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周易》基礎知識

  1.《周易》之龍馬獻圖

  《易係辭傳上》:“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漢孔安國:“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由此可見,河圖為伏羲畫八卦提供了重要作用,而在中國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八卦幾乎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並發揮了積極的貢獻。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河圖文化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那麽,什麽是河圖呢?據說,伏羲通過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河圖用十個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其中,單數為白點為陽,雙數為黑點為陰。四象之中,每象各統領七個星宿,共28宿。)由於,河圖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根”,所以,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被大家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予以研究,並充分挖掘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內涵。其中,最重要的說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麵:

  一、河圖之“數”說

  (1)天地之數: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2)萬物生存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

  (3)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4)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10;同時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55,減去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幹交合之數: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幹之數也。交合之數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幹經交合之後,化為天幹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幹五行之用。

  (6)六甲納音之數:天地之數55加上五行之數5,合化為60甲子五行納音之數。十天幹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出12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也。

  二、河圖之“理”說

  (1)河圖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東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動,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左旋;皆為順時針旋轉,為五行萬物相生之運行。我們知道,銀河係等各星係俯視皆右旋,仰視皆左旋。所以,“生氣上轉,如羊角而升也”。故順天而行是左旋,旋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順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2)河圖象形之理: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為風為氣,地之形為龍為水,故為風水。乃天星之運,地形之氣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納天地五行之氣也。

  (3)河圖五行之理: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間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圖五行相生,乃萬物相生之理也。土為德為中,故五行運動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4)河圖陰陽之理:土為中為陰,四象在外為陽,此內外陰陽之理;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同源之理;中土為靜,外四象為動,乃陰陽動靜之理。若將河圖方形化為圓形,木火為陽,金水為陰,陰土陽土各為黑白魚眼,就是太極圖了。此時水為太陰,火為太陽,木為少陽,金為少陰,乃太極四象也。故河圖乃陰陽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陰陽三才之顯也。

  (5)河圖先天之理:人以天為天,天以人為天,人被天製之時,人是天之屬,人同一於天,無所謂人,此時之天為先天;人能識天之時,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為後天。先天之理,五行萬物相生相製,以生發為主。後天之理,五行萬物相克相製,以滅亡為主。河圖之理,土在中間生合萬物,左旋動而相生,由於土在中間,相對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

  “數理”是河圖文化的核心所在,它不僅直觀展現了古人對“數理”的認識,同時還隱晦的表達了宇宙間所客觀存在的某種客觀規律。通過“河圖”我們可以猜測到,他們雖然不能很清楚的解釋這種規律,但是,他們卻可以成功的掌握和運用。例如:

  河圖從一至十個數中,奇數、偶數各五個。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為天,陰為地。因為河圖為陰陽合曆,故用一至十數,象征陰陽平衡。又一至十數之中,“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河圖用五十有五數,以象征天地日月之全數。

  河圖用五十五數,還有數學數理的意義。仰韶文化發現的三種數點三角形中,圓徑3、6、9數的九重差三圓周之和,而既然用圓周,就必然涉及到圓周率。古代的“徑一而周三”的圓周率,源於月相變化的“一弦三周”。女媧太陰曆的一月三十天。十天一旬,三十天為三旬。三旬即三周。半月為弦,合弦為一月。故有“一弦三周”的說法。這也是古代先民取“一弦三周”,即圓周率3的原始由來。河圖外層的月數三十,與表達太陽運動的一、三、二、四之和十數,成三比一關係,說明河圖同時也蘊涵了“一弦三周”的數理內容。因此,河圖在構圖上也體現了古代勾股方圓數學數理的認識和應用。

  三、河圖之陰陽說

  河圖是用1-10數十個天地陰陽數之和,五十五數點組成的數圖。河圖自內到外有四層,最內層中間有五個圓點;其外由十個圓點,分五、五上下兩組,為第二層;第三層,從下向左順行,有一、三、二、四圓點依次布於四麵;最外層,則由右向上向左逆行,有九、七、八、六個圓點依次排列四方。圖中以奇數點為白點,偶數點呈黑點,表示陰陽進退升降有別。

  河圖最內層的五個圓點,呈字形排列,表示天地陰陽交午,表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及一日子午卯酉四時辰。河圖第二層的兩個五數,兩個五數,既表示上下半年各為五個月,又突出冬至夏至。突出冬至夏至的目的在於強調其時測影的必要性。河圖把兩個五數作上下分置,有夏半年和冬半年之義,目的在於強調春秋二分陰陽合和的意義。河圖第三層,一、三、二、四,與太陽曆的春夏秋冬四時和二至二分四節相對應。這一點與《尚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尚書洪範》說的五行數與河圖內層的冬一,夏二,春三,秋四含義相同。太陽為“萬物資始”,故用天地數的四個生數。冬至日後,太陽出入的方位由南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由最短開始變長,是陰極陽生之時。冬至一陽生,故河圖在下(北)方用一陽數表示。夏至日後,太陽從北始向南回遊,白天由最長開始漸短,為陽極生陰之際,以陰數二表示。從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為陽半年,用陽數一、三,象征陽氣升;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為陰半年,以陰數二、四,表示陰氣進。太陽曆為陽,所以一、三、二、四數作順時針排列。同時,也反映了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一、三、二、四之和為十,又與十月太陽曆的十數相同。

  河圖最外層的九、七、八、六圓點,其和為三十。三十是女媧太陰曆月周期。日為陽之精,月為陰之精。太陽光照強烈,感覺太陽與人的距離近,月光弱好像距離人遠,月亮的變化被放在了最外層。太陰曆就是以月相的朔望周期為依據。而古代先民在河圖中,通過生成數之間陰陽合和的數理之象,表達和反映了日月地的運行規律。其目的就是在於突出日月陰陽合和之理。

