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話劇奏響時代強音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點燃了全麵抗日的烽火。日寇鐵蹄所至,“半壁河山”淪喪,淪陷區不願做亡國奴的人民紛紛攜家帶口流亡內地。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蘭州建市時城鄉人口由抗戰前的7萬猛增至17萬餘人。在全國抗日的政治格局中,蘭州作為西北內陸地區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又是蘇聯援華物資向抗日前線輸送的中轉站,其戰略地位驟然上升。7月29日,中共中央代表謝覺哉抵蘭。8月25正式成立“第十八集團軍駐甘辦事處”(簡稱“八辦”)。11月5日,日轟炸機十九架首次空襲了蘭州空軍機場(拱星墩)、靖遠東灣等處。喚醒民眾,迅速掀起群眾性抗日熱潮為大勢所趨,刻不容緩。蘭州國民黨當局因擔心共產黨借民運工作壯大其政治影響,對推動民運心存疑懼,首鼠兩端。因此在抗戰爆發的兩個月中,甘肅雖有抗戰救國之言論,然終未成為一個運動。

  在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迫於形勢走共同抗日的道路時,蘭州的抗日救亡運動就會蓬勃發展,當國民黨當局推行反共防共的錯誤路線時,蘭州的抗日救亡運動就會陷入低潮。也就是說,隻要蘭州的抗日救亡運動有共產黨(以隱蔽身份)的直接參與和領導,就必然會激發民眾的鬥爭熱情,否則就像一潭死水。蘭州的抗日救亡運動是國共兩黨政治較量的晴雨表。

  由秦腔唱主角的蘭州舞台,在抗戰爆發後陸續出現了十多個劇種近三十個劇團的空前興盛局麵。其中,話劇藝術作為新生事物,引起了蘭州廣大觀眾的極大興趣,生活化的逼真表演和內容上同仇敵愾的時代精神一下子拉近了觀眾和藝術的距離,一躍而占據蘭州舞台的中心。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18日,在甘肅工委向中共中央提交的工作報告中這樣寫道:“婦女會與青抗團是甘肅的救亡因子,聯合劇團是一聲走上救亡的號音,讀書會與《西北青年》,《婦女旬刊》與壁報,血花劇團與《抗敵》報,新安旅行團與平津學生演劇隊,後援會與婦女會之歌詠團,各學校劇團之成立與學生參加救亡高潮一時。”由於各文藝團體的出現,使一向落後、閉塞、沉悶的蘭州古城一下活躍起來。

  甘肅青年抗戰團。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進步青年羅偉、萬良才等人負責的甘肅青年抗戰團(簡稱“青抗團”),參加人員不過一二十名。在國民黨的控製下,沒有明確的目標,工作毫無起色。經謝覺哉、伍修權多次講抗日救國的道理,中共黨員羅揚實、藺克義、樊大畏先後進入“青抗團”後,加強了組織領導,工作才迅速開展起來。經過三個多月的活動,各地各校分團共建立了七十二個,團員發展到三千多人。總團編輯出版了《抗戰通訊》和街頭牆報,組織歌詠隊演出了抗戰話劇和街頭劇。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國民黨甘肅省黨部召開“防止異黨活動會議”,借口統一領導,把“青抗團”等各抗日群眾團體歸並到甘肅省抗敵後援會。

  西北抗戰劇團。是當時的教育廳在甘肅民眾教育館(今蘭州晚報社址)組織的官辦劇團。由專業畫家、音樂教師、大中學生二十餘人組成,進步文化人士塞克、王洛賓、王德彰、羅珊加入後把該團變成由國民黨出錢、進步分子宣傳我黨抗日主張的陣地。他們的足跡遍及河西、青海、隴右一帶。演出了《打回老家去》、《保衛蘆溝橋》等抗日劇目。劇團每到一地,先將十幾幅用白布做的宣傳畫掛出展覽,然後演出抗日話劇、街頭劇,演唱歌曲、講演或教群眾唱抗日救亡歌曲。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是主打節目,王德彰扮演老漢,羅珊扮演香姐,王洛賓扮演小夥計。王洛賓給他在蘭州的戰友們寫信時這樣描述巡回演出宣傳的感受:“多少日月我們頂著風雨,在西北高原上,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來激勵人民,而人民群眾的熱淚,留有手溫的銅錢和那熱情呼喚的口號聲,也激勵著我們。所以,團裏的學生們雖然手掌磨破,嘴唇幹裂,但他們的眼晴卻閃耀著幸福的光彩,因為他們都能為抗戰救國貢獻力量,深深地引以為榮。”

  此後,西北抗戰劇團在蘭州演出過塞克、肖紅、端木蕻良合寫的話劇《突擊》,由塞克執導。羅珊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出色地扮演了一個嬌豔風流的交際花,贏得了觀眾的歡迎和好評。

  新安旅行團。新安旅行團是著名教育家汪達之先生發起組織的抗日救亡團體,團員共有二十餘人,年齡在12歲到17歲之間。從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下半年由淮安開始,劇團經華東、華北、平津等地,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經綏遠輾轉來蘭。沿途寫標語、編宣傳畫、演出抗戰歌曲及街頭劇,放映幻燈和影片,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正如謝覺哉所指出的那樣:“不識字的民眾,他們不能接受書本上的教育”,但“一句戲、一曲歌,能使他永世不忘”。新安旅行團的活動頗受各界人士及群眾的好評。他們來蘭後,住在甘肅省民教館,館長蔡若愚積極協助解決生活困難,安排他們的演出活動。在蘭及甘肅各地演出期間,他們自覺實踐陶行知的“社會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政治理想。謝覺哉曾多次去民教館觀看該團演出,批準徐之光等人入黨,建立了黨的組織,並為該團題詞鼓勵:“以藝術武裝手口,以理論武裝頭腦,從工作中鍛煉成長為鋼鐵的戰士。”三個月的演出活動雖然短暫,卻有力地推動了蘭州的救亡運動,影響深遠。

