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教學風采

  王國維在1925年4月到清華赴任,當時國學院正準備招生。因為王國維有崇高的學術聲望,暑假中清華學校留校學生就邀請他作一次講演。王國維作了《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現之學問》的報告。這是王國維第一次在清華的講壇上與廣大同學見麵。聽講的人雖然是普通的大學生,但他的報告卻是宣傳最近國內研究方麵的新的成績。這個報告提出了20世紀最初二三十年中國學研究的前沿的問題,或者說取得突出成績的問題。他舉出五項:一、殷墟甲骨文字;二、敦煌及西域之簡牘;三、敦煌千佛洞的六朝、唐的文獻;四、內閣大庫書籍檔案;五、中國境內之古代外族遺文。這些問題都是王國維全力研究的問題,講起來特別親切。在學生的研究興趣方麵,王國維主張從材料出發進行研究。“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現。……故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現時代。”王國維在講演中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比如講到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之後說:“然此學中所可研究發明之處尚多,不能不有待於後此之努力也。”講演結束時又特別強調說:“然此等發現物,合世界學者之全力研究之其所闡發尚未及其半,況後此之發現亦正自無窮,此不能不有待少年之努力也。”

  王國維向清華學生演講,介紹的是國學研究。聽講的對象,雖然並不都學習國學,但是,在王國維看來,研究任何學科都首先需要有一種以學術為性命的科學精神。“夫今日欲求真悅學者,寧於舊學中求之,以研究新學者之真為學問歟?抑以學問為羔雁歟?吾人所不易知。不如深研見棄之舊學者,吾人能斷其出於好學之真意故也。”以學術為性命的精神,是科學研究的動力,如果為了賺錢而研究,就不可能真正研究好。研究舊學,取得名利不易,這就在客觀上,使得這個領域中有“好學之真意”。在王國維看來,學生應該有一種素質,即以學術為性命。這種素質教育搞好了,學生會努力地去求學,也能抵製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王國維心情沉重地說:“吾國下等社會之嗜好,集中於‘利’之一字。上、中社會之嗜好,亦集中於此,而以官為利之代表,故又集中於‘官’之一字。夫欲以一二人之力,拂社會全體之嗜好,以成一事,吾知其難也。”了解了這一思想,才能深刻理解王國維在參予起草的《章程》中稱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者”的涵義。

  親領王國維教學風采的,如今健在的隻有一個人了。他就是《金文大字典》的主編,九十高齡的戴家祥。戴家祥於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研究甲骨文、金文。他說:“清華國學研究院的教學大綱是王國維先生起草的,采取了中國書院和英國牛津大學兩者相結合的辦法教學。教授有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李濟是青年講師。他們教學也各有特點,和王國維在一起,他不講,隻聽學生講,講到他滿意的地方,他就點點頭說‘還可以’;和梁啟超在一起,隻聽他講,不給學生講話的機會:和陳寅恪在一起,他講一半學生講一半。有一次他把我叫去,要我講南北朝史,這當然是考我了。”這段話真切地記述了不同性格的學者有不同的教學風采。王國維性格內向,鋒芒內斂。他對學生是熱情的,將學術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

  國學院的茶話會是師生懇談的形式,議定每學期舉行兩次。一次老師作東,每位教授出五元,助教出一元;一次由學生出資,以示回敬。這種形式自由靈活,便於交流。會上梁啟超講話活躍,王國維每次都參加,談話質直。比如1926年期中茶話會,適逢李濟講師從山西考古回校,帶回四十九箱資料,震動清華。發掘地點在山西夏縣,據傳堯舜都城都在山西。會上,大家互相議論。王國維卻冷靜地說:“我主張找一個有曆史根據的地方進行發掘,一層一層掘下去,看它的文化堆積好嗎?”教授們都對此無異議,但也因為王國維談話太簡單,點到為止,並不曾形成討論。過了一天,有鑽研精神的學生特地去向王國維請教,問他發言的意思,山西夏縣究竟是不是禹都?王國維才回答說:“那是搞錯的。”“我國古帝都都在東方。太皞之虛在陳,大庭氏之庫在魯,黃帝邑於涿鹿之阿,少皞與顓頊之虛皆在魯、衛,帝嚳居亳……堯號陶唐氏而塚在定陶之陽,舜號有虞氏,而子孫封於梁國之虞縣,孟子稱舜生卒之地皆在東夷。”“禹之都邑雖無考,然自太康以後以迄於桀,其都邑及地名之見於經典者率在東土,與商人錯處河、濟益數百歲。”這裏敘述的王國維的思想,是一貫的。在王國維看來,文物深埋於地下,千百年不會動,所以與地理有極大關係。地下的文物,與書上的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曆史特有裨益。

  王國維上《尚書》課時,開場白是獨特的。他頗為鄭重地向學生宣布一個重要消息:“諸位!我對《尚書》隻懂了一半。這是我對諸位應該說的第一句話。”這使同學感受到了他的老實,也知道了他的自信。無論上課,還是答疑,遇有同學問到的問題回答時沒有把握的,就明確地說:“不甚清楚。”有時點起煙,顯然在思考著,彼此不說話。待到他有想不起時,仍然告之“不甚清楚”。這就使人深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王國維對學生治學的主張,是希望首先要將書讀好。“五四”以後,怎樣用科學方法整理國學,各方麵人物都有不同見解。胡適開過一個國學的必讀書目,王國維卻有不同看法。他說:“胡先生想把國學開出一賬來,好像是索引,一索即得。但是細賬開好後,大家便利了,也就不讀書。”比如學生向他請教如何讀《史記》,他答:“尋源工夫,必有所獲。”這裏所說的“尋源”,不止用古籍,也用地下所得的考古資料,互相參證。清華學生成立史學會,王國維也到場表示自己的意見,顯然堅持自己的意見。“靜安先生則謂宜多開讀書會,先有根柢而後可言發展。席間議論高興,最後乃折衷一致,先生微嫌薄之。既散,與寅恪先生同行,頗用懷疑,以為斯會別有用意,而不知其實欲有所貢獻於史學也。”

  王國維是有熱烈的內心感情的人,但除非對很熟悉又談得來的人,一般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他的教學風格是平實的。徐中舒在《追憶王靜安先生》一文中說:“餘以研究考古學故,與先生接談問難之時尤多。先生談話雅尚質樸,毫無華飾。非有所問,不輕發言;有時或至默坐相對,卷煙以自遣,片刻可盡數支;有時或欲有所發揮,亦僅略舉大意,數言而止;遇有疑難問題不能解決者,先生即稱不知。故先生談話,除與學術有關者外,可記者絕少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