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長河落日:誰家的太陽落山了

  《三國演義》說得好: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剛統一沒多少年,又分裂了。北方,“五胡亂華”,國分十六國,又分合為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依次替代,中間還夾雜著這樣那樣的分分合合,突出的是一個亂字,煙消雲散後,留下了無以數計的石窟佛像;南方也整齊不到哪去,先是晉室南渡,後是宋齊梁陳依次替代,說是衣冠南遷,關隴山東世家大族帶走了北方的文脈,可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永久留下的還是佛的香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先前的蘭州,在中華統一的大格局中,隻是一個邊關要地,經常打仗,打的卻是不大的仗,原因在於,此處誰家的勢力都不很大,難以演繹出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戰爭經典。當然,這是蘭州的福分。哪個精神健全的人願意經受血流成河屍骨山積的恐怖場麵呢。然而,蘭州還是不可避免地迎來了血腥大戰。中國分裂了,對於偏安北方,尤其僻居西北的政治集團來說,蘭州便是其腹心,是其根本,蘭州的得失不再是一城一地之失,不再是一時一事之失,而關乎此一政治集團的生死存亡。蘭州的仗越打越大了,越打越殘酷了,蘭州的山更禿了,蘭州的地被血澆肥了,蘭州的黃河更黃了,濤聲也變得悲泣了。

  在國分南北的二百七十年間,蘭州先後歸屬於前涼、前秦、後涼、南涼、後秦、西秦,設置紛繁複雜,一言以蔽之曰:亂。有章可循的是為爭奪蘭州控製權的幾次大戰。一個城市的戰略位置是打出來的,從來沒有天生的兵家必爭之地。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世間本無城,有了安全的需要,就有了城。有了路,人就要走現成的路,擋住不讓過,非過不可,就打,打得多了,這條路就成了必經之路,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最初的城純粹是為了防禦,後來,有錢人住進來了,有地位的人住進來了,有色相的人住進來了,城裏聚集的好東西越來越多。城與路又是聯係在一起的,修路架橋都圍繞著城市進行,於是,戰爭的目標首先便選擇了奪取城市。於是,一座座城市便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蘭州本無城,起初建城隻是想著要把匈奴人擋在黃河以北,有了城,就有了對城市的爭奪,小打建小城,大打建大城,打著打著,建著建著,仗越打越大,城也越建越大,城大了,打起來就費事,一開戰,往往就是大仗,蘭州終於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城。

  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4年),蘭州打了一個大仗。此時大的概念,中國北方屬於十六國時期(其實,成規模成體製的國家少說也要二十個呢),但向來認為,司馬氏的晉朝奉了正朔,所以,說話的時侯,還是用晉朝年號方便些。當時,崛起於山陝的前趙政權風頭正猛,而立足隴右和河西的前涼也不示弱,前趙主子劉曜派劉胤為將,率大軍直抵洮水,目的是要奪取狄道、金城,前涼也把部隊開到那兒,兩軍隔河紮營,今天我過河抓你一把,明日你又偷渡成功,砸我幾榔頭,誰也不肯讓步,誰也把誰拿不下來。相峙七十多日了,劉胤被耗得窩火,一個人呆在帳篷裏悶頭想轍,這時探子回報,前涼的運糧大軍正往前線進發。劉胤心下忽地一動,一拍膝蓋,大叫一聲:

  “有了!滅涼在此一舉,天助我也!”

  看見主帥有了破敵之策,被耗得六神無主的將士頓時舒展了眉頭,齊齊搶上前來問是何等妙計,劉胤隻是冷笑,並不說破。他讓大營內虛張主帥旗號,鑼鼓大作,喧喧嚷嚷,一派傾巢出動的陣勢。他卻隻帶三千精騎,馬摘鈴,人銜枚,一夜急馳,在天明前已埋伏在沃幹嶺(在今蘭州市西南)險道密林中。將士人解衣,馬下鞍,吃飽喝足,養足精神。正午時分,探子來報,涼軍來到。劉胤登高一望,隻見足有幾裏長的一隊糧車絡繹而來,運糧士兵個個沒精打采,有的躺在糧車上曬太陽,有的在互相追逐戲鬧,有的還邊趕路邊撒尿,有的在放開嗓門唱酸曲兒,一曲未落,哄笑聲四起,笑完,又有人接唱了。劉胤見這景況,知道他這步棋走對了,手下將士更是摩拳擦掌,不用動員,早已殺心澎湃。劉胤暗傳將令,嚴令將士不可戀戰,不可追擊,擊潰敵人,奪取糧草是關鍵。

