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1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8)

  徐世昌以清翰林出身擔任總統,利用群情厭戰,痛恨軍閥的心理,處處標榜“偃武修文”的文治總統形象,以示與赳赳武夫,窮兵黷武的軍閥主政不同。當然,徐以“文治”標榜,是有政治資本的。宣統三年輯刊任東三省總督時“治績”《東三省政略》;民國3年組織編訂《退耕堂政書》刊行;民國6年又主持編成《大清畿輔先哲傳》;次年輯印《水竹?人詩集》。與前幾任民國總統無法同日而語。他在總統府設“晚清詩社”,與樊增祥、柯勳?、嚴修、易實甫、吳辟疆等清朝遺老和詩人,每周聚宴一次,分題拈韻,互相酬唱,作為粉飾太平之舉,後有輯錄之《晚清詩匯》刊行。在畫家周肇祥家設畫學研究會。創辦中法大學的李石曾赴法,向法國當局讚頌徐為文治總統,法國擬贈以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徐即請黃郛捉刀撰成《歐戰後之中國》一書,旋命吳世湘、曹秉章、許寶珩、謝宗陶審校,增益以史實及儒家倫理,以中英法三國文字印刷,特命朱啟鈐為專使,接受了巴黎大學學位。其沽名釣譽,顯而易見。

  徐世昌就職以後,發表了一係列文告、命令。11月3日下令整頓官風,命令說:“近頃國紀淩夷,官邪日肆。撫宇之職,縱匪為奸;征榷之司,斂財肥己;甚至假公義以侵帑,挾市道以獵官;刑憲不加其身,黨援或庇其後;罔上溺職,無所創懲,非所以肅官方,端治本也。”表示要按法從嚴懲治,貪劣長官徇情容隱,或糾彈不力者,“並予究懲,不稍寬貸”;同時“獎掖廉能”。自己要“尊重法紀”“為國人先”。百官應“正己以資表率”,期以“仕途整肅風氣轉移,各奮天良,弼成民治,有厚望焉!”姑不論這篇民國元首文告形同封建帝王上諭,究軍閥統治之實質,包括徐本人在內,竊國為侯,以權謀私,賣國肥己豈一紙惶惶命令所能矯治?!故而終徐之任,迄未懲辦一個貪官汙吏。就是徐世昌本人也不曾如命令中所表示的要以身作則,他就任伊始,先飽私囊。早在袁世凱任總統時曾開先例,新任總統到任例由財政部撥款150萬元,總統留100萬,餘下50萬分給各部部長。而徐到任後,由曹汝霖過付,徐照數全收,其他閣員應分肥之數悉入其私囊,曹不好索要,其他閣員也不能代索。總統月薪3萬元,辦公、交際費用每月各4萬元。崇文門關稅,清朝作為內帑。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繼承了這種製度,據為總統府所有。徐任總統後,派其親信劉鶴慶任崇文門稅務監督,每月名義上報效徐4萬元。全國煙酒事務署獨立後,徐派其親信張壽齡任督辦,每月公開補助徐6萬元。以上數項,徐每月可收入21萬餘元。至於總統秘密活動費,舉辦內外債時分潤回扣,家用開支一切取之於總統府經費者,遠在此數之外。三年半總統,徐世昌由原來連應試盤費都要人周濟的窮秀才,成為宦囊豐滿的百萬富翁。徐氏懲治貪劣,獎勵廉能的官樣文章,隻是“文治總統”的偽善標榜而已。

  1919年1月,徐世昌寫成《將吏治言》一書,頒行全國。該書引用孔孟“民為邦本”“民為貴”的思想,以為政在人,“設官分職,以民為極”。奉衛民治民為圭臬,“有衛民之官焉,今之督軍是也;有治民之官焉,今之省長,以及道尹、知事是也”。劃分督軍、省長、道尹、知事四級官員職權範圍,“以箴有位”。徐企圖借此使“文武官吏,交相策勉,淬厲以圖,庶幾起衰救故,防患未萌,非惟不佞一人之私幸,其所以再造我全國之民者,抑亦諸君之大幸也。”民國以來,大小軍閥擁兵自雄,割據一方,行政官員皆仰其鼻息。為了爭權奪利,刀兵相向已成常事,兵鋒所及,玉石俱焚、燒殺殲淫、殘民以逞,何論“衛民”!各級官吏,層層盤剝,以聚斂為能事,“治民”隻是害民的代名詞。軍閥們弁髦憲法,廢立總統總理,製造政黨,強奸民意,豈徐之一冊《將吏治言》所能約束!對此,徐世昌並非無知,不過是出自“以文治武”的需要罷了。

