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局勢

  世界現代史大體上相當於20世紀的曆史。20世紀是人類曆史上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世紀,人類在這一百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要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大,甚至可以說超過各個世紀的總和。在大約一個世紀的時期裏,以1945年為分界線,1945年以後的半個世紀變化更大、更快,成就尤為突出。

  這是一個輝煌的世紀,也是一個空前慘烈的世紀,因為給人類帶來浩劫的兩次世界規模的戰爭就發生在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使人類曆史進入了現代史時期。繼十月革命後,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多次向資本主義世界發動衝擊,沉重地打擊了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並為下一階段的鬥爭打下了基礎。在一些帝國主義國家中,統治階級拋開議會民主製度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對內殘酷鎮壓勞動人民,對外發發動侵略戰爭。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勢力範圍和爭奪世界霸權,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致使世界經濟發展緩慢。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後,即人類進入現代史第二階段。從全球範圍看,這是世界史經濟發展迅速、相對和平的階段。二戰後,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加上內外政策的調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經曆了一個黃金時代。這說明資本主義還沒有完全喪失自我重新的能力。社會主義國家努力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其中既有失敗的教訓,又有成功的經驗。

  在這階段裏世界形成了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1989年至1991年,東歐劇變、兩德統一、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日益走向多元化。殖民主義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紀世界曆史的一件大事。今天,第三世界已成為世界曆史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總之,20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但同時也是一個戰亂頻仍的世紀。20世紀遺留下不少危及人類自身的大難題,諸如熱核戰爭、“人口爆炸”、環境汙染、自然資源被破壞和浪費、生態失去平衡等等。

  當前,世界經濟繼續發展,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潮流,也將是21世紀人類所要解決的最大課題。

  愛因斯坦的偉大貢獻

  提起相對論,人們自然會想到阿爾貝特·愛因斯坦這個名字,他是舉世矚目的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這位美籍德國猶太人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他成為了繼伽利略、牛頓之後的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所創立的相對論,引起了古老物理學的徹底革命,改變了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方式,對整個物理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愛因斯坦研究的領域非常複雜,他的相對論隻能用數學語言加以解釋,對於缺乏高等數學知識的人來說,要理解它是極其困難的。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生於德國慕尼黑附近的小鎮烏爾姆,在慕尼黑度過童年時光。他從6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使他著了迷,盡管他沒有成為職業音樂家,但他心愛的小提琴陪伴了他的一生,成為他學習和研究之餘最好的夥伴。他喜歡獨自玩耍,從少年時代起就有獨立主見,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1894年,他家所開的小工廠倒閉,愛因斯坦隨父母遷到意大利的米蘭,在米蘭他考進蘇黎世工業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

  在蘇黎世上大學期間,愛因斯坦把時間都用在自學馬赫、基爾霍夫、亥姆霍茲、赫茲、玻耳茲曼,以及洛侖茲、麥克斯韋等人的主要著作上,他認為自學比聽課和記筆記更適宜於獨立思考科學問題。1902年6月,他受聘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試用三級技術員。在那裏,他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思考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1905年,愛因斯坦才26歲,就在德國《物理學年鑒》上發表了震憾物理學界的關於電動力方麵的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誕生了。

  愛因斯坦在討論他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產生還要從他對“以太”問題的研究談起,愛因斯坦在16歲時起就對“以太”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伯爾尼專利局擔任小職員期間,利用每一段空閑的時間,從事研究,他整夜整夜地坐在伯尼爾克拉姆巷49號三樓的一個房間裏,在靈感的驅使下,終於以清新的物理思想解決了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所帶來的以太疑難問題,寫下了他的不朽之作。

  愛因斯坦認為,以太是無用的虛構,光速是一個物理常數,光線無論從靜止物體還是從運動物體上發射出來,都以確定不變的速度運動。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進而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絕對運動”的概念。他認為,時間的同時性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係來說的,所以是相對的,而運動又與時間緊密相連,所以運動也是相對的,從這些原理出發,愛因斯坦得出一係列令人驚奇的推論,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牛頓的舊時空觀,這就是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後,又著手考慮廣義相對論問題。如果說狹義相對論必須解決的矛盾是物理學家們所熟悉的,在1905年之年,彭加勒和洛侖茲幾乎已經走到狹義相對論的門檻上,即使沒有愛因斯坦,不久也會有人提出它的。那麽,對於廣義相對論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愛因斯坦,當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更沒有人正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領域中,他沒有前驅者。

