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1章 懷仁堂新政府成立!開國大典千古勝事(11)

  在計劃毛主席升旗問題的時候人們就想過,毛澤東不可能從天安門上走下來,一下一下地拉動繩子升旗;如由工作人員代升,又失去意義,第一麵五星紅旗應由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毛澤東親手升起來。

  可使用電鈕升旗在中國還是第一次。

  開國大典前一天夜裏,寂靜的天安門廣場上,工作人員正在預演升旗。國旗慢慢地走到中途就不動了。那天晚上有點小風,但是任憑小風拍打,巨大的紅旗仍飄揚不起來。

  時間似乎凝固了。

  猛然,有人醒悟起來。幾個小時前,國旗的正南方,毛澤東主席鏟下了第一鍁土,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這麵有靈氣的國旗在它第一次升起時,自動在半旗位置上向先烈半旗致哀。

  為防萬一,舉行開國大典之時,旗杆下站著幾名工作人員,他們預備著:如果電鈕失靈,就用人工把旗子送上去。

  然而,國旗準確地到達了預定位置。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上,登載著新華社記者李普采寫的報道開國大典的文章。見報前,分管新華社的胡喬木審查了一遍,對李普說:“電鈕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電線連著的細節,否則雖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讀者可能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呢?”

  於是,人們從《人民日報》上看到:“毛主席親自開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杆的電鈕,使這一麵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

  那天22米的高空有些許微風。中央電影局的攝影師羅光達站在天安門中間的門洞處,連續拍攝了許多升旗的鏡頭。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整,丁一嵐站在天安門城樓西側的露天播音台前,用響亮的聲音對著人民解說:

  “參加大會的30萬人民一齊肅立致敬,目視著人民祖國的莊嚴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部隊帶隊指揮員行舉手禮,在隊列中間的幹部戰士以及執行勤務的人員都肅然立正。”

  詩一般的解說詞,激動著億萬人民的心。之後,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收到無數的聽眾來信,沒機會參加開國大典的人來信抱怨播音員講得太少了。

  他們不知道,大部分播音稿是新華社記者當場寫成的。當時的國家出版局副局長梅益坐在城樓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裏,一張一張地看稿子,認為沒有問題的就當場送交播音員。有三兩張稿子梅益請示了胡喬木,做了修改。觀禮台上不少人也打開收音機,一邊聽解說一邊看行進的隊伍,解說錯了怎麽行。

  現寫現播,因此梅益盡管在天安門城樓上,但他連一眼也沒看遊行隊伍。40年後記者去采訪他時,他說隻記得不停地忙。

  而播音員丁一嵐對40年前的那一刻卻記得很清楚。

  離正式轉播還有一小時,丁一嵐與齊越就在麥克風前等候。那時沒有錄音棚,條件很簡陋,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站了7個小時。

  周總理很早就來了,他詢問了每一個崗位上的準備情況。

  “你們怎麽樣?”周總理問。

  “總理放心,全準備好了。”丁一嵐信心百倍。當時她參加播音已4年了。

  丁一嵐當播音員也是機遇。

  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晉察冀日報社接到朱德總司令下達反攻命令的新聞電訊稿。當時還沒有廣播電台,報社連夜組織宣傳隊去附近領導機關宣讀。

  那天晚上,沒有星星,人們把秫秸點燃,舉在手中,圍著站在高腳架上的丁一嵐。

  “我的普通話不錯,將來進城到廣播電台工作吧。”丁一嵐讀完電稿,同誌們跟她打趣,丁一嵐便笑著說。

  張家口解放後,丁一嵐真的成了播音員,從那時到離休,她整整幹了40年。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星星火炬”節目采製了一盤建國34周年升旗主題會的錄音帶。齊越和丁一嵐都在升旗儀式上講了話。

  關於開國大典的解說,當時的文字稿一份也沒留下,隻有現場錄音帶保留了下來。

  大會全體人員,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

  “今天是首都全體各界民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會,現在準備開會。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同誌宣布開會。”

