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大中有多重要

  大中電器創立於1982年,張大中擁有78%的股份,夫人樓紅光擁有剩餘22%的股份。經過25年發展,大中電器已成為全國知名大型電器連鎖銷售企業之一,躋身全國電器連鎖四甲之列。盡管大中電器的經營管理水平一直受到外界攻擊,但它一直是北京最大的家電連鎖商,其在北京的60多家門店是國美與蘇寧爭奪的焦點,這也是張大中一手操盤的爭購戲碼中他得以閃轉騰挪、從中贏得巨額收益的砝碼。

  憑借A股市場的火爆,蘇寧2007年上市公司的市值曾一舉超過國美。如果蘇寧再拿下大中,將在國美總部所在的心髒——北京刺下一刀,這顯然是國美所不能容忍的——於是國美搶先加價到36.5億元,以現金直接支付。

  能讓國美拿出相當於2006年淨利潤的4倍多並購北京大中,確實可以說明北京大中的戰略價值之高。

  如果繞著北京三環路走一遭,你會發現大中電器自1993年以來的精準選址:平均每四公裏一家店的布局,讓北京三環路上的11家大中門店占盡先機。

  以其1997年開業的大中馬甸店為例,這個場地麵積有4000多平方米,年租金更是高達600多萬元。這個價格甚至比很多二環內黃金商圈的價格還高。

  但張大中沒有猶豫,三環交通樞紐的位置以及大賣場的需求堅定了他的判斷。事實上,馬甸店在大中入駐當月就獲得了盈利。至今仍然是北京家電市場最讓人眼紅耳熱的賣場之一,租金價格也比旁邊國美鵬潤店租金低三分之二。

  蘇寧總裁孫為民承認,大中價值最重要的體現是其店麵資源,很多店麵光是租金帶來的優勢就比同行的利潤還高。

  2004年開業的大中中央電視塔店,總麵積更是高達2萬多平方米,雖然年租金也高達上千萬元,但家電產品非常豐富,業內人稱家電連鎖亞洲第一店,年銷售更高達15億元。創造出每0.1秒即售出一件電器的紀錄,保持全國單店產出最高。

  別人認為我的店麵不標準,大的上萬平方米,小的幾千平方米,不符合家電連鎖的規範化。張大中卻認為應該因勢而變。這些在專業人士眼中看來不規範的地方,卻往往在最後成為大中電器讓人羨慕之處。

  有的大中門店會在店門前弄上魚池,所有購物的人都可以釣魚,釣到者可以把魚帶回家。許多不同常人的促銷方案,讓大中一直保持著北京市場的領先地位。

  國美以36.5億元現金全麵並購大中後,國美電器全國門店將達近1100家,並且在北京、上海兩個龍頭地區擁有門店數量上的強大優勢。新巨頭的產生,不但加大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而且對於整個供應鏈都是一種改變。從製造廠家、流通渠道,乃至終端消費者,都麵臨著一次新的震蕩。

  2007年,恰好是黃光裕一手創立的國美電器成立20周年。在這20年的時間裏,國美電器由北京珠市口一家麵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電器店,轉變成了一個占有國內家電分銷市場頭把交椅的零售帝國。好像是為了紀念這一獨特意義的時刻,黃光裕選擇在2007年年底,以36.5億元的現金,大手筆並購了曾經的對手——大中電器。

  整個過程更像是一場撲朔迷離的商戰題材電視劇,黃光裕力挽狂瀾的細節至今還頗讓人玩味:當時競爭對手蘇寧電器給大中開出的價碼並不低,且高調行事,再加上大中電器掌門人張大中與黃光裕宿怨深積,因此,外界顯然並不看好國美對大中的並購。直到12月12日之前,大中電器的並購方似乎還是蘇寧電器。一直蟄伏暗處的黃光裕終於後發製人,密會張大中,印證了他那句商界無域,相融共生的話語。如今,通過並購大中,黃光裕一手操控的國美電器已經在北京以及周邊的華北市場上占據了寡頭地位,把曾經與之匹敵的蘇寧電器拋在了後麵。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