋天。孫權部下有一個鄱陽郡的太守叫周魴,他仿效當年的老將軍黃蓋使用詐降計,向魏國的揚州大都督曹休獻上降書,並且要求曹休帶兵來鄱陽接應。因為前一年韓當之子韓綜舉眾投降是真,曹休很相信周魴之降是真心真意,就帶來了10萬軍隊來攻打吳國,作為對周魴的接應。他的部隊走到了石亭(安徽潛山縣東北),就遇到了陸遜的伏擊,吃了陸遜的一個大虧,慘敗而歸。

  諸葛亮在漢中聽說曹休在東線大敗,估計魏國的防禦重心會向東傾斜,雍、涼地區肯定兵力空虛,於是就計劃發動第二次北伐,史稱陳倉之役。

  於是,他再次上表劉禪,要求出兵。這就是後來的《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對比前、後《出師表》的感情基調,我們不難發現,兩表所反映的情緒是不一樣的。但如果考慮到第一次北伐的失利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就會理解這一變化。首次北伐失利,使蜀漢統治集團中產生一種對前途悲觀失望的情緒,這種情緒又對後主產生影響,使他產生厭惡對魏作戰,不思進取,但求苟安的想法。故而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也確實流露出對北伐前途的擔心,但這是出於對一些人消極悲觀,不思進取的想法的擔憂。

  經過第一次北伐失利,諸葛亮對敵人的強大,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但他從未對北伐喪失信心,從未打算放棄過。後《出師表》以有力的事實批駁了悲觀、消極的思想,以深沉的基調向蜀漢群臣敲響了警鍾:不思進取,隻會坐以待斃,隻會葬送蜀漢的前途,葬送先帝掃除漢賊、興複漢室的大業。最後,孔明再次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震撼人心的誓言表達了自己對北伐大業無比堅定的決心。

  於是,建興六年冬天,諸葛亮率軍出斜穀,發動陳倉之役。我們知道第一次北伐時趙雲所率領的偏師就是號稱要取道斜穀,進攻郿城。而這個陳倉就位於斜穀出口的咽喉要道,北麵就是街亭,可以說陳倉是蜀國從東線伐魏的必經之路。

  把守陳倉的魏國大將郝昭,他根據陳倉地勢險要,城池堅固的特點,就采取固守待援的策略,拒不出兵,死守陳倉城。諸葛亮的部隊圍住陳倉,猛攻了20多天,仍未拿下。不久,魏國的援軍曹真領兵趕到,於是雙方陷入僵持。後來,諸葛亮的部隊糧草將盡,隻得退兵。魏軍大將王雙率部來追,中了孔明的埋伏,兵敗被斬。

  如果曆史可以假設,吳蜀兩家在戰前充分溝通協調,一起出兵攻打魏國,肯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可是話又說回來:一是周魴詐降曹休之事,要看時機,不是可以完全聽憑周魴一人選定日期的;二是建業(南京)與漢中彼此相距極遠,當時又沒有電話、網絡之類的可以互相聯絡。有什麽消息或計劃,都全靠派人送信,最快的也隻不過是騎馬而已。馬再快也快不到一天跑八百裏(事實上,所謂的“八百裏加急軍情”是不可能的,驛遞人員並不能真正做到一日一夜跑八百裏)。溝通的不便捷,造成了雙方無法信息情報共享,也無法很好地協作出兵,東西呼應。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吳蜀聯盟,雖然每每想同時采取攻勢,卻每每無法在事前聯絡好,或是在事發以後才通知另一方趕緊行動,最後還是隻能單打獨鬥,各自為戰。

  總之,蜀軍的第二次北伐仍然是無功而返。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大家都被羅貫中誤導了。諸葛亮僅僅是“兩出祁山”,他的北伐倒可以說是有六次。如果再嚴格一點,北伐也並非有六次,而隻有一次;重要的戰役,可以說是有六次:

  第一次,建興六年春天的街亭之役。

  第二次,建興六年冬天的陳倉之役。

  第三次,建興七年的武都陰平之役。

  第四次,建興八年的陽溪之役。

  最後兩次的重要戰役分別是建興九年的上邽之役和建興十二年的武功之役。在這六次重要戰役之中,諸葛亮隻有在街亭之役與上邽之役出了祁山。

  陳倉之役後,諸葛亮不甘心前兩次的失敗,又積極籌劃出兵。建興七年春天,他派將軍陳式襲擊了在祁山附近的武都郡和陰平郡。

  武都郡是今天甘肅的東南部,成縣一帶,是與四川相鄰接的地方,共有七個縣,首縣是“下辨”,在成縣之西。陰平郡本來隻是一個道,境轄甘肅文縣西北一大片邊疆民族(氐人與羌人)所居住的高原土地。魏國創設這麽一個陰平郡,是為了便於治理及防備西蜀。

