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一美元的意義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私立大學,創於1701年,初名“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ool)。耶魯大學是美國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該校教授陣容、學術創新、課程設置和場館設施等方麵堪稱一流。

  孩子的世界其實沒有“金錢禁區”的存在,無論是耶魯大學,還是哈佛、紐約市立大學等高校,都十分重視孩子的財商教育。

  兒童理財的意義

  作為耶魯大學的一名教師,勞倫斯是個優秀的“引路人”,特別是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勞倫斯特別注重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他想要自己的孩子明白理財的意義,可惜6歲的卡爾不買賬,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老爸在說什麽。這一天,又到了睡前講故事的時間,勞倫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達瑞8歲的時候,有一天他想去看電影。因為沒有錢,他麵臨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問爸媽要錢還是自己掙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自己調製了一種汽水,把它放在街邊,向過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時正是寒冷的冬天,沒有人前來購買,隻有兩個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媽媽。

  他仍然得到了和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談話的機會。當他對商人講述了自己的“破產史”後,商人給了他兩個重要的建議:嚐試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那麽你就能賺到許多錢;第二個建議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和你擁有的東西上。

  這兩個建議很關鍵。因為對於一個8歲的男孩而言,他還不會做的事情有很多。於是他穿過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們會有什麽難題,他又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為他們解決難題。

  這其實很不容易。好點子似乎都躲起來了,他什麽辦法都想不出來。但是有一天,父親無意中給他指出了一條正路。吃早飯時他讓達瑞去取報紙。這裏必須補充一點,美國的送報員總是把報紙從花園籬笆的一個特製的管子裏塞進來。假如你想穿著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飯和看報的話,就必須離開溫暖的房間,冒著寒風到房子的入口處去取,即使在天氣不好的時候也是如此。雖然有時侯隻需要走二三十步路,但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自達瑞為父親取報紙的時候,一個主意誕生了。當天他就挨個按響鄰居的門鈴,對他們說,每個月隻需付給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報紙塞到他們的房門底下。大多數人都同意了,達瑞很快有了七十多個顧客。當他在一個月後第一次賺到了自己的錢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簡直是飛上了天。

  高興的同時他也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還在尋找新的機會。成功了一次之後,他很快就找到了其他的機會:他讓他的顧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門前,然後由他早上運到垃圾桶裏--每個月加1美元。他喂寵物、看房子、給植物澆水。但是他從來不以小時記費,因為用其他方法計費掙的錢更多。

  9歲時,他學習使用父親的電腦。他學著寫廣告。而且他開始把孩子能夠掙錢的方法寫下來。因為他不斷有新的主意,所以很快就有了豐厚的積蓄。他母親幫他記賬,好讓他知道什麽時候該向誰收錢。

  他也雇別的孩子幫他的忙,然後把收入的一半付給他們。如此一來,錢如潮水般地湧進了他的腰包。

  一個出版商注意到了他,並說服他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為《兒童掙錢的250個主意》。因此,達瑞在他12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

  後來電視台“發現”了他,邀請他參加許多談話節目。人們發現,他在電視裏表現得非常自然,受到許多現眾的歡迎。15歲的時候他有了自己的談話節目。現在他通過做電視節目及廣告收入掙的錢真的多得讓人難以置信。

  當達瑞17歲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幾百萬美元。

  卡爾完全被“達瑞”的英雄事跡吸引了,非要纏著勞倫斯繼續講“達瑞”的故事。勞倫斯笑著拿出一本《小狗錢錢》的兒童財商教育的書籍,說道:“達瑞的故事就在這裏邊,不過你可不能隻把它當做故事書來讀,要跟書裏的‘達瑞們’學習,知道嗎?”小家夥快樂地答應了。

  金錢,並不是“童話的禁區”。從小讓孩子接觸金錢,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孩子理解理財的意義,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幫助。

  妞妞在春節的時候,收到一千五百五十元的壓歲錢,她拿著這些錢特別高興,打算給自己買一身名牌運動服、一雙鞋和一個背包,然後再買一個學習機,算下來這些錢正好夠用。妞妞的媽媽知道孩子已經有兩身運動服,根本不需要再買,於是就隻給她買了一個學習機,然後把剩下的錢幫妞妞存到了銀行裏。

  開始時妞妞還不大樂意,後來,妞妞發現這剩下的錢派到了很多用場,遠比那一身運動服實用得多,於是從先前的不高興到最後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還主動跟媽媽學習如何製訂理財計劃。

  現在的小孩子大多都和妞妞一樣,手裏有多少錢,就想當時把它花完,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買,不去管買的東西是否實用,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隻顧眼前,不去想以後是否有更需要金錢的地方。沒有理財的計劃,因而往往是買了一些無用的物品,錢花完了,以後必須要花錢卻沒有了餘錢。

  孩子之所以花錢沒有計劃,可能是因為父母特別能掙錢,對孩子如何花費放任自流,用完就給;還有可能父母也是不會計劃理財的月光族,有錢就花,掙多少花多少,結果孩子也跟著父母學會了這種不良的消費方式。

  父母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孩子理財能力的提高,還容易使孩子養成隨便花錢的不良習慣。而孩子一旦養成了有錢就花的惡習,將來很難改變。因此,父母應該學習妞妞的媽媽,使孩子學會節省錢,以便在急需時派上用場。

  不僅如此,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認識理財計劃的重要性,讓孩子學著考慮到需要錢的地方很多。列出那些自己必須要用的物品,盡量買得物美價廉,而那些孩子想要卻不必需的東西則不予考慮。有了這樣的理財計劃,有利於限製孩子胡亂花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金錢,使每一分錢都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父母應該這樣做

  方法一:讓孩子明白什麽是理財計劃

  父母讓孩子學會根據自己零花錢的多少,列出必要的支出花費,思考儲存起多少錢防備以後需要時所用。同時告訴孩子理財計劃可以避免盲目花錢,能夠避免透支情況的出現等好處,這樣有利於孩子更快地學習製訂計劃。

