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九江學院30年陶淵明研究回顧

  陳忠李寧寧秦川

  九江學院的陶淵明研究,從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有30年的曆史。在30年的歲月中,九江學院做了大量有關陶淵明研究的工作,現分別介紹如下。

  一、創辦“陶淵明研究”專欄

  1978年,九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辦。1982年,《九江師專學報》創辦,當時屬於內部刊物。1984年,陳忠教授主持創辦了“陶淵明研究專欄”,為了打開局麵,邀請國內一批著名陶淵明研究專家撰寫文章,如王瑤、鍾優民等。專欄創辦後,其中的文章陸續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中心的刊物複印轉載。1988年,《九江師專學報》獲得正式刊號,公開發行。1992年,學報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截至2004年第3期,共刊出陶淵明研究文章302篇。

  2002年,九江財專、九江師專、九江醫專、九江教育學院合並成立九江學院;2004年實現實質性合並,四校的文科學報合並為《九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九江學院學報》繼續開設“陶淵明研究”專欄,由於稿源比較充足,每期都推出,截至2014年第2期,已經開設了102輯,另外於1998年、2000年、2008年出版了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表文章500餘篇。負責專欄的編輯先後為陳忠、梅俊道、羅龍炎、詹建誌、吳國富、秦川等人。

  由於“陶淵明研究”專欄從創辦之初就具有較高的立足點,因此,凝聚了強大的作者群,擁有廣泛的讀者。從1984年到現在,國內大批有名望的且涉足陶淵明研究的專家學者,如王瑤、袁行霈、廖仲安、吳雲、鍾優民、李文初、李華(北京)、唐滿先、李華(江西)、徐聲揚、陳忠、魏正申、龔斌;新一代的陶研專家如李劍鋒、高建新、李寅生、劉中文等;日本國研陶專家石川忠久、上田武、武井滿幹、大地武雄、沼口勝、伊藤直哉等,都在專欄上發表過文章。學報編輯部能夠長期保持與國內外研陶專家學者的交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依賴於“陶淵明研究”專欄及其成果。

  30年來“陶淵明研究”專欄發表的文章,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是陶淵明研究成果的介紹。如天津師範大學吳雲的《陶學一百年》、魏正申的《論二十世紀陶淵明研究的第三次大開拓》(均為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山東大學李劍鋒的《近十年來陶淵明研究綜論》等,都是容量很大的綜述綜評文章。編輯部還不間斷地編纂上一年的《全國陶研論文索引》,詳細開列國內的研陶成果目錄。這些專題的論文索引,得到陶學領域的重視,為研陶者提供了較多的參考資料。

  九江學院30年陶淵明研究回顧二是關於陶淵明思想的研究。在“陶淵明研究”專欄中,眾多學者對陶淵明儒佛道思想進行了研究,發表文章比較集中的如九江學院已故的徐聲揚先生,從1984年到2003年在專欄發表了30多篇陶淵明研究論文,從各方麵論證陶淵明的“新儒家思想說”,有四分之一的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在陶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陶學家”之一。龔斌、丁永忠關於陶淵明佛教思想的論爭,也有較多的文章發表。

  三是關於陶淵明詩歌藝術的研究。傳統的陶淵明研究,不太注重詩歌藝術的探討,而“陶淵明研究”專欄卻比較注重發表這方麵的文章,如徐聲揚的《論陶潛“以仁為美,以真為用”的美學風格》等,其他以“藝術”為標題的文章也有十餘篇。

  四是關於陶淵明的考據。這方麵的文章包括陶淵明的故裏之爭、生卒年的討論等。如李文初的《陶淵明享年研究:曆史的回顧與審視》、魏正申的《陶淵明壽年63歲辨正》等。2006年,隨著江西德安縣“陶淵明故裏”的發現和論證,專欄有關這方麵的文章又成為關注熱點。

  五是關於國內、國際陶淵明研究的爭鳴與交流。“陶淵明研究”專欄注意介紹海外文章,並刊出了陳忠、李寅生等關於中國、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等地陶淵明研究概況的介紹文章。