  40年後的丁一嵐,認為這段開場白很像聶帥的聲音,但無把握。

  為了對曆史負責,丁一嵐把這盤磁帶捎給了聶帥辦公室秘書周均倫,請他鑒別。周秘書在聶帥身邊工作了幾十年,他隻聽了一遍,就肯定地說:“這段話是老總說的。”

  周秘書還特意給丁一嵐寫了一封短信。

  丁一嵐同誌:

  感謝您贈送的鄧拓同誌墨寶,開國大典錄音帶的開頭的一段話是聶帥講的,肯定無疑。

  敬祝冬安!

  聶帥秘書周均倫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五日

  開國大典那天下午3點,丁一嵐就見到了聶榮臻。丁一嵐與鄧拓結婚也是聶司令員批準的。鄧拓在報告裏說,自己長期參加革命,在生活中遇見丁一嵐,相信我們能彼此支持,更好地為黨工作。鄧拓的結婚報告很生動,丁一嵐一直精心保存著,卻不想“文化大革命”中鄧拓第一個被揪出來,她隻得把那張紙燒了。

  鄧拓自殺後,丁一嵐並未喪失信心。他們全家被趕到一間平房裏。當飛行員的兒子停飛,女兒也失學,一家人憂憤難當。

  1978年底,“文化大革命”中著名的“六十一人叛徒案”醞釀平反,丁一嵐找到鄧拓的老單位人民日報社,送交了申訴材料。

  人民日報社把丁一嵐的申訴材料登在內參上,中央政治局人手一份。政治局責成北京市委複查。在即將平反前夕,《人民日報》刊登了丁一嵐回憶鄧拓的文章。

  40年的風風雨雨,使丁一嵐非常珍視開國大典時她親口播出的一段話:

  “國旗已上升到旗杆的頂點,開始在人民首都的上空迎風招展。她象征著中國的曆史已經走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將永遠飄揚在人民祖國的大地上。”

  開國大典是一個新生國家邁出的第一步,當然要熱烈隆重。為此,鳴放禮炮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禮炮群坐落在前門一側的南城牆根上,背向天安門。炮手們早就把炮搬來,並固定好了位置。

  開國大典禮炮隊是從華北軍區炮兵中選出來的。

  毛澤東說:“開國大典的禮炮要放28響。”

  政協會上有人提出質疑。

  毛澤東便叫大會籌委會的唐永建起草個說明,但毛澤東沒具體說,唐永建也沒多問。唐永建覺得28響就是28響,沒有問為什麽。而毛澤東說鳴28響是有深刻含義的,因為中國共產黨橫空出世至今,剛滿28歲。

  28響禮炮是對28年黨史的禮讚。報告送上去,毛澤東二話沒說,簽上他的大名,材料下發了。

  開國大典禮炮隊共由108門山炮組成,分為兩組。所以習慣上說54門禮炮。

  禮炮隊的訓練是很苦的,每位炮手和裝填手都進行了強化訓練。

  鳴禮炮時,站在觀禮台上的華北軍區文工團團長劉佳與身邊的幾位代表興致勃勃地數著禮炮。40年後他說,不夠28響,有時兩發之間的距離很遠,有漏響的。

  但負責組織禮炮工作的特種兵司令員高存信說,不可能漏響。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54發炮彈一起啞巴。

  禮炮隊員們十分自豪,因為全中國全世界的人民都聽到了他們代表新中國發出的呐喊。

  巨人的聲音

  升旗和禮炮響過之後,毛澤東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表全國人民的意誌,判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決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於本日在首都就職,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級政府機關,推動各項政府工作。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特此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公告宣讀完畢,林伯渠秘書長宣布閱兵典禮開始。

  閱兵式結束後,已是黃昏時分,天色暗了下來。

  歡騰的群眾遊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前。

  燈籠火把燃了起來,很快由星星點點變成一片燈海。整個廣場和城樓下一片通明。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向外行進。