  1911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引力問題的第一篇論文《關於引力對光的傳播的影響》,這時他已離開專利局,受聘於布拉格德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10月,愛因斯坦回到母校蘇黎世工業大學任理率物理學教授,並開始了和他的大學同學格羅斯曼合作探索表達廣義相對論物理思想的教學形式。1913年,他們合作發表了論文《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綱要》。1914年,愛因斯坦受聘於柏林大學,繼續研究廣義相對論。1916年3月,他發表了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這篇論文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物理研究的高峰,它提出了物理學幾何化的宏偉目標。廣義相對論誕生了。

  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物理定律應在所有參照係內都有同樣形式,根據等效原理可以知道,由於引力場的存在,時空將變得彎曲,這就意味著物質將造成時空的彎曲。地球圍繞太陽轉動就是由於太陽的巨大質量使其周圍的時間發生了彎曲的緣故。

  愛因斯坦自己認為,相對論有三個發展階段: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統一場論。狹義相對論是對牛頓運動定律的改造,廣義相對論是對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改造,統一場論則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推廣。從1923年起,愛因斯坦把他的整個後半生獻給了統一場論。他孜孜不倦地思索研究了30年,企圖建立引力、電磁力的統一理論,但終未成功。直到1954年,美籍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等人提出規範場思想,統一場論又重被發現,並成為20世紀後期物理學最重要的問題。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對於物理學作出的最大貢獻。相對論打開了人類的眼界,使人們獲得了去探索宇宙奧秘的某些方法,使人類的認識能力大為提高了。愛因斯坦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

  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一位愛好和平的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直同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作鬥爭,因而遭到納粹政府的迫害,但他沒有被嚇倒,他辭去院士職務以示抗議,並聲明放棄德國國籍。後來,愛因斯坦被迫於1933年遷居美國,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聘請,並在1940年加入了美國國籍。

  愛因斯坦對中國非常關心。1922年底和1923年初,他在日本講學時途經上海,看到兵荒馬亂、列強奴役的中國現狀,深為同情和強烈的不平。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後,他強烈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呼籲各國對日本進行經濟製裁。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參與發起支援的中國的募捐活動。對於所接觸的中國留學生,愛因斯坦都給予親切的關懷和幫助。他對中國青年寄予深切的期望。

  1955年4月18日,這位“現代物理學之父”在普林斯頓離開人世。愛因斯坦在遺囑中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儀,不建墳墓和紀念碑,骨灰撒到不為人知的地方。但是,愛因斯坦的偉大業績和精神,卻永遠留給人類。

  愛因斯坦對人類科學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無數的科學家正沿著他開拓的道路前進。

  鐳的母親居裏夫人

  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把該會的最高獎賞——戴維獎章,掛在一對年輕夫婦的胸前,以表彰他們為人類發現了一種極其珍貴的放射性元素——鐳。

  這對年輕夫婦,就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居裏夫婦——彼埃爾居裏和他的夫人居裏夫人。夫婦兩人望著紛紛前來祝賀的人們,同時流出了熱淚。人們隻知道發現這種稀有元素的意義,可有誰知道他們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尤其是居裏夫人,她不僅是鐳元素的主要發現者,更主要的是,她有著別人沒有的艱難的曆程。

  居裏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俄國占領下的波蘭首都華沙。她的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母親是聞名遐邇的鋼琴家。瑪麗婭從小秉承父母聰明好學的家風,對科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她曾給人當過家庭教師。1891年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兩個碩士學位。學成後,她本打算回國去,但是當她同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裏相識後,又改變了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

  居裏夫人在撫養女兒的業餘時間裏,一手搖著搖籃,一手拿著書看。一天,她翻著一篇新送來的試驗報告,了解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稱之為“貝克勒爾射線”。這一發現引起居民夫人極大興趣。她不僅自問:射線放射出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這種放射的性質是什麽?於是,她把這個問題當作她博士論文的一個課題來進行研究。

  經過丈夫皮埃爾多次向理化學校校長申請,校方才同意居裏夫人用那間貯藏室作物理實驗。在那間陰冷的小屋裏,居裏夫人以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及實驗操作,進行有條不紊的實驗。她發現捷克斯洛伐克有一種瀝青鈾礦,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難以想象,她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種新的元素。於是她和丈夫緊張地工作起來,終於在1898年7月找到了比純鈾放射性還強400倍的一種放射性元素。居裏夫人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就給這個新元素定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居裏夫人在實驗室