  方法二:讓孩子學會製訂理財計劃

  父母讓孩子學習製訂理財計劃,就要教孩子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麵的情況,比如手裏的零花錢有多少,可能花費的地方有哪些,然後一條條列出來,並留出一定的備用零花錢儲蓄起來。

  開始時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製訂理財計劃,隨著孩子學會了統籌安排,合理分配零花錢之後,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一切由孩子自己去做決定。這樣孩子不但能夠控製著花錢,而且理財的能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方法三:讓孩子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父母幫孩子製訂理財計劃隻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父母監督孩子嚴格執行理財計劃,因為孩子畢竟小,控製不住自己的購買欲望,有時候看到什麽好,禁不住誘惑有可能就會打亂理財計劃,結果就會功虧一簣。

  因此,父母要抑製孩子的購買欲望,盡量不讓孩子去買理財計劃以外的物品,幫助孩子把理財計劃完整地執行下去。

  方法四:讓孩子體驗到計劃的好處

  孩子按照理財計劃嚴格執行下來之後,通過與以前沒有製訂理財計劃時相比,就會體驗到理財計劃帶給自己的好處。比如:按理財計劃不去買那些沒必要的物品,而省下來錢買必須要用的東西;先前所給的零花錢不到時間就花光了,現在因為理財計劃的存在,使零花錢還有剩餘等。

  孩子體驗到了理財計劃的好處,就會積極地開始製訂下一段時間的理財計劃。

  任何事情因為有計劃的存在,才不會出現無法補救的紕漏,理財方麵的計劃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理財計劃的意義,體驗理財計劃的好處,這樣孩子才會樂意去學著製訂理財計劃。

  重視孩子的“財商”

  詹姆士是今年耶魯大學的預科新生,與大部分同學不同的是剛剛16歲的詹姆士已經能夠負擔自己的學習費用了。這完全歸功於他從小的理財觀念與能力。

  小時候過節或者生日媽媽會給100元,詹姆士都會有一個使用計劃:一早花一元錢,坐學校的小巴參加集體活動。從家裏帶了些食物,參加中午野營活動。途中經過商店下車,細看了價格標簽,挑著個小夥伴喜歡的禮物,花了10元。下午回家,經過玩具店,花了40元買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以便將來不要時可以轉賣(投資行為)。經過銀行時,把剩下的40多元存入自己的賬戶。從5歲到現在,他的賬戶上已經存了1萬多元了,轉成美金,可以從網上買一些有潛力的股票了,或者買一些新出的基金。這些錢不停地累積之後,將成為他上大學的費用。

  常青藤教育專家認為,兒童應從3歲開始接受經濟意識教育,因為他們已經萌發了花錢的念頭。3歲開始辨認錢幣;4歲時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貨幣交換活動;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意識。

  瑞士:小學生掙錢體驗生活

  瑞士的小學裏雖沒有理財課程,但是卻有一些實習內容,比如一個學期裏專門有那麽一天讓小學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鋪裏去打工,體驗工作掙錢的艱辛。另外,學校還會定期組織模擬市場,讓同學們從家長那兒進貨,當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兒,然後再拿到學校來賣。孩子們掙到的錢就用來出去露營、參觀等活動的經費。每逢節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學生會拿著自製的小食品和手工藝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賣,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們,多少會買一些。這是勤工儉學,也是體驗生活,瑞士的家長從小就會給孩子灌輸自食其力、勤儉節約的思想。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美國:讓孩子早早就學會自立

  美國股神巴菲特親自教兒童理財。去年,他在美國在線主持了一個卡通節目《神秘百萬富翁俱樂部》,專門教孩子理財,小朋友可在其中學習理財課程,在商業領域中探險。據悉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點子,並親自為節目定名。美國的教育體係與美國濃厚的商業社會氛圍是緊密聯係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經濟和商業常識。

  美國人認為,在市場經濟和商品社會中,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係到他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有錢、與人分享錢財。一般的美國人沒有銅錢臭的思想,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工作掙錢,並教導小孩通過正當的手段賺取收入。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裏,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法國:培養計劃用錢的本領

  法國理財教育早在孩子3-4歲便開始,家長們大多並不主張孩子們把零用錢儲蓄起來,而是鼓勵他們合理地消費掉。

  當孩子正式上學後,家長們便給孩子開設一個專門的賬戶。他們認為,與其讓孩子每次向家長苦苦乞討,還不如定期給孩子一筆零用錢並限製消費範圍,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計劃用錢的理財本領。

  在今日的法國,6歲的孩子每年平均可從家長那兒得到約600法郎的零用錢,14歲的孩子則可得到1500法郎,而當孩子進入高中時,每年獲取的零用錢則可能高達6,000法郎。獨立賬戶不僅為孩子的合理消費提供了實習場所,而且也可幫助孩子培養合理儲蓄的良好習慣,即所謂的該消費時就消費,該節約時就節約。

  英國:能省的不省很愚蠢

  英國人的理財教育方針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並且把他們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下一代。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有1/3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英國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係列新的教學改革計劃,根據這一係列計劃,從2011年秋季開始,儲蓄和理財將成為英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英國兒童事務大臣保爾斯說,兒童從5歲開始就要接受理財教育,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到11歲的學生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的作用,學習如何管理銀行和儲蓄賬戶,如何做預算。

  以色列:掙錢和節儉一起教

  很多中國人都知道猶太人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很有一套。以色列猶太人在猶太家庭教育中關於錢的教育有幾大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首先是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物權概念,要保護自己的財產,同時要尊重別人的財產,損害要賠償,傾占要付出代價。第二,對於錢或者個人財產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費,猶太人講究節儉。第三,知道錢怎麽來的。最後,要知道錢財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隨終身的。猶太人的理財教育最為重要的還是給孩子們關於錢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責任。孩子知道錢怎麽來的,也就更進一步地知道了節儉。不光要節儉,還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為個人,也是為社會。