  “陶淵明研究”專欄以自己的特色,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1995年11月11日,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以中外學者關注陶淵明學術研究”為題,介紹了“陶淵明研究”專欄為陶淵明研究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3年5月29日,《光明日報》第一版發表了馬重陽的《品牌意識、學報的發展和希望》一文,文章說:“深入開展和研究區域文化,是高校文科學報形成品牌欄目的十分重要的辦刊思路和途徑。如《九江師專學報》的陶淵明研究……在我國學報界及社會上已經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此外《文匯報》《江西日報》等報刊也登載了相關文章,對該欄目給予了肯定的評價。2003年10月,北京大學學報龍協濤先生主編《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要覽》一書(高教出版社出版),在“學報特色欄目集錦”裏,將“陶淵明研究”專欄列入其中;2006、2007年江西省新聞出版局下發的《報刊審讀快報》,對“陶淵明研究”專欄進行了高度評價,認為“辦得很有特色,文章學術質量較高”;2007年,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將該欄目評為全國高校學報優秀欄目。這些都體現了對“陶淵明研究”專欄的充分肯定。2013年,“陶淵明研究”專欄被評為江西省優秀期刊欄目。

  各種評價的關注要點有:

  (1)“陶淵明研究”專欄為陶淵明研究的核心陣地。專欄發表的文章,約占全國各類學術期刊同期所發研陶論文總數的1/5,為學者及時了解陶研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2)“陶淵明研究”專欄為學報追求“精品”、“個性”、“名欄”,提高“師範學報”、“文科學報”、“理工科學報”、“民辦高校學報”、“地方高校”、“高職高專學報”等辦刊質量的成功案例,也是提高“主編特色意識”、“編輯隊伍素質”、“編輯創造功能”的借鑒者。

  (3)“陶淵明研究”專欄為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借助地域、超越地域”的優秀欄目。

  (4)有作者發表題為《走向終結的核心期刊》的文章,認為以“陶淵明研究”專欄評價陶研學術論文,這種專業的評價,遠比以“核心期刊”評價無所不包的學術論文合理。

  “陶淵明研究”專欄在30年的曆史中,既享受了社會發展的成果,也經受了很多的波折。在目前情況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活躍於陶淵明研究領域的老一輩學者,有的已經謝世,有的已經年邁,而中青年的學者,則在學術功利化的氛圍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如何進一步推動專欄的發展,仍然是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的問題。

  二、舉辦大型陶淵明學術研討會

  改革開放以來,九江市及所屬各縣、江西宜豐縣、湖南桃源縣等地舉辦過多次陶淵明學術研討會。

  首屆全國性學術討論會於1985年8月在江西九江市舉行。這次盛會一則是紀念淵明誕辰1620周年,同時也為了慶賀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的落成,大會收到全國各地近80篇論文。1986年7月,江西星子縣召開了一次陶淵明討論會,會後由徐新傑主編《陶淵明研究》一書。1987年11月15日,在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又召開了一次研陶會,規模較小。此外,1985年2月在江西宜豐、1992年3月在湖南桃源,也召開過類似的會議。相比之下,召開會議最多、規模最大的當屬九江學院。

  在長期創辦“陶淵明研究”專欄的基礎上,九江學院召開了幾次大規模的陶淵明學術研討會。

  1.1997年7月30日,中日學者首屆陶淵明學術研討會在廬山召開

  這次會議是由九江師範專科學校(2002年合並為九江學院)主辦的。參加這次會議的日本學者有24人,首席專家為日本六朝學術學會會長、二鬆學舍教授石川忠久;中方學者有13人。石川忠久等7位學者在會上作了報告,吳雲等中方學者在會上作了報告,其中有4篇是綜述性的文章,向日本學者全麵介紹了中國近現代一百年來的陶淵明研究成果。日本學者雖然沒有做日本陶研情況的綜述,但各自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日本的陶淵明研究成果頗為豐富,但出於各種原因,與中國陶研界的交流並不多。根據胡建次、邱美瓊搜集的資料,日本學者在中國刊載的陶研文章,在1988—1996年期間隻有4篇,其中2篇是在“陶淵明研究”專欄上刊發的;而這段時間日本學者撰寫的陶研論文至少有80篇。迄今為止,日本陶研論文翻譯成中文發表的不過20餘篇,其中超過半數發表在《九江學院學報·陶淵明研究專欄》上,基本上是李寅生教授翻譯過來的。因此,1997年這次大會為中日學者的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窗口,為相互吸收營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2.2000年8月15日,中日學者第二屆陶淵明學術研討會在廬山召開

