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無產階級的革命浪潮

  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國家工人運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以及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1918~1923年間,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革命浪潮,震憾著各國資產階級的統治。

  俄國十月革命後最早發生革命的是芬蘭。它在1917年11月13日爆發同盟大罷工,迅即在受布爾什維克影響的俄國軍隊幫助下發展為武裝起義。但社會民主黨右翼領袖拒絕奪取政權。資產階級組成政府,於12月6日經由議會宣布獨立。蘇俄在12月18日承認芬蘭獨立。1918年1月,資產階級政府企圖解除工人赤衛隊武裝。工人赤衛隊在原駐芬俄軍士兵支持下,於1月28日推翻資產階級政府,解散議會,成立革命政權人民委員會,宣告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誕生。資產階級政府部分成員逃亡西北部另立政府,與德國秘密簽訂軍事協定,製定聯合作戰計劃。4月3日,德國幹涉軍2.5萬人在漢科登陸,10日攻占首都赫爾辛基。5月15日,芬蘭革命被扼殺。

  波羅的海東岸三國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先後建立蘇維埃政權。拉脫維亞在1917年12月中旬舉行工兵農蘇維埃代表會議,選出蘇維埃政府。次年12月17日,宣告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11月29日,在納爾瓦成立愛沙尼亞勞動公社,即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2月16日,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在當年12月25日承認三國獨立。1919年,三國蘇維埃政權相繼被傾覆,分別建立資產階級國家。

  哈普斯堡帝國1918年11月滅亡後分裂成四個新的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王國。它們的邊界是按種族關係劃定的。雖經哈普斯堡帝國數世紀的統治,這種關係仍然保留著。

  哈普斯堡王朝起源於10世紀,曆盡滄桑。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王於1740~1780年在位,雖以鐵腕統治國家,還是喪失了西裏西亞,並因此與歐洲大多數國家屢屢征戰,企圖收複失地。

  1867年,哈普斯堡國土分成以維也納為首都的奧地利帝國和以布達佩斯為首都的匈牙利王國。聯合隻是名義上的,各族人民的文化完全不同:捷克人、波蘭人、斯拉夫人、斯洛伐克人、意大利人和羅馬尼亞人,日爾曼人在奧地利占大多數,馬紮爾人在匈牙利占大多數。

  豪華的哈普斯堡生活與農民的貧苦生活形成鮮明對比。1914年加弗裏洛·普林西普暗殺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時,塞爾維亞把這一行動看成是對冷漠的統治階級的打擊。最後一個哈普斯堡皇帝查理一世,戰爭期間把奧匈帝國變成了事實上的軍事聯邦。這樣再加上極度通貨膨脹和世代相傳的種族不滿,完全可能引起一場流血變革。然而各民族主義團體多年來經常在國外會晤,以求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1918年11月初社會黨和泛日爾曼黨請願要求查理一世放棄王位。11月11日,查理退出帝位,兩天後又退出匈牙利王位。於是各民族立即開始建立政府。

  奧匈帝國軍隊在意大利戰場全線潰敗,激發了奧匈所屬各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1918年10月28日,布達佩斯由群眾示威遊行發展為武裝起義。31日,組成以卡羅利伯爵為首的資產階級聯合政府。11月16日,成立匈牙利共和國。卡羅利政府無力緩解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卻鋌而走險,鎮壓匈牙利共產黨,於1919年2月20日逮捕了以康恩·貝拉為首的匈共中央委員57人和匈共積極分子150餘人。無產階級和勞動大眾強烈反對這種倒行逆施,多次發生罷工、示威以至流血衝突。轉入地下的匈共中央決定,準備發動武裝起義。

  1919年3月19日,協約國駐匈軍事代表以劃定新的軍事分界段為由,發出最後通牒,限令匈方於21日晚答複,並從23日開始撤軍。為此,匈牙利將喪失1000多萬居民,約2萬平方公裏土地。卡羅利政府束手無策。社會民主黨與匈共代表在獄中談判,於3月21日達成協議,決定兩黨合並,暫名匈牙利社會主義黨,立即奪取政權。擁有2萬名衛戍部隊和3.4萬名其他武裝人員的布達佩斯士兵蘇維埃通過決議,主張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當天卡羅利政府被迫辭職,革命政府宣告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誕生。匈共領導人康恩在革命政府中擔任外交人民委員,實際上起著主導作用。