  甘肅婦女慰勞會。全稱“中華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會甘肅分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在蘭成立,賀耀祖夫人倪斐君為會長,會員多半是一些上層婦女。謝覺哉讓工委負責婦女工作的劉傑同誌協助甘肅婦女慰勞會開展活動,如募捐、慰問演出、辦識字班等。刑華、曾桂英排演了很多宣傳抗日的進步劇目。朱蒂(又名若蘭)、柴木蘭等組織的歌詠隊在雁灘、上西園一帶宣傳抗日,收到了良好效果。

  平津學生演劇隊。由平津流亡學生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在西安成立的,共有隊員28人,內有9名共產黨員。該隊有黨支部,田文仰為書記兼隊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初來蘭,利用甘肅省民教館禮堂茶園及“新舞台”劇場,演出話劇和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他們以精湛的演技,演出了《前線》、《電線杆子》、《八百壯士》、《雷雨》、《日出》、《渡黃河》等劇目。當時所唱的救亡歌曲主要有《義勇軍進行曲》、《流亡三部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太行山上》、《打回老家去》、《大刀進行曲》等,還有一些其他的民歌。他們的歌曲和講演有極強的感染力,博得了蘭州市民的歡迎。為時不久,就被國民黨當局以“宣傳八路軍”而強迫解散。在“八辦”的指導下,一部轉入杜漢三團繼續從事宣傳工作,一部分離開蘭州返回延安。

  血花劇團。其前身是聯合劇團,成立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是由甘肅省青年抗戰團、省外留學生抗戰團、省婦女慰勞會三個團體中的愛好話劇的青年聯合組成的。該團主要負責人為聶青田、刑華、樊大畏,主要演員有瞿錦芳、季飛霞、郝俊傑、萬良才、朱芳蘭、嶽維峻等,參加劇團活動的人數經常約七八十人到百餘人,製作了白色上衣、黑色領帶的團服。演出的主要劇目有《鬆花江上》、《到前線去》、《不要放走漢奸》、《前夜》、《蘆溝橋血花》等話劇及《黃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以後,被強行並入甘肅省抗敵後援會。“聯合劇團”改組為“血花劇團”,戲劇家塞克當導演,排練演出了不少宣傳抗日救亡的優秀劇目和歌曲,並與王洛賓聯手為“血花劇團”創作團歌(塞克詞、王洛賓曲),歌詞寫道:“子彈在響,血花灑遍天涯……”充滿了為抗日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戰鬥豪情。劇團除了在蘭州市張掖路新舞台等場所演出外,還經常深入榆中等地為群眾義務演出。

  在蘭演出的其他話劇藝術團體還有隸屬於國民黨91軍的“天山劇團”,主要演員有崔超、寇家倫、田野、聶蘭英等人,演出主要劇目有《滿江紅》、《屈原》、《夜話》、《北京人》、《桃花扇》等。

  “新西北劇團”在毛誌義、陳果青的領導下,主要演出了《古城的怒吼》、《鳳凰城》、《霧重慶》、《日出》等劇目。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演劇宣傳八隊(原八戰區政治部辦)在蘭演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春去新疆。由黃晨、景明、高仁傑、楊亞林、金錫官等人主演了《雷雨》、《日出》、《天國春秋》、《草莽英雄》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中國戲劇學會(原國民黨西安戰幹團辦)在蘭州等地巡回演出《逼上梁山》、《清宮外史》、《上海屋簷下》、《風雪夜歸人》等劇目,丁尼、範裏、趙秀蓉等人的精湛表演征服了蘭州觀眾。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青年劇社(三青團甘肅支部辦)開始演出《國家至上》、《草原風暴》、《霧重慶》、《女人女人》等劇目。

  八戰區政工大隊、劇教四隊曾一度活躍在蘭州舞台上,演出了《山城夢》、《牛頭嶺》、《日出》、《大明英烈傳》、《女店主》、《金指環》等富有代表性的話劇劇目。

  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譜寫了蘭州前所未有的進步文化繁榮的新曲,雖然它阻力重重,時而猶疑,時而停步,卻始終在親近民眾的道路上奏響了時代強音。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召開以防共反共為主要內容的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實行“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動方針,發動反共高潮。漸漸地,群眾團體全部取消,抗日救亡活動進入低潮。正如共產黨員叢德滋在蘭州當局監獄所寫的小詩《無花果》那樣:“縱然是花兒不在枝頭開,你仍將切切私意結碩果”。在抗日的烽煙中,話劇找到了適合它生長的土壤,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話劇藝術在蘭州異軍突起之濫觴。

  在蘭州眾多的抗日救亡文藝團體中,王氏兄妹劇團以其家庭成員組織的演出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中,雖然這朵絢爛的花不是開放在藝術審美的枝頭上,但它在令人熱血沸騰的激昂氣氛中掩藏不住的一種別樣的深情,讓人回味不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