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唐僧”經西域西天取經

  小說《西遊記》裏的唐僧去西天取經就是經西域過去的。

  導遊說:唐僧取經,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但要了解真實的唐僧取經,就不那麽容易了。唐僧即玄奘,曆史上真有其人,去西天取經也真有其事。真實的唐僧完全不是像小說裏說的那樣膽小、懦弱,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兩條腿,沒有什麽通天“神徒”的護送。他沿著古絲綢之路,一個人走到西天(即現在的印度)取經。他為了“經”而去求學,不顧生命,“踐流沙之浩浩,涉雪嶺之巍巍,鐵門巉險之途,熱海波濤之路”,十九年行走五萬餘裏路,經130個國家,吃盡了人間苦,真是聞之驚駭,聽之心戰。

  唐僧即玄奘(602-664),本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因家境貧寒,年紀很小的時候便落發為僧。玄奘聰慧、刻苦,求知欲望極強,拜學於國內知名的梁法師、嚴法師等13位大德高僧。他潛心鑽研佛教經典,並對佛教的“唯識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唯識學”原出於印度,認為人生在世均可成佛,這一點,對廣大佛教信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當時國內還沒有“唯識學”方麵經典,所以,玄奘就誓遊西方,並取《瑜伽師地論》以釋叢疑。

  西行取經是一種極為艱險的事,不僅路途險惡,而且當時唐朝也禁止西行。但玄奘義無反顧,他舍命求法的精神感動了戍邊將士,他們讓玄奘順利通過一道道關卡。

  玄奘起初曾收了一個徒弟,名叫石磐陀,一起西行,可石磐陀才過玉門關就不敢向前,私自跑回了家。玄奘隻好一個人帶著一匹瘦馬走入茫茫大沙漠。他走過八百裏沙河,那裏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他總是呼喚“觀音菩薩保佑”,並默念《般若波羅蜜心經》。他說“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即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沙漠是否真有“惡鬼”,不得而知,但玄奘的確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奮力前行。在沙漠中,玄奘不慎打翻了水袋,那珍貴的水馬上就滲入沙中,這時,沮喪的玄奘曾想過東返,但轉念又想:“我先發願,若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今何故來?寧可就西而死,豈東歸而去?”於是撥轉馬頭,口念觀音,繼續西行。

  就這樣,在燥熱難耐的沙漠中,玄奘走了四天五夜,其間皆無滴水沾喉。到第五天,玄奘因缺水過多,同那匹飽經風霜的老馬倒在了沙漠之中。到第五天半夜,在習習涼風的吹拂下,玄奘居然又醒了過來。那匹老馬憑著本能,居然將玄奘帶到了一片綠色草地,草地旁有一口小塘,玄奘終於得救了。

  兩天後,玄奘到達伊吾(今哈密)。對玄奘早有所聞的高昌麹文泰派人在此等候,欲邀他至高昌王城布道。盛情難卻,玄奘便跟隨使者前往高昌。麹文泰雖然在政治上很反動,卻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玄奘在高昌講經三月有餘,麹文泰看到玄奘學識淵博,談吐文雅,執意請玄奘留下來擔任國師。玄奘婉言謝絕,堅持西行取經,並以絕食相抗。玄奘堅定的信念和決心打動了麹文泰,他允許玄奘西行,於是兩人和好如初,並結為兄弟。麹文泰向玄奘贈送了大量的物資,又給前方各國複信,請他們沿途提供方便。

  離別高昌後,玄奘爬冰山、過草原、穿越戈壁沙漠,曆盡磨難,最後進入佛國天竺,而後入東天竺,再由此到達南天竺,又從南天竺進西天竺,再後由西天竺複歸中天竺。玄奘遊遍了當時五天竺全境。玄奘在天竺很多年,對佛法天經爛熟於胸,成為天竺最高佛寺院“爛陀寺”的主講。