  德國:理財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麵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麵。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在講些什麽吧--如果你隻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麽你最後隻會以失敗而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嚐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隻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自力更生、勤儉持家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家長會教育孩子節省使用零花錢以及儲蓄壓歲錢。在孩子漸漸長大後,一些家長會要求孩子準備一個記錄每個月零用錢收支情況的賬本。

  常青藤的通行做法是,兒童從5歲起,就開始讓他們接受以“善用金錢”為主的理財教育。7歲以後,便要逐漸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自己的金錢。培養孩子的理財觀絕不是讓他們學習省吃儉用過日子這樣簡單的生活之道,而應是現代財商的啟蒙教育,這其中包含了現代金融活動的基本知識。

  教孩子理財意義大

  兒童從5歲起,就必須在學校接受以“善用金錢”為主的理財教育。其中初級的課程包括:錢是從哪裏來的?可以有什麽用途?7歲以後,便要逐漸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自己的金錢,如何用儲蓄來應對日後的需要,讓他們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零用錢,控製預算和善用金融服務。

  在美國,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發言時曾指出,在早期教會孩子個人理財方向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善中小學的財經教育,幫助年輕人不至於作出錯誤的財務決定。他認為,財務素養應當成為改進美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獨立而擁有財富不應該是少數人的特權,它應該是每一位美國人的希望所在。

  教寶寶使用銀行卡

  現金在流通領域的使用率正逐漸減少,美國被稱為“信用卡王國”,就是這樣的意思。有些銀行已經推出了特色的生肖或星座儲蓄卡,其正麵是很有特色的卡通動物形象,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到銀行,親自挑選並介紹這種卡,這主要就是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同時達到幫助孩子認識銀行卡的目的。辦理結束後,可以在自動櫃員機上為孩子示範存儲的過程,這樣既生動又容易讓孩子接受。

  教孩子認識錢的重要性

  接下來,就是讓孩子知道“錢”的作用,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根本上體會到,家長為什麽總要求自己和“錢”較勁。可以在購買日常用品的時候讓孩子親自動手,最好是在買玩具、文具、漂亮衣服的時候,讓孩子全程介入。這樣,孩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錢”可以換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對它感興趣。

  培養孩子存錢的意識

  要學理財,先要存錢,這點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那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呢?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許多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這樣來說,首先就是家長要教會孩子儲蓄,比如先購買一個漂亮的卡通儲蓄罐,然後當著孩子的麵每天放一些錢進去,這樣孩子就會對家長的行為感到好奇,此時你可以告訴孩子,要讓這個儲蓄罐“吃飽”,而裏麵的錢可以做很多事情。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家庭勞動,以向他們支付薪酬的辦法,讓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費。

  跟孩子“談錢”

  有家長覺得太早和孩子談錢不免有點尷尬,擔心孩子會變得現實起來。但在美國,理財教育被稱作“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家長並不是一味將孩子關在童話世界裏,而是教他們認識金錢,傳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觀念。

  美國小學的課程內容與形式同幼兒園的沒有太大的區別,低年級的小學生上學甚至不用背書包。托德說:“整天讀書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其讓孩子做那些枯燥乏味的功課,不如讓他做一些家務活,比如擦地板、修剪草坪什麽的。孩子幹家務活既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又可以賺到可觀的零花錢,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的!”

  在美國,人們通常會以擁有金錢的數額來評估一個人的價值,誰會賺錢說明誰有本事,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美國人是理直氣壯地鼓勵孩子追求金錢和財富。美國家長從不輕易給孩子零花錢,兒女向父母要錢,還要寫借據。托德對每項家務活的工錢有明確規定:洗一桶衣服可賺3美元,擦地板、修剪草坪、清洗汽車的報酬分別為3美元、4美元、5美元。

  托德說,做家務活隻是讓孩子體驗到賺錢不容易,懂得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隻知道如何賺錢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讓他學會怎樣花錢。

  美國中學裏,除了上課外,還經常組織各種體育比賽和知識競賽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美國學生似乎並不看重比賽名次,他們隻關心參賽能得到多少獎品和獎金。托德對此自有一番高論:“這有什麽奇怪的呢?孩子通過競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正是將來立足美國社會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第一名隻有一個,你不參與競爭將一無所獲。”

  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

  托德說,他當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中,與形形色色的商賈富豪打過交道,結果他發現那些在商海驚濤駭浪中能駕馭風險並獲得成功的人,很多智商並不高,卻有著超人的財商;這些人既善於投資,又敢於麵對投資風險。

  為什麽在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上美國人不僅位居前列,而且占據了一多半。這種現象其實不足為奇,因為這是美國人長期堅持理財教育從孩子抓起的必然回報。現實生活中高智商低財商的窮人不在少數,而洛克菲勒、比爾?蓋茨從商獲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早就證明一個人的財商是何等重要。

  按三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理財專家指出,孩子理財意識的培養可以分成三個年齡階段,即7歲前、7歲到12歲和13歲到18歲。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讓他們慢慢學習有關金錢的概念,此時孩子還不具備理財的能力,因此利是錢需要家長代為管理。

  7到12歲的孩子,對理財開始形成自己的概念,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在銀行開一個活期儲蓄賬戶,讓孩子自己去支配,並且進一步向孩子解釋有關理財的基本常識,例如銀行是什麽,如何製定消費計劃等。

  13歲到18歲時,孩子對理財基本有比較成熟的認識。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更多元化地運用手頭的資金,嚐試用投資的手段使財富增值。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心理上已開始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有強烈的自尊心,情緒起伏也比較大,而且喜歡反抗紀律和權威。因此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應當盡量以朋友的姿態給建議,避免以權威壓人。

