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十月革命的勝利

  俄國以一個1.8億人口的國家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軍隊從和平時期的142萬人猛增到戰爭結束前的700萬人,總共動員1580萬人入伍,軍人傷亡、被俘和失蹤高達915萬人。俄軍在大多數戰役中損兵折將,節節敗退,武器彈藥嚴重不足,補給極差。尤其是士兵更是苦不堪言,逐漸滋長厭戰情緒,僅1916年,開小差的就達150萬人。不少士兵參加反戰運動,同情或傾向革命。

  沙俄從參戰至1917年初,直接軍費支出145億盧布,整個財政支出高達305億盧布。財政入不敷出,靠濫發貨幣和大量舉債維持,引起嚴重通貨膨脹。1917年俄國所欠外債已增至150億盧布,每年僅支付利息即需12億盧布。除軍事工業外,民用工業和農業產量大幅度下降。1916年鋼產量比1914年減少16%。農村喪失47.4%的勞動力和被征用的200餘萬馬匹,土地大片荒蕪,廣大城市的民眾處於饑餓、半饑餓狀態。彼得格勒在1917年1月,僅有10天存糧、3天食油,隨時有斷糧危險。

  帝國主義戰爭和嚴重經濟危機促進了人民的覺醒。1916年全俄罷工總人數超過100萬,許多人在“打倒戰爭”、“打倒專製製度”的口號下展開鬥爭。不少農民起來抗租,奪回地主攫取的糧食和生產資料,攆走地主。

  在嚴酷的民族壓迫和戰爭動員之下,中亞細亞被壓迫民族在1916年7月發動起義,從費爾幹省的霍占城開始,發展到塔什幹、哈薩斯坦和吉爾吉斯等地,一直堅持到二月革命以後。在一些地方,大批士兵開展反戰鬥爭,出現整團、甚至整師軍隊拒絕執行進攻命令的事件。布爾什維克黨在軍隊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不僅工農兵群眾迅速趨向革命化,俄國統治集團內部也頻頻發生統治危機。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後寄托於迷信、寵信騙子拉斯普廷,聽任他控製皇室大部分權力,並在1916年初任命親德人物為大臣會議主席兼外交大臣,引起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化。嗣後,沙皇被迫再次更換大臣會議主席,拉斯普廷亦遭暗殺。資產階級頭麵人物一度策劃挾持尼古拉二世,迫其退位,另立沙皇。這一宮庭政變圖謀雖未實現,但它充分表明俄國專製統治已經窮途末路。

  嚴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導致了社會矛盾極度激化,革命風暴終於來臨。1917年3月10日,列寧格勒25萬工人舉行反對饑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缺席的政治總罷工。沙皇政府下令開槍鎮壓示威群眾,激起更加強烈的反抗。11日,布爾什維克黨維堡區委決定將罷工變為武裝起義。12日(俄曆2月27日)起義席卷全城,士兵大批轉到革命陳營中來,沙皇大臣和將軍紛紛被起義者逮捕。革命在全俄迅猛展開。3月15日,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統治俄國300餘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覆滅。因此次革命發生在俄曆二月,通稱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建立新的政權機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但資產階級在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支持下成立俄國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力量,對外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是一個反人民、反革命的政權。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發展成為俄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已是鬥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列寧在一個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

  在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運動蓬勃發展之際,俄國沙皇並未認識到沙皇統治時代已經行將就木,仍不顧人民的強烈反對,把大批的俄國人送上戰場。

  1917年7月1日(俄曆6月18日),20萬俄軍向被德軍占領的倫貝格壓去。先頭部隊是最精銳的哥薩克騎兵旅。俄軍旗開得勝,很快就俘獲德國17000人;以後幾天又俘獲了1萬多人。可是,德、奧軍隊迅速得到後備軍的支援,從第二周起,使用大量野炮,在廣闊的戰線上進行反攻。結果俄軍全線潰退,進攻遭到完全失敗。短短10天之內,死傷6萬人以上!

  這是俄軍在第一世界大戰中對德軍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極力主張發動這次進攻的,是臨時政府的陸海軍部部長克倫斯基。他是布爾什維克的死敵。他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進攻勝利,他的威望將大大提高;如果進攻失敗,可以把帳算在布爾什維克身上,說他們煽動士兵反對戰爭,以致造成戰事失利。

  現在,進攻果然失敗了。於是克倫斯基玩了一個新花招:借口要補充前線兵力,下令把首都一些他認為不可靠的駐軍調到前線去。

  這一來,首都的士兵們再也忍受不住了。7月16日下午,兩個士兵突然闖進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市委開會的地方,向主席團發表聲明說:“我們是首都第一機槍團的代表。我們團決定今晚發動起義,推翻臨時政府,並且已派出代表到各工廠、團部聯絡。希望黨中央和市委立即組織隊伍,領導武裝起義!”