  1898年12月,居裏夫人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她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她把這種元素定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敢確認她發現的這種新元素。因為按化學家的傳統觀念,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時,必須拿出實物來,並精確地測出它的原子量。而居裏夫人的手裏既沒有鐳的樣品,也沒有它的原子量。

  為了讓同行們看到真實的樣品鐳,居裏夫人需要在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裏去提煉,而當時這種礦物很昂貴。對於生活本來很清貧的居裏夫婦來說,無法用足夠的錢去購買。

  經過無數次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殘礦渣給居裏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再需要的話,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於是,居裏夫人有了原料來源,他們夫妻日以繼夜地在小屋裏提煉,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整整4年時間,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的礦石殘渣,他們終於得到了0.1克的鐳,測定出它的原子量是225,鐳宣告誕生了!

  居裏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關注放射性現象,掀起了一股放射性物理的研究和應用熱潮。鐳的實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動搖了傳統物理學觀念。

  居裏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1903年,她獲得了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她與丈夫雙雙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們稱她為“鐳的母親”。

  為了找到鐳,居裏夫人的體重整整減了14斤。又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元素,她得了嚴重的貧血症。1906年,她的丈夫由於車禍去世後,她克製了巨大的悲痛,仍然堅持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並撰寫了《放射性通論》一書。令人驚奇的是,1911年,她又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上唯一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女性。

  這位偉大的女性,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時還被聘為其它15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她共接受了7個國家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

  1934年7月4日,67歲的居裏夫人終因勞累和疾病去世了。臨終時,她留下遺囑,不要人們為她舉行葬禮,她希望埋到巴黎郊區丈夫的墓旁,她要永遠和皮埃爾在一起,人們含淚滿足了她的願望。

  居裏夫人是一個無私而高尚的人。1906年丈夫皮埃爾去世後,她把與丈夫吃盡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鐳,無償贈送給了治癌實驗室。當時,那些鐳可值100萬法郎。親友們為此責備她,勸說她應該改善一下生活,或把這些財產留給女兒。居裏夫人卻說,我希望女兒長大後自己謀生,我要把精神財富留給她,讓她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

  令世人欽佩的是,居裏夫人的女兒伊倫·約裏奧,果然不負母親厚望,她也走上了一條科學研究之路。在與丈夫合作和研究了核裂變之後,她發現了人工放射性的物質,並第一次製造出了人造同位素。因此,伊倫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對母女二人獲諾貝爾獎者。

  從“泰羅製”到“霍桑實驗”

  按照科學原則組織企業職工進行生產和各項工作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總稱科學管理。科學管理形成於20世紀初,1911年美國發明家、工程師泰羅(一譯泰勒)發表《科學管理》一書,正式提出科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從此科學管理這門新興的學科得到廣泛地推廣應用,因此泰羅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1901年泰羅和懷特共同發明了關於高速切削工具鋼的“泰羅——懷特熱處理法”。1906年泰羅出版了《金屬切割技術》一書。他一生擁有40多項發明專利。他完全可以當一名專業的發明家,但他卻醉心於科學管理。

  泰羅是從1881年在米德瓦爾鋼鐵公司擔任工程師時開始研究科學管理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高爐煉鐵,還是要由工人手工操縱一鍬一鍬地把煤送到爐膛裏。泰羅發現給爐膛上煤是一種緊張又勞累的工作。爐前工幹不多久,就被爐火烤得受不住了,累得精疲力盡,誰都不願意幹這種活。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幹的工人工作積極性也不高,對工資資金和各方麵待遇都有一大堆的意見和滿腹的牢騷。

  泰羅工程師主動到一座高爐當上了車間主任,親自帶班指揮生產。他反複琢磨,能不能使爐前工操作既省力、又能快一些離開熊熊爐火呢?他經過反複地觀察和思考,發現爐前工的工作效率並不與他們的體力成正比。有些身體單薄的工人,幹起活來往往比那些長得五大三粗的壯漢利索得多,而且也不像有些人扔一鍬煤那麽費勁,他們的姿勢甚至可以說給一種協調優美的感覺。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工作效率與操作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人添煤時動作幅度適當,身軀和手臂的動作協調靈活,鏟煤時下鍬的角度也適中,送煤時動作穩當而又善於利用慣性,這樣既節省了體力,又提高了速度。而有些人,動作幅度過大,鏟煤時一下鍬戮進很深,同樣提出一鍬煤,他卻費了比別人大許多的力氣。運煤時不是左右擺,就是上下晃,添煤時在爐前照量好一會才把煤扔進去,所以多消耗了體力,影響了速度。