  總之,河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因素,它對推進中華文明進程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極為重大的。它通過數理、結構的巧妙組合,完美的傳達了古人對陰陽、數學、乃至宇宙的初步認知。可以說,河圖充分代表了那個時期最高的科學水平。

  2.《周易》之神龜負書

  傳說,遠古時期,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大禹臨危受命,婚後第四天就率眾治水,並且三過家門而不入。各種方法都用過了,大禹始終沒有找到治水的良策,後來有一天,他發現一隻五色彩龜出現在洛水,背上的紋理形態如同文字,結構是載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這就是所謂的“洛書”。由於,洛書的由神龜負載而出,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又被稱之為“龜書”。

  曆史上有關“洛書”最早的記載,出自《尚書顧命》篇。該文記載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執政十九年後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於洛邑文王太廟大室中舉行的繼位典禮上看到:“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洛書在東序”(《尚書大傳文》)。《今古文尚書全譯》對這段文字注釋道:“越玉、陳寶、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和天球,均為不同產地的寶玉;序,牆也;赤刀,為周武王伐紂時用的刀,赤色,周正色也;大訓,為記載先王訓戒的典籍;河圖、洛書,為古代地圖、書籍。”(見張讚恭《河圖洛書不能隨意否定》)。

  那麽,從這些文獻資料中,我們可以斷定,“洛書”的確是客觀存在的。然而,洛書究竟於何時出現,誰是發現洛書的第一人,這些問題,時至今日仍沒有定論。雖然《周易係辭上》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但是這隻言片語依舊不能解開人們心頭的困惑,為此曆代易學大家對此展開了討論,形成了四種主要觀點:

  第一,聖人伏羲說

  《辭海》在解釋“河圖洛書”一詞時說:“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後來《周易》的來源。”(見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縮印本)。

  第二,聖人黃帝說

  《史記音義》雲:“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水經注洛水條》引《地記》說:“洛水東入於中提山間,東流匯於伊是也。昔黃帝之時,天大霧三日,帝遊洛水之上,見大魚,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圖書。”南朝梁文學家沈約《宋書》說:“黃帝坐於玄滬、洛水之上,有鳳凰銜圖置帝前。”

  第三、聖人倉頡說

  《河圖玉版》雲:“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滬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據說,倉頡就是根據這些圖案,產生造字靈感的。

  第四、聖人大禹說

  傳說,大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範九疇》(《尚書洪範》)。劉歆認為《洪範》即洛書。《後漢書五行誌》載:“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又《漢孔安國傳》載:“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

  當然,除了以上的觀點之外,在民間還有很多關於洛書的神奇傳說。目前,雖然我們還不能拿出有力的證據來揭示洛書的神秘麵紗,但是,洛書所蘊含的豐富知識,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卻是被公認和肯定的。那麽,下麵就讓我們一同去穿越曆史的隧道,用心來領略洛書的風采吧。

  從洛書的圖案中,我們可以神奇的發現,圖中數字之和無論橫堅斜相加都等於十五。如:4+9+2=15;3+5+7=15;8+1+6=15;4+3+8=15;9+5+1=15;2+7+6=15;4+5+6=15;2+5+8=15.

  那麽,洛書中的數字安排,若是放在當今世界,也是令人歎為觀止的。可是,早在鴻蒙之初,自然科學還極為落後的時代裏,究竟是什麽原因,促成了這組偉大的藝術組合呢?

  傳說,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四十五數演星鬥之象。九宮八風圖配合八風,八卦,中央一宮,即洛書的中宮,乃周圍八宮的核心。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九宮是據北鬥鬥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鬥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這也就是說,洛書中的數字排序,是以天體運行規律為依據的。由此,我們除了驚歎洛書的神奇之外,更令人歎服的就是古人的聰慧睿智了。

  其實,洛書中的數字就像一組充滿智慧的魔方,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刻地吸引著人們關注的目光。那麽,就洛書本身而言,它與數字究竟還有哪些不解之緣呢?

  首先,洛書就是對數的表達

  《易傳係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即:天:一,三,五,七,九

  地:二,四,六,八,十

  《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讚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即:天:一、二、三、四、五

  地:六、七、八、九、十

  和天:一,三,五,七,九

  地:二,四,六,八,十

  的兩種天地(陰陽)排列方法。

  其次,洛書中數字意象豐富

  洛書中的數字,絕不僅是小學生數學課本中,思想單純的阿拉伯數字,而是通天徹地,包羅萬象的神秘符號。

  (1)周天之數

  洛書之數九,取-為體,八為用,是九星用八卦也。運數十五,周流八方為一百二十數,共三才而合之即360數,為周天之數。同理,其用數45,周流八方亦得周天之敷360也。

  (2)三才之運數

  五行之數為五,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陽數合為九,陰數合為六,故卦爻裏陽至稱九,陰爻謂六也。陽陰合為十五數,乃三才五行之數也。三才者“滅、地、人”。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合之為十五數也。故縱橫交叉,上下左右,四方八麵,皆難逃三才五行之數也。

  (3)五行之用數

  洛書之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陰陽和為四十五數,乃五行之用數。大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是卦象占筮體用之數。大衍之數五十,去五行之體數五,其用四十五為五行萬物之用數也。此乃大衍五行之體用,顯五行萬物生死存亡之數也。

  (4)九星之數

  河圖為四象十幹之數,洛書為九星八麵之數。九星之數為逆行;九紫、八白、七赤。六白、五黃、四碧,三綠、二黑、一白……每年一星,一直運行到現在。當年所在之星的卦象,就是當年出身之人的風水命卦,至今仍適用。此數與吉凶關係密切,故多用紫白九星測吉日。