  接待這兩個代表的是斯大林。他是黨中央委員,負責指導彼得格勒市委工作,並領導黨中央機關報《真理報》。他清醒地意識到,軍隊和外省都還沒有作好支援首都起義的準備,猝然發動,肯定會遭到臨時政府的血腥鎮壓。因此向這兩代表作了解釋,並希望他們團裏的黨員要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辦事,不要貿然發動起義。

  不料這兩位代表全然不聽斯大林的勸告,氣憤地說:“打倒臨時政府是全團的決議,我們決不違反它!”說罷氣呼呼地離開了會場。斯大林知道情勢的發展非常嚴重。正巧這時列寧又因病暫離首都,不能立即得到他的指示。因此,他當即派人將情況緊急通知黨中央委員斯維爾德洛夫,同時又派人向列寧報告。

  經過多方麵的說服解釋,準備發動起義的士兵們總算接受了黨中央的意見:第二天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和平示威遊行。第二天上午,列寧抱病返回首都。他表示完全同意黨中央的決定,把武裝發動改成和平示威遊行。

  從清晨起,成千上萬的工人和士兵列隊走上街頭。他們高舉著“要和平!要麵包!要自由!”的標語和旗幟,有秩序地開始行進。參加示威遊行的有50萬人。

  臨時政府悍然出動軍隊屠殺示威群眾,搜捕和殺害革命黨人,在全俄實行白色恐怖。

  下午2時,遊行隊伍經過一個熱鬧的十字路口的時候,突然響起了清脆的槍聲。先是一響,緊接著是劈劈啪啪的射擊聲。霎時間,一大批人倒在地上,秩序井然的隊伍馬上混亂起來。

  隨著人們的慘叫聲,端著槍的步兵和舉著馬刀的騎兵,惡狠狠地向手無寸鐵的群眾衝來。頃刻之間,大街上淌著工人和士兵的鮮血。同一時刻,有準備的政府軍隊在各處出現,對遊行隊伍進行血腥的殘殺。

  原來,克倫斯基早就從前線調回了好幾個忠於政府的團隊,加上首都軍事學校學生——士官生的配合,有計劃、有準備地製造了這一流血事件。這一天,在首都大街上被打死、打傷的有400多個工人和士兵!

  為了避免進一步流血,保存革命力量,黨中央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晚上,就號召遊行群眾和平地返回工廠和營房。可是,克倫斯基並不就此罷休。他企圖借此機會,一舉消滅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黨的處境非常危險,隻能轉入地下活動。

  果然,臨時政府公開地鎮壓革命力量了。布爾什維克黨的機關報馬上被搗毀和封閉,工人赤衛隊的武裝開始被解除,有革命情緒的士兵被迫害,許多團和師被解散。

  敵人最害怕因而最憎恨的是列寧。因為他們知道,布爾什維克黨的“完全不信任新政府”、“特別要懷疑克倫斯基”、“把無產階級武裝起來”等等的策略,都是列寧提出來的。因此,要搞垮布爾什維克黨,首先要把列寧抓起來。但這又必須尋找一個借口。於是他們造謠說,列寧是個“德國間諜”,拿了德國人許多錢,到彼得格勒來組織武裝叛亂。一下子,報紙上刊登的全是這類文章。

  有了這個借口,臨時政府在7月20日正式發出了逮捕列寧的命令。這天夜裏,一輛滿載政府士兵的大卡車,急駛到列寧住所門前。衝進門後,軍官揮舞著手槍逼問列寧夫人:“列寧在不在家?我們奉令進行搜查!”列寧夫人冷冷地回答說:“他不在家。”原來,在敵人發出逮捕令以前,列寧就秘密轉移了住所。

  軍官一聲令下,士兵們立即打開櫥櫃、拉出抽屜、抬起沙發,亂紛紛地搜查起來。可是什麽需要的東西也沒搜到。軍官怒氣衝衝地從一疊信裏抽出一封看了起來。這封信是從遠方一個農村裏寄來的,上麵寫著:“列寧同誌,隻有你才能挽救俄國,我們一定跟著您走……”軍官失望地扔下信件,再次逼問列寧夫人。結果當然還是一無所獲。他惱羞成怒,命令士兵把列寧夫人帶走。

  敵人雖然沒能抓到列寧,但他們估計到,列寧不可能這麽快就離開首都,一定隱藏在市內哪座房屋裏。因此當天深夜下了一道命令:首都所有的房屋看守人,明天一清早都要站在大門口檢查出門的人。凡不是認識的,一律不讓外出,馬上報告政府當局派人前來辨認。他們以為這樣一來,肯定能抓到列寧。

  列寧果真還沒有離開首都。這天晚上,他住在城內一個工人家裏。第二天一早,他從窗口裏看到,兩個守門人緊張地站在大門口,馬上明白了這是怎麽回事。於是他拿著一把傘,不慌不忙地出門,一直向守門人走去。