  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

  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是引導孩子養成儲蓄習慣的關鍵。“需要”是解決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東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對於學齡孩子而言,交通費、上學吃飯的費用、上補習班的費用、購買課外書的費用等都屬於“需要”層麵。而“想要”則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可以提高幸福感,但又並非必需。對孩子而言,類似零食、漂亮的運動鞋(衣服)、玩具和遊戲機等,都是“想要”的範疇。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後者則應當引導孩子進行取舍。在取舍的過程中,小孩會學會控製支出,逐漸養成儲蓄的習慣。零用錢額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可根據孩子的消費狀況,計算出“需要”部分的金額,比如每周10元到20元,讓孩子自行支配。

  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最好的時機就是當孩子想買一件特別的東西,但能力又不夠時,父母可通過引導,讓這一目標成為孩子儲蓄的強大動力。

  向孩子推薦基金、股票等投資方式

  在孩子懂得儲蓄後,家長可以逐漸向孩子輸入投資理念。首先,要讓孩子對資金的回報率變得敏感,為其建立一個銀行賬戶。過年利是錢對孩子來說是筆“巨款”,最好建議孩子立即存入自己的個人賬戶,然後再計劃用途。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銀行不僅可以安全地保管金錢,且隨著時間推移,錢還會越來越多。當孩子對資金回報率變得敏感時,就會關注銀行利率,同時也會思考怎樣才能讓錢更快增值。

  隻要孩子對財富增長產生了興趣,家長可以適時地向孩子介紹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甚至可以把股票當生日禮物送給孩子,也可以建議孩子將利是錢投入證券市場。

  教會孩子花錢

  作為美國曆史最為悠久的高校之一,常青藤盟校中的耶魯大學經常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理財教育。“但理財方式這麽多,從哪裏開始?”霍夫曼教授對他的學生問道。學生們七嘴八舌但沒有人舉手。霍夫曼示意傑維斯回答。傑維斯是霍夫曼非常欣賞的一個學生,理財意識超前,總能給出與眾不同的答案。

  “我打算從基金開始,因為基金就像一口大鍋,許多投資人把錢投進去,讓基金經理去投資買股票,構成一個投資組合。”傑維斯回答道,“假設你有1000塊,用這筆錢以每股50元的價格購買20股股票,如果這隻股票下跌40%,投資者隻能以每股30元的價格賣出。但基金不同,基金經理至少購買20家不同公司的股票,假設他們用這些錢買了20種不同的股票,如果現在其中一種股票價格下跌40%,其他股票股價保持原來水平,投資者隻損失2%。”

  “你說的對,接著說。”霍夫曼鼓勵道。

  “為了投資更加平穩,可以考慮辦理基金定投,因為讓一個新手選擇進場時機難度太大,定投可以成為投資的第一步。”傑維斯指出,“基金定投有分批投資、分散風險、長期投資、積少成多、自動扣款、省心省力的功能,比如每個月定投一定金額,假設每個月定投1000元,複製上證綜合指數的模擬基金,從1991年1月開始至2008年12月共計18年,理財賬戶戶本利合計為49.19萬元。”

  ……

  在國內,許多大學生沒有理財的意識,甚至不知道基金是什麽概念。現有教育體製內,理財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早有國內外兒童教育專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觸錢,學會理財,長大後才越會賺錢。從孩子幾歲的時候進行理財教育?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這些問題卻一直存在爭議。其實,最初的理財教育應當從教會孩子花錢開始。

  海倫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花花綠綠的紙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卡爾總是和她要錢,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玩意擺弄。海倫認為自己有必要教會卡爾“花錢”了。

  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家長應當適時介入引導,教會孩子花錢,教會孩子理財。

  卡爾已經六歲了,為了培養卡爾對金錢的管理意識,海倫就和他商量:“你已經長大了,媽媽要給你一些零花錢讓你自己管理,你覺得一個月多少夠用?”

  卡爾認真考慮後說:“公交費除外,必要的學習用具你買,一個月上學時間也就20天,你給我20元就好了。”

  海倫又問:“再想想,20元不夠可以加的。在這一個月中如果不夠,中途不給你的,你隻能等下月;如果你剩下多少,我可以雙倍的獎你。但決不能買垃圾食品。”

  卡爾答應媽媽的要求後,媽媽給了他20元,卡爾管理的很好,每月總能剩幾元賺獎勵。在卡爾花錢的過程中,海倫沒有過多的關注,沒有問:“你的錢幹什麽了?”就是到了月底結算一下,倒是卡爾忍不住和媽媽說錢的去處。原來卡爾在每個月拿到“巨款”的同時就開始製定自己的消費計劃,並且能夠嚴格地按計劃消費。

  在國內很多家長卻不敢這樣做,他們說,要是把一個月的零花錢給了我的孩子,他會一天就花完的。其實對於不會計劃著花錢的孩子,應該按“周”給孩子零花錢,孩子控製不了,萬一第一天都花完,等待下周給錢的日子不算太長,遇上花錢的事,孩子忍忍就過去了,孩子在等待中,也可以總結點經驗。這時家長千萬不能指責孩子,你既然給孩子零花錢了,怎麽花是孩子的事,隻要別觸底線就行。更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沒有管理好,就不給孩子零花錢了,“不管家不知道油鹽貴”孩子也一樣,你不給他機會,他就不懂得珍惜,不懂“細水長流”。家長一定要相信孩子,幾周下來,孩子肯定會有進步的。