  (5)地支之數

  子一、醜二、寅三、卯四、殷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為地支之數。由天幹河圖之數根據地理演化而成,故子水一、寅木三、辰土五、申金九、午火七、各取河圖五行之陽數也,主五行地支之化數。而十二月令之數則是:寅一、卯二、辰三、巳四、午五、來六、申七、酉八、戌九、亥十、子十一、醜十二,主萬物存亡之順序。

  洛書與河圖並稱為上古之。因為,它們不僅精確了表達了先民對數字的認識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數字傳達了人們對哲學思維,陰陽平衡、天文星象等一切宇宙萬物的認知。

  例如,如果我們將河圖四方的八十數旋轉而排成八方而顯八卦,那麽,我們就會驚訝的發現,每方一個數都會納地支十二氣象。隻不過是將火的一、七數與金的四、九數交換了位置,同時土五為中顯用而寄八方,土十則不顯而藏於用。這樣就形成了載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九個數縱橫交叉皆為十五數,盡顯五行之妙,將先天之體化為後天之用。

  由此,我們可知,古人在對待事物的看法上是靈動多變的,而不是墨守陳規,食古不化。當然也正是源於這種思維的靈活,才為創造出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陰陽五行是中華文明特有的產物。那麽,作為遠古之一的洛書,對此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首先,右旋相克相耗

  河圖天道左旋麵生,洛書地道右旋而克。所以一、六西北克西南二、七先天之火,二、七西南克東南四、九先天之金,四、九東南克東北三、八先天之木,東北三、八克中五先天之土,中五之土克西北一、六先天之水,如此種種,都是右旋而克先天之數的道理。

  所謂的相耗,表現在:坎一之水消耗乾六之金,兌七之金消耗坤二之土,離九之火消耗巽四之木,震三之木消耗艮八之土,良八之土消耗坎一之水。

  其次,相對衝克之理

  由於中土顯用於八方而不自守中,故洛書五行八方相對衝克。坎一之水克離九之火,乾六之金克巽四之本,兌七之金克震三之木,坤二死土合艮八生土卜,所以生。同理,地支則子水衝克午火,酉金衝克卯木,中金衝克寅木,女水衝克巳火,辰、戌陽土濕燥相衝,醜未陰土寒熱相衝。相對衝者,其數皆合麵為十,為土之成效,乃明土之數也。陰為靜,靜極生動,故一卜不自顯,而顯於九宮八卦十二支之動也。

  最後,陰陽平衡之理

  洛書中的任一平麵皆東西南北為四正,陽數一、三、五、七、九居之;四隅為偏,陰數二、四、六、八居之。洛書將河圖的四麵化為八方,五行數位也動麗變之:一仍是水,六化為金:

  三仍是水,八化為土;二化為土,七化為金,四化為木,九化為火;五仍為中,顯用而遊寄八方;十為體,顯於合用之數碩不自顯。所以河圖之數為十,以-為體九為用,其用為洛書;洛書九宮,中五為體顯用以八卦,乃陰陽用於萬物與人也。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以崇尚和諧、平衡為主的文化。這一特點,同樣鮮明的反映在了洛書之中。在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天文曆算著作《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洛書者,圓之象也”,意思就是說,洛書使用數字構造出的一個“圓之象”,而這個圓就表示著包容,和諧與平衡。洛書內容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我們唯有秉著“苟日新,日日新”的不斷求知精神,才能將洛書文化,發揚光大。

  3.《周易》之八卦概述

  八卦一詞最早見於《係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的基本符號是和,叫做爻。稱陽爻,稱陰爻,兩種爻是矛盾對立的形態。與取象於陰陽。董仲舒說:“天地之間,有陰陽二氣”(《天地陰陽》)。雖然,這個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充滿天地間,是確實存在的物質。因此,八卦以陰陽二氣,取象宇宙萬物。八卦的發展過程是:兩儀、四象、八卦。根據八卦的演繹法則,創立了六十四卦,由此又演繹出整個《易經》體係。

  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的數字之中,以“五”為中心,以“九”為天地之至尊,所以,古代帝王被稱作“九五之尊”。然而,八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處的地位,可以說是無法取代的。縱觀中國文明史,可見八卦之經義幾乎滲透到了各個學科、各個學派之中。但是,作為如此重要的文明,為什麽它不取法“九”或者“五”呢?換句話說,八卦之所以稱“八卦”,它究竟與“八”有著怎樣的密切關係呢?

  據說,伏羲畫八卦在河南省的淮陽縣,現有畫卦亭和太昊陵(即伏羲陵)。他畫八卦是因風而引起的。《王子年拾遺記》:“伏羲坐於方埴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太平禦覽》卷九)。凡物之生滅,氣之散聚,都是通過風的運動而起變化;先天八卦體現了天象,而卦象中當然有風在內,所以蕭吉說:“八卦者……因八方之通八風,成八節之氣,故卦有八。”

  八節之八,既表示八風,也表示八節之氣。所以說,天有八風,以直八卦;地有八方,以應八節。看來八卦之八,天象與八風相應;地法又與八節相應。所謂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周髀算經》曰:“凡為八節二十四氣。”又曰:“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八卦之八代表八方,八風,以成八節之氣。這就是《係辭》所雲:“以通神明之德。”

  此外,八還可“以類萬物之情”。例如:人體經絡呈S形運行,巧妙地體現了八卦形式;人身有奇經八脈;身體中血氣會合之處有八:府會、太倉;藏會、季脅;髓會、絕骨;筋會、陽陵泉;血會、鬲俞;骨會、大杼;脈會、大淵;氣會、三焦。

