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尋找陶詩中“規林”所在地

  王義華

  王義華,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館長。

  據晉書安帝紀及桓玄傳,庚子歲(晉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陶淵明奉使為桓玄上疏請討孫恩,到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出差,事畢,五月中從建康返回原地,將路過尋陽,打算順道回家探親,遇大風阻在規林,寫下了《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記述了當時的心情,第一首詩的前八句寫詩人歸心似箭,一路行船不停,計日望家,不避艱險,奔向故裏,沉浸在將與家人團聚的喜悅之中。接著四句寫南風辜負我心願,收槳避風困湖裏。草莽高密渺無邊,大樹扶疏參天際。此時此地詩人內心的憂愁痛苦,讀者可想而知。末了四句寫離家其實已經不遠,近看隻有百餘裏。縱目遠望,廬山南嶺曆曆在目,隻是大風阻道,有船難以航行,近似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隻有空歎而已。充分表達了詩人思親的急切心情。第二首詩一開始就說自古以來人們便嗟歎行役之苦,今天自己也有了切身的感受。接著便具體描述了詩人親自經曆的山川遼闊、路途遙遠、巨浪震天、狂風肆虐的險狀,使人對行役之苦有身曆其境之感。行役的艱險引發了詩人對故鄉園林的熱愛。

  詩人提到阻風處規林這個地方,今天到底在哪裏?我單位退休老同事劉曉祥老師,治學非常嚴謹,查了很多不同版本《陶詩集》的注腳:如(1)王瑤編著《陶淵明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規林地點不詳,但由詩中‘守窮湖’諸語看來,當是湖濱村落。窮湖指彭蠡湖。”(2)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中華書局出版):“規林,今地不詳。詩雲:‘延目識南嶺’,知距尋陽不遠。”(3)唐滿先《陶淵明集淺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注:“規林,地名,在鄱陽湖畔。”(4)龔斌《陶淵明集校箋》注:“規林,古地名,在今安徽宿鬆縣境內。《宿鬆縣誌》卷末《補遺》:‘規林,後為規林司,今歸林灘,廢司,故址縣南一百裏外,屬歸林莊,晉彭澤宰陶潛遺跡在’。”曆來注家說法不一,尚無定論。前三家注釋,有兩種解釋:一、今地不詳,知距尋陽不遠;二、彭蠡湖、鄱陽湖,兩注都是泛指近地,方位都沒有確指。隻有龔斌的注較為詳細。

  早在1987年8月劉曉祥老師就向安徽省宿鬆縣地方誌辦公室去過信,當時宿鬆縣誌辦回信說:“來信收悉,據我們了解陶淵明阻風處,今在我縣複興區程營鄉歸林村的範圍之內,但地形有所改變,很難尋覓原阻風處所。特告。”其實劉曉祥老師是研究地方誌的,查了老《德化縣誌》,很早就想親自去一趟宿鬆縣,今年四月下旬,劉老同我說,“我立馬決定五月中旬一定去,您選定時間”。

  2013年6月22日(農曆五月十五日),天氣預報說有雷陣雨,實際上後來也沒有下雨。吃完早飯,我和嶽飛母親墓管理處駱訓生主任、陶氏後裔陶旭春等陪劉老一同前往。

  尋找陶詩中“規林”所在地首先,我們過長江大橋到湖北黃梅縣小池就沿長江大堤直達安徽宿鬆縣匯口鎮,中途經湖北與安徽交界處拍了地圖。在同馬社區找到了桂書記,他們很熱情,給我們端茶,得知來意後,立馬為我們找來很熟悉宿鬆縣誌的錢老書記。

  錢書記介紹說,過去桑落鄉共二十四堡,即第一堡勞家埂,二蔡家埂,三楊家埂,四劉家灣、沙坡、茶庵,五桂家營、壟壩溝,六範家埂,七胡家墩,八詹家港,九陶家嘴,十牧鵝林,十一羅家渡,十二金家壩,十三七百戶營、秀溝、楊林塘,十四韋家營,十五郭家營,十六王家灣,十七下新洲,十八泥塘,十九許家灣,二十下十埠頭,二十一上十埠頭,二十二譚家埂,二十三鄧家埂,二十四陳家營。其中第一堡勞家埂,五桂家營、壟壩溝,七胡家墩,八詹家港,十一羅家渡,十二金家壩,十三七百戶營、秀溝、楊林塘,十四韋家營,十五郭家營,十六王家灣,二十三鄧家埂,二十四陳家營,都屬匯口鎮,其他的堡則在九江縣和黃梅縣。我們之間講話,感到很親切,口音根本沒有區別,過去同屬德化縣。歸林村現在又改為了曹湖村。

  因時間緊,待一會兒,我們往回走,到了曹湖村,很快就找來村民石三九,石三九曾當過十多年村支書記,可算個老文化人。他說,曹湖村原來叫歸林村,歸林也是明初將領石良退隱的地方。叫我們看石家正堂中央一副對聯“俎豆兵甲千年業,江湖廊廟一般心”,便介紹起了石良。