  小孩兒3歲時,父母就開始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時父母讓他們知道,錢可以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錢是怎麽賺來的。7歲時他們得看懂商品價格。8歲時父母教他們可以通過打工來賺錢、用勞力換取報酬,並教小孩兒把錢存在銀行裏,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父母應在平日裏教導孩子購物時認清物品的價格及價值,然後考慮是否選購。告訴你的孩子,一個漢堡包要花20元,一隻熊寶寶要30元,但媽媽的口袋裏隻有40元,買了漢堡包就隻剩下20元,錢不夠買熊寶寶了。所以要認清價值後再仔細算一下,要買最需要的東西,不能想要什麽就買什麽。要告訴孩子們如何在有限的金錢範圍內作適當的取舍,如果處理不當後果要自己負責的。

  教導幼齡兒女,不妨從數學遊戲開始,比如去超市時,給他們一些物品清單,讓他們去找,設法找有折扣的,或是在比較價格後,買便宜的一種品牌;到電影院看電影時,給他們5元錢,讓他們去買一包5元錢的爆米花,或者把錢省下來買別的更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學會了如何選擇購買需要的物品。

  小學:存錢、捐款、掙外快

  上了小學二三年級後,才是給他們零用錢的時候。此時家長給孩子的零用錢的數量,可能要考慮他周圍的朋友們從父母那裏得到多少零用錢,因為孩子們會彼此比較,總之不能多給,以免他們浪費,但也不宜太少。孩子有了零用錢可以自己支配利用,這時家長可以建議要孩子將一部分零用錢存起來,開個銀行賬戶,是有利息的賬戶。到銀行開戶麻煩,做父母的不妨自己當孩子的銀行,每個月算一次利息存入孩子的賬戶。長輩給的生日禮物是現金,孩子可以將錢先放進父母的銀行生利息。每當孩子看到銀行的存款增加時,就對存錢產生興趣。

  除了給零用錢外,鼓勵年紀大一點兒的孩子,以自己的勞力賺點兒額外小錢,如幫鄰居遛狗;鄰居出門時幫鄰居拿信件或喂貓;再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在附近小區當送報童。到了高中時,身強力壯的孩子可以幫鄰居割草賺錢。這些都是增加零用錢及銀行賬戶存款的好辦法。當孩子有了更多的存款時,要教他們有捐獻的習慣,開始也許要用“強迫”的方式要他們每月捐出一小部分的零用錢給慈善機構,不過父母需要以身作則。日子久了,孩子見多了,不必強迫,他們自然也會做善事了。

  中學:做預算,防卡奴

  孩子上了中學,做父母的一定要向他們說明零用錢的支出及預算要平衡的道理,不可預支也不可以透支。大孩子會花錢了,如不好好教導,很可能導致亂花錢,把錢花完了向朋友借,借不到就用不正當手段騙取,這是犯罪的根源。家長也需要注意孩子的消費行為,以免過度花費而產生不良後果,必要時家長可救急不救窮。如果孩子必須先預支,則必須在下次的零用錢中扣還,這時就得提醒孩子下次的預算要減縮,或該用勞力去賺取零用錢了。

  近年來,海外很多華人都在為18歲以上的或上大學的子女辦信用卡。大人們認為子女外出讀書,身上有張信用卡,不用家長每月寄生活費給子女,隻要一月一付賬單,這是很方便的。但是太方便了,年輕人就會亂用錢,做父母的也會吃不消。成了卡奴後,最糟的結果是宣布“破產”,“破產”暫時解決了還債的問題。但是,一個大學生還沒有走出大學校門就給自己留下一個很壞的信用記錄。

  美國規定要等七年,壞的信用記錄才能消除。這期間沒有信用的人是借不到錢的,房屋貸款、汽車貸款都免談。

  在讓孩子擁有信用卡之前,得讓他們充分了解,成為卡奴並有了不良記錄的嚴重性,因為在社會上信用記錄比學校成績單還重要,找工作時雇主常常要查詢個人信用記錄。

  美國學校為了讓小孩子有機會學習“現金價值”,常利用家長會經營的福利社,由家長主導,讓學生輪流來經營,福利社裏賣些學生用品,如筆、紙、橡皮擦、筆記本等等,也賣些零食,讓全校學生來購買,以小金額的物品為主,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利用零用錢,及選擇買合適的東西。

  慎用錢當獎懲手段

  專家指出,獎懲孩子盡量不要用金錢做工具,比如孩子功課得個A就獎100元,弟弟雖也很盡力了,但不夠聰明,拿一個B就沒有獎勵,不免心裏不平。下次拿個B+,仍不夠好。其實,我們要教孩子盡力而為。若因孩子做錯事,我們把零用錢給停了,也可能有副作用,孩子一氣之下,心裏不服,心想下星期不花錢就是了,結果就收不到處罰的效果。另一種常見的例子,就是邋遢的小孩常掉東西,連給的零用錢也丟了,那怎麽辦?專家建議,第一次發生時可以補給,第二次就不管了,由他自己負責,希望他以後能小心謹慎。

  吉婭的“生意經”

  兒童的世界裏本沒有所謂的“金錢禁區”,適時地接受理財教育對兒童健康財富觀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來自常青藤盟校之一哥倫比亞大學的毛瑞爾教授經常對他的學生與一些社區的小孩們講這樣一個故事:

  “吉婭,該起床了!”我聽見媽媽在喊我。要不是媽媽叫醒我,我肯定睡過了。我覺得,有時候人想多睡一會兒是因為能讓夢做得更長一點。

  我在床上伸了個橫腰。媽媽拉開了窗簾,陽光頓時撤滿了整個房間。看到屋裏一片狼藉,媽媽生氣地搖了搖頭。她一下子就發現了我的兩個夢想儲蓄 罐,於是挨個拿起來看。當她看見我在上麵寫的“筆記本電腦”和“舊金山”的標題時,眉頭緊緊地皺到了一起。“你怎麽會有這麽古怪的念頭?”她問道。

  我漲紅了臉,激動使我全身發熱,我答道:“你知道我一直想參加交換學生項目去美國的。而且我要是有了一台電腦,就能更好地寫家庭作業了,所以我想要開始存錢。”

  媽媽吃驚地看著我,她的手裏還分別抓著一個儲蓄罐。她搖了格罐子。裏邊的那枚5馬克的硬幣撞在盒壁上,發出沉悶的響聲。“這裏麵真的有錢,”她感到很驚訝,問我:“究竟有多少錢?”