  陳式的對手,是魏方的“雍州刺史”郭淮。雍州在漢朝時沒有這個建製,魏國政府覺得涼州太大,就創設出這個雍州來。郭淮知道蜀軍來犯,就整備軍隊,準備迎敵。但他沒有料到,鼎鼎大名的諸葛亮,也親自帶兵來了,而且進駐了建威城(成縣西北)。郭淮覺得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與其硬撐,不如主動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就讓陳式白撿了武都、陰平兩個郡。

  這是諸葛亮北伐以來第一次的大勝利。於是,後主頒旨給諸葛亮,恢複諸葛亮的丞相原職,不必再以右將軍的身份“行丞相事”了。

  建興八年,魏方看吳蜀兩國屢次進犯,自己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忍不下這口氣,就決定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以壓製兩國。這是一次空前的大攻勢,魏國一麵在合肥造了所謂“新城”,以對付孫權;一麵準備人馬、糧食與武器,大舉進攻在漢中的諸葛亮。這些反攻的準備工作,在八月間完成。

  魏方的作戰計劃,是分兵三路,會師漢中。第一路,由曹真率領,取道斜穀。第二路,由張郃率領,兵出子午穀。第三路,由司馬懿率領,從襄陽出發,溯漢水而上,穿過鄂西北與陝南,以漢中郡的首縣南鄭為目的地,也就是三路大軍的會師之地。這三路同時進兵,為的是讓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因為魏軍兵多,隻要一路牽製住蜀軍主力,另兩路就可趁機直搗漢中了。

  諸葛亮似乎早就預料到魏方猛烈的反撲了,為了保衛漢中,他在前一年的冬天,就新造了兩座大城,作為南鄭的屏藩:一座是漢城,造在沔縣東南;另一座叫樂城,造在今天的城固縣縣城的所在地。

  諸葛亮得到了魏方三路大軍即將進犯的情報以後,並不打算待在漢、樂兩城死守。因為,諸葛武侯深知防守的目的是為了等待時機進行反攻,而不是為守而守。

  所以,諸葛亮在建興八年大軍壓境、大戰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沒有把主力留在南鄭或漢、樂兩城,而集中在赤阪(洋縣之東20裏),以便根據戰機,集中優勢兵力將魏軍各個擊破。

  可是,這三路魏軍卻一路也不曾到來。因為當時普降大雨,一連下了30幾天,斜穀與子午穀的棧道,以及襄陽洋縣之間的漢水兩岸的道路,都被大雨衝壞了,魏軍無法進兵。於是,魏明帝曹睿隻得下詔書給曹真、張郃、司馬懿,叫他們撤退。討伐西蜀的事暫時作罷,本來迫在眉睫的大戰卻在大雨中消弭於無形。

  造化弄人,這一年陝南的局勢雖然雙方劍拔弩張,處在大戰的前夕,而實際上並無接觸。但在西邊武都、陰平兩郡,卻發生了戰事,規模雖小,卻打得相當激烈。這就是北伐的第四次戰役陽溪之役。是役,魏方的主將是“雍州刺史”郭淮,漢方的主將是鎮遠將軍魏延。

  隻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以為魏延是壞人,他“腦後有反骨”,而且打仗的本事平常。其實,大家都被羅貫中忽悠了,曆史上的魏延極忠心、極勇敢,而且深受劉備本人與諸葛亮的賞識。

  魏延是行伍出身,為人粗豪,軍階是“牙門將軍”。當初劉備要回成都即位漢中王,將防守漢中的重任交給的不是三弟張飛,而恰恰就是這個魏延。劉備給魏延的官職是“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建興五年,諸葛亮帶了10萬人來到漢中為北伐做準備時,特地選用魏延為“督前部”(先鋒司令),叫他兼為“丞相司馬”。地位相當於丞相長史(秘書長)。當時,諸葛亮是以丞相身份,兼為統帥,而魏延是以“丞相司馬”的兼職,做了統帥部參謀長或參謀處處長的事。