  這次會議是由九江師範專科學校主辦的。日本六朝學術學會會長石川忠久教授等20位日方學者和天津師範大學吳雲教授等30位中方陶學者到會,會議收到中日陶研論文和專著近50篇(部),其中13篇在大會發言。與1997年“中日學者首屆陶淵明學術研討會”相比,這次會議由於準備充分,學術交流的論文數量與質量明顯優於上屆,呈現如下特點:

  (1)百年陶學回顧是會議的重點。吳雲教授在上一次研討會書麵評述百年陶學狀況之後,又論列了百年來十一部中國文學史裏的陶學論述;新中國兩次關於陶淵明的討論;一批“功夫在陶外”而陶研突出的學者。陳忠教授主編的《20世紀中日韓陶淵明研究資料索引》,匯錄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論文專著2095篇(部),是百年陶學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成果目錄。劉靜碩士以30000餘字的篇幅,探討了20世紀的日本陶研狀況。

  (2)對陶學諸多具體的學術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如李文初教授對陶潛享年的係統研究,上田武對西晉束皙對陶淵明影響的研究,徐聲揚對《桃花源》記與詩的研究等。

  (3)就陶淵明研究方法展開了熱烈討論。石川忠久教授強調對陶淵明所處時代的詳細了解,如用現在的眼光看陶就會出差錯。龔斌教授認為,研究陶淵明須用確鑿的證據說話,須有嚴密的考證,切忌捕風捉影,同時也必須結合中西文化,借鑒西方文藝學、心理學等成果,開創新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創新需要論證。汪榕培教授就英譯陶詩和拓展學術視野,了解世界陶學動向,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聯係等問題發表了意見。

  (4)積極展開麵對麵的學術論爭。龔斌教授、戴建業教授與丁永忠教授繼續在陶淵明是否受佛教影響的問題上展開討論。梅大聖教授與魏正申教授《詠貧士》詩旨展開了討論。劉靜女士認為,日本學者長於感悟與直覺,但不善於理性分析,對中國古代文化了解不深,容易產生誤解。

  (5)參與會議的人員結構有明顯變化。相比第一屆中日陶學研討會,此次不僅繼續邀請諸多知名的老一輩陶學專家,還邀請了一批20世紀90年代活躍於陶壇的中年學者,如丁永忠、戴建業、梅大聖、李寅生等;更邀請了一批新近從事陶研的青年學者,如探討陶學接受史的李劍鋒博士、關注日本陶學的劉靜碩士、研究陶與佛關係的馬曉坤博士等。他們的觀念新,視野寬,並以其學術活力與潛力帶來新氣象、新的衝擊力。會議期間,中日陶學者參觀了“陶淵明紀念館”、考察了陶淵明故裏;同時,中日雙方還就出版會議論文集、召開“中日學者第三屆陶淵明學術研討會”,繼續加強中日陶學聯係與課題合作等問題,進行磋商並取得共識。會上,“陶淵明研究中心”主任陳忠教授,還向日本石川忠久教授、中國吳雲教授等十數名中日陶學專家,頒發了該中心首批“客座研究員”聘書。

  3.2007年8月13日,第三屆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白鹿洞書院召開

  這次會議由九江學院主辦,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學報編輯部及九江學院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承辦,是繼1998年、2000年九江學院舉辦的第一、第二屆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之後的第三屆陶淵明國際學術會議,參與這次會議的有全國及九江地區的代表近50人,大會共收集到論文30餘篇,因故未能出席大會的海外專家以及部分國內陶學專家向大會寄贈了資料,發來了賀信。九江市副市長吳錦萍、九江學院校長甘筱青、副校長歐陽春在大會開幕式上作了發言,九江學院書記陳綿水在德安“陶淵明故裏”考察聽證會作了講話,副書記歐陽毛榮為大會作了總結。