  我不喜歡和媽媽討論下去,怕她嘲笑我的夢想,於是含含糊糊地說:“5馬克。”

  媽媽放下儲蓄罐,緊緊抱著我,說道:“吉婭,雖然媽媽給不了你更多,但媽媽支持你的夢想,5馬克距離你的交換生,你的筆記本看起來似乎很遙遠,你確定你能堅持嗎?”

  “當然,媽媽!可是它太遙遠了。”我有點沮喪。

  “它當然很遙遠,如果你隻是這麽存錢來實現它的話,其實你可以想想,你存起來的錢能不能做點小生意,搞點小投資?就像你表哥那樣。”媽媽循循善誘,提到了我的表哥。

  我的表哥馬塞爾,隻比我大10個月。我們一年裏隻能見上一兩次。但是我聽說,他一直都很有錢。可他實在很討厭,我以前從來不和他一起玩。不過,也許他現在可以幫助我。雖然現在已經很晚了,我還是馬上給他打了電話。幸好他還沒有睡覺。

  他剛拿起電話,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出了我的願望:“嗨,馬塞爾,是我,吉婭。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對你說。我明年想參加交換學生項目去舊金山,所以我需要一筆錢。爸媽幫不了我,所以我得自己去掙這筆錢。”

  馬塞爾在電話的那端笑起來:“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可是你讓我吃了一驚。我一直以為你隻是一個會抱洋娃娃的笨丫頭呢,所以我也從來沒有認真和你說過話。現在你卻突然提出了一個真正有水平的問題。”

  我真想馬上掛上電話,他簡直太不像話了,這個狂妄自大的家夥。我強忍著心中的怒火說:“你真不客氣啊,不過我還是想知道你是怎麽賺到那麽多錢的。”

  馬塞爾挑釁地答道:“我以為你會立即掛上電話大哭一場呢。看來,你並不像我想的那麽脆弱嘛。哦,你知道嗎,掙錢其實真的很容易。”

  他一定不會想到,我費了多大的勁才沒讓眼淚掉下來。我不願意讓他察覺到我心中的不快,於是我接著他的話問道:“真的很容易嗎?”

  馬塞爾傲慢地大聲笑道:“哪兒都可以掙到錢,你隻要四處看看就能發現機會了。”

  他接著說:“吉婭,你真的認真找過工作了嗎?我是說,你有沒有用過整個一下午的時間來考慮如何掙到錢的問題呢?”

  我不得不承認,我考慮這個問題的時間加起來甚至還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其實每次想這件事,我總是很快就認定自己是不會有機會的。於是我告訴他沒有。

  “你看見了吧,”馬塞爾繼續說:“這也就是你還沒有找到機會的原因。不去尋找機會的人,最多不過是在走運的時候得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告訴你我為什麽能掙到這麽多的錢,那時因為我自己有一個公司。”

  “你不是和我一樣大,隻有12歲嗎?”我驚訝地叫出聲來。“盡管如此,我有自己的公司。我分送麵包,我現在已經有14個顧客了。”他解釋道。

  “好棒的公司呀,”現在輪到我笑話他了:“你就像一個送報員,隻不過你送的是麵包。”

  “傻瓜,”馬塞爾低聲罵道:“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我隻在星期天送麵包,因為星期天的麵包比平時貴,而且大多數人星期天不願意自己上街去買,所以我提出給他們送貨上門。我們的麵包師人很好,他給我出了許多好點子。他以平時的價格把麵包賣給我,所以我每個麵包可以賺到20分尼。另外,我每次送貨上門都收取同樣的費用,即1馬克50分尼。這樣,我每個星期天隻工作兩三個小時,每個月就能有140多馬克的收入了。”

  “140多馬克?這怎麽可能!”我激動地叫出聲來。

  “這還沒完呢,”馬塞爾急切地說:“我每周還有三個下午在老人院工作。”

  “你在哪兒工作?”我吃驚地問道。“在老人院。我替老人去買東西,或者陪他們散步。有時候我隻是陪他們聊天或和他們做做遊戲什麽的。老人院付給我每小時10馬克的工資,這樣每個星期我又有了70至90馬克的收入。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掙到300馬克。”

  這個消息讓我興奮極了:“一個月你總共可以有四百多馬克的收入。這簡直是太酷了。”我想了想說:“可是我家附近沒有老人院……”

  “而且你不叫馬塞爾,你也隻是一個女孩子,”他嘲弄地說:“你可不可以不去想做不到的事情?你隻需要去找行得通的機會就夠了。”

  沒等我想完,馬塞爾就接著說:“你最好想清楚,你喜歡做什麽,然後再考慮你怎麽用它來掙錢。我就是這樣想出派送麵包這項服務的。我反正喜歡騎自行車,而現在我可以邊騎車邊掙錢,兩不誤。這種感覺太美妙了,真的。而且我每天都要敲幾家的門,問他們要不要我送麵包上門。我的目標是贏得50個顧客。那樣的話,隻此一項的月收入就超過了500馬克。”

  我聽得入了神,但是我能找到什麽機會呢?我歎了口氣說:“我覺得,我想不出自己能幹什麽。”

  “你究竟喜歡做什麽呢?”馬塞爾問。“我喜歡遊泳,還喜歡玩洋……”我趕緊改口說:“還喜歡和可愛的小狗玩。”

  “原來如此!”馬塞爾熱心地問:“你怎麽用它們掙錢呢?”