  這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以前誰也沒人注意,泰羅卻很重視。他把爐前工的整個操作分為鏟煤、運煤、回縮三個動作,規定了工人鏟煤時手握鍬柄的姿態、鏟煤時下鍬的角度,送煤時用力大小和手臂前進的幅度,回縮時應保持的姿勢,等等。泰羅以此製定標準動作,然後對工人進行訓練,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不是任何工種的操作都可以分解為一係列動作,研究出每個動作的最佳行為,以最佳行為為標準,來培訓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呢?泰羅後來又在建築工地、金屬切削等不同的行業進行了觀察和試驗。他用電影攝影機記錄下一些建築工人壘磚砌牆的工作場麵,發現他們的一些動作純屬無效勞動。然後他幫助這些工人改進了操作方法,從經過訓練的工人中再挑選出最靈巧、最強壯、動作最標準的工人,將他們在極端緊張勞動的場麵攝製成記錄影片。泰羅在看片時精確地記錄下每一個動作的時間,統計出完成一道工序的操作時間,並據此作出各種工作的生產勞動規範和必要的標準勞動時間。在規範操作的前提下,實耗時間低於標準時間的工人,能得到一天的工資和一定數額的獎金;高於標準時間的工人,隻能按大大降低的計件單價獲得工資。

  泰羅創立的生產組織和工資製度被稱作“泰羅製”。

  泰羅在米德瓦爾鋼鐵公司進行了自己的那一套管理製度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他因此被提升為總工程師。從此美國的一些大企業相繼聘請了像泰羅這樣的能人,充任管理谘詢工程師,這樣,重視和加強科學管理就在企業界推廣開了。我國在五六十年代國營企業實行的計件工資製,實際上就是根據泰羅製結合我國當時的具體情況製定的工資發放辦法。

  泰羅45歲時退休,他不遺餘力地到處宣傳演講他的科學管理原理,在他的這種堅韌不拔的努力下,使得管理科學這門新興的學科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列寧指出,它“一方麵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另一方麵是一係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

  1924年美國管理科學家、社會學家霍桑更新了泰羅的管理理論。霍桑的管理理論是1927年在西方電器公司設於芝加哥的霍桑工廠所做的兩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就是管理科學史上著名的“霍桑實驗”。

  參加霍桑實驗的三位哈佛大學教授,將繞線圈班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給實驗組不斷改善照明條件,對照組卻不改變任何條件。原來設想,實驗組勞動條件好了,一定會提高效率,大大超過對照組的產量。但是這個照明實驗的結果是兩組的產量都在增加。

  實驗人員還在繼電器班組搞個福利實驗。給6名單獨在一起工作的女工,免費供應茶點,縮短工時。她們的幹勁很足,產量比實驗前有明顯提高。實驗人員設想,一旦取消這些福利待遇,產量肯定會下降。但是,取消福利待遇2個月後,產量仍然繼續上升。

  經過實驗人員對工人采取的各種問卷調查,經過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在照明實驗中,不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兩個組的工人都認為自己被挑選參加實驗,是工廠對自己的重視,在實驗過程中管理人員同工人之間關係密切了,配合協調了。照明實驗的結論是:人際關係比照明條件更重要。福利實驗表明,工人從改善福利待遇中受到尊重和關心,就能拚命地幹活,但如果福利條件撤了,對他們的尊重和關心不變,繼續保持管理人員與工人間的平等、合作、友善的關係和感情,工人也會拚命幹。福利實驗的結論是:人際關係比福利待遇更重要。

  泰羅的傳統管理理論一直認為,工人天生是懶惰的,他們幹活隻是為了謀生賺錢,因此必須對工人實行嚴格的監督,隻有用報酬的誘惑才能使他們把活幹多幹快幹好。霍桑實驗表明傳統管理是過於簡單了,它忽視了人際關係這個重要的因素。