  學術會議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著名陶學專家龔斌擔任主席。大會代表提交的論文,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1)關於近年來陶研狀況的綜述與成果介紹。(2)對陶淵明儒佛道思想的研究。(3)在儒佛道之外更廣泛的文化思想研究。(4)陶詩藝術的研究。(5)對陶淵明文化接受的研究。(6)詩文考證。相比上兩次大會,這次大會體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首先,進入新世紀以來,老一輩的專家學者由於年事已高,逐漸淡出,有更多的中青年學者在陶壇湧現出來,本次大會體現了這一特點。其次,在研究視野與研究方法方麵,傳統研究進展不大,大會收到該方麵的論文也不多;但在縱橫兩個方麵拓展的力度卻相當大。橫向的拓展是陶淵明的儒佛道思想研究已經拓展為更廣泛的文化思想研究,為人們全方位看待陶淵明提供了不少啟示;縱向的拓展是陶淵明的影響史或接受史的研究更加深入,接受的內涵也更加豐富,有的研究範圍還延伸到現代社會,體現了學術研究與當下關注的結合。再次,對陶詩藝術的關注也超過了以往,有不少論文著重探討這方麵的內容。在時代迅猛發展與文化急劇轉型的當今社會,陶學研究麵臨著許多困難與困惑,大會對許多研究成果的看法也不統一;但從總體上來看,既保持學術研究的固有特性又把握當代思潮的精髓,已成為眾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標。這次大會邀請了部分從事陶淵明文化工作的人員,他們的專長不在於研究,但能與陶學研究者產生互動的作用。

  在本次大會上,與會代表紛紛提出成立全國性的學術機構“中國陶淵明研究會”,以進一步擴大陶學研究的成果。大會接受了這一提議並進行了商討,初步推選了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備委員會的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及秘書長、常務理事,擬定了研究會的成員名單。出席大會的九江學院領導對此表示積極支持,並同意作為掛靠單位,將成立“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的各項工作付諸實施。

  4.2009年8月24日,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西九江學院召開

  這次會議由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學報編輯部承辦,來自日本、中國台灣、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專家學者近60人出席了會議。九江市副市長李偉、九江學院黨委書記陳綿水、校長甘筱青、副校長歐陽春分別出席了開幕式及德安考察座談會,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在開幕式上,龔斌教授代表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向出席大會的領導、專家表示感謝,希望會議成為陶研交流的平台,讓眾多的學者加入進來。興膳宏教授代表日本六朝學術學會會長致辭,認為陶淵明是“漢字文化圈中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之一”,希望大家在前輩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提高水平。台灣大學齊益壽教授回顧了陶詩對自己的影響,也對九江學院堅持了25年的陶淵明研究深表感動。韓國代表崔雄赫作了發言,對本次大會的盛情邀請表示感謝。開幕式之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主題報告、分組討論、總結發言的方式展開對陶研的討論。25日下午,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召開了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代表於25日下午、26日赴德安考察新發現的陶淵明文化遺址,27日離會。

  相比1997年、2000年、2007年的三次大會,本次大會體現了不同的特點。

  第一,出席本次大會的境外學者多達20人,為曆次會議之最。除在前兩次會議的基礎上成功地邀請到日本六朝學術學會代表團之外,本次大會還第一次邀請到台灣學者10人,韓國學者1人,除日本學者大地武雄、平井徹之外,其餘均為第一次出席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包括日本著名學者興膳宏、台灣著名學者齊益壽、陳怡良等。大量的境外學者參加本次會議,擴大了陶學的交流麵,擴大了中國大陸陶學界的影響,也使不同研究風格、研究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為進一步促進陶學的國際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本次大會的召開,恰逢九江學院“陶淵明研究專欄”創辦25年之時。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學報編輯吳國富向大會提交了《九江學院25年陶淵明研究回顧》的報告,具體介紹了“陶淵明研究專欄”連續開辦25年的情況,以及它在國內外產生的影響;九江學院25年來召開的大型陶淵明研討會,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開展的一係列有關陶淵明研究的活動以及陶淵明研究的主要人員徐聲揚、陳忠、吳國富等。陳忠教授在大會上作了《感念陶淵明》的發言,對自己的編輯研究生涯作了回顧。李寧寧教授給代表贈送了《廬山文化研究叢書》(第一輯),並簡要介紹了研究中心對廬山文化開展的研究情況。