  門人見屋裏走出一個陌生人,想喊住他問問話。可是,列寧走得那麽鎮定、自然,連守門人也不相信他是個被通輯的人。兩個守門人對列寧看了又看,越看越肯定他不像是政府要捉拿的人。他們互相使了一個眼角,信任地讓列寧從身邊走了過去。這一天。列寧接連轉移了幾個住所。過了幾天,他平安地離開了首都。

  1917年7月27日,克倫斯基爬上了臨時政府總理寶座,並兼任陸海軍部部長。從此,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各地。這些發生在7月裏的重大事件,在俄國曆史上稱為“七月事變”。

  七月事變,標誌著俄國革命已經不可能再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了。

  以克倫斯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維護英美法帝國主義的利益;對內則竭力維護舊統治機器,壓製人民群眾,企圖解散工人武裝,進而消滅蘇維埃。他們四處調集軍隊,抽出閃亮的屠刀,準備屠殺人民群眾。

  布爾什維克黨著手組織推翻臨時政府的武裝起義。9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迅速平定由臨時政府策劃、得到帝國主義列強支持的俄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叛亂。革命與反革命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被迫流亡在芬蘭的列寧,不顧個人的安危,毅然於10月20日(俄曆10月7日)秘密回到彼得堡。

  這天夜裏,一位個頭不高、工人打扮的人匆匆來到斯莫爾尼宮,已經等候在那裏的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成員激動地站了起來。這位工人打扮的人摘去了假發,微笑著和大家握手。一位老布爾什維克流著激動的熱淚,充滿感情地叫道:“列寧同誌,你身體好吧!”

  “好!好!同誌們也好!”列寧也異常激動地問候大家。隨後,緊急會議便在這種熱烈氣氛中召開了。

  列寧嚴肅地講道:“目前形勢極為嚴峻,我們必須及時地進行一次新的革命,把國家權力從臨時政府手中奪過來,全部權力應歸工人代表蘇維埃。”接著,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致同意列寧關於準備舉行新的武裝起義的提議。

  不料,就在他們秘密召開會議的時候,有個奸細混進了斯莫爾尼宮,殺害了放哨的蘇維埃戰士,偷聽了他們討論的內容。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立刻警覺起來,加緊調集軍隊,並下令逮捕列寧。

  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按照列寧的布置,準備提前舉行武裝起義。為了把列寧的講話內容傳達給彼得堡的布爾什維克黨人,以便號召大家行動起來,便決定在11月6日的《工人之路報》上刊登出來。但臨時政府軍隊早有察覺,這天清晨,一夥臨時政府軍隊突然闖進《工人之路報》編輯部,當即查封了這份報紙。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們迅速集結並把臨時政府的軍隊轟了出去。工人們加班加點,很快便把《工人之路報》印了出來,並散發出去。於是,彼得堡到處傳揚著列寧的講話,大家高聲讀著:“政權應該交給工人代表蘇維埃!”

  人們奔走相告,幾個小時以後,20多萬人組成的革命隊伍集合起來,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迅即進入戰鬥狀態。在列寧的親自指揮下,一隊隊戰士出發了,很快便占領了大車站、郵電局、電話局和銀行等重要設施和部門。他們所到之處,受到群眾支援,很多臨時政府軍隊官兵也轉到人民這邊,臨時政府完全孤立了。

  第二天,也就是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除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和少數幾個據點以外,彼得堡實際上都掌握在革命軍隊的手裏。列寧當即作出決定:占領冬宮!於是,革命軍隊從四麵八方團團包圍了冬宮。

  冬宮是座堡壘式建築,要攻占它相當困難。它西北麵緊靠涅瓦河,東南方是一條水渠,正前方則是一個開闊的廣場。從11月7日清晨起,臨時政府就命令士官生用成垛成垛的木頭,把它排成深厚的街壘,堵住了冬宮的全部出入口。在街壘裏麵,架設有機槍和各種小型火炮,守衛在這裏的2000多名士官生,晝夜注視著冬官四周。

  克倫斯基一麵給自己部下打氣,鼓動他們堅決抵抗,而自己則借口迎接援軍,乘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逃之夭夭了。起義部隊領導人安東諾夫,按照列寧的指示,派人給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可臨時政府認為冬宮牢不可摧,且有克倫斯基請求的援軍將到,因而毫不遲疑地拒絕了起義部隊的要求,欲做頑抗。

  列寧當即向安東諾夫下達命令:必須在今天夜裏占領冬宮,逮捕臨時政府的全部成員!