  參加巴黎和會的協約國列強知道這一消息後,立即在3月26日召開緊急會議,策劃扼殺在歐洲心髒地區出現的蘇維埃政權。自4月16日起,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法國的幹涉軍先後從東、南、北等方向對匈牙利發動大規模進攻,總兵力超過20萬人。匈牙利紅軍堅決予以反擊,5月下旬在北線轉入進攻,突破羅、捷聯軍的防線,至6月中旬共解放斯洛伐克約100餘萬人口的地區。6月16日,宣告成立斯洛伐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匈牙利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6月20日,在考紹(今科希策)組成斯洛伐克革命政府。匈牙利紅軍撤離該地區後,斯洛伐克蘇維埃共和國被捷克斯洛伐克資產階級政府所撲滅,它共存在21天。

  由於輕信協約國關於羅馬尼亞撤軍和實行南線停火的許諾,匈牙利紅軍自6月30日從北方單方麵撤軍;加上新任總參謀長將作戰計劃泄露給協約國而在作戰中陷入困境。原社會民主黨的右派領導人,自7月下旬與協約國進行秘密談判。8月1日,匈牙利蘇維埃政府被迫辭職。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堅持奮鬥133天終被顛覆。

  1918年秋,德國敗局已定。德國海軍司令部於10月28日命令遠洋艦隊出海作戰,不獲勝利就“光榮沉沒”。基爾水兵拒絕執行,並於11月3日自發舉行起義,揭開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序幕。革命火焰迅即蔓延全德。11月6日,漢堡政權落入工兵蘇維埃之手。巴伐利亞、薩克森、符騰堡等邦君主相繼被趕下台,巴伐利亞宣布建立民主社會共和國。

  柏林工人於11月9日舉行武裝起義。政府調來鎮壓的軍隊倒戈支持工人,起義僅發生小的衝突。但政治鬥爭從一開始就異常激烈。帝國宰相馬克斯親王宣告帝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遜位,將宰相職務移交給社會民主黨右派領袖艾伯特。艾伯特發布“宰相”文告,要公民們“離開街道,保持鎮靜,維護秩序”。

  另一社會民主黨右派領袖謝德曼不顧艾伯特中止革命的意圖,搶先於下午2時向遊行群眾高呼“德意誌共和國萬歲”。4時,斯巴達克派領袖李卜克內西在皇宮陽台宣布德國為“自由的社會主義共和國”。11月10日,社會民主黨與獨立社會民主黨聯合組織第一屆臨時革命政府,取名人民委員會。它的施政綱領標榜“社會主義”,但毫不超出資產階級民主的範圍。李卜克內西拒絕參加政府。相反,興登堡及軍隊當天就向它表示效忠。艾伯特與軍方在11日達成秘密協議,結束“無政府狀態”,鎮壓“布爾什維克主義”。

  為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原為獨立社會民主黨成員的斯巴達克派在11月11日組成斯巴達克同盟。12月30日,舉行德國共產黨成立大會,推舉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為黨的主席。社會民主黨右派領導人憑借其掌握的人民委員會和工會組織,操縱局勢,逐步控製了柏林和全德工兵蘇維埃。他們精心策劃,在12月間兩次挑起與左派的流血衝突。

  1919年1月5日,無產階級革命派開始了柏林的“一月戰鬥”。6日,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公告推翻艾伯特政府,但起義沒有獲得廣泛的響應。政府在10日進行武力鎮壓,屠殺起義者。13日起義失敗。15日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被殺害。

  同年春季,全德各地出現“第二次革命”浪潮。魯爾礦工35萬人總罷工,持續近4周。薩克森工人在3月2日宣布進行“第二次革命”,掌握邦的權力。不倫瑞克等地成立工兵蘇維埃共和國。柏林在3月3日發動三月起義,一連四五天都處於嚴重動亂和巷戰之中。政府於9日出兵鎮壓,至16日起義再次被淹沒在血泊之中。

