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論東西文明

  東西文明,一直是我國現代思想文化界談論很多的“熱點”問題,也是林語堂經常涉及的重要問題。他曾表示:“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就足以說明他對東西文化的重視程度了。可是,他這時至1936年旅美之前對東西文化的態度是,著重批判落後的中國文化,提倡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早在1925年,他就曾針對當時流行的“反對文化侵略”現象,撰寫了《談文化侵略》一文,指出“無論耶教與孔教,流布東西,同是民族衰靡民誌薄弱之表現,本無尊此抑彼之必要”,“思想上的排外,無論如何是不足為訓的”,“而思想上及一切美術文學上,要固陋自封,走進牛角裏的將來結果也隻是沉淪下去”。這表明他反對籠統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

  1930年前後,隨著尊孔崇儒,維護舊禮教的風氣日盛之時,林語堂更是進一步認識到怎樣看待東西文明,是關係著中國能否進步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因而,他1929年12月30日在光華大學中國語文學會發表了以《機器與精神》為題的講演,1930年1月3日在環球中國學生會發表了以《論現代批評的職務》為題的講演,1932年春又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表了以《中國文化之精神》為題的講演(正式發表時又加寫了重要按語)。在這些講演中,林語堂頗為係統地闡述了他的東西文化觀,不乏新穎的見地,能給人們思想啟迪,並有利於掃除時弊。

  在《機械與精神》的講演中,他著重講了這樣五個基本看法:

  一、那些“暗中要拿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相抵抗”的“忠臣義子”,並非真的“愛國”,而是“對於自己與他人的文明,沒有徹底的認識,反以保守為愛國,改進為媚外”,因而這絕不是我國將來之“幸”。

  二、所謂西方文明並不隻是“物質文明”,東方文明也不隻是“精神文明”,而是東西方文明都有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麵。而且東西文明中“物質”與“精神”各有“美醜”和“長短”。但從總的來看,西方的“機器文明”比東方的“手藝文明”進步,西方的政治體製、科學哲學、文學和道德也比中國所固有的一套舊東西進步得多。

  三、西方的“機器文明”,是西方人“精益求精”的精神產物。他們具有勇於改進的精神,物質上便能不斷發達。我們如果還要一味保存東方“精神文明”,便是把《大學》、《中庸》念得熟爛了,“汽車還是自己製造不出來,除了買西洋汽車沒有辦法”,而且,“若再不閉門思過,痛改前非,發憤自強,去學一點能演化出物質文明來的西洋人精神,將來的世界恐怕還是掌握在機器文明的洋鬼子手中”。

  四、“今日中國,必有物質文明,然後才能講到精神文明”,“大家衣食財產尚不能保存,精神文明是無從顧到的”。日本因為物質發達了,因而有錢來保存古籍,翻印古書,建立大規模的圖書館博物院,大學教授也才能專心去研究專門學術。可是,中國的大學教授,連買米的錢都常常發生問題,哪裏能去買書和潛心研究學問呢?

  五、中國必須向西方學習,向日本人學習,隻有洗心革麵,徹底歡迎西方的物質文明,才不會繼續老態龍鍾下去。

  在《論現代批評的職務》中,他主要講了這樣三個見解:

  一、中國思想界正處於新陳代謝、中西交匯時期,呈現出一種極淩雜、荒蕪的現象。“中國思想的發明,自然以周秦為最盛,自從武帝尊儒罷黜百家,造成思想統一的局麵,中國人的思想家受了傳統的權威與政治勢力的壓迫,遂失了生氣,枯燥沉悶不堪,無論如何,跳不出孔孟荀董的圈套”,可是“時至今日,儒家的道統,已經為世界潮流所打破”,我們應有思想的複興,應有偉大的思想家出現,應創造出一種新的健全的充實的文化。

  二、要使舊的文化消滅,新的文化產生,就必須有批評的智力不可。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時時都感到有人生各種問題的壓迫。孔子等“古代聖賢”,再也不能做我們的指導。而應通過我們自己去批評去決定去取舍抉擇。現代文化應是批評的文化,隻有通過批評才能不斷進步發展。西方社會,政治,宗教,經濟製度、婚姻製度,以及文學思想,盡管可能有許多不好的方麵,但是都能經過社會和群眾的批評,逐漸改革,逐漸進化,與抱殘守缺的東方固有的文明,使思想與批評不能自由運用發揮其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三、既然批評是促進現代文明發展的動力,就必須認識批評的實質,即認清對象的真相。而要做到這樣,就應擺脫俗見和輿論的影響,要有真正的思想家的眼光,科學家的公平鎮靜,探險家的魄力勇氣。不許批評,是無法認清事物的真相的。中國二千年來思想之所以沉寂,就是因為沒有真正自由的批評思想。

  他在《中國文化之精神》按語中,則表達了這樣三個觀點:

  一、主張非根本改革國民懦弱萎頓之根性,優柔寡斷之風度,敷衍逶拖之哲學,而易以西方厲進奮圖之精神不可。

  二、東方文明,東方藝術,東方哲學,本有極優異之點,但目睹中國的現實,則使人感到百孔千瘡。

  三、中國今日政治經濟工業學術,無一不落人後,而一般民眾與官僚,卻缺乏徹底改過和革命的決心,開口浮屠,閉口孔孟,不能換和平為抵抗,易忍耐為奮鬥,結果終必昏聵不省,壽終正寢。因而,必須多看到中國文化的弱點,“中國始可有為”。

  以上所綜述的,便是林語堂這時對於東西文明的基本看法。從中可以看出,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著許多弱點,致使中國愈來愈衰弱,混亂,離世界進步潮流越來越遠。而要使中國強盛起來,使中國人過上現代人的生活,就必須拋棄中國固有文化的落後性,學習西方文化的進步性,尤其要學習西方人勇於革新和努力奮進的精神。這不僅在當時具有發人深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仍然對人們不無啟迪意義。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