  這天夜裏,夜幕剛剛降臨,一隻小船劃向停泊在涅瓦河裏“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從小船上跳到艦上。

  一個放哨的士兵走上前來,厲聲喝道:“幹什麽的?”“我馬上要見別雷舍夫!”年輕小夥子氣喘籲籲地說道。那哨兵又端詳了一下對方。才勉強說道:“請跟我來!”於是,兩人一起走進艙內。一個中年漢子正對圍在自己身邊的幾個人說著什麽,見進來兩個人,便急忙問道:“有什麽事嗎?”

  年輕小夥子急忙上前,迫不及待地問道:“您就是別雷舍夫同誌嗎?”

  “是的,我就是!”

  “這是革命軍事委員會給您的命令。”說完,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

  別雷舍夫接過一看,轉身對大家說道:“同誌們,軍事委員會命令我們,今晚9時40分向冬宮開炮!”

  眾人一聽,興奮地輕輕叫了出來。別雷舍夫急忙讓大家靜下來,認真地向各位布置了一番。然後,對那位年輕的小夥子說:“請你轉告軍事委員會,9時40分,我們準時開炮!”那位年輕小夥子滿意地點了點頭,告別了眾人,走出船艙,上了小船,又慢慢地向岸上劃去。

  別雷舍夫是巡洋艦上的政治委員,今晚的戰鬥由他指揮。他一會兒看表,一會兒看表,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炯炯的雙眼直視前方。

  9時40分,別雷舍夫果斷地發出命令:“艦首炮,準備——炮手們”喀嚓“一聲把炮彈推上膛。接著,他毫不遲疑地將高舉的右臂向下一劈,喊道:放!”轟!的一聲巨響,炮彈帶著硝煙從炮口直衝冬宮。緊接著,其它大炮也一齊轟鳴,顆顆炮彈向冬宮落去。

  巨大的宮殿顫動起來,頃刻之間,宮內便是一片火海。隨著“阿芙樂爾”巡洋艦的炮聲響起,起義部隊在安東諾夫親自率領下,衝向冬宮,與街壘的士官生展開激烈的槍戰。

  起義戰士前赴後繼,英勇無畏,不顧敵人瘋狂的掃射,勇敢向前衝去。街壘的士官生哪見過這種氣概,嚇得紛紛逃跑,有的幹脆扔下槍支,舉手投降。

  革命戰士邊喊邊跑邊射擊,很快穿過空地,奔上宮門前的階梯。但是,巨大的鉛製宮門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很多戰士從未見過這威嚴堅固的門檻,一時不知所措。

  十月革命中,工人赤衛隊和革命軍隊攻打冬宮的情景。這時,一名指揮官命令戰士爬過去打開大門。於是,幾十名戰士同時攀著銅杆爬了上去。一會兒,沉重的大門緩緩打開,上千名戰士呐喊著湧了進去。這呐喊聲,代表著他們幾輩子的怨憤,帶著無數個被沙皇殘害過的人的仇怨,因而,格外響亮,可以說是驚天動地。

  幾千人湧進冬官,便四處搜索敵人。但冬宮很大,建築物又多,戰士們東找西尋,並未發現臨時政府的要員,還不時被隱藏在陰暗的樓梯和欄杆後麵的士官生射中。

  安東諾夫見狀,急忙找到一些傾向革命的冬宮仆役,讓他們帶路,有組織地襲擊敵人。這樣,士官生失去地理優勢,很快便成了喪家之犬,紛紛被戰士們擊斃。

  經過一段激戰,敵人基本上被消滅,可臨時政府的要員還未抓到,戰士們把一樓和二樓弄了個底朝天,仍一無所獲。安東諾夫身先士卒,帶著一支隊伍,直向三樓衝擊,有幾個守衛敵人剛開了槍,就被起義戰士俘獲或擊斃。他們衝到一個大房間,看到幾個人影在東躲西藏,安東諾夫舉槍喝道:“繳槍不殺!”

  這群衣著講究、臉色蒼白的家夥,顫抖著舉起了雙手。他們正是臨時政府的副總理和諸位部長們。

  “我們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宣布:你們被逮捕了!”安東諾夫嚴厲地說道。這些平時專橫拔扈,不可一世的達官貴人終於低下他們高傲的頭。

  攻占冬官的消息馬上傳開了。已經兩夜沒合眼的列寧顧不得休息,馬上起草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並在第二天召開的蘇埃維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在這次大會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樣,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誕生了!

  隨即,莫斯科起義在幾經曲折後於11月15日取得勝利。俄羅斯出現了列寧所說的蘇維埃政權凱歌行進時期。它的工業發達地區莫斯科周圍中部各省,至1917年12月初已幾乎全部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4月,歐俄90%以上的市有了蘇維埃。西伯利亞和遠東在1917年底以前,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在1918年春季以前,相繼建立蘇維埃政權。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資本主義世界體係中打開一個缺口,促進了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運動的高漲,加劇了國際鬥爭的尖銳性和複雜性,這是帝國主義全麵危機的主要標誌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