  第三,本次大會的召開,為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的重要活動之一。研究會自2007年在第三屆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成立以來,努力促進海內外學者的交流,推動陶研的發展,直接促進了本次大會的召開。在8月25日下午,龔斌教授主持召開了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了研究會成立顧問團、研究會的發展方向、網站的建設、研究會機構成員的調整、研究會內部刊物的籌辦、下一次大會的召開地點與方式等問題,決定繼續依托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在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的協助下開展活動。

  第四,考察德安陶淵明文化遺址,是本次大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到現場參觀的日本、台灣學者,對這裏豐富的文化遺存表示驚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會代表認為,目前尚不能確定這裏是陶淵明故裏,但無疑不能否定它與陶淵明的密切關係。對這一地帶的深入研究,將為陶學研究增添新的內容。

  5.2011年7月25日,全國陶淵明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召開

  這次會議由內蒙古大學主辦,錫林浩特職業學院、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參辦,參與會議的有40多位專家學者,他們分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內蒙古大學等全國2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名作欣賞》雜誌社、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專家學者也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有:

  (1)針對陶淵明研究的誤區進行糾偏。近年來,以日本岡村繁《陶淵明新論》、美國田曉菲《塵幾錄》為代表的海外陶學研究,體現了歪曲塗抹陶淵明形象、消解陶淵明文化內涵的意圖,對學術界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龔斌教授作了《拆碎七寶樓台:解構陶淵明——以田曉菲〈塵幾錄〉為例》的長篇發言,著重從版本學的角度解剖了《塵幾錄》的研究意圖。

  (2)草原文化與陶淵明文化的關係。山東大學李劍鋒教授長期研究陶淵明接受史,他在大會上報告了《元代陶淵明接受史概論》。元代社會對陶淵明的接納,體現了七八百年後陶淵明文化的又一次再生,也體現了草原文化與陶淵明文化的一次相當成功的融合,表明陶淵明在元代依然有鮮活的生命力。內蒙古大學的高建新教授在本次大會上又推出了最新專著《〈陶詩匯評〉箋釋》。高建新的力作《自然之子陶淵明》《酒入詩腸句不寒》緊緊圍繞陶淵明“自然”、“飲酒”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作了生動的闡釋。

  (3)陶淵明研究的現代轉型。廬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吳國富教授作了《學術理想的重建與陶淵明研究的轉型》的報告。在古典時期、五四時期、改革開放以前產生並支撐學術理想的各種“真理”,在現代化的當下已經回天乏力,無法再行支撐學者的學術信仰;這種學術信仰或理想的缺失,對陶淵明研究來說是一個致命傷,當然也是眾多人文學科研究的一個致命傷,同時也是近年來某些學者熱衷於解構陶淵明的最大動因。二三十年來的各種探索表明,關注個體生存狀態、關注“綠色精神生態”,或許可以成為支撐陶淵明研究的學術信仰。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趙雪瑩教授在大會上介紹了美國的兩部陶淵明研究之作:羅伯特·阿斯莫(Robert Ashmore)的《閱讀的傳送》、斯瓦茲(Swartz)的《解讀陶淵明》。趙教授指出,近年來美國學術界更側重於探究當時以及曆代的讀者如何理解並評價陶淵明,這與國內研究陶淵明接受史形成一種跨越空間的呼應,有助於深入探討陶研的轉型問題。

  6.2012年9月21—23日,國際陶淵明學術研討會在河南駐馬店市黃淮學院召開

  這次會議由中國陶淵明研究會主辦,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天中學刊》編輯部、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聯合承辦,參加會議的有海內外的40多名陶研專家,其中包括著名的陶學專家、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鍾優民教授,中國陶淵明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龔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夏中義教授,韓國國立安東大學崔炳圭教授等。大會共收到論文33篇,是曆年陶學研討會提交論文最多的一次。與會專家圍繞陶學曆史、詩文意蘊、哲學思想、文史考辨、傳承影響、域外陶學等方麵,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學夏中義教授指出這次會議的鮮明特點是體現了強烈的學術責任感、求真務實的學術態度。

