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我的散文創作之路

  劉上洋

  我寫散文,純粹出於一種興趣和愛好。

  那還是在讀初中的時候,我就很喜歡散文。每當誦讀那些名家大作時,總會陶醉在一種美的享受之中。於是也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學著寫起散文來。然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全部輟學回鄉,我的散文之夢也就中斷了。1973年,我有幸上了大學,讀的正好是中文係,這又重新激起了我寫作散文的欲望。當時正值十年浩劫時期,大部分書籍都禁止出版和發行,書店裏買不到好的散文集子。怎麽辦呢?為此,我就利用課外時間常跑學校圖書館,在一行行書架上搜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茅盾、巴金、孫犁、朱自清、楊朔、秦牧、袁鷹、劉白羽、屠格涅夫……我如饑似渴地讀著他們,同時我又把他們的一篇篇名作用筆一字字抄下來,匯裝成厚厚的一大本,放在小書桌上,作為我學寫散文的教科書。

  大學畢業後,我分在了黨政機關工作。前期主要是撰寫文稿,後來到縣、市擔任主要領導職務。也許是因為凝聚在心中久久不解的文學情結,使我不由得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就是在從政的同時能不能搞點文學創作呢?由此我想到了古代的曹操、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範仲淹等人,他們不是在做官的任上寫下了大量不朽的詩文嗎?我又想到了毛澤東、陳毅、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雖然肩負重任,日理萬機,但卻在戎馬倥傯和繁忙工作之餘,作詩賦詞,為中國文學留下了一片燦爛的星空。可見做官和為文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文化傳統。於是,我也試著拿起筆來,利用工作間隙寫點散文。也許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吧,經過長期不懈的辛勤耕耘,沒想到在散文創作的園地裏竟然收獲了一點點自感欣慰的成果。

  同做任何事情一樣,散文創作也離不開創新。在傳統散文的寫法中,主要有象征式、敘事式、抒情式和夾敘夾議式。我剛開始散文寫作時,也不外乎在這幾種體例中打轉轉。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興起,文藝創作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麵,散文的寫法也春意盎然,不拘一格,尤其是青年新銳散文和餘秋雨的文化大散文,不僅使人們的眼睛為之一亮,而且大大地拓展了散文的創作空間。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是散文創作的一次深刻變革。這也使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迪,一個人的散文要有生命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這就需要創新,需要在散文創作中引入新的元素。於是,我有意識地在這方麵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按照常義,散文屬於形象思維,其主要特征是描寫和抒情。但我在散文的寫作中引入了邏輯思維,引入了理論思維,也就是說,把文學性和理論性結合起來,把描寫的生動性和理論的思考性結合起來。這樣就使自己的散文不僅具有文學的可讀性,而且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在給人以藝術愉悅的同時,又給人以理性的啟示和思想的力量,從而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散文創作之路。

  寫好散文,還必須具有獨特的眼光。有了獨特的眼光,才會有獨特的視角,才會有獨特的發現,才會有獨特的感悟。沒有獨特發現和感悟的人雲亦雲,哪怕文字再華美,也隻能是一篇毫無新意的平庸之作。所以,為了寫好散文,我十分注意用自己的眼光去觀人觀事,察人所未察,思人所未思,悟人所未悟,言人所未言,寫人所未寫,在別人已有答案的地方找出新的答案,在別人熟悉的風景中尋覓新的風景。在羅馬,人們看到的是廢墟,我看到的是輝煌;在東京,人們看到的是停滯的繁華,我看到的是隱藏在這種繁華深處的人的精神危機;在滑鐵盧,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打了敗仗的拿破侖,我看到的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在柏林,人們看到的是一道倒塌了的有形的牆,我看到的是一道依然存在的無形的牆;在開羅,人們看到的是金字塔的雄偉壯觀,我看到的是野蠻和罪惡鑄就了人類初期的偉大文明;在好望角,人們看到的是殖民者的血腥擴張和兩洋交匯的壯景,我看到的是中國人為什麽就繞不過這個角和東西文明最終將匯為一體的人類大同世界;在巴西利亞,人們看到的是“世界城市建築博物館”,我看到的是一條通過遷都帶動巴西經濟起飛的路;在裏約熱內盧,人們看到的是高樓大廈和貧民窟的不協調,我看到的是這種巨大反差中的和諧與包容;在伊爪蘇,人們看到的是飛流而下的壯麗瀑布,我看到的是像瀑布一樣轟然墜落所激起的人生奇觀;在哈爾濱,人們看到的是冰雪節的恢弘和壯美,我看到的是人造冰雪和有些重大發明將給人類製造毀滅性的災難。曾經聽到這樣一句話,眼睛能夠看到的地方叫視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也許正是因為寫了一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我的散文往往會給人留下一種見解獨特、意境新穎的印象。