  1919年12月4日,頒布了將柯勳?所著《新元史》增入正史,使二十四史增為二十五史。同年發布命令仿印四庫全書,因故未成。

  徐世昌上台即“改弦易轍”,發動“和平”攻勢。在就職通電中說:“極願以誠心謀統一之進行,以毅力達和平之主旨”。不但國內人心厭戰,當時的國際環境也有相同的趨勢,徐世昌就職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帝國主義很快要重返亞洲,為爭奪中國進行角逐。就職第三天,美國總統威爾遜在賀電中要中國早息爭端。由美國返任的美國公使芮恩施轉達美國總統勸中國速謀統一的意向。英國公使朱爾典在外國使節賀徐就職時,代表公使團致詞,希望中國南北統一早日實現。同時,英、法、美、意、日五國駐廣東領事還奉各國政府訓令,向廣東軍政府提出“和平勸告”。歐美各國的“和平”矛頭指向日本及其支持的皖段獨霸中國的局麵。國際和平壓力增強,國內和平空氣日益濃厚。10月23日,社會名流熊希齡、張謇、蔡元培、王寵惠、莊蘊寬、孫寶琦、周自齊等二十四人,通電成立和平期成會,熊希齡、蔡元培分任正副會長。各省反響很大。11月15日,徐世昌鑒於對自己有利的國內外形勢,在北京召集北方各省督軍會議,張作霖、曹琨、倪嗣衝、張懷芝、孟恩遠、趙倜、王占元、陳光遠、閻錫山、蔡成勳、盧永祥以及黑、湘、甘、陝、蘇、川、浙、閩各督軍代表,參戰督辦段祺瑞及全體國務員均出席會議,作出五項決議,如南方不提苛刻條件,一致讚成和平統一方針;歐戰已停,參戰督辦處改為邊防辦事處;收束軍隊;先從調查軍隊實數入手;整理財政,責成各省照章報解中央稅收;預籌各省善後。11月16日,徐世昌發布停戰令。23日,軍政府也發布停戰令。南北軍閥從戰場走向談判桌,北方總代表為朱啟鈐,南方總代表為唐紹儀。1919年2月20日,南北議和會議在上海開始。

  在派出代表公開談判的同時,徐世昌又派人分赴桂、粵、川、黔、滇,暗中與南方的岑春煊及實力派陸榮廷等聯係,通過秘密渠道達成局部妥協,以為釜底抽薪。當時北京有一家小報載一上聯征對,文曰:“北有東海(徐世昌),南有西林(岑春煊),看這兩個東西,怎樣調和南北。”正如該聯寓意,徐世昌的分化政策很快就觸礁擱淺,毫無結果。

  議和會議一開始,就因彼此分贓反複爭吵,斷而複續,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段祺瑞不甘心把吞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在北方代表中安插安福係分子,同時在徐世昌下達停戰令後,指使陝西督軍陳樹藩向民軍發動進攻。並派駐豫奉軍許蘭洲部和直係張錫元部赴陝西助戰,且致書陳樹藩說:“徐氏膽小氣斂,小事可以通融,大事萬難讓步,請弟放心為之,限陰曆年內務必聯合各軍平陝,如弟力有不足,再當以國防軍相助。”掣肘徐世昌,破壞議和會議。