  黃淮學院作為會議的承辦方,對會議的各方麵事務進行了周密細致的安排,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21日上午,黃淮學院副校長譚貞出席了開幕式,熱烈祝賀大會的召開,並指出通過本次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必將進一步密切海內外陶學界的學術交流,促進陶淵明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升。9月21日晚,黃淮學院為與會專家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晚會。九江學院廬山文化中心作為承辦方,由擔任中國陶淵明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吳國富教授負責承辦事務,從5月份開始籌辦到會議結束,全程參與各項工作。

  7.2012年9月24—26日,中國彭澤“天下第一縣令”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彭澤縣召開

  這次會議由彭澤縣人民政府主辦,彭澤縣政協、九江學院廬山文化中心承辦。參加會議的有海內外陶研專家近30人,省市縣領導及特邀代多人。中國陶淵明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龔斌教授,副會長內蒙古大學高建新教授、山東大學李劍鋒教授、廣西大學李寅生教授、哈爾濱師範大學劉中文教授,園林研究專家、蘇州大學曹林娣教授等出席了會議,九江學院出席會議的有副校長陶春元,九江學院廬山文化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寧寧,副主任吳國富,博士曹歡榮、李勤合。與會專家進行了一天的熱烈討論,還考察了定山陶氏後裔居住地、東晉彭澤縣衙舊址。

  陶淵明在擔任彭澤縣令時,體現了高風亮節,在曆史上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本次大會的召開,集中凝聚了彭澤縣各界人士、陶學專家、陶淵明愛好者對陶淵明的敬仰之情。這也是彭澤縣舉辦的第一次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陶研專家體現了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彭澤縣各界人士的熱情態度,也深深感染了與會的陶研專家,使本次大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再一次發揮了九江學院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這次會議也推動了彭澤縣的陶淵明文化建設,促成了陶令紀念館的落成。會後正式出版了論文集。

  8.2012年12月7日,陶淵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星子縣召開

  這次會議由星子縣陶淵明研究會主辦,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聯辦。星子縣為弘揚陶淵明文化,1985就成立了陶淵明研究會。近年來,江西省星子縣結合陶淵明文化積極發展旅遊業,在陶淵明文化遺跡上逐漸開發建設了廬山世外桃源風景區、陶淵明文化主題村、斜川公園、東籬公園等景區景點,陶淵明研究會的活動再次興盛起來。2012年討論會在廬山南麓龍灣賓館召開,中國陶淵明研究會顧問鍾優民先生、韓國建國大學教授林東錫先生、台灣成功大學副教授林耀潾先生等海內外陶學專家、陶氏後裔100多人參加,是曆屆陶學會議參加人員最多的一次會議,提交論文50餘篇。會議期間,還舉行了書畫筆會等活動,參觀了淵明醉石、斜川、廬山康王穀等陶淵明文化遺跡,會後正式出版了論文集,鍾優民先生作了題為《走進桃花源、親近大自然——2012年中國首屆陶淵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的綜述文章,發表於《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12期。

  在上述會議中,九江學院主辦4次,參辦4次。此外九江學院還參與了2007年12月舉辦的江西省陶淵明學術論辨會、2010年3月舉辦的湖南常德桃花節、2013年10月舉辦的宜豐縣陶淵明研討會等。

  三、陶淵明研究及學術活動的依托陣地

  從1984年到2014年,九江學院積極推進陶淵明研究,產生了《九江學院學報》及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兩個主要的學術依托陣地。

  1.1984—2006年,九江學院陶淵明研究的主要陣地是《九江學院學報》

  從1984年到2006年,九江學院陶淵明研究的主要陣地是《九江學院學報》,其中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九江師專學報》時期(1984—2004),第二階段是《九江學院學報》時期(2004—2006)。

  陳忠教授於1984年開始在《九江師專學報》開辟全國獨家的“陶淵明研究”專欄,以創造性的思維模式辦刊,精心策劃與編輯,十數年如一日,使之成為發表研陶最新成果的一塊耀眼的學術園地,對陶學研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李華《近20年陶淵明研究綜述》說,“陶淵明研究”專欄於1984—1997年間共發表研陶論文100餘篇、陶學評論32篇、動態研究資料13篇,共計142篇,約占全國同期發表研陶文稿的16%。陳忠教授編撰“陶淵明研究”專欄的心得體會,集中體現在2009年出版的《隔闊相思——讀者·作者·編者》一書之中。