  八卦原理廣泛地運用於中醫的各個領域。如八綱辯證,是中醫辨證施治最基本的方法。八綱是指: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綱是對立而統一,又是互相聯係的,其中陰陽是總綱。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說:“陰陽既明,則表與裏對,虛與實對,寒與熱對;明此六變,明此陰陽,則天下之病因不出此者。”因此,中醫有八種治療方法,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推拿也分為八法:按、摩、捏、揉、推、運、搓、搖及十二種手法。王肯堂著《證治準繩》對眼科從五行的生克關係提倡“八廓說”。他說:“八廓應乎八卦”。《子午流注針經》中有靈龜八法:此法陰經開四穴,陽經開四穴,又叫陰陽四針法。四肢八個腧穴通向奇經八脈。

  此外,奇門遁甲說:開、休、生、傷、杜、景、死、驚為八門。開、休、生三門為吉門;杜、景為平門;傷、死、驚為凶門。

  即便是在當代社會,人們對“八”字的喜愛,仍然熱情不減。例如,中國的北方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句話,“要得發,不離八”,而且凡一切與“八”字沾親帶故的,都被“一人飛升”帶上了“天”。例如,選電話號碼,喜歡選擇帶“8”字的;住賓館喜歡住喜歡住518、688或816等房間。就連商店的物品,為了追求時尚,也被掛上了與188、688、18888等與“8”字相連的吉祥價格。

  所以,縱觀“八”字在中國文化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而言,稱之為“八卦”實在是恰如其分的。那麽,八卦究竟包含哪些具體內容呢?

  《係辭》曰:“易者,象也”。“象”指的是天地之物象。所以,《周易》的精蘊存於卦象之中。

  天象有日、月、星、辰,它們有明有暗,月亮有圓缺;氣候有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的變遷;地之形有山川、草木、禽獸等有形之物,山川有流動的變化,萬物有盛衰存亡;宇宙總是處於動、變之中。而八卦所要講述的內容就是“設卦觀象”、“八卦以象告”。簡單地說,八卦就是讓人們學習掌握和運用自然變化之規律。

  第一、八卦是天地萬物之象

  乾,符號為。乾為天,天不可見,以日月星辰代之。天體運動由地測之,故天無方無體,乾卦也無方無體。

  坤,符號為。坤為地,山河大地是個實體,坤地承天而時行。四時運轉,萬物生生。八卦以天地為首位,天地定位,八卦則立。

  震,符號為。震為雷,震卦一陽在下,代表一陽奮出。一陽奮搏,萬象更新,可見天地之心乃有生生之盛德。

  巽,符號為。風行天下,無微不至。雷風相搏,陰陽相遇,品物流形,則保合大和矣。

  坎,符號為,坎為水,水性潤下,陰中含陽,陽含陰中。文王八卦坎在北,代表冬,九宮數為一。一者為陽,陽氣始於坎,故萬物之資生始於坎。

  離,符號為。離為火。離本乾體變為離三故火性炎上。文王八卦離在南,代表夏,九宮數為九。《說卦傳》曰:“離為火,為日,為電。”火、日、電皆光明之物。又曰:“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

  艮,符號為,艮為山,高於地麵者為山,山有靜止象,故艮有止義。艮卦三爻為震卦三爻反象,震為長男為大,艮則為少男為小。

  兌,符號,兌為澤。兌卦二陽伏於一陰之下,成缺口像凹字,陰爻又可象征水,故兌有澤象。兌卦上像開口,口主語言,吃東西,故兌卦象征口。

  第二、八卦是方位之象

  先天卦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

  後天卦位: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第三、八卦是“數”的象征

  先天八卦配九宮數:

  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後天八卦配九宮數:

  離九,坎一、坤二、巽四、乾六、艮八、震三、兌七、中央為五。

  第四、八卦是身體的象征

  乾()為首(首為諸陽之會,故首為陽)。

  坤()為腹(腹藏眾陰,故坤屬陰。陽為天,陰為地,天上地下,天地定位也)。

  震()為足。

  巽()為股(手)。(足動股隨,雷風相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巽為手”。手足並作,雷風相薄也)

  坎()為耳。

  離()為目。

  艮()為手(鼻)。

  兌()為口。

  第五、八卦是相生相克之象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第六、八卦是陰陽五行之象

  (1)八卦與五行的對應關係:

  金--乾、兌。

  木--震、巽。

  土--坤、艮。

  水--坎。

  火--離。

  (2)八卦與陰陽的對應關係

  乾、坎、艮、震、四卦,屬陽卦。其中艮為少男;坎為中男;震為長男。(震、坎、艮中陰多陽少,表示陰從陽,故為陽卦)

  坤、兌、離、巽四卦,屬陰卦。其中: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巽為長女。(兌、離、巽中陽多陰少,表示陽從陰,故為陰卦)

  第七、八卦是旺衰之象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

  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

  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按照八卦的發展曆程劃分,可分作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也就是所謂的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那麽,八卦為什麽會有先、後天之分呢?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以及先、後天八卦又分別具有哪些特點呢?

  一、分道之因緣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後天八卦並非是對伏羲八卦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其基礎上進行的更為合理科學的修訂。

  (1)根據考古證明,從伏羲之後,直到西周建國前夕。當時的氣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冰雪融化,海水上升,淹沒大片土地,到處鬧水災。到了周王朝,江山雖舊,但自然環境發生很大的改變。周文王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的改變,也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大膽地改革:將先天八卦改成後天八卦的模式,並在後世應用上非常地廣泛,一直到現在還應用著後天八卦。

  (2)伏羲時代認為,“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即天在上,地在下。“天動地靜”即動為陽靜為陰。卦爻以為陽爻,為陰爻,乾是三個陽爻所組成,坤是三個陰爻所組成,所以先天八卦把乾為天在上,坤為地在下。先天八卦即天地對待(天和地對、男和女對)。以“氣終而象變”的說法而言,即事物走到終點(極端)則變向反麵,所以夏至則陰生,冬至則陽生。