  石良(1319—1394),號鬆顏,安徽宿鬆縣新安杜溪村人,南宋都統轄石興宗之孫。自幼秉承祖教,家居習武,略讀經史諸書,洞悉時勢,“天資果勇,智略老成”。

  在元末明初動亂之時,他率眾組成一支隊伍,製遏眾寇,保境安民。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為朱元璋平定南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特別是石良取得同安、舒城大捷之後,朱元璋極為高興,據說曾許諾待平定天下之後封其為宰相。定都南京之後,朱元璋不僅沒有兌現諾言,僅封石良為武德將軍,而且濫殺功臣。石良“知天命而識時務”,毅然上表請求引退。這正合朱元璋的心意,他對石良說:你回家做個田園宰相吧。比起那些最後被朱元璋一一誅殺滅族的功臣來說,盡享田園之樂的石良可謂幸運之極。他死後,朱元璋特賜了一塊誥敕碑,記敘了石良一生的功績:1361年,率兵赴九江歸順明太祖,授良為統兵元帥,鎮守宿鬆;1362將糧草運至鄱陽湖,救朱元璋於陳友諒的圍困之中;1363年參加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立下大功;1369年被太祖敕封為武德將軍英武衛管軍正千戶,充任指揮,鎮守亳州;1377年,被封為武節將軍。

  洪武十九年致仕回家主修石氏首屆宗譜,由長子石鏡襲其封爵,明太祖封賞石良回家可造座宰相府,良還鄉就造了座一進九重的官廳,石宰相屋的名稱由此而生。

  錢書記接著說道,這裏原來設有“三省公堂”,是三省交界處,我們從這邊沿東南(對麵)望過去就是廬山,江裏麵就是你們九江的江洲、新洲(即桑落洲),今天天氣不好,看不清。

  快到中午,我們再往回趕就是湖北黃梅縣的段窯了。查《中國古代地名大辭典》,說段窯即規林,今天到了此地才知曉。段窯、規林雖屬兩個省份,但它們是靠著的。

  下午回來,我們一路在想,是不是因石良歸隱之後,把“規林”改成了“歸林”,這很難說,但沒有根據,不能妄加猜測。

  回家後,劉老再次查到《德化縣誌》卷二地理疆域第四、第五頁:“桑落鄉在大江之北,封郭洲之東。地勢卑下,若雨水過多,江水泛漲,最易被淹,內多湖地,日久漸淤。其近江洲地,坍漲無常,數十年間滄桑互異。”

  又據1980年8月出版的《複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曆史地理專輯》張修桂《長江城陵磯——湖口河段曆史演變》一文講的:“長江城陵磯——湖口河段屬於分汊性河型。它形成於元古代末期,長期緩慢下沉堆積,後經強烈褶皺、斷裂和岩漿活動而分異成一係列被斷裂分開的二級三級構成單元,有的成為凹陷,有的成為隆起,有的則成為褶皺帶。

  “目前九江市東北張家洲汊道的前身是桑落洲汊道,其曆史演變過程也十分複雜。漢代以後,‘九江’水係在小池口匯合東流至湖口,受贛江頂托形成桑落洲於江心。它是東晉南朝江洲的重要門戶,長江中下遊之間的戰略要地。晉安帝元興三年(404)何無忌敗何澹之於此;義熙六年(410)劉毅討盧循也戰於桑落洲;南北朝宋明帝秦始初,晉安王子勳建衙於桑尾,即桑落洲之尾。

  “直到唐宋元時期,桑落洲尚在江中。《通典》江洲有桑落洲記載;《太平寰宇記》舒洲宿鬆縣:‘桑落洲在縣西南一百九十四裏,江水始自鄂陵分派為九,於此合流涓涓九江口。按此洲與江洲尋陽縣分中流為界。’胡三省注《通鑒》也明確指出:‘桑落洲在湓城(今九江市)東北大江中。’從樂史按語分析,這時桑落洲分汊河道的南支當為主流,北汊可能已在淤廢之中。因此曾橫渡湖口的朱熹在《九江彭蠡辯》一文中說:‘湖口之東今但見其為一江而不見其分流’;陸遊自小孤‘泛彭蠡口,四望無際。’充分說明當時南支主流已經異常寬闊,它意味著北支彎曲汊道已發展至後期階段。桑落洲動蕩不定,有靠向北岸的明顯趨勢,演變十分劇烈。宋代胡份桑落洲詩雲:‘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便是這一劇烈變化的概括。

  “元明之際是桑落洲坍江靠岸時期。據《明一統誌》記載:明初桑落洲已在九江府東北五十裏的大江北岸。但其坍塌仍然十分嚴重,同治《德化縣誌》祥異引府誌說:明天啟三年(1623)以前,‘桑落洲岸崩十餘裏,壞民居無數,遷徙不定,民苦之;’又說:‘桑落洲於明季年間坍塌入江。’今宿鬆縣程營公社一帶灘地即明初桑落洲坍江後的殘餘部分。”

  以上資料雖然不全,在我看來足可以說明陶淵明當時“守窮湖”就在桑落洲。今天站在長江大堤上是很難看到當年的地形地貌。從裏程上看,好像隻有八九十裏,不到一百裏,但今天的路是多好的路!過去的湖又到底有多窮,是可以想象的,說“近瞻百餘裏”應該是吻合的。

  總之,這次實地考察還是很有收獲,我們幾位都認為龔斌《陶淵明集校箋》裏的注是合理的。規林在今安徽省宿鬆縣匯口鎮曹湖村境內。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