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靜庵詩稿》

  王國維第一本書《靜庵文集》上署“光緒乙巳九月出版”,即1905年陰曆九月出版。書前有自序“光緒三十一年秋八月”(陰曆)作。這是他研究哲學,即叔本華、康德哲學時期的文章。序文中稱“以存此二三年間思想上之陳跡”。49首古詩編在最後,自署《靜庵詩稿·附》。這是研究王國維早期詩歌創作的可靠的材料。1906年4月下旬《靜庵詩稿》發表於《教育世界》總第124號。上期發表了《人間詞·甲稿》,並有序。羅振常編《觀堂詩詞匯編》時,曾以《人間詩集》名之;然而王國維本人從未用過這個名字。他以後編《觀堂集林》時,第二十四卷“綴林二”,選錄了1905-1909年寫的詞22首和辛亥後旅居日本寫的詩,未選《靜庵詩稿》中的作品。然而《靜庵詩稿》自有它自己獨立的意義。

  寫詩明誌,是中國文人的傳統。王國維年輕時就寫詩,正式發表的最早的詩《雜詩》自署“戊戌四月”,可能是陽曆1898年5月,這是他剛到上海《時務報》工作的日子。“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於9月21日了結。王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變法將起或剛起,他又走上新的生活之路,所以無論對國家命運還是對個人前途,都抱著希望。“我身局鬥室,我魂馳關山”是他進入《時務報》時的心態。“我”對自己的處境並不滿意;但是,總算走到新的環境中來了,希冀有新的機遇,新的發展,對當時的“戊戌變法”諸君也抱有期望。“虹梁抗日月,菡萏紛扶敷。”即頌揚當時知識界的領先人物。他在同時期(1898年6月4日)給好友許家惺信中也說:“大抵近世士大夫不乏魁壘奇特之才。”對自己前途抱著希望,以“豫章”自許,希望“匠石忽驚視,謂與風林殊”。但是,這也隻是期望,所以詩的結尾說:“中道失所養,幽怨當何如?”對自己的前途仍是有希望渺茫之感。這首詩抒寫他到上海之後的矛盾心情,表達他對未來的向往。在王國維的詩詞基調是人間之苦難的情況下,這首詩被人所重視。作者又冠之於篇首,亦有深意。蕭艾《王國維詩詞箋校》對此事有不同看法:“至匠石驚視,殊異凡材雲雲,豈其時又受知於羅振玉邪?”這首詩作者自署“戊戌四月”,一般指陰曆。當時東文學社已經辦了,王國維已入學。按王國維書信中材料,“東文學社於六日開館,弟擬往學,已蒙仲閣先生允許”。東文學社在陰曆二月六日上課。羅振玉記“戊戌仲夏”開學,趙萬裏《年譜》記“五月朔,學社開學”,似為誤記。所以,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應該是到上海後又進入了東文學社以後。王國維進了東文學社,陰曆五月末考試不及格,“鄉人(指羅振玉)念其篤學力行,為言於掌教(藤田劍峰),仍許入學”。可是這件事是在寫《雜詩》以後了。此詩看來寫於考試之前。所以,從時間上看,蕭艾沿習羅振玉、趙萬裏記的時間,略有出入。從內容上看,判定其抒發“對羅氏‘知遇’之感”,似太坐實。這是王國維編定《詩稿》的第一頁詩,抒發了自我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抑鬱之情。是不是寫羅振玉的賞識,最近學者研究指出:“據前後詩意,其說非是。”

  《靜庵詩稿》的主旋律是抒發他的人生感受,即叔本華的人生是苦難的哲理。這是王國維詩的特色,也是他的詩的新意之所在。因為他重視詩要寫出對人生的新的思索。比如:“雖慚雲中鶴,終勝轅下駒。”“我生三十載,役役苦不平。”(《端居》)“人生苦局促,俯仰多悲悸。”(《遊通州湖心亭》)“人生過處惟存悔,知識增時隻益疑。”(《六月二十七日宿硤石》)“不存言愁詩句在,閑愁那得暫時消。”(《拚飛》)“因病廢書增寂寞,強顏入世苦支離。”(《病中即事》)這時期王國維的詩在語言上平易曉暢,從藝術表現上說,寫得直白,受到陸遊的詩風的影響,“宵深愛讀劍南詩”(《題友人三十小像》)。

  這本詩集中有兩首詩在藝術表現上頗重構思之獨特。《書古書中故紙(癸卯)》:“昨夜書中得故紙,今朝隨意寫新詩。長捐篋底終無恙,比入懷中便足奇。黯淡誰能知汝恨,沾塗亦自笑餘癡。書成付與爐中火,了卻人間是與非。”這首詩寫於1903年,正是讀叔本華的書,探究人生意義之時。他追求的詩有哲理性,實際上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十分直接。《蠶》通過吟詠蠶一生勞碌,每年周而複始地勞苦,蠶的形象是“自縛還自鑽”,詩人吟詠蠶的勞碌,詩的結尾卻抒發對人生的慨歎:“勸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靜庵詩稿》大部分是王國維在南通、蘇州任教員時寫的。創作這些詩的指導思想可以與他同時的《紅樓夢評論》互為參照。王國維對自己的詩篇的態度亦頗為理智。從這些詩歌創作中,他對自己作過深切的剖析:“要之,餘之性質,欲為哲學家則感情苦多,而智力苦寡;欲為詩人,則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這段話,能幫助讀者欣賞王國維的詩歌。

  以一般經曆論人,人生苦難老方知。說的是老年人的睿智,看透人生;年輕人有追求、有抱負、有上進的銳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認識了生活的真諦,他的人生就沉著,他心裏希望中國人醒悟。這是王國維用“世界眼”看中國現實人生,這也是他詩歌的開闊處。

  如果從創作過程分析,他寫詩重整首詩的構思。他也許從一情一景的感悟開始,可能先有一句之奇,一詞之秀,但不局限於此,而是上升到整首詩的藝術構思。讀他的詩有整體性的藝術感受,是從此而來的。他談到詩歌創作時說:“作詩易廢時日。一詩之成,動筆後遲則三五日無不成者,惟以前實須醞釀,其期長短不定。……興會不屬,亦未敢動筆,須俟之暇日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