  陳忠教授指出,20世紀80年代“陶淵明研究”專欄的編輯重心有四個:一是努力把陶學研究推上時代的高度,學報用“編者按語”、“卷首絮語”等方式,強化編輯的言論,表明自己的傾向;同時又重視學者的言論,如王瑤的“研究隨想”、鍾優民的“開創陶學研究新局麵的淺見”等。學報還經常用綜述、概述等形式,通報近期陶淵明研究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二是努力介紹陶淵明的鄉土資料,刊登有關陶淵明宗譜、故裏等內容的文稿。三是努力推出陶淵明研究的新成果。在“文革”期間,曾史無前例地對陶淵明進行過階級評判和政治批判;而撥亂反正之後,回歸藝術、回歸人性的研究大量湧現,也就成為專欄重點推介的內容之一。四是努力反映國外陶學研究成果。長期以來,我們處於封閉的狀態,對國外研究的情況不甚了然。學校圖書館接受我們的建議,複印了一批國外研陶的最新成果,然後請外語係的劉禹憲和包涵老師翻譯一些出來。這些推介引起了陶學界的濃厚興趣。五是加強與陶學工作者的聯係,努力打破關門辦刊、坐等來稿的局麵。1985年,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落成,江西省文化廳與九江市聯手舉辦了全國首次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我們積極參與,負責聯絡專家,編印論文,廣交陶學界的朋友。

  此後,我們又多次參與類似的活動,開展了更廣泛的聯係,獲得了更多的對專欄的支持。20世紀90年代的編輯重心有:一是用心提供陶淵明研究信息,從1991年開始每年刊發上年度的“全國報刊陶淵明研究論文索引”,編印了《二十世紀中日韓陶淵明研究資料索引》,獲得了好評。二是用心推介陶學史話,從1990年開始,分五次連載完鍾優民先生的《陶學史話綱略》,分四次刊載魏正申的《論二十世紀陶淵明研究的四次大開拓》,發表了吳雲的《陶學一百年》。三是用心評點陶學專著,用心評說陶學專家,刊登各類陶學專著的書評,也刊登了評述王瑤、逯欽立、鍾優民、吳雲、徐聲揚等名家學術貢獻的文章,形成了陶學評論的熱點。四是持續介紹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陶研信息,並成功舉辦了兩次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撰寫了《中國大陸(1921—1990)發表出版陶淵明研究成果的特點》《台灣五十年發表出版陶淵明研究的動向》《日本發展出版陶淵明研究的情況》《韓國四十年(1954—1995)陶淵明研究概說》等論文,為陶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九江師專學報》開辟“陶淵明研究”專欄,也為本校培養了陶淵明研究專家,其中主要的人員是徐聲揚。徐聲揚於1983年退休之後,在陳忠教授的鼓勵下發表研陶論文,1997年出版了與陳忠合著的《徐論陳詞集》,內收徐聲揚先生論文18篇。徐聲揚於2004年去世,20餘年內總共發表了論文30餘篇,均在陶淵明研究專欄上發表,其中有9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徐聲揚在治陶中最突出的建樹是他的“陶淵明新儒家思想說”。“新”在何處?徐先生指出:(1)陶淵明將“朝聞道,夕死可矣”寫成“朝與仁義生,夕死複何求”,突出“仁”與義的核心地位,將它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2)陶淵明以“仁”為核心,突破孔了學說中等級森嚴的社會製度觀念,構建了一個“無為而治”的人與人和睦相處的、並以農業為主的理想社會“桃花源”。(3)陶淵明將《論語》中的“士”提高到重要地位,在反複詠歎中賦予新的概念,使之成為理想人格的代名詞。(4)陶淵明改變《論語》中“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觀念,尊重女性,與妻室同勞動、同出遊,寫作《閑情賦》讚美女性;他歌頌農民,譽之為“素心人”,不把他們當作“小人”,因而大大拓寬了“仁”這一概念的外延。(5)陶淵明將“仁”推廣到山水自然中,在“民胞物與”的仁者情懷中欣賞大自然,由此一切都和諧、寧靜、自然,充滿生機,充滿真善之美。江西李華編審的《二十世紀十大陶學家論綜述》中,稱徐聲揚為“二十世紀十大陶學家”之一;吳雲教授《陶學一百年》文中說,徐聲揚先生是江西研究陶淵明發表論文最多的一位。