  呈現出五顏六色的遊行隊伍蜿蜿蜒蜒,交互環繞,像一幅巨大的活動的織錦,按自己的方向走出會場。遊行的群眾唱著歌,高喊著“毛主席萬歲”的口號。

  看著這壯觀、熱烈的場麵,毛澤東臉上始終露著微笑,煥發出慈祥的光輝。

  當遊行群眾喊“毛主席萬歲”時,毛澤東情不自禁地麵對麥克風高呼:“同誌們萬歲!”“人民萬歲!”

  已退場的群眾發現他們心愛的領袖仍在他們之中,聽到了領袖那親切感人的話語,便改變了原來向東西分走的路線,潮水般湧向天安門,擠在金水橋上,狂熱地、拚命地呼喊:

  “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在城樓上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同誌們萬歲!”“人民萬歲!”……

  城樓上下,領袖與群眾,水乳交融。

  看著這熱烈狂歡的場麵,很多參加大典的老人感慨地說:“啊,總算活到這一天,見到了!”

  天安門城樓上的上海市市長陳毅,此時也激動地大聲說:“看了這,總算是不虛此生了!”

  隨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和開國大典的舉行,共和國大廈宣告建立並巍然地聳立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

  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宣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機構的人員任命名單。隨後,各機構很快組建而成,正式開始運轉和工作。

  從此,中國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民族以全新的姿態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共和國如巨人聳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過去遭侵略受欺淩的悲慘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天安門前朱德首次檢閱陸海空

  1949年10月1日,當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宣布閱兵典禮開始後,閱兵總司令員朱德身穿嶄新呢料軍裝,走下天安門城樓,乘著敞篷汽車,威風凜凜地從天安門中間的門洞出來,通過金水橋。

  在金水橋南邊迎候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立即向朱德行了一軍禮,並報告說:

  “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總司令檢閱。”

  立刻,軍樂隊奏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隊與老百姓》《保衛勝利果實》等軍樂曲。在聶榮臻總指揮的同車陪同下,朱德總司令出東三座門,沿著長安東街、東單廣場,直到外國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按順序檢閱了肅立受閱的陸、海、空三軍部隊。

  朱德總司令向全體指戰員問好,說:“祝同誌們健康!”

  立即,指戰員們齊聲響亮地回答:“祝總司令健康!”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萬歲!萬歲!”

  統帥和戰士此呼彼應,如同大海的呼嘯一樣。聲音在京城大街小巷裏滾動著,回響著。接著,朱德總司令重新登上天安門城樓,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他說: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部隊,在反對美國帝國主義所援助的蔣介石反動政府的革命戰爭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敵人的大部分已經被殲滅,全國的大部分國土已經解放,這是我們全體戰鬥員、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後勤工作人員一致努力英勇奮鬥的結果。我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慶祝和感謝。

  但是現在我們的戰鬥任務還沒有最後完成。殘餘的敵人還在繼續勾引外國侵略者,進行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活動。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實現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目的。

  “我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工作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宣讀完畢,檢閱式至此結束。

  檢閱式完畢便是分列式。

  副總指揮楊成武用電話向東三座門外的指揮分所發出了進行分列式受閱命令。

  楊成武後來回憶說:那是最幸福的也是最緊張的時刻。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民主人士都在注視我們,30萬人民群眾都在注視我們。我們將要把人民軍隊20多年的戰鬥曆程,在短暫時間內的行進中顯示出來,將要把整個人民軍隊的風貌,通過有限的行動反映出來。

  受閱方隊在火紅的軍旗下由東向西而來。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八一”軍旗。這支誕生於南昌城頭的人民英雄軍隊,經過血與火的漫長磨煉,跨過漫漫征途,終於行進到了天安門。

