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概述(代前言)

  “天人和諧”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與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而以陶淵明為代表的田園山水文化,集中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價值追求。

  九江學院地處偉大詩人陶淵明的故鄉——江西省九江市,三十年來一直堅持陶淵明研究,推動陶淵明文化建設,舉辦了多次陶淵明學術研討會,也是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的依托單位。至2014年,《九江學院學報》“陶淵明研究”專欄已經開辦三十周年,九江學院陶淵明研究院已經建成一周年。毗鄰陶淵明故鄉的九江市武寧縣,生態環境優美,與陶淵明有關的隱逸文化積澱深厚,2013年全麵啟動了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試點縣”工作。

  經與中國陶淵明研究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協商,九江學院、武寧縣人民政府決定於2014年7月8—10日聯合舉辦“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旨在聯合文化學術界的力量,進一步推動陶淵明研究的繁榮發展,並積極探討陶淵明與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現代幸福社會的關係。

  7月8日至10日,由九江學院、武寧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學院和武寧縣城召開,來自國內外的70多位學者、地方黨政領導、地方陶淵明愛好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7月8日上午,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在九江學院逸夫圖書館舉行開幕式,由九江學院黨委紀委書記魏立平主持。九江學院校長甘筱青教授,中國陶淵明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龔斌教授,九江學院原學報主編陳忠教授以及參會的研究生代表王勝楠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和發言。

  九江學院校長甘筱青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

  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偉大詩人陶淵明居住在廬山之麓。2014年7月,九江學院的美麗風景展現在各位嘉賓的眼前。說起陶淵明,每一位與會嘉賓都感到非常親切,每一個九江學院人也都感到非常親切。我們校園,有陶淵明的雕像,有五柳湖,有陶淵明研究院,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景觀及意境。正因為陶淵明,我們相聚在這裏召開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座談會;正因為陶淵明,我們迎來了久別重逢的學術同仁。我代表九江學院,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九江學院以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地域特色為己任,陶淵明研究是學校的研究品牌。多年來,我們以陶學研究為平台,以學報陶淵明研究專欄為媒介,匯聚了海內外的陶學研究專家,多次成功地召開了陶淵明學術研討會,取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2014年,是《九江學院學報》陶淵明研究專欄創辦三十周年,也恰逢陶淵明研究院落成一周年。為此我們舉辦本次大會,以期將陶淵明研究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

  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概述(代前言)

  在中國古代,陶淵明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當今社會,陶淵明精神又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厚內涵。陶淵明勾畫的桃花源,成為人們共同期待的社會理想。我們研究陶淵明,不僅僅是為了學術研究,還為了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更為了促進當今社會的文化繁榮。在中國古代,一個陶淵明足以令無數文化名人稱道不已,他顯示人類有能力創造文明,也有能力用自己的人文精神駕馭文明;在當今社會,一個桃花源化身為萬千個生態文明美景,它顯示了人們對於生活及其自然環境的深切關懷和美好的期盼。為推動學術研究、高校文化育人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我們聯合武寧縣人民政府舉辦陶淵明與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希望陶淵明研究在生態文明的理念建構與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哈爾濱師範大學研究生王勝楠在發言中表達了對陶淵明的看法,傳遞了年輕一代的心聲: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有一位采菊東籬的老者,有一個叫作桃花源的地方,有一群自由自在的人們幸福地生活在那裏。那時,我們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我們真心向往著有一天也能走進世外桃源,徜徉在童話的世界裏。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導師的指導下,我漸漸地走近了陶公的精神世界。每次翻開陶集,我的心靈都感受到自由而舒坦的放逐,仿佛聆聽陶公講述著往日又像是當下的生活,充滿著哲思與智慧。

  古人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真醇篤厚、仁愛寬和的性情,“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操守和人格精神,遺世獨立、躬耕田園的生存方式,委運任化、超脫曠達、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悠然自適、詩酒風流、嘯傲田園的隱逸情趣——這些都是陶公給予我們的生存智慧,是萬古溢香的“陶家菜根”,是陶公留給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財富。