  上海議和開始後,南方首先提出停止參戰借款,取消參戰軍,陝西停戰等問題,並要求撤換陳樹藩。北方代表因得不到北京複電指示,不能負責,於3月2日向北京政府提出辭職,議和中斷。和會導演者走向前台,3月4日、5日,英美公使分別晉見徐世昌,“詢問”議和情形;7日,英、美、法、意四國公使聯合向北京政府施加壓力,提出緩付參戰款,參戰軍不得用於內戰。外國使團迫使日本停付參戰款,日本和北京政府公布中日軍事協定全文。3月4日,徐世昌重下陝西停戰令,全國各界渴望和平,不願議和長此僵持中斷,上海商會等53個團體3月18日集會,並派代表會見北南方總代表,促請恢複和談。4月1日,直係之長江三督王占元等及吳佩孚聯名通電朱、唐,請重開和會。4月6日,陝西停戰。7日,議和重新恢複。北方提出裁汰兵額,地方自治,發展地方經濟,軍民分治和善後借款等一攬子方案,但繞開國會問題。南方則提出包括國會問題的十三點方案。雙方逐條辯論。正式會議外,又以“扃門會議”秘密談判。國會問題是雙方爭論的焦點,南方揭獵木的“護法”,即以恢複1917年被非法解散的國會為主旨,也是政府存在的法律根據;北方以維護安福國會為根本。安福國會是段祺瑞操縱的政治工具,也是徐世昌任總統的法律根據,政治生命係乎於此。雙方爭論激烈,寸步不讓。會議多日,因2億元善後借款對雙方均具有吸引力,僅就軍事問題和善後借款達成初步協議。徐世昌又授意北方代表提出從完成憲法入手的折衷方案,即由舊國會議員在南京召開憲法會議,完成憲法二讀之手續,追認徐世昌為總統。然後公布憲法,解散南北新舊兩國會。目的是滿足南方護法要求,保全自己的總統地位。奔走京、滬之間的吳鼎昌致電朱啟鈐:“同人態度似應強硬,力往決裂一方做去,再以金錢為餌,或可使少川(唐紹儀字)就國會問題之範圍。”徐世昌等指示李純與陸榮廷暗中接洽,以150萬元收買陸榮廷,同時收買南方總代表唐紹儀。軟硬兼施,一麵以強硬手段對付少川,一麵隻好不惜犧牲金錢。其手法仍蹈襲袁世凱的老譜。

  折衷方案觸及安福係最敏感的法統根據,4月15日,安福國會谘請國務總理錢能訓和全體閣員出席議院會議,提出質詰。17日,330餘名安福係議員聯名通電,指責討論國會問題是“越權擅議”,“紊亂國憲,動搖國本”。議和會議再次陷入僵局。5月6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議和會議一度恢複,聯名致電巴黎和會中國專使。要求拒絕對德和約。一致對外的口號並未使會議產生轉機,5月13日再度破裂,南北代表宣布總辭職。1920年6月,和議重開,但不久北方發生直皖戰爭,南方發生粵桂戰爭,南與南不和,北與北不和,南北又複不和。10月30日,徐世昌抓住岑春煊、陸榮廷、林保懌、溫宗堯,以粵桂戰爭失敗逃跑,通電取消軍政府、取消兩廣自主之機,發布統一善後令,想過一過統一中國的大總統的癮。次日,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聯名通電,宣布軍政府依然存在,否認偽統一,指斥徐擅頒統一令,跡近兒戲。徐無視孫中山等的通電,熱衷於成立什麽統一善後會議事務處,公布國會改選日期,任命陸榮廷督辦粵邊防務,譚浩明為廣西督軍。但西南仍成分裂之勢。次年,孫中山任非常國會大總統,南北對立如故。南北議和無形消失,徐世昌所倡導的和平統一終成泡影。

  以“文”臨“武”疲於周旋,無可奈何花落去

  1919年5月,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消息傳來,全國震動,徐世昌正“征求”各方意見,準備在和約上簽字。輿論大嘩群情激奮,北京學生罷課遊行示威,“五四”運動爆發。5月4日,北京政府逮捕遊行示威學生30餘人。段祺瑞等24日通電各省督軍省長,力主和約簽字。罷課、罷市、罷工,抵製日貨以抗議帝國主義侵略,拒絕和約簽字的運動向全國發展。徐世昌變本加厲,限期北京學生複課,以步軍統領鎮壓學生不力,換上任東三省總督時的王懷慶。但學潮仍方興未艾。6月1日,徐公布青島問題真相,並為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洗刷罪責,表揚其“公忠”。同日下令各校學生即日上課,查禁聯合會、義勇隊,違者嚴辦。王懷慶連日逮捕近千人,並令軍警駐紮學校,監視巡邏。學生運動依然如故,軍警捕不勝捕,迫於全國愛國運動的壓力,北京政府不得不撤去軍警,釋放被捕學生,交由學校管理。6月10日,始將曹、陸、章三人免職。次日,徐世昌和錢能訓向國會提出辭職,並於12日通電全國。國會對徐辭職未予批準。準錢辭職以龔心湛暫代。在全國民情激憤之時,徐世昌及段祺瑞操縱的親日國會仍決定以和約簽字為宜。山東各界代表到北京向總統請願,徐一麵情詞懇切予以肯定答複,一麵致電中國代表即行簽字。26日留法學生和華工包圍中國代表公寓,不準其前往簽字,陸征祥等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發表聲明。徐世昌等隻得接受這個既成事實。7月10日,下令宣布了拒絕和約經過,要國人“勿再囂張”,上下一體、共濟艱危。旋簽訂對奧和約,宣布與德停止戰爭狀態。