  1933年,主持霍桑實驗的梅奧教授,提出了“人際關係學說”。在他出版的《工業文明中的問題》一書中,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論——“社會人假說”。

  霍桑實驗和人際關係學說的形成,為後來行為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思想家羅素

  羅素博學多才,既是哲學家,又是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社會學家。他活了98歲,著作之多在同時代學者中是絕無僅有的,堪稱20世紀的大思想家。羅素對現代西方思想界影響頗深,為了“表彰他捍衛了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樣而意義重大的作品”,瑞典文學院在1950年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1872年5月18日,羅素出生於英國威爾士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曾兩度出任首相,父親是位子爵,母親則是爵士的女兒。羅素2歲時,母親和姐姐都患白喉症去世,父親因悲傷過度,一年多後也離開了人世。從此,羅素就和他的一個哥哥一起住在祖父那裏。

  童年時代的羅素深受孤獨的折磨。他沒有像哥哥那樣被送進學校讀書,而是從家庭教師那裏接受教育。直到11歲那年哥哥引導他學習歐幾裏德幾何學後,他才從中找到樂趣,不再感到孤獨,他從來沒有想象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美妙的東西。數學,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興趣和主要的快樂源泉。

  18歲那年,羅素考進了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起初他主修數學,後來對哲學也發生了興趣。經過三年學習,他於1893年通過了數學榮譽學位考試;接著攻讀哲學,一年後又獲得了倫理學榮譽學位考試的第一位。1895年,他以一篇論幾何學基礎的論文,獲得了三一學院研究員的職位。他的老師數學家懷特海和哲學家摩爾對他影響很大。在劍橋,他還結識了經濟學家凱恩斯和文學家頓·斯特拉奇。

  羅素在學術上探究的麵非常廣泛。獲得研究員職位後,他又去柏林研究政治學和經濟學,接觸了馬克思主義,讀完了馬克思三大卷《資本論》。僅僅一年時間,他就寫出了一本名為《德國的社會民主》的書。在這本書裏,羅素對《共產黨宣言》作了這樣的評述:“共產黨宣言》的文筆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在我看來,精辟的修辭、鞭辟入裏的妙語以及對曆史的洞見,使它成為一部迄今為止最好的政治文獻。在這部輝煌的著作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唯物史觀的史詩般的力量。”

  羅素雖然對《共產黨宣言》作了上述的肯定,但他並不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學說,因此批評馬克思把社會劃分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忽略了介乎二者之間的中產階級即生產技術人員的出現。顯然,羅素對馬克思學說未能理解透徹。

  1900年,28歲的羅素去巴黎參加國際哲學家大會,遇到了一位名叫皮阿諾的意大利邏輯學家。這位邏輯學家提出的一套符號體係,使他受到啟發,覺得邏輯規律應該用符號來表述,而數學其實是邏輯的一個分支。也就是說,全部純數學隻研究用很少數的基本邏輯概念來下定義的概念,而且全部純數學都可以從很少數的基本邏輯原理中演繹出來。他在這一年出版的《數學基礎》一書中,就初步闡明了數學與邏輯是同一的這個觀點。

  回到劍橋大學後,羅素同他的老師、著名的數學家懷特海討論了這個觀點。懷特海對他的這個觀點很讚賞。從此,兩人合作研究數理邏輯學。

  1910年至1913年,羅素和懷特海完成了三卷本的巨著《數學原理》。在這部著作中,他們進一步闡明了數學是邏輯學的一個分支,數學概念可以用邏輯概念來下定義,數學規律可以根據邏輯學的一些前提來加以推論,數學定理可以被證明為邏輯定理;又從這種邏輯思想出發,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符號公式體係。這部著作對哲學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用新的觀點來考察數學知識的地位,推動了數理邏輯學的發展,也是古希臘亞裏斯多德以來最重要的邏輯著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爭爆發。羅素從和平主義的立場出發,反對這場戰爭,也反對英國參戰。他撰寫反戰文章,發表反戰演說,同時積極參加反戰組織不應征聯誼會的活動。

  1916年4月,不應征聯誼會散發一份傳單,抗議對拒絕服兵役者處以兩年的苦役。一些散發者因此而被判處苦役。羅素得知後,立即挺身而出,聲稱那份傳單是他寫的,不能讓散發者受懲罰。其實,他不是那份傳單的主要撰寫人,但他因此而被判有罪,處以100英鎊罰款,或者監禁61天代替。後來他的朋友湊錢交納了罰款,才算了卻了這件事。但是,他在三一學院的講師職務卻被解除了。