  而這次陽溪之役的經過是魏延的部隊在(甘肅省西南部的)陽溪與郭淮的主力相遇,結果蜀軍把郭淮打得潰不成軍,取得了第四次北伐戰役的勝利。

  諸葛亮得到捷報,很高興,保薦魏延由鎮遠將軍升為“前將軍”,同時封他為南鄭侯。這南鄭侯是“縣侯”的一級,比“鄉侯”與“亭侯”高。所以,魏延的爵位甚至比諸葛亮自己的“武鄉侯”還高。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胸襟是多麽的寬廣,他賞罰分明,舉賢任能,絲毫不以自己的得失為意。

  前四次北伐,諸葛亮兩勝兩敗,打了個平手。但在戰略上,蜀漢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廣大隴右地區還是掌握在魏國的手裏,而占領隴右地區對蜀國的北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隴右地處關中與河西地區之間,占領隴右就是拿下了出兵河西的橋頭堡;

  第二,自隴右進攻關中,具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而魏軍自關中仰攻隴右則難度很大,將為今後攻占關中及整個中原占領一個重要的進攻基地;

  第三,隴右、河西曆史上盛產名將,漢初的“飛將軍”李廣、魏國的悍將王雙、郝昭等都是隴西人,所以占領此地可使蜀國補充許多優秀的軍事人才;

  第四,占有隴右可以屏蔽漢中的上遊,保證蜀國的基本安全;

  第五,此地地廣人稀,適於耕作,蜀軍就地取糧既可省去運糧之苦,又可減少益州的經濟負擔。

  基於以上的戰略價值的考慮,諸葛亮決定重整旗鼓,發動上邽戰役,一舉拿下隴右地區。可以說,上邽戰役是六次重要戰役之中最重要的一次。諸葛亮本人也是鄭重其事,為了全力以赴地準備與魏軍決戰,他把漢中以及後方的政務與軍事,都交給了劉備的另一位托孤重臣李嚴和他的兒子負責。他任命李嚴的兒子為“江州都督”,把李嚴本人從江州(重慶)調到漢中來,交給他2萬士兵,讓他留守漢中,因為原來執行防守任務的魏延仍要被帶到前方去作戰。這次,諸葛亮甚至把丞相府的政務都交給李嚴,可見他對李嚴的信任。

  除了魏延以外,被諸葛亮帶到前方去的將領,還有王平、高翔、吳班等久經沙場的名將。

  魏方的統帥不再是大都督曹真,因為曹真生了玻代替曹真的新統帥是司馬懿。在司馬懿帳下也有幾員大將:張郃、郭淮、費曜。

  首先發動攻勢的是諸葛亮。他先率部打祁山。祁山於街亭之役以後,一向是在魏軍手中。司馬懿也隨之進軍到天水郡城西南的上邽城。

  諸葛亮聽說司馬懿本人來了,不敢輕視,就留下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了主力部隊,到上邽來迎戰司馬懿。司馬懿得報後急忙留下費曜與4千名兵士,守上邽城,自己帶了主力離開上邽,號稱要去祁山找諸葛亮,給蜀軍一個迎頭痛擊。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祁山在上邽的西南。司馬懿卻不向西南的方向走,反而向上邽的東邊撤退。諸葛亮來到了上邽,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留守的費曜部隊。之後,諸葛亮並不停留,即刻向東,追擊司馬懿的主力。

  司馬懿和他的部隊,雖然撤得很快,卻仍然被諸葛亮追上了。奇怪的是,司馬懿仍然不敢與蜀軍正麵交鋒,卻叫部隊一口氣爬到山上,據險死守。這時候,被魏明帝派在司馬懿軍中作為“監軍”的賈詡實在看不過去,就忍不住責備司馬懿說:“你怕蜀國的兵就像怕老虎一樣。天下的人都會取笑你的!”但即便如此,司馬懿還是不肯出戰。

  此時,張郃等魏國名將也實在受不了了,紛紛請求出戰,與“蜀兵”一決雌雄。為了避免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司馬懿隻得勉強下令,在五月辛巳日出戰。

  五月辛巳日這一天,雙方的主力死拚,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諸葛亮把部隊分為三部分,分別由魏延、高翔、吳班三個人統率,把魏軍分割成幾段,然後以局部的優勢兵力將之一一包圍、殲滅。惡戰了整整一天後,司馬懿差不多是全軍覆沒,隻剩下他本人與幾位親信落荒而走。諸葛亮所獲得的戰利品,有5000套盔甲,3100張角弩,還有3000顆魏軍官兵的首級。

  雙方參加作戰的兵力,應該均在5萬人以上。諸葛亮是在建興五年帶了10萬人來到漢中;這一次,他留了兩萬人在漢中,交給李嚴坐鎮,可能也分撥了一些兵在祁山及其他的戰略要地。帶到上邽來的,應該有六七萬人,或是更多。

  司馬懿部隊的數量史書上並沒有寫清楚,但總不會少過諸葛亮的部隊。諸葛亮在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靈活運用戰術,全殲對手,實在是值得後人敬佩的。

  上邽之役以後,雙方有一個多月不曾有過多少接觸。諸葛亮正準備讓士卒們稍事休整,乘勝追擊,一舉拿下隴右諸郡時,突然接到在漢中留守兼代行丞相事務的李嚴的密報,說由於大雨阻塞了道路,軍糧恐怕不能繼續向前方運到,建議諸葛亮撤退。

  功敗垂成!