  散文要“大”,這也是我在創作中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傳統的散文,寫的多是風花雪月、奇山異水、親情人情和個人的經曆感想之類,題材既窄又小,且表現手法也是精短小巧。“小”,似乎成了散文的一種秉性、一個特征。這一方麵使散文成為了文藝創作的一支“輕騎兵”,但另一方麵又嚴重地製約了散文的發展。因為“小”,就缺乏厚重,不免輕飄;因為“小”,就顯得有些隨意,甚至太過自由;因為“小”,不少人就把散文當做一種輔助性的休閑創作;因為“小”,散文在整個文學藝術的大格局中就始終處於一種從屬和邊緣化的地位。因此,散文要崛起,就一定要跳出“小天地”,讓自己“大”起來。這種“大”,首先是散文創作的題材要大,凡是涉及重大題材的創作,散文不能缺席。同時,散文的表現手法也要“大”,給人以登高望遠、大氣磅礴之勢,就是小題材,也要小處著筆,大處著眼,以小見大,以管窺豹,給人以“一尺具千竿之勢”。應該說,異軍突起的文化大散文在這方麵率先樹起了一麵旗幟。在這麵旗幟的導引下,我也在散文創作中努力朝“大”的方向前行。這些年,我試著寫了一些重大題材的散文,如剖析俄羅斯兩重性格的《雙頭鷹的國度》,描寫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的《高路入雲端》,反映江西人文化性格的《江西老表》,描繪九江壯麗山川和人文曆史的《九江賦》等。在一些小題材的散文寫作中,我也力圖從小處切入來體現宏大的主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一張小桌和一首名詞》。五年前,當我從延安革命曆史紀念館裏得知《沁園春雪》這首膾炙人口的詞是毛澤東伏在陝北一戶農民家中一張小得不能再小的桌子上揮筆寫就的時候,我的心激動了,我的思緒奔湧了。這張小桌不就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的大舞台麽?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詩篇不就是在這一張張小桌子上譜寫的麽?這樣就“嘩”的一下開掘和升華了一張小桌和一首名詞的巨大豐富內涵。所以,不管是大題材還是小題材的散文,我覺得都應該站在“大我”的高度進行思考和寫作,這樣,所寫出來的作品才能真正大氣起來。

  當然,要創作出優秀的散文,光注重文學功底和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陸遊曾對其兒子說過:“汝要學寫詩,功夫在詩外。”散文寫作也是如此,功夫在文外。由於從事機關文字工作時間較長,這就迫使我大量地閱讀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哲學和科技等方麵的書籍,這也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拓寬了我的知識視野,特別是大大地增強了我分析和觀察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加上在市、縣任職又進一步地豐富了我的實踐和閱曆。可以說,這些對我的散文創作都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有了一定的理論功底,這就使我在寫作時能夠由表及裏,由事及理,引發很多的看法,引發很多的思考,引發很多的感悟,引發很多的哲理,從而使作品變得更為深刻。由於有了比較廣博的知識,這樣就使我在寫作時能夠產生豐富的聯想,由政治想到經濟,由文化想到科技,由現實想到曆史,由今天想到未來,由中國想到世界,從而使作品變得更為開闊。由於有了較為豐富的閱曆,這就使我在寫作時能夠緊密地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更好地反映社會生活,更好地反映時代本質,從而使作品變得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以上所寫的這些文字,是我的散文創作的一些感想,也是我對我的散文的一番自我評論。其中難免有許多不妥之處,也可能有些自吹自擂之嫌。在此,我真誠地希望廣大讀者提出批評和意見,並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予以理解和原諒。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