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章 蘭州舞台變奏曲

  繼《西安事變》、《絲路花雨》、《南天柱》之後,進入新時期以來到九十年代初,居住在蘭州的廣大戲劇工作者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創作上演了一大批密切關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優秀劇作。有以正麵反映革命鬥爭曆史的京劇《熱血》、豫劇《魂係太陽河》;有表現“回歸”主題,重建民族情感的話劇《白雨》和歌劇《咫尺天涯》;有展示改革開放新一代農民觀念變化及精神追求的大型隴劇《天下第一鼓》、豫劇《風流保姆》和秦劇《喜狗娃爛漫曲》;有反映家庭婚姻新觀念的豫劇《情殤》和秦劇《三老和兩小》;有根據南極探險科學家秦大河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謳歌新一代知識分子的話劇《極光》;有表現兒童生活的豫劇《早霞》、《姐妹情》,以及蘭州市少兒藝術劇團創作上演的兒童劇《金魚和漁夫的故事》……甘肅作為戲劇大省名不虛傳,在各個曆史時期,無不在蘭州的藝術舞台上回蕩起它堅實的足音。

  1979年開始,在短短的二三年中,蘭州市豫劇團在移植、改編、恢複上演優秀傳統劇目的同時,連續推出新創劇目《金城飄香》、《鐵牌關》、《春暉》、《早霞》、《希望》、《姐妹情》等,創作成績十分突出,給戲曲界同行以極大地鼓舞。

  1982年7月,劇團創作的兒童劇《早霞》和《姐妹情》在眾多劇目中脫穎而出,參加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兒童劇(北方片)觀摩演出大會”。其中,《早霞》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本獎”和“優秀演出獎”的崇高榮譽。其後作為大會推薦的5個優秀劇目之一,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的獻禮演出。

  該劇描寫以小霞為代表的新中國出生的兒童,為維護集體利益,與自私自利的父親何石匠作鬥爭的故事,將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和兒童玩老鷹抓小雞的生活遊戲加以靈活運用,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和行動習慣。舞台布景以富有兒童特點的生動活潑的圖案和線條恰如其分地體現並推動劇情向前發展,深得少年兒童的喜愛。其設計圖和部分劇照參加全國舞台美術展覽。

  該劇導演譚效國,音樂設計侯廷德,唱腔設計高連生,舞美設計劉永清,劇中人何曉霞由畢小紅扮演,何石匠由譚效國扮演,蘭蘭由張亞光扮演,沙鎖由趙長虹扮演,三牛由常香玲扮演(為黨的十二大演出時,此角由朱小蘭扮演)。

  1989年,《甘肅日報》刊登了長篇報道《<咫尺天涯>在北京》,在引言開頭寫道:“在第二屆藝術節北京主會場,大型歌劇《咫尺天涯》以其現實的題材,鮮明的特色,深刻的意蘊,濃鬱的情韻轟動首部歌劇界。”當時文化部藝術局和中國歌劇研究會聯合召開《咫》劇座談會。賀敬之(文化部代部長)這樣評價道:“這是藝術節開幕以來看到的一部很好的歌劇……有濃烈的情感,引人入勝的情節,比較完整的音樂形象,歌詞寫得很好,詩化,很美。”呂驥(全國文聯副主席,音協主席)說:“現在有一種輿論,說是作品不要與時代同步。但是這個戲證明了那個輿論是錯誤的。這個戲完全與時代同步。抓住了時代最尖端的題材,很感動人心。”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著名詞作家喬羽認為,“這個戲以‘花兒’作為它的基礎,它的根,生發出來的一種語言,所以它取得了自己的一種個性。它好就好在音樂和戲的思想主題密切地綜合在一起,這是很不容易的。”劉詩嶸(中央歌劇院藝委會主任)更是興奮不已,十分感慨地說:“1965年周總理看甘肅的《向陽川》後問劇院的同誌:‘你們看這個戲好不好?’大家說‘好’,總理高興地說:‘既然好,你們也弄出一個來嘛’。24年過去了,弄出一個來的仍然是甘肅的同誌。”