  “陶淵明研究”專欄的創辦,推動了科研機構的產生。1992年,陳忠教授領銜成立了陶淵明研究中心,依托學報編輯部和學校的支持,開展了一係列相關的活動,如組織相關人員,積極從事陶淵明研究;積極展開對外交流,與國內外學者建立廣泛的聯係,在此基礎上召開了兩次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等。

  2.從2006年開始,廬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為陶淵明研究學術活動平台,《九江學院學報》成為陶研論文發表平台

  2004年,九江學院正式成立,陶淵明研究中心重新成立,歸口文化傳播學院管理,負責人為吳國富,當時沒有常設機構和活動經費。2006年,在陶淵明研究中心、廬山文化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該中心屬於校級科研機構,主任為副校長歐陽春。常務副主任李寧寧、副主任吳國富、辦公室主任王賢淼等在學校的領導下,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2008年,廬山文化研究中心被批準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並設立了實質性機構。2013年,九江學院兩南山工程告竣,成為廬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專門辦公場所。現有專職工作人員6人。

  開展與陶淵明研究有關的學術活動,是廬山文化研究中心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廬山文化研究中心下設若幹研究所,陶淵明研究所是其中的一個,負責人為吳國富。

  吳國富於1999年開始跟隨陳忠、徐聲揚等人研究陶淵明,迄今為止已經發多篇關於陶淵明研究的論文,出版專著《論陶淵明的中和》《陶淵明尋陽覓蹤》《陶淵明與道家文化》,待出版的專著有《陶淵明的映像》。

  2003年吳國富開設了陶淵明研究課程,該課程是中文專業的必選課,每周兩節,講授時間一學期,全麵介紹陶淵明研究的狀況,陶淵明的影響,思想及詩歌藝術的研究,享年、故裏、忠憤說、桃花源、無弦琴等一係列專題的研究,本校的陶淵明研究狀況等。在課程的影響下,有不少學生選擇陶淵明作為畢業論文、實習的主題,2006年本科論文《論陶淵明隱逸思想對喬吉的影響》被評為江西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2006年至2011年,吳國富為江西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的負責人,陶淵明研究為該重點學科主要方向之一。2004年任陶淵明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擔任了《九江學院學報》陶淵明研究專欄的責任編輯,2006年任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成為實職。

  廬山文化研究中心開展了一係列的陶淵明研究活動,主要有:

  (1)積極推動地方的陶淵明文化建設。如對新發現的德安“陶淵明故裏”靈龜石進行了多次考察。其中關於陶潛墓、陶淵明母親墓、陶淵明故裏與靖節祠、牛眠地與陶侃、明碑有關陶淵明故裏的記載等問題均有深入的探討,在此基礎上協助九江各縣召開了2007年的江西省陶淵明論辯會。協助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開展展覽提升等各項工作,並積極推動彭澤縣、星子縣的陶淵明文化建設。

  (2)支持中國陶淵明研究會開展活動,舉辦2007年、2009年陶會,與內蒙古大學、黃淮學院、彭澤縣、星子縣等聯合舉辦陶淵明學術研討會。

  (3)參與《廬山文化研究》係列叢書的編撰,出版有關陶淵明的論著,參與陶淵明研究數據庫的建設,將陶淵明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舉辦各種有關陶淵明的講座,參與電視節目等。

  在當下,陶淵明文化越來越顯現出它的魅力。在學術界,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數量甚多,而且出現在世界各地;在文化界,陶淵明活動體現在書法、繪畫、園林等文化活動之中;在地方,陶淵明及桃花源文化建設涉及的地域廣泛;在教育領域,陶淵明成為國學教育、文學教育的重要資源。九江學院在30年間的所參與的陶淵明活動,當然隻是上述所有活動中的滄海一粟,但我們堅信這種活動是有益於社會的,也真誠地希望與社會各界聯合起來,進一步推動陶淵明文化活動的發展,為打造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貢獻一分力量。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