  在巴伐利亞,4月13日晚間成立以共產黨人為首的巴伐利亞工兵蘇維埃共和國。柏林政府出動2萬軍隊會合當地軍隊與巴伐利亞紅軍展開激戰。5月1日,政府軍開進慕尼黑,5日市內戰鬥結束。巴伐利亞工兵蘇維埃共和國被扼殺,標誌著1918~1919年德國革命的終結。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專製,建立了議會製共和國,作為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作為無產階級為實現社會主義革命而進行的奮鬥,由於無產階級隊伍的嚴重分裂,以社會民主黨派右派領導人為代表的多數對資產階級實行妥協,因而遭到了失敗。

  戰後初期的德國革命運動,在1923年還有一陣餘波。魯爾危機期間,國內各種矛盾再度激化,引起人民強烈不滿,又一次出現革命形勢。在共產黨人帶動下,全德許多城市建立“無產階級百人團”的武裝組織,為數達10萬人。五一節柏林70萬人大遊行。魯爾40萬人參加五月大罷工。古諾政府在占領軍同意下將大批國防軍和警察部隊開入魯爾,進行血腥鎮壓。全德各地紛紛舉行抗議活動,8月11日有300萬職工參加全國總罷工,迫使古諾政府在12日下台。

  10月10日和16日,左翼社會民主黨人領導的薩克森邦和圖林根邦政府接受共產黨人入閣,組成兩個邦的工人政府。盡管他們一再表明忠實於魏瑪憲法,艾伯特仍然宣布全國處於“非常狀態”,授權國防軍采取軍事行動。10月30日,薩克森邦工人政府被強行解散。幾天後圖林根邦工人政府亦告夭折。

  10月23日,漢堡工人在以台爾曼為首的德共漢堡黨組織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在起義中心據點巴爾姆克區,300名起義戰鬥隊員英勇苦戰兩天才作轉移。漢堡工人起義戰鬥了3天,終因孤立無援而失敗。

  在意大利,無產階級在1919和1920兩年共舉行罷工23941次,有286.8萬人參加。罷工運動由經濟鬥爭轉向政治鬥爭。以葛蘭西為首的意大利社會黨左派在1920年春提出,奪取政權先從工廠開始,以建立工廠委員會作為社會主義的政權形式和推動無產階級爭取革命勝利的動力。5月間,米蘭一冶金工廠廠主聯合其他工廠主實行同盟歇業,破壞工人留廠罷工。冶金工會組織工人占領工廠。至8月底,米蘭280家冶金工廠全部控製在工人手中。9月,意大利全國有60萬工人參加占領各自所在工廠的運動,他們組織護廠赤衛隊,推選工廠委員會領導生產。因原料供應不上,生產被迫停止,運動遭到挫敗。

  在工人運動影響下,農民也從自發的抗租抗稅鬥爭發展為以退伍軍人為主體的占地運動。到1920年4月,意大利有上百萬農民和退伍軍人參加占地鬥爭,共占領191戶貴族和大地主的217萬公頃土地。

  隨著工農運動的迅猛高漲,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區出現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呼聲。都靈和佛羅倫薩已有“共產”主義城市之稱。經1920年地方選舉,在全國67個省和8327個市鎮議會中,社會黨在26個省和2166個市鎮控製了多數席位。但社會黨內存在極大分歧,主要領導人深受第二國際改良主義影響,1919~1920年意大利工人運動未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

  戰後初期,英法等國無產階級也掀起強大的罷工運動。1919年英國參加罷工人數達250萬,法國罷工人數為120萬。他們要求改善自身處境,反對武裝幹涉蘇俄。此外,1923年9月23日,在季米特洛夫等人領導下,保加利亞西北部舉行反對詹科夫軍事獨裁政權的武裝起義。9月30日,起義失敗。

  盡管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的所有無產階級革命都遭到了失敗,但這一連串的群眾鬥爭、武裝起義和革命鬥爭,匯合成為衝擊資本主義製度的革命洪流,震撼了資產階級統治,鍛煉了革命人民,激化了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了帝國主義的全麵危機。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