  《咫》劇自1984年劇組成立到1989年赴京演出,劇本前後修改7稿。不管怎麽改,劇本作者王誌、高平及其主創人員始終認為,歌劇是用歌唱代替語言,用音樂推進情節的一種高雅藝術,必須要擺脫長期困擾歌劇界的“話劇加唱”的羈絆,突出它的最大特點以“情”動人。在劇中,盡最大努力渲染兩岸雖臨咫尺而隔天涯的民族分離之苦和兩岸人民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心願。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因為政治的對立和阻礙難以溝通融合。為了突出隴籍父女骨肉難以相聚的思念之情,該劇以“花兒”的音樂旋律為主調,同時也與題材相關的福建的南曲以及台灣的歌謠有機地融匯一體,構成了與劇情同步發展的戲劇音樂,達到了“一曲鄉音催魂斷”的藝術效果。正如香港著名藝術家陳寶珠在看完《咫》劇後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戲太感動人了,戲完全是中國人的思想情感。”1993年該劇獲得甘肅首屆敦煌文藝獎,舞美設計參加布拉格國際舞台美術展,獲榮譽獎。

  話劇《極光》是以秦大河參加國際南極探險隊的真實經曆為題材,由甘肅省話劇團奉獻給話劇舞台的又一力作。它在1991年參加“西北首屆話劇節”時劇名叫《我們隻有一個地球》。通過出征前秦大河學滑雪、不顧生命危險采集雪樣、忍饑挨餓等感人的情節和細節刻畫,來表現主人公的奉獻精神和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懷。上演之後,觀眾意猶未盡的審美缺憾使編導悟到該劇忽略了這一活動的國際合作背景及其所昭示的人類共謀和平與發展的深遠意義。正是在這一認識指導下,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開掘出新的審美命題。“我們開始了新的跋涉,翻開曆史,探險活動永遠伴隨著躁動不安的人類。然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科技進步和知識更新,科學探險早已走出了封閉的空間,超越了拓疆掠財的功利性,滲進了當代和平、發展的主流。秦大河與他的異國同伴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建立了生死與共的合作關係,他們是人類攜手合作尋求和平發展的典範。因此,劇本不能隻聚焦於秦大河‘這一個’身上,而要寫出這個英雄群體,寫出秦大河在這個群體中獨特的魅力。”經過重新打造,主題的升華躍上了一個新的審美層次,人類意識的彰顯使該劇更切近南極科學探險震撼世界的本質真實,使主題的展現更加深邃與恢宏。《極光》的精益求精使它獲得參加第四屆中國藝術節的入場券,演出贏得了觀眾的認同和好評。其後,該劇又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革命曆史劇《魂係太陽河》由蘭州市豫劇團創作演出。該劇參加1991年在揚州舉行的“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後又晉京演出。但凡看過演出的觀眾無不深受感動和教育,被認為是一首歌頌紅軍戰士崇高靈魂的壯美詩篇。《魂係太陽河》不同於一般革命題材的劇目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將劇情的發展停留在敵我矛盾衝突的層麵上,而是以“兵敗祁連”為序曲,一開始就將革命人物置於被馬匪包圍的血雨腥風的戰爭情境中,在同誌之間掀起了一場誤會的波瀾。當女戰士謝琴琴為了搞到翻越祁連冰川的幹糧,中了同學陳國昌舅舅煤窯主的圈套,卻因此引起了後來從敵人的包圍中逃出來的戰友們的誤解。當百口難辯、含冤負屈的謝琴琴被拋棄在冰原上,望著戰友們遠去的背影她喊道:“把幹糧帶上,沒有幹糧是過不了冰川的。”在她懷抱幹糧卻被饑寒奪去生命時,她字字滴血地朗聲吟道:“你們知道冰川叫啥名字嗎?它叫太陽河,太陽河!太陽會出來的,冰川會消融的,潺潺細流,一路歡歌……”謝琴琴麵對來自同道者的致命一擊,並沒有動搖對革命的一片赤誠和信心,其中所包容的血肉交融的革命情誼和博大無私的革命情懷,使謝琴琴這一人物形象折射出撼人魂魄的人格力量。《魂》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敢於觸及革命的殘酷性所內蘊的悲劇性因素,喋血疆場的五位女紅軍戰士悲壯而崇高的獻身精神同時使觀眾在情感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1994年,甘肅省承辦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蘭州戲劇舞台進入全麵收獲的季節。除了前麵介紹的話劇《極光》外,還有反映一代偉人毛澤東、周恩來在垂暮之年以驚人的膽略建立中美關係的話劇《艱難時事》;有反映封建君主情愛生活的秦腔曆史劇《白花曲》;有具有濃鬱民族風情和地域風情的歌劇《牡丹月裏來》、舞蹈詩《西出陽光》以及用樂舞形式演繹的《敦煌古樂》;有戲曲《夏王悲歌》、《西域情》、《日月圖》、《唐太宗嫁女》、《莫高聖土》、《月光·金子·夢》等。成為繼新中國成立後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後的第三次創作高潮。