  80後、90後的我們,雖然享受著安逸的物質生活,但卻意誌薄弱、信仰缺失、靈魂空虛,甚至道德殘缺,我們常常為迎合世俗而背棄理想,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屈辱地、慘淡地經營著自己卑微的生活。陶公,是很多年輕人久久仰望但又不願追慕的精神巨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也未嚐不是這個社會的悲哀。在科學昌盛而廉恥淪喪、生活時尚而靈魂跌落的當下社會,我們亟須陶淵明來拯救。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今天,我們來到江西、來到廬山腳下、來到陶公的文化懷抱中,我們內心充滿了欣喜、崇敬、景仰與幸福。遙望廬山,思接千載。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它不是飄飄然的孤芳自賞,也不是狂妄的無所謂。而是率性任真、超然物外、天然風流;悠然是一種精神狀態,它標誌著一個心靈受到詩化的程度和所達到的哲學高度,體現為寧靜、恬淡、曠達、高遠;悠然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以珍惜生命、積極樂觀的態度涵納生活的辛酸苦辣,把心境調適到最佳狀態。

  嚼得菜根,百事可成。陶淵明上德不德、大道無名,卻沾溉後世,流澤孔長。漫步在廬山腳下,陶公偉大的人格在招引著我們,陶詩中純淨美妙的風光在縈繞著我們。雲霧從山底悄悄漫出,織成薄薄的輕紗將我籠罩,也許這就是少年時我們向往的童話世界吧。雖然,我們隻能在這裏停留短短幾日,但我們堅信,這不僅是我學術研究的真正開始,也是我們心性的一次重大洗禮和救贖。

  開幕式之後,中國陶淵明研究會顧問鍾優民先生作了《引領陶壇,再創輝煌:賀陶淵明研究專欄三十周年華誕》的專題發言,中國陶淵明研究會會長龔斌教授作了《陶淵明研究會成立以來的工作回顧與總結》的專題報告,中國陶淵明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國富教授作了《九江學院三十年陶淵明研究回顧》的匯報。

  7月8日下午,參與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的代表趕赴武寧縣,對武寧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況做了實地考察,於7月9日上午參與了武寧縣委、縣政府組織的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參與座談會的還有武寧縣近二十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以九江學院校長甘筱青教授為代表的九江學院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武寧縣委書記沈陽作了《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專題報告,中央黨校趙建軍教授作了關於生態文明的專題發言,以中國陶淵明研究會會長龔斌教授為代表的陶研專家,或提交建議,或踴躍發言,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生態文明的理念,以及陶淵明及相關文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月9日下午和7月10日上午,在武寧縣舉行了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山東大學李劍鋒教授對研討會取得的成果作了綜述,主要內容如下:

  2014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學術論文和專門報告60篇,另收到與陶淵明相關的創作集2冊。會議討論嚴肅認真,活潑有序,成果豐富,其主要創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回顧和總結了全國陶淵明研究會2007年成立以來、九江學院近30年來陶淵明研究方麵的工作曆程和收獲,增強了陶淵明研究會同仁繼續推進陶淵明研究的信心。龔斌會長《陶淵明研究會成立以來的工作回顧與總結》、吳國富《九江學院三十年陶淵明研究回顧》、鍾優民《引領陶壇,再創輝煌:賀陶淵明研究專欄三十周年華誕》以及陳忠先生的深情回憶意味深長,總結成績、經驗和教訓,為將來的陶淵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秦川《“陶淵明研究”專欄工作總結和名欄設置方案》、李仁興《宜豐陶淵明研究綜述》等具體概括了《九江學院學報》和地方陶淵明研究及傳播的情況。這些總結為陶淵明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學術信息,為陶學工作的下一步開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第二,關於陶淵明詩文、生平的樸學考論方麵有新的創獲。龔斌《再論陶淵明〈贈長沙公〉詩》就詩序異文疑難問題再作深細考論,正本清源,廓清迷霧,獲得新解,如指出“祖同出大司馬”之“祖”非“祖父”義,而是初始、祖宗、祖先義,解決疑難,圓融可信。呂辛福《從張仲蔚、張長公看陶淵明與〈高士傳〉、範泰之間的關係》考論陶學界幾乎未予關注的問題,分析了陶淵明與皇甫謐《高士傳》和範泰之間的關係,態度審慎,可以自成新見。柏俊才《陶淵明享年研究之檢討》通過對與享年密切相關的幾個疑難問題的再檢討進一步佐證陶淵明享年六十三歲說不當輕易否定。王義華《尋找陶詩中的“規林”所在地》通過實地考察和相關文獻互證認為規林當在安徽省宿鬆縣桑落鄉一帶。因資料的匱乏和異文的分歧,關於陶淵明詩文歧義、生平係年等方麵的疑難研究一直舉步維艱,本次會議在這些方麵有了可喜的推進。