  軍隊沒有糧食可怎麽打仗呢,諸葛亮隻得在萬分無奈中於六月間撤退。司馬懿想趁火打劫,派張郃追擊,追到“木門”,遇到諸葛亮的伏兵,死於亂箭之下。上邽之役至此正式結束。蜀軍仍然徒勞無功。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再怎麽神機妙算,也算不到這次拖他後退的原來不是老天,而居然是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

  諸葛亮撤回漢中以後,才知道老天雖然有過大雨,但軍糧運輸的難度並沒有李嚴所說的那麽嚴重。原來李嚴擔心諸葛亮立下大功,風頭蓋過同為托孤大臣的自己,居然謊報軍情,要求諸葛亮撤退。而且他在得到諸葛亮真的撤兵回師的消息之時,竟然耍賴。他一方麵想殺掉軍糧的督運官岑述,以推卸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麵,他又上表後主劉禪,說諸葛亮並非真正撤退,而隻是“偽退”,以“誘賊與戰”。

  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以後,諸葛亮氣得把李嚴前後寫給自己的書信與公文,全部匯集起來,叫李嚴自己下一個結論。鐵證如山,李嚴隻好承認自己的滔天大罪,並且甘願受罰。諸葛亮寬宏大量,念及李嚴數十年來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上表給後主:

  平(李嚴後改名為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情狹誌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聞軍臨至,西鄉托疾還沮、漳,軍臨至沮,複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勤諫乃止。今篡賊未滅,社稷多難,國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業。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

  於是,劉禪就下令把李嚴的本兼各職都免了,所封的爵位也削除了,叫他以平民的身份,從漢中郡搬到梓潼郡去祝

  但是對於李嚴的兒子李豐,諸葛亮不僅沒有絲毫的怪罪,還繼續委以重任。他把李豐從江州都督的職位上,調到丞相府,當“中郎將”軍階的參軍。諸葛亮語重心長地勉勵李豐,說:“我和你的父親,本是齊心協力,為興複漢室而共同奮鬥的,我沒想到,彼此之間的關係中途發生變化,倘若你的父親知過能改,回心轉意,你如能和丞相留府長史蔣琬‘推心從事’,那麽,‘否可複通,逝可複還’。”意思是說壞事還可變為好事,失去了的仍可以追回來。

  後來,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李嚴在梓潼聽到這個噩耗,十分傷感。因為除了羞愧難當以外,李嚴本來還盼望著諸葛丞相有朝一日能再次啟用自己,給自己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現在他知道,除了寬宏大量、公私分明的諸葛亮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人能寬恕他的過失,重用他的才能了。最終,李嚴激憤而亡。

  說話要分場合,場麵上的人自然要說場麵上的話。“公私分明”是一條在什麽時候都很有效的遊戲規則。所以,辦公室裏不能亂說話,即使說也要說公事,不要摻和私事,別人沒興趣會讓你掃興,別人有興趣可能對你會更糟。

  先公後私的鍾繇

  鍾繇是曹操手下的一位重要幹將。他不但是一位書法家,更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將才。

  有一年匈奴作亂,鍾繇率軍前往平定。袁紹的兒子袁尚派遣高幹和鍾繇的外甥郭援(當時郭援為袁尚所屬,官河東太守)帶兵支援匈奴。當時郭援兵多,鍾繇就寫信給西涼的馬騰,申明大義,請他派兵共敵外侮。馬騰被他所打動,就派兒子馬超和部將龐德前來救援。

  再說郭援不經認真考慮,便要渡過汾水,眾將阻止,他根本聽不進去。當郭援兵還未渡過一半河水時,鍾繇率軍猛烈攻擊,郭援大敗,郭援本人也被龐德斬首。

  事後,龐德得知郭援竟然是鍾繇的外甥,急忙向鍾繇道歉,鍾繇大哭道:“郭援雖然是我的外甥,但卻首先是國賊啊!你又何必道歉呢?”