  那麽,由此可見,先天八卦既然是天地對待(定位),但隻有冬與夏符合,春與秋位置不對稱。如果,按冬夏位置推算,乾陽在上,坤陰在下,自然規律是陽在下可上升,陰在上可下降。但是先天八卦乾在上坤在下陰陽就不能相交了,試問如此怎能生出萬物?怎能概括大自然之理呢?於是文王修訂伏羲八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3)從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證明,“文王拘而演《周易》”這是真實的曆史故事,八卦的乾位,由南轉移到西北(西北方位是周文王的根據地),這種轉移暗藏著改朝換代的變革之意義。總之,從伏羲八卦到文王八卦的轉變,充分說明了八卦其取法萬象,應天地變動而變得精神內涵。

  二、先天八卦

  由圖可知,先天八卦之卦序有別與文王八卦,其卦序為: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先天八卦與九宮數字的配合為: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其實,先天八卦最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1)先天八卦重視天象自然之理,即要順天道而行,還要逆知未來。正如邵雍在《皇極經世書》中所言:“先天乃對待之體”“易之本也”。《說卦》曰:“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八卦既由天象地法而建立,而“八卦相蕩”卻成了六十四卦。演成六十四卦之妙理在於: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上發展到六爻畫的六十四卦。一卦行於八方位而成八卦,八卦行於六十四卦之位,相摩相蕩,皆由於太極一氣之流行也。故太極者六十四卦之本,萬物生化之源。兩儀於此而開,四象於此而生,八卦於此而列,六十四卦於此而行。而演變六十四卦的基礎,就是--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是以(天、地、人)三才之法相,演繹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和諧共榮之景。所以,說到底,先天八卦是人類早期文化的產物,它所擬象宇宙間(包括人類社會)一切事物運動、發展和變化的科學思想,皆融會在六十四卦的次序中。

  (2)先天八卦講對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類物象分為四組,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峙關係。《周易說卦傳》中將乾坤兩卦對峙,稱為天地定位;震巽兩卦對峙,稱為雷風相薄;艮兌兩卦相對,稱為山澤通氣;坎離兩卦相對,稱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這些不同事物之間的對峙。

  三、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即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象征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即是序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這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統三男於東北,坤統三女於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邵雍所言:後天為“流行之用”,重在功用方麵,就是為了“盡變化之能事”;《觀物外篇》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林氏《易稗傳》亦雲:“先天所以立體也,後天所以致用也。”所以說,後天八卦是“精義入神以致用”的八卦。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那麽,我們就以後天八卦在農業中所起到的作用為例,論述後天八卦強大的實用性。

  《說卦》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從這段文字記載中,便清楚的表明了“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的農業生產過程。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出”,生也。宇宙間萬物的發生,都自東方開始,震為少陽春木,一陽初生。震屬正春,按古曆法,一年四季約三百六十日,用八除之得四十五日,一年分為八季節,每卦配一季節,占四十五日,震卦所占之四十五日,正值萬物開始出生,故曰:“萬物出乎震。”以八卦配八方,震為東,故曰:“震,東方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離為日,日光普照天下,故曰:“離也者,明也”。以八卦配四時,離為正夏四十五日之季節,陽氣已隆,草木茂盛,鳥獸皆出動,昆蟲皆生出,萬物欣欣向榮,彼此相見。故曰:“萬物皆相見。”八卦配八方,離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說,讀為悅,言讀為焉)兌為正秋四十五日季節,故曰:“兌,正秋也。”此季節萬物皆長成,農作物結實累累,由於收獲在望,農民心中喜悅,故曰:“說言乎兌。”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艮,止也。八卦至此為止。艮為冬末春初四十五日,季節立春。艮卦在東北方位於醜寅之間,十二月建醜,正月建寅,醜為冬末即今年之末,寅為春初即來年之初;醜為終,寅為始,艮圭階於陰陽交替之間。故曰:萬物成終而成始。”

  後天八卦是流傳最廣,最被人熟知的八卦。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影響著農業的發展,同時還滲透到了中醫、軍事、曆法等各個領域。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隻是它們所承擔的作用不同而已。正如宋代邵雍所言:先天乃易之本也,後天為其用。

  4.《周易》之太極概述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係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究竟什麽是太極,關於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總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說法:

  第一、太極元氣說

  《周易彖傳》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所謂“元”,是指本原,原始之意,所謂“乾元”,“坤元”,實質上是指陰陽二氣為萬物的本原。

  《周易係辭上傳》又進一步追溯陰陽二氣的本原為太極;“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謂“兩儀”,指陰陽,所謂“太極”,是指區別於天、地,人“三極”居於“三極”之上的最高的“極”,即是天地萬物的終極本原。其中蘊含的意思是:太極是指陰陽來分的氣。

  漢代鄭玄《周易注》:“太極,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漢代王充《論衡談天》“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唐代孔穎達《易》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太初,太一都指的是元氣)

  宋代張載認為太極是“氣”。他說:“一物兩體,氣也。”他又說:“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欺?”(《正蒙》)氣分陰陽二性,故稱“一物兩體”。張載認為:“凡有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正蒙乾稱》)

  氣是運動的,氣分陰陽而交感;氣升降飛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氣有聚有散,氣聚則物成,氣散則物毀,如是循環不已,則是宇宙的普遍現象。

  第二、太極無極說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周敦頤的”太極“一方麵回複到將太極說成是氣,另一方麵又提出”太極“本於”無極太極“的”有“產生於無極的”無“周敦頤的宇宙生成論就是一個從無極至太極,至陰陽、天地,至五行、四時,至萬物的發生形成過程。程頤和程顥則將太極等同於無極,”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

  第三、太極理學說

  宋代是理學盛行的時代,所以,這個時期的易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理學思想來闡述太極的含義。宋代著名理學大師程頤說:“太極……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認為太極和理是無二致的。

