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參加全軍院校教學改革座談會

  作戰指揮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途徑是多方麵的,但高強度、大難度、複雜惡劣環境中的實戰化演練,是作戰指揮能力最終形成和強化的必經之路。

  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確立後,各院校認真貫徹軍委關於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戰略思想,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大批改革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總結交流經驗,部署“九五”期間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任務,總參謀部於1996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了“全軍院校教學改革座談會”。

  我院接到通知後,認真組織力量,進行經驗總結和文字工作準備。開始總參軍訓部通知要派人來學院檢查準備工作情況,根據準備的質量確定是否在大會上發言。後來又通知說,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南昌陸院在教學改革中做了不少工作,確定在大會上發言,希望要認真準備好。這對我們的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在大會上發言好,能夠在大會上展示我院的教學改革成果,體現南昌陸軍學院的精神風貌。這一責任全部落在我的肩上。在準備會議發言過程中,由教務處吳海平副處長組織機關人員對學院“加強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教學經驗進行了充分總結。

  為了集中精力進行準備,我躲在圖書館的一間有空調的房間,一方麵是為了回避幹擾,另一方麵是利用這裏有空調(我們院領導的住房和辦公室都未裝空調)。為了更好地展示教學改革成果,我請電教中心的同誌將我的發言內容能用多媒體畫麵展示的盡量用畫麵展示。為了檢驗發言效果,我在準備好的基礎上,請有關部門領導來審查,請大家提修改意見和建議。

  10月20日上午大會發言,我被安排第四個發言,前麵發言的同誌多數是讀發言稿,也有少數同誌用幻燈打出發言提綱,極個別同誌用多媒體畫麵配合發言。我在發言時,因為稿子我己背熟了,基本是脫稿發言,我時而麵對多媒體畫麵作介紹,時而麵對大家講做法,談體會,既生動又形象。講完後獲得與會者滿意的掌聲。

  上午的大會發言後,總參軍訓部副部長於清潔同誌對我說:“你的發言太好了,完全出乎我們的預料,因為我們隻有南昌陸院的發言稿沒有來得及審查,結果我們最擔心的反而是講得最好的”。部長楊金池說:“你的發言不僅質量高,而且生動形象,從大家的掌聲中可以看出很受歡迎。”廣州體院的張院長對我說:“你的發言很實在,你們南昌陸院的教學改革搞得很好,很貼近部隊實際。”領導和同誌們對我們教學改革的肯定,是對學院的鼓舞和鞭策。學院的《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被三總部評為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我的發言題目是:“立足戰區,深化教改,強化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發言稿被刊登在總參謀部軍訓部編印的《全軍院校教改座談會經驗材料匯編》中。現摘錄如下:

  注重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是我院的辦學傳統。我院所在南京戰區位居東南沿海戰略重點方向,瀕臨海峽,處在軍事鬥爭的最前沿。戰區部隊平時維護祖國統一,對台保持適度軍事壓力,戰備程度高;戰時遂行高技術條件下的渡海作戰任務,要當先鋒打頭陣。我院學員任職重點在一線部隊,有的遠在南沙群島,軍事鬥爭環境複雜,軍事鬥爭準備任務艱巨。他們不僅要有忠於黨、忠於人民、獻身國防的堅定信念,善於管兵訓兵,更要有一聲令下帶領部隊攻得上守得住的作戰指揮能力。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確立後,為適應戰區需要,我院在全麵打牢學員素質基礎,提高任職能力過程中,突出指揮現代戰爭能力的培養,取得明顯的成效。

  一、加強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研究,實現目標到指標的轉化

  作戰指揮能力有其自身的形成規律,它既不是單一課程所能培養的,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它不易量化,難以控製。因此,長期以來定性要求多,量化指標少,始終是一個軟指標。為掌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主動權,我院立足戰區作戰、分隊指揮,從基礎人手,首先下大力做到“三個明確”,即明確要求、明確規格、明確過程。將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指標,為施教、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和標準。

  (一)把握戰區分隊作戰特點,明確要求

  準確把握高技術條件下分隊作戰特點是培養作戰指揮能力的前提。通過對戰區未來作戰任務的不斷理解,在對戰區戰場環境、作戰對象的深入研究中,我們感到,與以往作戰相比,戰區分隊作戰呈現“四個增強”新特點:一是技術對抗性增強,毀傷精度提高。分隊將始終處在密集的高新技術兵器監視打擊之下。二是複雜性增強,行動難度加大。作戰主要在敵設戰場、生疏地形、複雜的政治社會環境中進行。三是多樣性增強,任務廣度拓寬。在戰役攻勢行動中,分隊可能承擔各種條件下的多種作戰任務。四是連續性增強,戰鬥密度增加。突擊上陸後的部隊背水攻堅,無處休整,必須持續大強度作戰。通過對戰區分隊作戰特點的分析,不僅使我們明確了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深化了我們對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認識,增強了責任感、緊迫感。

  (二)建立作戰指揮能力結構模型,明確規格

  高技術條件下戰區分隊作戰的“四個增強”新特點,決定了分隊作戰指揮能力的基本規格。為適應新的要求,我們在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深入研討,集中院內外專家、學者和部隊意見,采取係統控製方法,經過不斷調整完善,構建了分隊作戰指揮能力的“六項三級”模型……

