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先王與法先王

  儒家總體上是法先王的。先王的德性是凡人、當也包括君王百官效法的原則和榜樣。孟子“言必稱堯舜”,顯然是屬於最典型的“法先王”一路。法先王,“法”先王們的什麽?是他們的德性,而這種德性的內涵是方方麵麵的,它們貫穿在人們的社會生活裏,又滲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同時也成為社會生活的道德原則和政治秩序。

  孟子主張“法先王”,首先是為其政治道德理念張揚的。可以切入的分析視角是,孟子舉出舜為“由仁義行”,說明這條倫理原則首先是從政治道德開始的。孟子在這裏切入了一個德性轉置視角來弘揚“由仁義行”。他找到了先王舜帝。舜帝是上古時代的聖人,他崇尚堯帝事業,堯禪讓於舜,是堯發現了舜具有令人敬佩和與眾不同的德性與政績,《尚書舜典》稱堯帝選拔舜是“舜讓於德”。孟子主張“法先王”,效法先王的政治德性。他稱讚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這種對舜帝的為政德性孟子有過詳細考辨。孟子從細微入處對於“明”與“察”闡述得有根有據。有三個方麵極為彰顯:

  1.“性”之所由。《孟子盡心下》:“堯、舜,性者也。”“堯、舜,性之也。”堯、舜實行仁義,是出於道德本性。孟子兩次用“性者”、“性之”,來表明堯、舜是出於本性的仁義。以至於這種仁義在舜的為政處事中也本性地表現出來。對此孟子有一係列的申辯:“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舜吃幹糧啃野菜,似乎將要終身過這樣簡樸的生活。“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堯、舜有“知務”即識大體之智慧,知道先幹什麽後幹什麽。“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蹠為強盜,舜與蹠的最根本區別就在於,舜孜孜不倦地求善而蹠孜孜不倦地求利。《孟子盡心上》繼續言:“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舜住在深山裏,與樹木、石頭同住,與野鹿和家畜一起活動,跟山中粗野人相差無幾。舜聽見一句好話就采納,看到一件好事就實行,於是舜的言行便像江河決了口,浩浩蕩蕩地傳播開去。

  2.“慕”之所效。《孟子告子下》:“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孔子感慨:舜是最講孝的,五十歲還依戀父母。舜可謂是在家至孝就能在外至忠的榜樣。孟子多次道出如孔子一般的感慨:“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孟子告子下》:“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孟子萬章上》:“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割烹也。”我們隻聽說伊尹憑借堯舜之道取得商湯的信任,而沒聽說他憑借切肉做菜取得商湯的信任。言下之意,堯舜之道是為政之楷模。就連伊尹這樣的賢者也不例外。《孟子離婁下》:“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舜被天下的人效法,成為後代政治領導人的榜樣。《孟子離婁上》:“規矩,方圓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盡君道盡臣道,效法堯舜便是對了。那麽為什麽堯舜可以成為天下的榜樣?除了自身擁有的道德品質之外,原來堯舜也是有效法於天的責任。孟子引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堯是偉大的君主,隻有天最偉大,也隻有堯能夠效法天,天下百姓難以找到形容堯的偉大的詞語。同樣,舜也像堯一樣效法天的原則。堯舜是天之法則的象征和化身。

  3.“大”之所興。《孟子公孫醜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對一向被人誇獎的舜之“大”作了人際關係間的德性申辯,說明舜是與人間相處而不是遠離人世間的聖人:大舜的偉大之處,在於舜能同別人一道行善。更重要的是,舜能憑借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他人,並且又能借助於此完善自身,這是“於己”又“於人”的兩全其美。如朱熹所釋:“故其在人者有以裕於己,在己者有以及於人。”達到這樣的成就,也就是“大”了。在舜的身上,稟賦著這樣的“大”。而且這種大而化之的真實性存在,又是舜與人間溝通的內在活力。這樣的德性活力孟子卻給予了平凡而世俗化的闡發。孟子揭示出了舜帝的偉大德性就是那些人世間“常來常往”的德性。《孟子萬章上》:“勞而不怨”,“大孝,終身慕父母”,“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孟子離婁下》:“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孟子離婁上》:“舜盡事親之道”;《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孜孜)為善者,舜之徒也”。畢竟德性是有層次的,舜身上還存在更高尚的、或許是常人須經過相當努力才能成就的德性,孟子也多有揭示,如《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這裏孟子是誇獎舜可以為了孝敬父母而把拋棄天下看成扔掉破鞋一樣的所謂“大孝”,舜可以偷偷地背著父親逃往海邊住下來,一輩子快快樂樂,而忘掉天下。做到如此,就可謂“大而化之”而至聖至神了,無怪乎孟子把“大而化之”視為“聖”之德。《孟子盡心下》:“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德性有層次結構,德性的完善意味著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它是需要人們經過極大努力從一個階梯向另一個階梯爬行方能成就的。但不管怎麽樣,在舜的身上連接著的德性是一個整體,它可以感化人,別人也可以培養這些德性,問題就是需一步一步走來,舜的偉大也就是如此。無怪乎,舜成為儒家官德的道德榜樣,也是有充分道理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