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偏師西行:有亂自有戡亂人

  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金城戰火再起。而此時,內地綿延百年的戰火剛剛宣告平息。晉滅蜀,代魏,又滅吳,天下複歸一統,幾代人都沒看見一統天下是什麽樣子了,晉武帝司馬炎滿足了人們的願望。

  但天下亂定,蘭州亂作,亂由邊地起。羌人遷走了,胡人也遷走了,鮮卑人來到河西一帶。前些時侯,涼州刺史是楊欣,此公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處理得不好,終於引起變亂,落得個身死軍沒。鮮卑首領圍攻浩門,殺晉軍督將以下官兵三百餘人。河西丟失,浩門失陷,金城告急,整個河西與內地從此音信兩絕。晉武帝掃平吳蜀,以晉代魏,可西邊卻出了問題。《晉書·列傳第二十七·馬隆》是這樣記載平定河西全過程的,大略為,河西距中原雖遠,一者天下一統,河西不可分割,二者邊患極易引發內亂,前朝故事,如在眼前。可河西地遠,急切間難以作為,晉武帝為此憂心忡忡,一次臨朝,又想起這事,不覺長歎曰:

  “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

  此乃大事,平日裏朝臣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為了討皇上喜歡,七嘴八舌,無所不能,可這是提腦袋去幾千裏之外搏命的活兒,殷勤不是那麽好獻的,出風頭會把自個的頭出沒了。皇上在那仰天長歎,滿朝文武大臣低頭不言。這時,官不大的馬隆卻進前慨然言道:

  “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

  晉武帝定睛一看,說話的是司馬督馬隆。真個是,官不大,嘴不小。可滿朝文武連一個應聲的都沒有,終於有了一個,雖非理想人選,聊勝於無唄。他打起精神,問問這個馬隆到底有點水兒沒有。他微微一笑,說:

  “必能滅賊,何為不任?顧卿方略如何耳。”

  是啊,這不是說著玩的,你能勝任我的事,我就托你大事,身為天子,誰跟你閑扯。這馬隆也不糊塗,為將之道,在於臨陣決機,現在敵人遠在幾千裏外,敵情不明,讓我給你講這些,說輕點是紙上談兵,說重了,那就是欺君誤國。但問話的是皇帝,他隻好耐心說:

  “陛下若能任臣,當聽臣自任。”

  這話還是帶著些嗆人的味道,意思是說,你要是願意任用我,戰場上的事我自有計較,不用你操心。你看,晉武帝聽了這話,問道:

  “雲何?”

  “怎麽講?”聽聽,口風中,冰冷地,慍怒地,咄咄逼人的架勢露出來了。伴君如伴虎,到了這時侯,馬隆得給皇上一個明確的答複了。他挺胸而言:

  “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稟陛下威德,醜虜何足滅哉!”

  晉武帝的臉色這才陰轉晴,批準了這個計劃,當即任命馬隆為武威太守。

  這馬隆是何許人,何以敢在滿朝文武麵前口出大言,一手攬這樣大的事?俗話說,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馬隆是東平東陸人,即今山東汶上人,“少而智勇,好立名節。”有一事為證:魏兗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誅,一州之人無人敢去為他收屍,馬隆當時隻是個小小武弁,謊稱自己是令狐愚的門客,自掏腰包將其殮葬,並服喪三年,給墓園栽植很多鬆柏,直到大禮已畢,才回到任上。當時,盛行的是九品中正製,一個人的榮辱升降,要受到各級官員和社會賢達的品評,這種出頭露臉的事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球。當然,像馬隆所為,碰上好運,聲名鵲起,時運不濟,身首異處,甚或滅門滅族,都是有可能的。馬隆這一把賭贏了,“一州傳為美談。”

  晉大舉伐吳,急需人才,馬隆時運到了,有權威人士便推薦馬隆,說是“才堪良將”,於是,馬隆升為司馬督。

  提著腦袋作秀可以,說到底,這隻與自己有關,可領兵打仗,關乎國計民生,豈可兒戲?一些大臣就向皇帝進言了,說:

  “六軍既眾,州郡兵多,但當用之,不宜橫設賞募以亂常典。隆小將妄說,不可從也。”

  晉武帝主意已定,不聽勸告。其實,晉武帝司馬炎領兵打仗多少年,對此,心中是有數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非常之事,需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可望建非常之功。像馬隆這種人,功名心重,為了成功,一切都舍得,當下用的就是這種人。再說,馬隆要求所招募之人,“無問所從來”,也就是說,無論地痞流氓江洋大盜,隻要肯隨軍征西,都一概不拒。晉武帝深知,這類人都是亡命徒,敢於拿命去賭,給他們不找出路,反為地方禍害。晉武帝還有一份心思不便明說,河西那邊情況不明,朝廷派大軍乍然前去,耗費巨大不說,勝敗尚且難測,萬一受挫,對內對外都是麻煩,讓這些人去,勝,固然好,敗,也算是火力偵察,為日後發兵探明底細。