  公元641年,玄奘在曲女城的佛教教義辯論大會上技壓群雄,他主講的《製惡見論》18天內無人敢於反駁。經過這次辯論大會,玄奘在印度佛教學界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玄奘覺得自己掌握了瑜伽宗的玄妙精髓之後,就決定東返故國。消息傳出,輿論大嘩,五天竺的許多國家首領執意挽留,鳩摩羅國王更是許諾,如果玄奘答應留下來,他願以建造100座佛寺相謝,但玄奘婉言謝絕,不改初衷。

  於是玄奘從中天竺啟程,經北天竺,進入睹華邏國境,又過達摩悉鐵帝國(今阿富汗)境內瓦汗南部,東行七百餘裏逾波謎羅(即帕米爾高原)。據研究,玄奘是最早經過此地的旅行家,今天的帕米爾便是由波謎羅演化而來的。穿過帕米爾,來到“漢日天種”的朅盤陀國,之後又到了烏铩國(今英吉沙)、佉沙國(今喀什)。過了斫句伽國(今葉城縣)之後,按玄奘計劃是循原道東歸,即仍經由高昌東行回國。

  但此時的高昌已成為唐朝的一個西州,麹文泰也已經死去。玄奘認為沒有走高昌的必要,就折向西道,沿絲綢之路南道,經於闐東行。這樣玄奘取經返回之途,幾乎涵蓋了絲綢之路的全部。

  經曆千辛萬苦之後,公元645年初,玄奘終於回到了他闊別十九年的故鄉長安。他將從天竺帶回的經書、珍奇異物,在長安繁鬧的朱雀街南端進行了展出,其中有佛經520類、657部,許多是當時國內的孤本,爭相觀摩的人排隊幾十裏路,出現了萬人空巷的盛況。之後,玄奘將這些佛經收藏於城中的慈恩寺中。慈恩寺大雁塔今天仍屹立於西安市中,成為中外遊客憑吊瞻仰的名勝之一。

  歸唐以後,玄奘馬上疾筆撰書,將天竺境內整個情況寫了出來,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一部千古《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12卷,對公元七世紀五天竺境內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及民俗風情都作了獨到的深入描述,是了解古代印度曆史的罕世之作。《大唐西域記》對西域諸地,即今天的新疆境內的焉耆,庫什、高昌、阿克蘇、喀什噶爾、於闐、塔什庫爾汗、吳吉沙、葉城、且末、樓蘭古國等都做了記載,語言洗練,敘述詳盡,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書中對這些地方的名稱及衍變、地理方位、都城分布、氏族、宗教、語言文字以及社會經濟情況的記載,都是我們今天認識和了解古代新疆曆史的珍貴資料。

  玄奘在將《大唐西域記》敬獻給唐太宗時說:“班超定而未遠,張騫望而非博。至於玄奘所記微為詳盡,其於辭佛說,多從剪棄,綴為《大塘西域記》十二卷,繕寫別如。”

  玄奘西行以前,由於絲綢之路的拓展,我國關於西域諸地特別是古代印度的地理曆史的著述有多部,如法顯的《佛國記》、釋道安的《西域記》、支曾載的《外國傳》、智猛的《遊行外國傳》等,但都無法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比。

  回到長安以後,玄奘還組織了譯場,大量翻譯梵文佛教經典,創立了既忠於原文又通俗易懂的“新譯”風格,玄奘因此成為我國翻譯史上的一代宗師。

  公元624年,玄奘向朝廷上表請求去西方“遂求遺法”時,朝廷還在對佛教進行抑製,他的請求受到朝廷冷遇,未被批準。貞觀十九年(645)正月,玄奘回到長安,介紹了自己“見不見跡,聞未聞經,窮宇宙之靈奇,盡陰陽之化育”的經曆,引起了唐太宗的極大興趣,唐太宗迅速改變態度,下旨迎歸。“近迎之日,空城觀之”,這種盛況與玄奘啟程時的冷遇大不相同。玄奘回來不久,太宗又在洛陽召見了他,興趣盎然地詢問了西遊見聞,並說:“佛國遐遠,靈跡法教,前史不能委詳。師既親睹,宜修一傳,以示未聞。”讓他專心翻譯佛典並撰寫西天取經見聞。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