  上述劇目不僅在題材立意上有新的開掘,更重要的一點變化是在抓好一度創作的基礎上重視以導演為中心的二度創作,先後積極邀請了陳薪伊、張繼剛、朱紹玉、薑雲芳等一大批造詣很深的藝術家來加盟創作。由於他們重視綜合效果,充分調動了各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段,綜合了音樂、舞美、表演等各方麵的創作優勢,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品位,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強化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使得整台演出麵貌為之一新。《極光》首開我省無場次話劇的先例,《夏王悲歌》、《西出陽關》和《敦煌古樂》的編導別裁巧構,特別是在舞蹈、服裝、燈光設計上體現出來的求新、求美的傾向,形成了蘭州舞台藝術色彩繽紛的華彩樂章。

  20世紀90年代末,蘭州藝術舞台的創作實踐繼承和發揚了我省把握重大題材的創作傳統,創作演出了展現涼州會盟蒙藏兩個民族化幹戈為玉帛的曆史話劇《馬背菩提》,有以形神兼備的出色表演塑造領袖人物鄧小平憂國憂民情懷的話劇《鄧小平在江西》,還有反映紅西路軍革命鬥爭曆程的歌劇《紅雪》,還有甘肅省敦煌藝術劇院的大型舞劇《悠悠雪羽河》、《天馬蕭蕭》等。

  進入21世紀,伴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戲劇藝術多樣化的價值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反映在藝術創作領域的突出表現就是超越戲劇的教化功能而轉變為追求市場的價值趨向,甘肅省話劇團的方言話劇《蘭州老街》、《蘭州人家》和蘭州市豫劇團的現代豫劇《山月》,就是在這一觀念指導下的創作成果。

  方言話劇《蘭州老街》在創作之初就定位於“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戲”。為了反映蘭州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們把目光聚焦於20世紀40年代的三教九流匯集隍廟的現實生活。通過刻葫蘆、秦腔、羊皮筏子、熱冬果、賣水、童謠等作為蘭州符號的要素,體現了同情普通人生存命運的人文關懷。尤其是《蘭州人家》挖掘出豐厚的人文精神,在不可阻擋和逆轉的曆史進程中,舊的東西在淘汰,新的東西在設計之中;新的會變成舊的,舊的東西並非全是落後的東西,總是要頑強地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在對舊的東西形成高壓態勢的時尚文化中卻常常夾雜著偽文化與矯情的東西。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李大及其子女守望文化的姿態,雖說不那麽崇高偉大卻堅韌、頑強,這是民族文化深層心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折射和反映。蘭州人以特有的幽默方式為生活減壓,緩解著潮流衝擊下的緊張心理,樂觀進取的精神給人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這兩台戲以獨特的俚語風格及本土文化魅力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懷舊情結喚醒了蘭州人沉睡的記憶,他們因想了解老祖宗的過去,而走向劇院。《蘭州人家》、《蘭州老街》分別創下了連續演出七十、六十多場的佳績,出現了近年來不多見的市場效益。

  2003年,由蘭州市豫劇團創排的現代戲《山月》,由山西劇作家紀丁根據賈平凹的中篇小說《天狗》改編,該劇通過一個奇特的婚姻關係及家庭狀態,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現代的“招夫養夫”的悲切故事。該劇由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周樺領銜主演,徐軍、李皖秦等優秀演員傾力加盟,他們的表演貼近自然,不溫不火,準確而傳神地揭示了人物命運及感情糾葛的微妙變化,沁人心脾,回味悠長。該劇的唱腔設計在保持和發揮豫劇本體特色和風格的基礎上,以大西北音調為素材,使粗獷激越的地域性特征更加鮮明。2005年10月,《山月》參加第九屆中國戲劇節的演出。並在河南鄭州、安陽,以及浙江寧波進行了“三市一節(第九屆中國戲劇節)”的成功巡演。

  在全球化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多種文化的相互激蕩和競爭是以藝術產品尤其是精神產品的競爭為載體的。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精品是中國文化走出困境的緊迫任務。以《夏王悲歌》、《大夢敦煌》為代表的精品劇目,響亮地回應了這一世紀呼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