  晉武帝的心思別人哪能知道。馬隆詔令在手,便大張旗鼓招兵。他招兵的條件很苛刻,應募者必須腰部能拉動三十六鈞重弩,手要拉得動四鈞弓。演武場上,馬隆親自主持考試。聽說是征西,那些不安於現狀的強梁之徒,個個躍躍欲試,一時報名者雲集,中選者得意洋洋,落選者,垂頭喪氣。從早上到中午,中選者三千五百人。馬隆看著這些膀大腰圓橫眉立目的壯漢,將要由自己率領去克敵製勝,不禁心花怒放,搓著手連聲說:

  “足矣,足矣!”

  但馬隆高興得太早,他又到皇上那兒討來一項特權:打開武庫,由他自選兵器。武庫是打開了,他也進去了,可裏麵陳列的盡是曹魏時代留下的舊兵器,刀槍鏽跡斑斑,弓斷箭禿,鎧腐甲朽,別說殺敵立功,拿著玩都不中用了。馬隆一見來了氣,他還沒說什麽,武庫令氣比他還大,大罵道,你以為你誰呀,自古以來武庫都是禁地,哪有你這樣不自量力的?禦史趁機以此劾奏,要求懲辦馬隆,到皇上那兒,馬隆說得懇切,他說:

  “臣當亡命戰場,以報所受,武庫令乃以魏時朽杖見給,不可複用。非陛下使臣滅賊意也。”

  晉武帝聞言動容,下令任其自選兵器,並且,一次批給了三年的軍用物資。

  你要的全滿足你了,這下就看你的本事了。此時的馬隆萬事俱備,領著三千勇士,盔甲鮮明,刀槍耀目,糧草充足,兵強馬壯,在震天鑼鼓聲中,從京城浩浩蕩蕩開出。馬隆人不解衣馬不下鞍,一路西進,抵達河西橋頭堡武威,又悄沒聲息渡過溫水,紮下營寨。探子回報,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聽說晉軍隻區區幾千人馬,哈哈大笑,心想這不是兒戲嗎,幾千裏路上帶幾千人馬打仗,前有強敵,後無援兵,送死也得送出個樣子來。我有幾萬人馬在此以逸待勞,晉軍死定了。話雖這麽說,禿發還是把晉軍當回事的,他把部隊分為幾部,一部在前阻擊,一部斷其後路,然後尋機一鼓全殲。

  在河西曠野,利於馬隊大機動作戰,馬隆兵少,分兵則形散,隻有把所有人馬捏成拳頭才有力量。主意一定,他命士兵將輜重箱集中起來,以八陣圖形式,結成陣勢,像一座活動的城堡,行軍到地勢平坦處,命人在陣周插上鹿角,在地勢窄狹處,則將木箱屋置於車上,像現代化戰爭中的坦克一樣攻擊前進,敵兵矢如雨下,卻傷不著人,相反,馬隆將士躲在車裏向敵射擊,則箭箭中的。馬隆發現,敵軍將士穿的都是鐵製甲鎧,而此地磁鐵甚多,他便命令士兵穿上皮製甲胄,把敵人往有磁鐵處引,晉軍士兵奔走如飛,敵軍卻被吸引得寸步難行。禿發和屬下不懂得其中機關,以為晉兵有神相助,於是,士氣低落。晉軍以此轉戰千裏,殺敵數千,並斬殺禿發樹機能,將其餘部趕進了祁連山。

  直到這時,馬隆才向朝廷遣使報捷,晉武帝聞報樂不可支。自從馬隆西征後,晉武帝心中忐忑,但不好明言,隻是日日盼著西邊消息,大臣更是心中沒底,可這是皇帝的決策,此時再說什麽不中聽的話,豈不是自尋煩惱。這時,晉武帝有話說了,說得理直氣壯。他把大臣召集起來,毫不隱瞞心中的得意,他說:

  “若從諸卿言,是以無秦涼也。”

  他當即下詔,論功行賞,詔曰:

  “隆以偏師寡眾,奮不顧難冒險能濟,其假節:宣威將軍,加赤幢、曲蓋、鼓吹。”

  河西平定了,涼州據住祁連北路,金城的這一路有了保障,可金城以西的西平(今青海西寧),久經戰亂,早已荒敗,而這一路是祁連南路,扼守著湟水要道,晉武帝見馬隆能幹,又任命他為平虜將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收複。晉武帝死後,朝中有人眼饞西平太守一職,要撤換馬隆時,馬隆部下不答應,連他的對手鮮卑人也不答應。馬隆守邊,恩威並用,與手下士兵和邊地各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馬隆走不成了,在此守邊十餘年,終至老死任上。

  馬隆故事說明什麽呢,守邊不僅是打仗,重在建設,而蘭州與河西、與青海,向來三位一體,一安俱安,一亂俱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