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放下你的鞭子》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個寒冷的冬天,榆中縣縣長王雲海的幾個子女在自己家裏化好妝,從榆中縣政府後門裏出來,到街頭演出抗日救亡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他們感情真摯、刻畫細膩的表演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東三省後,老百姓紛紛逃亡關內。一個老漢帶著他十七八歲的女兒香姐賣藝為生。一開始,香姐心情悲痛難抑、泣不成聲地唱開了“九一八小調”(崔嵬作詞、呂驥作曲):

  高粱葉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

  先炸火藥庫,

  後占北大營,

  殺人放火是真凶,

  殺人放火是真凶,

  中國的軍隊有好幾十萬,

  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

  九月十八又來臨,

  東北起了義勇軍,

  鏟除賣國賊,

  打倒日本兵,

  攻城奪路殺敵人,

  遊擊戰爭真英勇,

  日本的軍隊有好幾十萬,

  消滅不了鐵的義勇軍。

  九月十八又來臨,

  不分黨派大家一條心,

  先要複國土,

  再來講和平,

  親善和平不要聽,

  抗日救國要齊心,

  中國的人民有四萬萬,

  快快起來趕走日本兵。

  老漢嫌女兒不好好賣藝,舉鞭就打。一名工人模樣的青年人從人群中站出來大聲製止:“放下你的鞭子!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趁機給老漢講解不當亡國奴,必須抗日救亡打回老家去的道理,以此來教育觀眾。與此同時,一位女大學生也站了出來演講:“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一邊帶頭喊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不當亡國奴!”、“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觀眾也跟著喊起來。王德芬在《抗日初期蘭州的抗日宣傳活動》中回憶道:“這樣新穎的形式竟收到特別逼真的效果。圍觀的群眾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熱情而激動地往場上捐扔銅錢,真以為我們是從東北逃亡出來的賣藝人呢!”演出結束後,大家才知道這個小劇團的演員是榆中縣縣長王雲海的兒女們,覺得又驚訝、又新鮮,紛紛議論道:“哎呀!原來是縣長的少爺小姐呀!演得真好!”接著他們在縣政府禮堂公演一次,王氏兄妹的演出不脛而走、遠近聞名。王氏兄妹的演出離不開其父王雲海的支持。人們這樣評價王雲海:“他那比較開明、進步的思想和作風,在國民黨政府人員中還是難能可貴的。”

  王雲海,字蓬秋,1891生,河北省高陽縣人。在保定育德中學讀初中時,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組織的“同盟會”保定分會。民國元年(1911年)在保定師範讀書時參加了辛亥革命。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冬,經時任甘肅省民政廳廳長的劉達夫推薦,王雲海當上了蘭州市電燈局局長。上任後在局內反對貪汙浪費,並推行照章收費製度,觸怒權貴受排擠,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春攜家眷到榆中縣擔任縣長一職。

  王雲海生育四男四女。抗戰爆發後,鑒於時局動蕩不安,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暑假期間,王雲海動員遠在上海、南京、蘇州等地求學的長女王德謙、長子王德彰、次女王德芬來榆中縣宣傳抗日。不久,他又把王德謙認識的新聞記者吳渤(即現代作家白危)寫信請到榆中來壯大抗日宣傳聲勢。王德謙、王德彰、王德芬兄妹來榆中後,義務給當地的小學和女子小學做教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元旦組織學生文藝演出,排演了一出小話劇《最後一課》。

  正當他們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的時候,因縣保安隊槍支被盜,王雲海被解除職務,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攜子女離開榆中到蘭州安家。“王氏小劇團”繼續在街頭和“民教館”為群眾演出。他們在“民教館”門前登出廣告,“由上海來蘭的王氏兄妹,春節期間將在大禮堂連演三天抗日救亡話劇《放下你的鞭子》,歡迎自由觀看。”劇組還是原班人馬,由王德彰扮演老漢,王德芬扮演香姐,當時隻有十歲的王德威扮演打鼓小夥計,吳渤扮演青年工人,王德謙扮演一位觀眾大學生。

  第一場的演出,整個大禮堂連窗台、通道都擠滿了觀眾。由於台上台下情感交融,不知不覺間觀眾成了劇中人,同演員在一起,表達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演出結束後,人們奔走相告,第二天、第三天的觀眾猶如潮水般湧向“民教館”,路上人們興奮地嚷著:“走哇,看鞭子去,看鞭子去!”,“快走,鞭子好看極了啦!”

  至此,“王氏小劇團”被群眾改名為“王氏兄妹劇團”,先後應邀為西北訓練團、中蘇飛行員和蘇聯運輸兵演出。王氏兄妹成了名人,王德謙參加了婦女慰勞會,被選為宣傳部長,主編《婦女旬刊》和壁報,並兼任生活組組長。王德彰參加了西北抗戰劇團,任劇務主任兼演員。王德芬應邀到國民黨省黨部,教那裏的職員們每星期唱三次抗日救亡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生死已到最後關頭》、《打回老家去》等等。

  為了促進蘭州抗日救亡工作的深入開展,肖軍、塞克、王洛賓及其女友話劇演員羅珊應邀於四月來到蘭州。肖軍寄居在王德芬家,不久就跟年僅十九歲的王德芬閃電般地談起戀愛,經他倆據理力爭和姐姐王德謙的從中調解,他們終於雙雙離蘭去了四川成都,結成了美滿婚姻。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的夏天,官場失意、隱居在家的王雲海把當時隻有11歲的王德威和9歲的王山托付給來蘭宣傳抗日的“新安旅行團”,讓他們隨團奔赴全國各地進行抗日宣傳。王德謙留蘭結婚,王德彰去四川金陵大學繼續求學。王雲海則南下廣州謀生。在當時的情況下,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是一個“同盟會”會員及其家庭所能做出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