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楚辭卷第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心得”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故事”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裏,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誌於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裏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弟子。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他先後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麵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72歲時,齎誌而歿。

  天問章句第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心得”

  孔子說:“考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觀察他的經曆、辦事的手段和方法,考察他所安的心境。那麽,這人還怎能隱藏得住?這個人還怎能隱藏得住呢?”

  “故事”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個特別討孔子歡心的叫宰予,他口才極好,善於雄辯。

  一天,宰予問孔子說:“父母死了,兒子要服喪三年,這不是太長了嗎?”

  孔子生氣地說:“君子服喪,吃飯不覺得香,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你卻覺得時間太長。兒女從生下來開始,三年以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死去的父母服三年喪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但在你看來卻可行可不行,你實在無可救藥。”宰予後來做了齊國大夫,因與田常合謀作亂而被誅滅九族。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羽,相貌很醜,孔子開始認為他一定很笨,不會成才的。然而子羽品德極好,辦事公正,學習很用心,後來子羽在江南遊學,跟隨他學習的弟子有三百多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美名。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隻憑言語衡量人才,在宰予身上犯了錯誤;我隻憑相貌衡量人才,又在子羽身上犯了錯誤。看來是不該以貌取人的呀!”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