  朱熹在《周易本義係辭上》曰:“易者,陰陽之變,太極者,其理也。”又曰:“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他認為,萬物之根本是理,理在氣先,理為氣本。世上之事物,不但有此事物之所以然之理,其中且具有太極之全體。所以,朱熹說:“蓋統體是一太極,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極。”因此,“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此外,他還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隻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語類》九十五)他說:“世上每類生物之生,皆先由氣化,而後有形生。”“氣化是當初一個人五種,後自生出來底。形生卻是有此一個人,後乃生生不窮底。”意思是說,人之來源如此,其他各種生物之來源,也是如此,一切都是“自然變化出來”。由此可見,朱熹認為構成萬物生生不息的道理,歸之於太極之理,因為隻有太極才是“天地萬物之根”。

  由於朱熹的觀點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因此在以後的流傳中也更為深遠,可以說,貫穿了明清兩代人的思想。例如,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也說:“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第四、道即太極說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在傳統哲學思想中,“道”也被認為是萬物之源。這一點與“太極”極為相似。於是,人們便認為,“太極”其實就是“道”。正如邵雍所說:“道為太極。”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一、二、三,形容“道”創立萬物的曆程,它與《係辭》所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形成論在認識上基本相同。按照老子所說,太極本身就具備著一、二、三的功能。一為太極,二指陰陽,三代表多數,實指萬物;因為太極具有陰陽二氣,它們之間互相轉化,即產生以三為名新的和諧體。

  第五、太極“含三為一”說

  魏代孟康在結合前人對太極認識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太極元氣,含三為一”的新主張。他認為太極元氣明明隻含太極不僅包含天陽與地陰,同時還包含有生活在天地之間的“人”,從而引出了天、地與人這三者關係。太極圖的“白魚”表征天,“黑魚”表征地,黑白互回的交界表征人,整個圓圈表征太極,因此太極“含三為一”。如果從運動變化的觀點來看,太極要分陰分陽,演化成萬物,必然是一分為二,加上中介即分界的標準,則可說是一分為三,即分成對立麵和中介物。這種觀點雖然有待繼續考證,但卻已經在中醫學中得到了廣泛的印證和推廣。

  太極是《周易》的理論基礎,而太極圖則是最直觀表現太極哲學思想的工具。太極圖分為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文化的重要圖像。據說,太極圖(陰陽魚互糾結圖示)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不僅對太極圖進行了修改,並且寫了《太極圖說》進行解釋,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儀。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頤對太極圖的改革,被後代的朱熹所采納,並巧妙的運用到了理學之中,使之更為廣傳的流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太極圖,就是周敦頤所傳之太極圖。

  從外觀上看,太極圖“負陰而抱陽”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它對客觀世界的一切現象(自然的、社會的)進行了最高的概括。而且造型簡單,形態優美,宛如一輪滿月。但是,要想畫好太極圖,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生活中多數人卻想當然地認為太極圖是用兩個半圓組合完成的,可謂是大錯特錯。其實,正確的畫法應該是從九宮出發,用洛書的數量關係在八個方向上求差,再用包絡線把八個方向上的點連起來。

  因為,陰陽魚是存在有數量關係的,所以,如果把陰陽魚用半徑分成360份,那麽每一條半徑上麵的黑色和白色的比例恰恰就是一天當中的陰和陽的比例。水平位置是春分和秋分,豎直位置是冬至和夏至。正確畫好太極圖,隻需按照如下的步驟即可:

  第一步,把1-9九個數添到九宮格裏,讓各個方向的和都是15.

  第二步,在八個方向上分別求出這些數字的差值。

  第三步,把這些數標在八個方向的數軸上,用光滑曲線連接。

  第四步,完成圖形。

  太極圖是一種智慧的圖形。它是以陰陽兩性物質以陰陽交感與陰陽互補方式,不斷地處於旋轉運動中,並在運動中實現著由不平衡、不穩定、不飽和的狀態,向著平衡與穩定發展的目標邁進。然而,當它一旦實現了飽和的目標之後,又會義無反顧的向著更高層級的自我進行超越,而且循環不息,永恒不止。這種“螺旋式”上升的法則,直到18世紀,才被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發現。由此,我們不能不由衷地敬佩古人的大智慧。同時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太極能夠在新的曆史時期,繼續發揮著它的偉大優勢,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5.《周易》之占筮及常用詞概述

  《易經》是一部占卜禍福吉凶的書籍。早在商周時期,占筮被看做是一件隆重的盛事,因為,占筮是人與上天之神溝通交流的過程,所以,占卜師需要提前齋戒,並且沐浴更衣,以此來表達對上神的崇敬之情。這種規範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被逐漸的完善,並形成了一種需要嚴格遵守的原則。為了方便讀者對占筮方法的學習和認知,下麵我們將簡單介紹一下最基礎的占卜原則:

  (1)占筮前一晚早睡,不做任何事,以確保翌日的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2)入廁回來要洗手,既淨身(淨口、淨手之意)。

  (3)晚上11點後不卜,因在兩日交接之時,天地混沌未明,且精神疲倦。

  (4)以玩笑試之,或在嬉戲嘈雜,臥室廁所邪溺等環境下不占。

  (5)心未定不卜,心不誠不卜、奸穢盜淫之事更不卜。

  (6)一事隻一占,不可反複請示,同樣一件事,今日占明日又占,如此即不靈。

  (7)凡占筮惟摯誠可以感動申明與天地神明相通。所以,不要輕易試卦,更不要隨便請神駕降臨。

  (8)心意已決之事不卜,可以智慧能力判斷者不卜,欲以占卜術來賭博,或者坐吃山空者不卜。

  (9)戰術的地方最好在神案或清淨無雜的書桌上,占卜之事,以簡捷之詞寫在紅紙上,全神貫注,冥想索要占卜的人事物。

  (10)占卦須客觀,且要心定,不受外物如消息、雜聲等所影響。

  以上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希望熱心占卜的讀者,能夠嚴格恪守。我們在了解了占卜原則之後,下麵將重點介紹幾種常用的占卜方法:

  (1)蓍草占卜法

  從五十根蓍草中,先拿出一根,始終不用,以象征天地末開之前的太極。將餘下的四十九根,隨意分開,握於左右手中。左手握的象征天,右手握的象征地。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征人。

  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數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數,象征四季,最後餘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象征閏月。

  再用左手數剛才由右手中放下的蓍草,每四根一數,最後餘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夾在中指與食指之間。

  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餘下的蓍草,合起來必定是九或者五。以上是第一變。

  將第一次餘下的九或五根蓍草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同樣的分握於左右手,由右手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然後分別每四根一數,左右手餘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來必定是八或者四,以上是第二變。

  再將其餘的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同樣的數,餘下的合計,必定是八或四。這是第三變。經由以上三變,得到位置在最下方的開始的第一爻。第一變餘下的是九或五,第二、三變都餘下八或四,九與八是多數,五與四是少數。

  三變中有兩次多數一次少數,即九、四、八、九、八、四,或五、八、八時,稱作“少陽”,也簡稱“單”,就是陽爻,記錄成-

  三變中有兩次少數一次多數;即五、四、八、五、八、四,或九、四、四時,稱作“少陰”,也簡稱“拆”,就是陰爻,記錄成--。

  三次都是少數,即五、四、四時,稱作“老陽”,簡稱“重”,是陽爻,但也可能變成陰爻,記錄成〇。

  三次都是多數,即九、八、八時,稱作“老陰”。簡稱“爻”,是陰爻,但也可能變成陽爻,記錄成×。

  “老陰”“老陽”可能變化,稱作“變更;”少陰“少陽”不變化,稱作“不變爻”以數字表示,“老陰”是“六老陽”是九,即經文中的“初六”初九“等的六或九。相對的,”少陰“是”八少陽是七。

  以上的原則,簡化如下:

  三變得到第一爻。同樣再做五次,即可得到其他的五爻。但必須注意,“初”“二”“三對”四“五”上的順序,是由下而上。

  假定,經過十八變的餘數,是九、八、四,五、八、八、九、四、八,九、四、四,九、八、八,五、八、四,就記錄成得到的就是泰卦;但第五爻是老陰,可能變成陽,就成為需卦。稱作“泰之需”。這時,泰卦是“本卦”,需卦是“之卦”。問卜的占斷,在“本卦”的“變爻”,以上例來說泰卦“六五”的“爻辭”就是求得的答案,但為了解卦的整體性格,“卦辭”也要一並參照。不過,當一卦中出現若幹“變爻”時,依據朱子的《易學啟蒙》,有兩個“變爻”時,看“卦辭”。然而,實際上,這樣往往會遇到兩項文句相互矛盾的困難;所以,仍然應當依據《左傳》“襄公九年”中的說法,有兩個以上的變爻時,看“本卦”的“卦辭”比較妥當。

  (2)簡化揲蓍法

  揲蓍法很繁瑣現有一更簡化的方法,安好太極把其餘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開,右手的那一部份先放在右邊,然後左手部份的筮竹四個一數,若餘數得一或二或三則第一變必為五,若餘數為四則第一變之數必為九;若得五之數則取五根筮竹放在左邊,若得九則取九根筮竹放之,此為第一變。把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筮竹再左右手分開,右邊持有部份先放在右邊,取左手筮竹四個一數若是餘數為一或二,則第二變為四;若餘數為三或四,第二變必為八之數,然後把第二變的四或八根筮竹放在第一變筮竹之右邊。再把所有剩下之筮竹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再左右手分開如第二變時之程序可得第三變之數為四或八。合第一變、第二變、第三變之數可得上述八種情況之任一種,此乃第一爻。

  第二爻之形成過程亦如上述,將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開,重複第一爻之產生過程可得上述八種情況之一。至於第三、四、五、六爻之產生亦如是操作。

  簡揲法隻是簡化了掛筮竹在手指上的程序及還要數右邊筮竹之時間,以一十八變而論時間可節省三分之二,其餘均與揲蓍法一樣。

  (3)銅錢占卜法

  準備三枚銅錢進行搖卦,乾隆幣最佳(如沒有取其它類似錢幣亦可)。有“乾隆通寶”字的一麵叫做“陰麵”有文字的為陰麵,而反麵叫做“陽麵”。用其它類似錢幣者,有人頭的一麵是陽麵,反麵是陰麵。將三個硬幣雙手合扣,然後上下搖動使銅錢在掌內能自由翻滾,搖四、五次或七、八次都可以,然後把銅錢輕置於桌上,共搖六次而成卦。

  當銅錢擲於桌麵之時有下列四種情形發生:

  1、三枚銅錢皆出現“乾隆通寶”字麵,此為老陰記為,這是陰極變陽。

  2、三枚銅錢皆出現反麵此為老陽,記為“O”,這是陽極變陰。

  3、三枚銅錢有二枚出現“乾隆通寶”字麵而一枚出現反麵,此為少陽記為。這是為不變動的陽。

  4、三枚銅錢一枚出現“乾隆通寶”字麵而二枚出現反麵,此為少陰記為。這是不變之動得陰。

  共搖六次而成一卦,銅錢法與揲蓍法一樣會出現無變爻、一爻變等的多種情況。但是,其解析方法同揲蓍法類似。

  (4)太極丸法

  據《三儒理數集》記載:用霹靂棗木製太極丸,如無霹靂棗木,則可用檀香木等代替,製成圓木珠三丸;每顆切成六個麵,如骰子形,但骰麵大,而此珠切麵小,取麵務要均勻使其走盤不定,取其圓滾之義,但切麵勿過小,過小則切麵不著地。三個麵上各刻三點,另三個麵上各刻二點,六麵共刻十五點,其它兩珠亦如此製作。合二三得五,是五行之數也;計一丸得十五,是河圖中宮十五之數,也是洛書縱橫十五之數。這種方法以一丸而配四象五行八卦河洛之數,刑同六合,道備三才,並且“以數變卦”可說新穎完備。所以木丸近似蓍草,然而沒有揲蓍法之繁瑣,又不會像銅錢卦法過於簡易,所以這種方法是最適宜的占卜法。