  第三,關於陶淵明為人和作品特征的研究。這方麵的論文有20多篇,論及陶淵明的思想、為人,作品的類別、具體篇章等方麵。王玫《屈原到陶淵明——論古代文人的心路曆程》通過屈原與陶淵明的對比,揭示了陶淵明獨特的精神特點和追求自由的心路曆程,視野縱深,觀察深入,價值判斷中往往帶有獨到的人生體驗。吳國富《從人性本質看“桃花源情結”的永恒性》充滿詩性和哲理,在駁論中指出不能認為桃花源是農業文明的殘留,簡單用政治功利觀念指責為消極避難之所,而應該是“精神家園的重構”。鄭偉《陶淵明〈自祭文〉運思方式的轉變》提出《自祭文》直麵生死的心態受到佛教影響。魏耕原《對陶淵明是走近還是背離》批評了對《歸去來兮辭》“求甚解”的不良傾向。此外,關四平《論陶淵明散文中寄寓的理想人格》、楊清之《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關於桃花源的重新審視》等偶有新穎角度和見解。

  第四,關於陶淵明及其詩文的接受傳播研究是本次會議收獲最大論題之一。這方麵的論文有10多篇,論及蘇軾、朱熹、馬致遠、明代書畫家、古直、孫毓修、逯欽立、王叔岷、當代高校師生和美國、韓國等方麵的接受傳播情況,大都論題新鮮,考察深入。劉中文《將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孫毓修陶學論著評議》首次揭示孫毓修的普及之作《陶淵明》在現代陶淵明接受史上的開創意義。高建新《由篤實達空靈,其篤實亦空靈:讀王叔岷先生〈陶淵明詩箋證稿〉》以實證和心靈體悟相結合的方法揭示了王叔岷《陶淵明詩箋證稿》的三大特點。鍾書林《論古直先生的陶淵明研究》和《論逯欽立先生的陶淵明研究》論述了陶學史上兩位陶學家的治陶貢獻。劉小兵《明代書法藝術中的陶淵明:以“吳中三家”的書陶旨趣為例》《董其昌書畫藝術中的陶淵明初探》(與朱占青合作)將陶淵明在書畫領域的接受研究引向具體細致的方向,材料豐富,論析有新發現。李劍鋒《陶淵明在高校接受情況的調查報告》通過對214所高校2064份問卷的分析,初步揭示了以當代高校大學生為主體的陶淵明觀,指出當前高校教師是傳播陶淵明的核心力量,在教學中存在著遊離作品的教授傾向;今後應當重視作品的感發作用,提倡在精讀基礎上進行全集的通讀。張鏡淵、方平、吳雲跡《武寧縣與陶淵明文化考察》拓展了陶淵明影響地域的文化考察。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趙雪瑩女士提交的《美國陶淵明研究新動向》介紹了Wendy Swartz《自敘: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與袁粲的〈妙德先生傳〉》和Jack Chen《中國中古閱讀行為及其表現》兩篇論文中對陶淵明的論述情況。香港大學中文係詹杭倫等《朝鮮王朝文士和〈歸園田居〉考述》勾稽《韓國文集叢刊》相關資料,考述了朝鮮王朝文士申欽、金壽恒、李晚秀、趙榮祏、洪奭周和洪仁謨等六家的追和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詩作。

  此外,袁濟喜等《陶淵明審美理想的當代價值》、陶勇清《追夢桃花源》等幾篇論文論及陶淵明的精神價值和開發意義。鍾稚鷗為會議提供了陶淵明愛好者的詠陶詩集《歸來》第一期,王寶大提交了《恬靜的山村:擬陶新古體詩》自印本,王鑒展示了自己創作的以陶淵明為題材的繪畫。

  會議還對武寧縣沈陽書記《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武寧縣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上的報告》展開了中肯討論,聽取了趙建軍教授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

  龔斌、李寧寧、詹杭倫、高建新、劉中文、袁濟喜和李劍鋒等主持和點評了在會議上提交發言的論文,強調學術論文無征不信、避免隨己臆斷,陶學研究應有世界眼光、兼容並包,在重視文本研究的同時,不斷拓展書法、繪畫、國外等領域的傳播接受研究。

  §§第二章 “陶淵明研究的曆史與現狀”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