  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外甥則顯鍾繇無情,不讚龐德則顯鍾繇不明大義、心胸狹窄。於公於私,鍾繇可謂公私分明的典範。

  龍華寺裏的對聯

  上海龍華古寺的齋堂門口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楊岐燈盞明千古”,下聯是“寶壽生薑辣萬年”。

  這副對聯隱含著兩則典故:上聯講的是唐時禪宗楊岐派的開山祖師——楊岐禪師的故事;下聯講的是唐時寶壽禪師的故事。

  楊岐禪師是個獨生子,出家後,因母親年事已高,不能從事勞作,又無人照顧,就接到寺院奉養,住方丈室之東。但出家人沒有積蓄,難以供養老母三餐粥飯,但也不能用常住的財物奉養母親,出於無奈,禪師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在走廊的路燈底下借亮光編草鞋,換錢奉養母親。

  一次,老母問禪師曰:“兒啊!你每天晚上在幹什麽?”

  禪師答曰:“在路燈下編草鞋,換錢養母啊!”

  老母一聽此話,便嗬斥道:“你真是一個不肖之子啊!你要知道那路燈是常住的公燈啊!是為黑夜中的行人照亮用的,而不是供你編草鞋用的。你怎麽公私不分啊!你這樣做真是有玷於宗親啊!”

  楊岐禪師聽了母親的這番訓斥後,心有所悟,想想也是。從那以後,他就備了兩盞燈,分為上燈與下燈。做自己的私事時就用上燈,辦公事時就用下燈。禪師公私分明,傳為佳話。正因如此,禪師後來終於開創了楊岐一派,成為一代宗師,被後人尊為楊岐派的開山祖師。

  寶壽禪師曾經在五祖戒禪師的門下做過庫頭,即是現在所說的保管員。一天,五祖戒禪師染了風寒,有點不舒服,便令侍者去庫房取生薑煎湯服。萬萬沒想到被寶壽禪師拒之門外,並且嗬斥說:“方丈和尚病了就了不起了,就可以隨便亂用常住物醫己之病了?請你稟白和尚,生病是自己的事,而生薑是常住的公共物,不能公私不分啊!拿錢來。”

  侍者回去如實稟知,五祖戒禪師一聽此言,不但不怒,反而捫心自問,生大慚愧,忙叫侍者拿自己錢去買。

  五祖戒是當時的有名高僧,又為一寺之主,亦能如此謙虛接受手下的忠言,真是難能可貴。而寶壽禪師不顧地位之高下,一律平等。正因如此,寶壽禪師後來也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宗師。

  這副對聯隱含的兩個典故,都是讚揚唐朝兩位高僧的品德的。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宗師,能做人天之師範,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深信因果,公私分明。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禪師的品德,便作了一副對聯以作紀念,亦以此警告後人,傳為佛教的佳話。

  大公無私的祁黃羊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麽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你隻問我什麽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裏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麽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羊說:“你隻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靠兩塊錢進外企的女孩兒

  在一次招聘會上,某著名外企想招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

  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有一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女大學生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在麵試一關即遭到了拒絕,但她並沒有氣餒,一再堅持。她對主考官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拗不過她,就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經理對她頗有好感,因她的筆試成績最好,不過,女孩的話讓經理有些失望。她說自己沒工作過,唯一的經驗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找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做財務會計不是他們的預期,經理決定收兵:“謝謝你來參加我們的麵試,今天就到這裏,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是否錄取,都請給我打個電話。”

  經理從未見過這種情況,問:“你怎麽知道我不給沒有錄用的人打電話?”

  “您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

  經理微微一笑,心裏覺得這女孩蠻聰明的,就又問:“如果你沒被錄取,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麽呢?”“請告訴我,在什麽地方我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在哪方麵不夠好,我好改進。”

  “那兩塊錢……”

  女孩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電話費,請您一定打。”經理也笑了,“請你把兩塊錢收回,我不會打電話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後來有人問這個經理:“僅憑兩塊錢就招了一個沒有經驗的人,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

  經理說:“不是。這些麵試細節反映了她作為財務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和人品,人品和素質有時比資曆和經驗更為重要。第一,她一開始便被拒絕,但卻一再爭取,說明她有堅毅的品格。財務是十分繁雜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第二,她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顯示了一種誠信,這對搞財務工作尤為重要;第三,即使不被錄取,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評價,說明她有直麵不足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上進心。員工不可能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很完美,我們接受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自滿不前;第四,女孩自掏電話費,反映出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這更是財務工作不可或缺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