  “用狗掙錢?”我自語道。這回我沒有聽出馬塞爾在諷刺我。

  “真是傻瓜,”馬塞爾叫道:“你每天不是必須帶你的狗散步嗎?”

  “不是必須,我喜歡和我的小狗一起散步,”我抗議道:“而且不許你以後再叫我傻瓜!”

  “就是呀!”馬塞爾大聲說:“那你也可以同時帶其他的狗散步,然後讓狗的主人付給你錢。”

  聽到這裏,我興奮起來:“這個主意太妙了。雖然你很討厭,但畢竟還是一個聰明的家夥。”我匆匆表示感謝,掛上了電話,因為我要立即開始製訂計劃了。

  我認識幾乎每一戶鄰居家的狗,它們也都認識我。而且其中的大多數我都非常喜歡。現在我既可以和他們一起散步,還可以掙到錢……

  不知道什麽時候,我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仍在考慮我的計劃。我們的鄰居當中有一隻叫“拿破侖”的狗,它是一隻牧羊犬、羅特魏爾犬和其他什麽犬種的混血兒。它的主人長著一張狼一般的臉。一段時間以來,總是他的妻子帶這條狗散步,而她根本不喜歡做這件事。這條狗也不太聽話,一不留神,它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也許問題出在他妻子的身上,因為她壓根不懂得如何與狗打交道。而她的丈夫又得了輕度中風,再也走不利落了。

  我決定與“狼麵人”和他的妻子談談。可是我連他們姓什麽都不知道。

  在回家的路上,我繞了一個彎,先去了拿破侖的家。剛走到門口,我就失去了勇氣。我該說什麽呢?我該要多少錢呢?我能直接要錢嗎?我想,我還是幹脆逃走算了。可是正在院子裏打盹的拿破侖認出了我,徑直跑到了門口。

  它習慣性地大聲叫著,於是它的主人走到窗前,想看一下是誰來了。他問我想做什麽。機會來了。我鼓足了勇氣,一口氣對他說:“我想參加交換學生項目去美國,所以我需要錢,我想自己掙這筆錢。我觀察過您太太,我覺得她不太喜歡帶拿破侖散步。所以我想,我可以每天幫你們帶拿破侖去散步。您覺得怎麽樣?”

  我不敢看這位老先生的眼睛。我感覺到我的頭開始發燙。

  他用很友好的語氣邀請我進屋:“我認為這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來,進屋坐坐,我們可以好好談談這件事。”

  他太太打開了門,我們在廚房裏坐下來。一開始,我還是不敢抬頭看狼麵人的臉。他看起來凶巴巴的。所以當他的妻子開始說話的時候,我鬆了一口氣。她說:“你知道嗎,每天帶拿破侖散三次步,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多了。要是路上碰上別的什麽狗,我根本牽不住拿破侖。你覺得你能做這件事嗎?”

  “拿破侖總是喜歡和我家的小狗呆在一起,”我答道:“它會跟著我和我家的小狗走的。我們可以先試一下。”

  “我見過你和狗打交道的情形,”老人插話說:“我想,沒有人能在這方麵超過你。”他轉過頭對妻子說:“愛拉,我們完全可以放心了。這個女孩天生知道如何對待狗。我覺得,她幾乎可以和它們說話了。”

  老人轉過身來對我說:“我們應該先互相認識一下。她是愛拉,我叫瓦德馬,我們姓漢內坎普,寫的時候A後麵沒有H。”

  “我叫吉婭,吉婭克勞斯米勒。”我也向他們介紹了我自己。

  “很高興認識你,小姑娘,”漢內坎普先生莊重地點點頭說:“那我給你提個建議,你每天帶拿破侖散步,梳理它的毛,而且你要教導它聽話。”老人停了一會兒,問道:“那麽你要多少錢呢?”

  我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我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滿懷期待地看著我。我該要多少呢?“我也不知道。”我輕聲說。

  “那我給你提個建議吧,”老人說:“你覺得每天兩馬克怎麽樣?”我輕聲算著。這就是說,一個月60馬克,這是我零用錢的三倍。天呀,這麽多錢!但是我 一言不發,這讓他們倆誤會了我的意思,他們以為我失望了,於是又建議說:“而且你每教會拿破侖一個本領,你還會再得到20馬克。”

  這次我趕緊說:“我覺得好極了。我非常高興。您們真是好人!”

  他倆滿意地對視了一下。“好吧,你從今天下午就可以開始了。”老太太充滿期待地說。

  “沒問題。”我答道。於是我趕快起身告辭,媽媽肯定還在等我吃午飯呢。

  我一溜煙跑回了家。我興奮地想,掙錢真是太容易了。我就像吃了蜂蜜蛋糕一樣,心裏美滋滋的。我抑製不住心中的喜悅,哼起了歌。

  每個孩子都應該接受一定的理財教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金錢觀與消費觀,而在積蓄與“投資”的過程中,也正是對他們能力與人格的鍛煉。

  從壓歲錢開始,教會孩子理財

  隨著CPI的增長,壓歲錢也“水漲船高”,一個春節下來,孩子們往往“賺”得盆滿缽滿,個個變成“小暴發戶”,家長們卻有點“hold”不住了。他們會買這買那浪費了,還是會合理處理這些錢呢?