  涼軍將士哪裏知道,本是他們的大後方,卻成了自己的葬身地。看看運糧車正在爬坡,突然密林中升起無數旗幟,一時鑼鼓大作,箭如飛蝗,呐喊聲撼天動地,涼軍爬在半坡,上不上,下不下,顧得了人,顧不得車,車撞車,人踏人,自個已亂做一團,哪還有工夫還手。趙軍發聲喊,一齊衝殺出來,真是馬借人勢,人憑馬快,涼軍顧不得糧草,隻顧自己逃跑。趙軍也不追趕,駕起涼軍糧車,逍遙而去。

  消息傳回前線,涼軍一下子泄了氣,退出洮河陣地,準備堅守黃河,而趙軍士氣大振,乘勢渡河攻擊,涼軍洮河不保,黃河又立腳未穩,把重要據點廣武(今永登)也丟了。這可是前涼河西大本營的門戶,涼軍拚死爭奪,無奈銳氣已挫,隻得敗退。後來,涼軍又收複了廣武。此役,趙軍大獲全勝,涼軍不但損失了兩萬主力,還不得不將隴右廣大地區拱手讓出。

  好在金城仍在前涼手中。

  此時的金城已是一座孤城。南麵洮河流域落入敵手,西側廣武要塞淪陷,與河西的聯係幾乎斷絕。但這座孤城對前涼意義重大,後退一步是黃河天險,前進一步是被趙軍奪取的隴右。既是前涼的前進基地,又是最後一道防線,假如退過河去,再攻過去,就難了。兩軍隔河對峙達二十年之久。

  前趙為後趙取代,趙分前後,而國策不分彼此。東晉建元二年(公元344年)5月,後趙將軍不虎和麻秋,率十萬大軍對金城發動總攻擊。金城雖堅固,卻是孤城,與後方隔著一條黃河,涼軍等於在背水作戰。終於寡不敵眾,金城失守,趙軍以此為跳板,渡過黃河,向西追擊,再度占領廣武,並乘勢攻占烏鞘嶺。烏鞘嶺呈南北走向,橫亙在金城與河西之間,山高路險,嶺上八月飛雪,為千裏河西走廊第一門戶,打開這扇門,河西千裏平疇,就在眼底了。前涼定都在姑臧(今武威),與烏鞘嶺不過百多裏路程。割據一方的前涼王朝危在旦夕。

  不過,任何政權,隻要它稱得上是政權,無論大小,都有它的支持者,猶如房子,高屋華堂有幾人合抱的棟梁支撐,小門矮戶也可遮風擋雨。緊急時刻,前涼大將謝艾領命出戰,趙軍已占烏鞘嶺,他不去正麵接敵,而是反客為主,繞行至其側後,屯兵沙阜(今蘭州西北)。趙軍後路被斷,隻得棄守烏鞘嶺,回攻沙阜,兩軍接戰,趙軍不利,又退守金城。涼軍勢猛,趙軍眼看支持不住,便在黃河以北築長最城,作屯兵固守之計。涼軍仍不去攻城,而是偷渡黃河,這樣,黃河天險便為兩家共有。兩軍夾河角逐,幾番大戰,趙軍漸漸不支,隻得放棄黃河北岸,退守南岸。

  危如累卵的前涼政權鬆了一口氣。

  正應了“螳螂撲蟬,黃雀在後”這句老話,當趙涼在金城一帶打得不亦樂乎時,在趙的後方又崛起一股更強大的軍事集團,這便是苻氏的前秦。前秦一路攻下關隴,矛頭直指前涼,金城又將血染黃河。

  東晉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堅拜梁熙為帥,統苟萇、毛盛、姚萇等多路大軍會攻前涼。梁熙親率大軍從青石津(今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西南)渡河,攻打河會城(今西固區達川鄉),前涼大將梁濟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固守數日,隻得開門投降;苟萇部則從金城津(今七裏河區)渡河,攻占纏縮城(今永登縣境),迫使涼軍退守清塞(今天祝藏族自治縣境),直逼烏鞘嶺。

  這次,前秦與後趙不同,趙軍是孤軍深入,後方不穩,而秦軍平行推進,各路大軍互相照應,攻之能克,守之能固,步步為營,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大軍壓境,前涼再也支持不住了,不久,秦軍直抵姑臧城下,前涼末代王張天錫隻得率他的文武大臣,捧上降表,向苻堅俯首稱臣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