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子見南子》事件

  1928年11月30日《奔流》1卷第6期,林語堂發表了獨幕悲喜劇《子見南子》。這一劇作問世後,曾激起一場軒然大波。

  林語堂之所以創作這一劇作,顯然跟前麵說到的對孔祥熙過分吹捧孔子及禮教不滿有關。在他看來,孔祥熙和曆來的統治者對孔子的看法都有極大的偏頗,而對禮教的頌揚則更屬荒謬。因而,他力圖通過這一劇作來還孔子的真麵目,並抨擊禮教的腐朽。

  對於孔子,林語堂有自己的獨到看法。他早在1925年4月7日寫的《給玄同的信》中就認為:“即如孔子,也非十分呆板無聊,觀其替當時青年選必讀詩三百篇,《陳風》、《鄭風》選得最多,便可為證。(說到這個,恐話太長,姑置之。唯我覺得孔子,由活活潑潑的世故先生老練官僚變為考古家,由考古家變為聖人,都是漢朝經師之過。今日吾輩之職務,乃還孔子之真麵目,讓孔子做人而已。使孔子重生於今日,當由大理院起訴,叫毛鄭賠償名譽之損失。)”可見,在他的心目中的孔子,不過是一個“活活潑潑的世故先生和老練官僚”,並非是什麽“聖人”。

  林語堂在《子見南子》一劇中所刻畫的孔子,正是一個“活活潑潑的世故先生和老練官僚”形象。他著力所要表現的是,孔子雖然被自己所信奉和推行的周禮弄成為一個“世故先生和老練官僚”,但是仍然具有作為“人”的七情六欲。因而當孔子跟衛靈公夫人南子見麵談話時,竟情不自禁地被她的美麗所吸引,更是被她反對“男女有別”等新的思想、新的禮和新的樂舞所感動和折服,並由衷地表示“想不到女子也有這樣精到的議論與高超的見解”,“到今日才明白藝術與認識人生”,甚至說“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我先要救出我自己”。這樣的描寫,可謂別開生麵,寓意新穎,既“還了孔子之真麵目”,又否定了千百年來禁錮人們思想和扼殺人性的封建禮教。對於人們重新認識孔子和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是不無裨益的。

  這一劇作發表後,各地學校立即競相排演,並受到觀眾的歡迎。可是,1929年6月8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師生在遊藝會上演出這一劇作後,卻引起了一場莫大的風波。孔傳堉等曲阜孔氏六十戶族人以該劇“侮辱孔子”的罪名,聯名控告該校校長宋還吾,呈請教育部嚴加查辦。工商部長孔祥熙聞訊後,立即支持他們的控告,力主嚴辦。而二師師生也不示弱,宋還吾寫了答辯書,學生會發了通電,均否定孔傳堉等人的指控,並揭露他們搬弄這一鬧劇是受曲阜著名大青皮孔祥藻和人品惡劣的孔教會會長孔繁樸兩人操縱的,跟日本的犬養毅來曲阜參觀也不無關係。

  於是,教育部派參事朱葆勤會同山東省教育廳督學張鬱光,赴曲阜調查。調查的結論是,孔傳堉等人的呈文與事實不符。而且教育部長蔣夢麟、監察院長蔡元培路過濟南去青島時,也都表示二師師生排演的新劇,並無侮辱孔子的情節,孔氏族人不應小題大做。可是,這一風波最後還是以宋還吾“調廳另有任用”而結束。

  魯迅當時很關注《子見南子》一劇所引起的這場風波。曾將有關材料加以匯編,冠於《關於〈子見南子〉》的題目,刊載於《語絲》第5卷第24期。他還在《結語》中指出:“另有任用,其實就是’撤差‘也矣。這即所謂’息事寧人‘之舉,也還是’強宗大姓的完全勝利也。”魯迅這樣的看法,無疑是正確的,並體現了對二師師生和林語堂的支持。林語堂也曾寫了《關於〈子見南子〉的話》,對於《子見南子》引起這樣一場風波,表示實在“滑稽”得很,並駁斥了趙譽船對《子見南子》的指責,認為該劇對孔子的描寫是無可厚非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