  其實這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因為孩子缺乏正確的用錢方法,就會出現亂花錢現象,父母常感到頭痛。

  與其讓“巨額”壓歲錢成為父母的“心頭病”,反倒不如順勢而為,借著壓歲錢的“東風”,教會孩子理財。孩子現在有一堆錢拿了,正好利用這個時機,給孩子一些正確用錢的觀念教育和習慣培養,也許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1.樹立用錢觀念,讓孩子真正了解“錢”。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用錢觀念,告訴孩子錢是幹什麽用的,怎麽用最好。

  “錢是用來買有用的東西的,而不是來亂花的。”比起不讓孩子花錢,一味禁止,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更加行之有效。

  2.父母自己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勤儉節約,言傳身教,讓孩子跟著學,就很容易幫助孩子建立起好的花錢習慣。

  比如過年過節,討論買東西、送禮,父母自己就鋪張浪費,孩子必然也是大手大腳。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看父母如何合理規劃、討論合理用錢,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

  3.有錯就及時指出。

  孩子可能有一些不正確的用錢方法,發現了就要立即指出,同時鼓勵他們用正確的方法。

  如果孩子使用了正確的方法,要立即給予獎賞,但獎賞的可不要是現金,以表揚和獎勵為主。

  4.給孩子建個私人賬戶。

  可以征得孩子同意,幫助孩子建立賬戶,由他們自己保管,把他們的零花錢存進去,另找一筆記本,記錄每一筆取出的錢的用處,讓孩子自己分析哪一次用得最有意義。

  培養孩子自己的事用自己錢的習慣,盡管錢是大人給的,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節約的意識。

  “3年前,我帶著小孫女兒去銀行辦了個活期存折,把她過生日得到的紅包、過春節得到的壓歲錢和平時獎勵她的錢全都存了進去。當時和她商量,這筆錢全部用在她的學習上,去年孫女兒到一所民辦學校讀初中,三分之一的學費用由她在銀行所存的壓歲錢來交。”這個家長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而且,孩子把自己所攢的錢用在求學上,會更珍惜學習機會。建議家長給孩子發壓歲錢要有度,不要給孩子發太多錢。有的家長將壓歲錢全部沒收,看似簡單安全,其實並不可取。這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在無形中打擊他們自我理財的積極性。

  5.試著讓他們學“賺錢”。

  有付出勞動,才會有回報。比如壓歲錢可以統一管理,讓孩子學習通過勞動來獲得報償。但要注意,不要變成赤裸裸的“做事就是為了要錢”。

  6.再富不能富孩子。

  人家說“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偏說“再富不能富孩子”。當然,這個是相對的,主要是說家長即便經濟狀況好,也不能讓孩子太富有,孩子的錢用完後最好稍等一段時間,讓孩子體驗一下沒有錢的感覺。

  7.讓孩子參與一些簡單的家庭預算。

  其實不是讓孩子出多少主意,而是培養孩子對家庭負責任的意識。

  別讓孩子成為金錢的奴隸壓歲錢的“分段政策”

  不可否認,“拜金主義”確實充斥著現在的社會,在很多人心中,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財富,有人甚至把這種理念帶給了下一代。事實上,讓孩子學會理財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孩子理財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習賺錢,而是讓他認識到財富的來之不易,不要隨便浪費。

  8.給10歲之後的孩子話語權

  一般來說,在孩子10歲之前,可由父母代管;10歲之後,家長在春節前就可以和孩子好好探討一番,聽聽孩子的意見,是由他自己保管好,還是由父母代管好。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尊重他的意見,可以增強其內心的幸福指數。

  9.教育孩子不要攀比

  要教育孩子不去和別的小朋友攀比,否則,壓歲錢會成為內心的負擔。家長給別人家的孩子發紅包時,具體數目也最好不要讓自家孩子知道,免得孩子耿耿於懷。有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的壓歲錢數額很大,父母可在孩子沒打開紅包之前,把錢先收起來,甚至沒必要告訴其具體數額。此時,善意的隱瞞,是對孩子純潔心靈的一種保護。春節發壓歲錢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是一種傳統文化,數額不要太大,心意到就行,否則,壓歲錢就變味了。

  10.讓孩子學會科學消費

  還有專家建議,快開學了,務必要采購一些學習用品,可以留少部分壓歲錢由孩子自主支配,鼓勵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置學習用品、購買課外讀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壓歲錢交學費書費,既可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也能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另外,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壓歲錢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購買節日禮物或生日禮物,花錢多少無所謂,關鍵是增加親情,培養孩子的孝心。也可鼓勵孩子為貧困落後地區的小朋友奉獻愛心,幫助失學少年兒童上學,開展一幫一活動等,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

  其實看似麻煩,但總結起來隻要學會4種方法,就能輕鬆教會孩子理財。

  要訓練孩子有計劃地使用錢。這個計劃最好是在給錢的時候製定,家長隻提出原則,具體內容則由孩子全權負責,家長不直接幹預,但要監督、檢查。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手段。父母對孩子的監督檢查起到了“安全閥”的作用,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還可以培養孩子把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的錢的數額應當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零花錢的多少並沒有一個定值,主要依據孩子的年齡及其一周的消費預算來確定。這些開支包括:買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開銷,如午餐、車費和買學習必需品的費用,再增加一些額外的錢以便為存錢創造可能性。對於過年的壓歲錢、過生日時長輩給的錢等,太多地超出了孩子平時零用的數額,父母應建議孩子把錢存入銀行,或者購買一件孩子需要的大件物品,千萬不能任其無節製地使用。

  可帶孩子購物,示範明智消費。父母給孩子買東西,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最後通過貨比三家,教會孩子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讓他們在自己支配零花錢時更加節儉。

  可進行模擬成人生活開支的訓練。許多兒童生活在一個非現實的經濟世界裏,因為在家裏沒有太多的生活開支讓他們承擔。當他們長大後不得不開始自己付房租、水電費,買食物和衣服以及付交通費用時,會因缺少經驗而束手無策。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可以讓年紀大一些的孩子為自己買日用品,為家裏買菜、交電話費等等。一旦孩子成熟了,家長還可以翻開賬簿,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麽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該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

  學會了這些方法,你就能輕鬆搞定孩子的壓歲錢問題,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理財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
7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兒子
9學前兒童遊戲
10教子從此不累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作者:龍柒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為家庭教育類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別從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獨立自主、寬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態,詳細、全麵講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態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第九章“幫助...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