  不到兩年,羅素又因寫反戰文章被關進監獄。六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才被釋放。不過,他並沒有浪費時間,在獄中寫了《數理哲學引論》,並且著手寫作《心的分析》。

  1920年,羅素訪問了蘇維埃俄國。當年,他就寫了一本名為《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書。在這本書裏,他一方麵承認“俄國有公正的政府”,另一方麵又說它是“一個封閉的暴虐的官僚製度,它有一個比沙皇時代更嚴密、更可怕的特務體製”。次年,他到中國來講學,住了近一年。他的哲學觀點,對當時中國的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

  回到英國後,羅素第二次結婚,後來添了兩個孩子。大概由於孩子多了的原因,他又研究起教育問題來了。1926年,他的《論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一書出版。第二年,他又創辦了一所實踐他幼兒教育思想的學校——烽火山學校。

  羅素的教育學說是:教育的目的是使每個人快樂和幸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培養受教育者理想的品格。那麽,理想的品格又是什麽呢?他認為它有四個特征:活力、勇氣、敏感和智力。因此,他在烽火山學校裏鼓勵學生自由思想,大膽行動。由於羅素過分注意理想和目的,而缺少實現理想的手段,加上吸收了許多品德不太好的兒童入學,所以,這所學校辦得並不很成功。

  1931年,羅素的哥哥去世,按規定由他繼承家族世襲的爵位,從而使他成為一位顯貴的伯爵。此後,他轉而研究曆史。

  經過三年努力,羅素完成了《1814-1914年的自由與組織》一書。在這部曆史著作中,他把1814至1914年這一百年中歐美政治變化的原因歸納為四點:一是經濟技術,二是政治理想,三是具有卓越能力的人,四是偶然事件。

  在上麵這四點中,羅素尤其強調第三、第四點。他舉了兩個著名的例子:一個是如果普魯士有卓越能力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幼年夭折,那麽過去70年的歐洲史就會和實際發生的不同。另一個是如果16世紀初,英國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不同安娜·保林相愛,那麽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國。因為正是這個偶然事件,英國才與教皇決裂,從而也就不承認教皇把南北美當作禮物贈給西班牙和葡萄牙;而如果英國仍然信奉天主教,那麽現在美國這塊地方很可能會成為西班牙所屬的美洲殖民地的一部分了。

  羅素還寫過小說,並且出版過兩本短篇小說集。這些小說都是用寓言形式寫成的,但並沒有什麽影響。

  1938年秋,羅素應邀去美國,先後就任芝加哥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訪問教授,後來又擔任紐約市立學院教授。1944年10月,他接受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邀請,回到那裏擔任研究員,同時講授一些課程。五年後,他成為三一學院的終身研究員。

  羅素一直認為,宗教主要來自對神秘事物、失敗和死亡的恐懼,所以一向反對基督教。他主張,人們應該堅定地麵對世界上好的和壞的事實,美好的和醜惡的東西,借助於科學和理智去征服世界。他有一段名言:“需要無所畏懼地麵對世界;需要自由的理智;需要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不需要隻看已經死亡的過去。”

  羅素曾經三次競選國會議員,但是都沒有成功。他也從來沒有擔任過政府公職。他曾經這樣坦率地表露過自己的政治觀點:“我不喜歡共產主義,因為它不民主;我也不喜歡資本主義,因為它讚成剝削。”不過,英國官方還是很欣賞像他這樣的學者,1949年授予他榮譽勳章。英國皇家學會也在這年聘請他為榮譽研究員。195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後羅素越來越為政治所吸引。這一年,他動員包括愛因斯坦和約裏奧·居裏在內的許多著名科學家,簽署了一個為爭取和平而合作的宣言。1958年,他當選核裁軍運動主席。兩年後擔任非暴力反抗運動百人委員會主席。1961年8月,他以煽動非暴力反抗運動的罪名被捕,被判處監禁兩個月。1964年,他建立羅素和平基金會。1967年,他建立國際戰犯法庭,成員中包括法國著名哲學家讓·保爾·薩特。該法庭甚至想傳訊美國總統約翰遜,因為羅素認為,美國政府在越南南方的行動,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危險。

  1970年2月2日,羅素在威爾士的彭鬆登德萊斯去世。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