  日本企圖就山東問題同中國直接交涉。1920年1月23日,廣州軍政府致電北京,首先反對中日交涉。京、津學生遊行講演請願,遭到軍警毆打、逮捕,徐世昌嚴令禁止學生幹政,並解散北京學聯及教職員聯合會。3月5日,吳佩孚反對山東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並於13日、16日以第三師將士、旅長名義兩次通電各省反對。3月30日,山東籍北洋將領王占元、吳佩孚等48人聯名通電,力爭魯案,態度曖昧的北京政府才通電各省表示不直接交涉。

  徐世昌就職宣言中“以啟民智”為中國立足將來世界之本,但在“五四”運動中,他視學生愛國有罪,逮捕拘押,甚至要解散大學,迭次申令嚴禁學生幹政,所謂“民智”者,也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貨色。“五四”新文化運動高漲,科學、民主的新思潮以及社會主義傾向,猛烈衝擊著封建宗法製度的堤防,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也號召同禍國殃民的軍閥、官僚、政客作鬥爭。而徐世昌背道而馳,於10日下令舉行秋丁祭孔。又以親信張鳳台所請,提倡顏李之學;倡導“篤實學術,端正會風”,重印《顏李叢書》,親自為《顏李師承記》作序說:“今世變日新……而不顧名教淩夷之禍。惟習齋、恕穀之學,合道義,賅體用,事事征實,而無偏倚之弊也。”1920年5月,在清朝太仆寺舊址設立四存學會,四存即顏元所說:“存人、存性、存禮、存治”。徐世昌自任名譽會長,張鳳台任會長,李見荃為副會長。並附設四存中學,後又增設四存小學。次年,發行《四存月刊》,徐親自撰寫《?齋述學》等文章,鼓吹尊孔讀經。對抗新文化運動。徐世昌之意,企圖倡顏李之學“轉移風氣”遏止革命潮流。四存學校有懲於“五四”學生幹政而設,學校有一條嚴格的戒律,即學生不準幹預外事,因此,四存學校學生從來不參加北京各學校學生的罷課遊行活動。徐世昌在清末仍允其弟入新式學堂就學,而“五四”運動以後就竟嚴禁兒孫入學,其兩孫即在家延師講讀,防止沾染“過激”思想。

  徐世昌以“文”臨“武”,周旋於各派軍閥之間,操縱各派爭鬥來維持其地位。其出任總統時,皖段即從“徐與北洋派關係甚深,平日於直、皖之間,尚無偏倚,又係文人,舉任總統即可以平直係之心,而於己亦無力能加限製也。”徐出任後,段雖無國務總理的頭銜,北京政府卻在其掌握之中,但直曹、奉張都想問鼎北京政權,而且皆有帝國主義支持的背景。日本因段的“武力統一”政策及媚外賣國行徑經“五四”運動的打擊越來越喪失人心,遂在扶植皖段的同時,又扶植奉張,美、英回到中國這塊角逐場後,放出“和平”空氣,導演“南北議和”,正是針對日本獨霸中國的現狀而來的。吳佩孚以一個師長,在北洋軍閥中輩分較低,敢於領唱“罷戰主和”,和皖段大唱反調,正是此種背景使然。此時,徐世昌正是漂浮在直、奉、皖及美、英、日爭鬥的波濤上的一葉危舟。