  (三)遵循作戰指揮能力培養規律,明確過程

  在建立模型明確規格的基礎上,為加強對作戰指揮能力培養過程的有效控製,我們對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過程進行了整體設計,明確了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實施方案及質量標準體係。根據學員全期培訓各階段不同特點,我們將作戰指揮能力培養劃分為基礎訓練--專業應用--鞏固強化三個階段,逐段明確能力培養階段目標。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主要通過課程教學活動,打牢作戰指揮能力基礎。第二階段為專業應用階段,主要通過野外訓練活動,逐級、分題、分段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第三階段為鞏固提高階段,主要通過實兵、實裝、實彈、實爆演練,強化作戰指揮能力。全過程按照從基礎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從專題到綜合的原則,循序漸進,形成了較完整的作戰指揮能力培養體係。

  反思教改實踐,我們深刻感到,雖然作戰指揮能力不能完全量化,一個模型和過程也難以包容一切。但是,通過“三個明確”,實現從目標到指標的轉化,較好地解決了任務不清、內容分散、過程無序、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將作戰指揮能力培養要求伸入到了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過程中,真正把能力培養落到了實處。

  二、適應作戰指揮能力培養需要,形成課程教學合力

  作戰指揮能力首先是綜合素質的反映,綜合素質的構成又決定於教學內容。我們在教學內容改革上突出了三個重點,即以優化與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相適應的基礎理論教學內容為重點,以改革指揮應用方法訓練為重點,以戰法研究方法訓練為重點。努力在教學內容上形成基礎、應用、發展相協調的課程係列。

  (一)優化基礎理論教學內容

  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遷移性,既是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生長點,又是增強學員適應性和發展潛力的前提條件。在優化基礎理論教學內容過程中,我們堅持突出和加強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原則,致力打牢四個基礎:以思維、運籌為重點,打牢謀略基礎;以軍事思想、戰術理論為重點,打牢戰法運用基礎;以方法研究為重點,打牢分析決策基礎;以數理機電知識為重點,打牢軍事高技術基礎。

  (二)改進指揮應用方法教學

  指揮應用是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針對指揮應用方法可變性強的特點,我院在追蹤軍事理論、高科技的發展,加強新技術、新裝備、新理論教學的同時,不斷適應戰區作戰變化,改進指揮應用方法教學。按照分隊戰鬥指揮的一般規律,突出戰區分隊戰鬥指揮的特殊要求,努力形成以戰區作戰任務為重點的戰術指揮應用方法訓練體係。

  (三)加強研究發展能力培養

  院校教育不是一次性終身教育,學員勝任未來作戰的組織指揮知識不可能在學院全部包下來。時代、科技在發展,作戰理論、武器裝備在更新,院校教育訓練內容在不斷老化。適應軍事鬥爭發展的需要,培養的人才必須要有較強的研究發展能力。為增強學員自我更新知識能力,我院以戰法研究為龍頭,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基礎上,著力使學員掌握科學研究和獲取新知識的方法。一是以作戰對象研究為突破口,加強戰場環境、編製裝備、作戰理論、作戰方法和戰鬥特點教學,使學員熟知對手。二是利用外軍研究成果,以戰法研究為核心,加強對策性研究。立足戰區分隊作戰任務,突出攻勢行動背景下的“四種綱目”、夜間戰鬥等重點課題研究。三是在戰術教學中及時吸納最新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不僅使學員掌握戰法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學會戰法研究方法。

  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實踐證明,知識不僅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更是基礎。能力結構的實質是知識結構的轉化。因此,學員知識結構合理與否,對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形成產生著直接的製約作用。我們的體會是,作戰指揮能力培養必須從課程體係的優化開始,以教學內容為入口,加強基礎、突出主幹、注重發展。

  三、突出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特點,探索訓法改革路子

  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實戰化演練是和平時期轉化作戰指揮能力的有效途徑。為增強學員實戰指揮能力,近年來,我院堅持訓戰結合的原則,努力探索作戰指揮能力培養的訓法改革路子,縮小平時訓練與實戰要求的差距。加大實戰化演練的強度、難度,使學員作戰指揮基礎理論和指揮應用方法在濃化的“戰場環境”中轉化為指揮能力。

  在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大力開展電化教學的基礎上,我們以實兵、實裝、實彈、實爆的實戰化演練為主要方法,在訓練手段上注重模擬,著眼高技術條件下東南沿海戰場環境,按實戰要求,作戰對象特點,組建模擬分隊,研製了一批代用器材、音響器材與標示器材;在場地上模擬戰場環境;在訓練形式上注重對抗。在訓練過程中突出實戰要求,堅持在生疏地形、複雜環境中行動,提高學員快速熟悉生疏地形全貌,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為保證實戰化演練貼近實戰,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一線保持了一支具有實戰經驗的教員隊伍,特別是戰術教研室,到目前為止始終保持在10-30%左右。

  長期實戰化演練的實踐對我們的啟示是,雖然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途徑是多方麵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大強度、大難度、複雜惡劣環境中的實戰化演練是作戰指揮能力最終形成和強化的必經之路,是其它任何形式手段無法替代的,它不僅不能因強調基礎而被削弱,還必須根據戰爭需要的發展,不斷改進和加強。

  三年來,我院通過教學改革在學員作戰指揮能力培養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部隊反映我院畢業學員“軍味”足、“野味”濃。在戰區近年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多次重大軍事行動中,所屬一線分隊指揮員、師團作訓部門參謀人員大都是我院畢業學員,他們參與製定行動方案,具體組織分隊演習,表現了良好的組織指揮素質,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