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章 高中畢業的心理學家——埃裏克森

  當有人跟你說起某位專家、學者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麽呢?應該都會想到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吧。如果告訴你,心理學上有個高中畢業的心理學家,會不會讓你覺得非常詫異呢?在我們習慣聽到博士、碩士,最低限度也是大學畢業的心理學家時,高中畢業的埃裏克森是無疑一個異數。

  埃裏克·埃裏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在他出生之前,他的親生父親就已經舍他而去。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嫁給了一位叫洪伯格的醫生。從小他就活在疑惑中,為什麽高大威猛的他會跟父母長得並不像,所以他總是感覺他並不屬於自己的父母親,而是“更好的父母”的兒子。他繼父希望他成為一個醫生,但是埃裏克森最終沒有成為一名醫生。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看到擁有發展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和神經病學家頭銜的他。

  富有藝術天賦的埃裏克森曾嚐試學習繪畫,並還試過兩次進入藝術學校,但最後均無疾而終。在1927年,埃裏克森在一個朋友的邀請下到一個規模很小的學校工作,該校生源都是弗洛伊德的病人與朋友的子女。他先後擔任過藝術師和指導老師,最後在弗洛伊德女兒安娜的邀請下,接受了安娜的兒童精神分析者培訓。安娜的理論對埃裏克森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以致後來他把所寫的《洞察力和責任感》獻給安娜表示感激。隻有大學預科畢業文憑的埃裏克森就這樣,在安娜的培訓下成為了一名精神分析學家。

  埃裏克森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上作了補充和修正,並且提出個人的健全人格是在和環境相互作用中成型的。他把人生劃分成八個階段和衝突的類型。第一階段是嬰兒期(0~1.5歲),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第二階段是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第三階段是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麽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裏,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第四階段是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第五階段是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第六階段是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第七階段是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第八階段是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他認為人格特征都是雙麵的品質,積極向好的方麵發展,就會形成健全人格,否則就會形成不完整的人格。

  埃裏克森不曾上過大學,但是他最終卻成為一個出色的精神分析家,這對我們也許就是一種鼓勵,隻要肯努力,沒有什麽不可能,高中畢業也可以做心理學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