  直、皖矛盾在“五四”運動中更加加劇。段祺瑞想以安福係親信王揖唐取代鎮壓學生運動無能的錢能訓;徐世昌則欲以任東三省總督時的部屬周樹模出組新閣。雙方爭執不下,遂出現了財政總長龔心湛暫代的過渡局麵。繼而正式組閣的靳雲鵬,即是皖係中人,也是徐的門生,同曹錕、張作霖均是兒女親家,故為各方所接受。靳內閣在人選問題上又成為爭執的焦點:段堅持以李思浩、姚震、朱深、曾毓雋任“三長一秘”(即財政、司法、交通三總長及國務院秘書長),徐、靳提出的人選遭到段祺瑞、徐樹錚和安福國會的反對。段祺瑞頤指氣使,對靳雲鵬不假詞色,大加責斥,致使靳多次提出辭職。徐世昌敷衍拖延,直曹、奉張電請留任。最後李思浩任財政總長,朱深任司法總長,曾毓雋任交通總長,放棄秘書長職,同時否定靳提出的教育、農商人選。內閣人選問題暫時解決,但直、皖矛盾仍未緩和。

  吳佩孚於1920年1月通電撤防北回,直曹、奉張結成七省反皖聯盟,段祺瑞積極部署,將借“參戰”名義編組的“參戰軍”(已改名“國防軍”“邊防軍”)調回至北京附近待命,並擬在鄭州設立司令部,在河南與直軍決戰。直曹奉張也積極策劃。3月,張作霖借做壽邀請反皖各省督軍代表在沈陽舉行秘密會議,推薦其親家張勳代倪嗣衝為安徽督軍。4月9日,曹錕又借追悼直係陣亡將士之名,在保定召開八省聯盟會議,5月14日,靳雲鵬辭職,海軍總長薩鎮冰暫代總理。6月,吳佩孚北撤至保定,奉軍四營也以“拱衛京師”為名,由獨流移至廊坊。直、皖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徐世昌電召曹錕、張作霖入京與段祺瑞協商,段對靳複職和安福係三總長退出內閣兩點勉強同意,至於解散安福俱樂部,撤回北方和議總代表王揖唐,解除徐樹錚兵權等,均非段所能接受者,6月29日,徐再邀段、張會談,並提出折中性辦法,段不表可否。次日,皖係要人會議激烈反對,主張徐將邊防軍改歸邊防督辦直轄外,其他概予拒絕,會談失敗。7月1日,曹吳發表反皖通電。6日,徐邀請張再作最後調停,因段堅持要懲辦吳佩孚而使會談毫無進展。次日,張作霖離京赴軍糧城,且發表“局外中立”宣言。奉軍以軍糧城為中心7萬餘人,形成援直圍皖態勢。徐世昌看到倒段形勢成熟,於7月4日不顧段祺瑞反對,下令裁撤西北邊防軍總司令,西北籌邊使由李垣護理,特任徐樹錚為遠威將軍,所轄部隊歸陸軍部管轄,段聞訊怒火衝天,於7月5日,下令邊防軍緊急動員。次日,召開閣員和軍政首腦會議,發布聲明討伐曹、吳通電,呈請徐世昌將曹錕、吳佩孚、曹瑛三人褫職,交段祺瑞親自拿辦。徐世昌害怕激起曹、吳反抗,不敢下令,段、徐(樹錚)派重兵圍困總統府,徐世昌被迫依允,於7月9日,下令將吳佩孚開去本兼各職,交陸軍部懲辦,曹錕褫職留任,以觀後效。同日,段成立定國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徐樹錚任參謀長,分兵三路以待。直係聞懲辦曹、吳令下,發表早已擬好的《驅逐安福係宣言書》《為討伐徐樹錚告全國各界書》。同時,曹錕在天津誓師,任吳佩孚、王承斌為前敵正副司令,指揮中、西路,曹瑛指揮東路。吳發表討段、徐通電,宣稱“親率三軍,直向神京、驅老段,誅小徐”。14日,張作霖發布派兵入關通電,奉係助直倒皖態度明朗。14日直皖雙方交火。同日,徐世昌下令各路軍隊退回原防。密雲欲雨幾個月的直皖戰爭,首尾五天,以直勝皖敗即宣告結束,段祺瑞於19日引咎辭職。徐世昌派員征詢直係罷兵條件,吳領銜直係軍師旅長鎮守使通電提出條件,徐世昌一一照辦:免去段祺瑞督辦邊防事務兼管將軍府事務各職;廢除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一缺;通緝重辦皖係禍首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等15人;解散安福俱樂部;撤銷對曹錕、吳佩孚的處分。皖係從此風流雲散,一蹶不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