  (5)梅花易數占卜法

  相傳,梅花易數占卜法是由北宋易學大師邵康節所創。他依據先天八卦,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原理,進行占卜推算。

  由於,數字有單位和多位之分,所有采用數字占卜的時候,要區別對待。例如:單位數起卦要加時辰作內卦。多位數一般用一分為二,即分二段各除以八,並分別取餘數作上下卦。逢奇位數時數位少的一組作外卦,數位多的一組作內卦,以對應天清地濁,天輕地重,陽少陰多的自然法則。

  易數占卜的方法,不受工具局限,體現了很強的靈活性。可以說,隨時隨處都可以占卜。例如:電話號碼--8523697,七位數,取前三位相加為上卦,取後四位相加為下卦。上卦為15,除以8餘7,為艮卦;下卦為25,除以8餘1,為乾卦,即得山天大畜卦。起卦時,凡得單數以上少下多,凡得雙數為均分,均除以8取餘數為卦;兩數相加除以6的餘數即為動爻,具體方法視具體情況而定。

  《周易》占卜的方法,多種多樣。除上述方法之外,還有時間起卦法、方位起卦法、測字起卦法等。其實,縱觀各種占卜方法,雖采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起卦,但是其所依據的占卜理論卻是一般無二的,所以我們隻要真正的掌握了《周易》的文化內涵,那麽,在占卜的道路上,自然就能觸類旁通,得心應手了。

  《周易》是一部難學、難懂的,之所以難學、難懂就是因為,其中存在大量的易學專用術語,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理解和閱讀。然而這些術語又是我們正確理解《周易》的關鍵,所以若要理解《周易》,就必須攻克這些專有術語,但這些專有術語究竟代表著什麽含義呢?

  (1)什麽是互卦

  互卦,隻用八卦的名稱,勿需用六十四卦的名稱,可分為上互卦和下互卦。互卦以重卦去除初爻和上爻,以中間四爻分作兩卦。以地天泰為例,下卦乾卦的互卦為兌卦,上卦坤的互卦為震卦。但是,乾坤兩卦沒有互卦,乾的變卦為坤,坤的變卦為乾。

  (2)什麽是變卦

  變卦,指的是搖卦後得到的六個爻中有老陰老陽的要變,變之前的卦為本卦,變後的為變卦。

  如搖得乾為天卦,2爻至上爻都為少陽,初爻為老陽,老陽爻就要變陽為陰,得到天風詬卦,這裏本卦就是乾為天卦,變卦為天風詬卦。

  (3)什麽是重卦

  重卦,指的是重疊八卦以成六十四卦,每卦由兩個單卦組成,共六爻。唐孔穎達在《周易正義第二論重卦之人》中說:“然重卦之人,諸儒不同……今依王輔嗣,以伏犧既畫八卦,即自重為六十四卦,為得其實。”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說道:“數學的程度漸漸進化,曉得三三相重,八八更可以得六十四種不同的方式了,於是乎數學的秘密更加濃重起來;一百九十二片的長磚(陽爻)和三百八十四片的短磚(陰爻)便一片一片地都發出神秘的聲音,神秘的天啟來了。這便是重卦,這便是繫辭,這便是《周易》之所以產生。”

  (4)什麽是旁通卦

  旁通卦,旨意蘊於陰陽相反相成的變化,並從中發掘兩卦六爻陰陽相反者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其大意可為:此陰則彼陽,此陽則彼陰,陰陽彼此感應而交通。例如:既濟與未濟、師與同人、乾與坤就互為旁通。

  (5)什麽是錯卦、綜卦

  “錯”,即錯卦,又稱對卦和旁通卦,指陰陽相對的卦;“綜”,即綜卦,又稱反卦和覆卦,指將一卦顛倒過來所得的卦。在六十四卦中,每兩卦為一組,氣候卦就奔都是乾卦的綜卦,如:屯蒙、需訟、師比等;遇到其綜卦與本卦一樣時,即變為錯卦,如:乾坤、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等卦。

  (6)什麽是得位

  每一個卦從下到上順序排列著六爻,爻可分為陰爻和陽爻,每一爻所處的位置,也有陰陽之分。第一、第三、第五爻的位置,被稱之為“陽位”;第二、第四、第六爻的位置,即是“陰位”。如果陽爻處在陰位的話,這就叫“不得位”,反之就叫做“得位”。簡單點說,就是陰爻處於陰位,陽爻處於陽位,這就是“得位”。

  (7)什麽是得中

  得中,即居中。每一卦中的二、五爻位為中位,此爻居中。其五爻為“九五之尊”,為君子位。例如,觀卦的六二、九五,就是爻位得中,以茲中庸持中道而不倚的中正思想。

  (8)什麽是比

  兩個相鄰的爻稱之為“比”。如一、二爻為比;三、四爻為比。陰陽相比有益,同性相比則為相斥。

  (9)什麽是乘與承

  相鄰兩爻,上爻對下爻為乘;下爻對上爻為“承”。

  (10)什麽是相應

  內掛的一、二、三爻與外卦的四、五、六爻之間的對應關係,被稱之為“相應”。即一、四相應;二、五相應;三、六相應。陰陽相應為宜,同性相應為相斥。

  《周易》博大精深,宛如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付出更多的辛勤和努力,才能終生受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