  最先通過天安門主席台前的是代表人民海軍的水兵分隊,他們身著嶄新的水兵服,以“八一”軍旗為前導,由東向西行進。當這支年輕的、英姿勃勃的隊伍通過天安門主席台前時,歡呼聲陡然高漲,使人想到澎湃的波濤聲。

  這些沿海島嶼的解放者,從此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保衛者。

  緊接著的就是多兵種的陸軍代表部隊。步兵師的戰士們經過千錘百煉的磨煉,踏著《八路軍進行曲》的節奏,雄赳赳地走過來了。

  步兵師的戰士們組成四十方陣,攜帶著繳獲的各種武器,雄赳赳,氣昂昂,走過天安門主席台前,接受毛澤東、朱德和其他領導人的檢閱。

  來到天安門前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的步兵師是199師,它是1949年7月底編組完畢的。該師從天津調到北平郊外的北苑兵營,後來這座兵營成為總政的黃寺大院。

  為了參加開國大典,一九九師的指戰員們經過了一番嚴格的訓練。

  天壇圍牆外的空地成了他們的訓練場,場地邊緣搭著他們宿營的帳篷。

  戰士們都有一種光榮感,懂得自己是代表人民解放軍的整體接受檢閱的,總擔心到時會出個什麽差錯,影響軍威,因而訓練中特別認真。

  有的戰士在炎熱的酷暑裏訓練時暈倒了,也不願意別人來替換。

  隊伍中有幾個因為幼時營養不良而形成羅圈腿的戰士,走路東搖西擺,訓練時使得齊整的排麵晃蕩著。領導上想把他們換下來,一開口,幾個戰士連哭帶叫、死也不答應。領導很受感動,這些戰士便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加大訓練程度,最後他們終於參加了開國大典上的受閱儀式。

  199師師長李水清當時才32歲,後來談起開國大典上的閱兵式時,坦率地承認:那一次受閱的心理負擔和生理負擔一樣重。將近60個步兵方隊,有衝鋒槍、輕機搶、重機槍、六□炮、輕迫擊炮、戰防地、山炮、火箭筒等等各式武器近6000件,這麽多人,這麽多武器,哪怕出一點問題都會影響全局。

  步兵師通過天安門後,炮兵師、戰車師的隊伍在《軍隊進行曲》和《坦克進行曲》的伴奏聲中相繼開來。

  天安門城樓前響起了隆隆的馬達聲,各種坦克、裝甲車以排山倒海之勢通過檢閱台。炮兵方隊攜帶了92門各式火炮,有十五榴彈炮、十點五榴彈炮、九□野炮、三八野炮、七五高炮、三七高炮、山炮和重迫擊炮。

  戰車師包括摩托化步兵團,輕、中型坦克團各一個,這支鋼鐵的隊伍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反攻”中建立起來的。

  拉炮的牽引車是兩輛一排,車軲轆和汽車擋板都刷了一圈白條。除了機械牽引外,還有一些用騾馬牽引的。這並非牽引車不夠,而是展示車拉炮兵是由騾馬拉炮兵發展來的,檢閱時要對炮兵的發展曆程作一個直觀的回顧。

  來自察哈爾草原的騎兵師分別組成“紅馬連”“白馬連”,1900餘匹馬以五馬並行的隊列通過天安門。騎兵們握槍跨馬,顯出赫赫英風,露出躍躍雄姿。

  曾任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的李健,在開國大典時是特種兵司令部的參謀長。閱兵時炮兵方隊、騎兵方隊以及裝甲兵方隊都由他調度。

  李健回憶說,當時,特種兵所有的武器真像是在開一個萬國武器展覽會,光各種口徑的大炮,就有日式、美式的好多種。它們有的是從蔣介石軍隊手中奪來的,有的是從閻錫山軍隊手中繳獲來的。

  最讓李健難忘的是,閱兵總指揮聶榮臻把一些細小的事情都想到了。

  在閱兵聯席會上,他問李健:“騾馬拉炮,那麽多匹馬,如果拉下糞怎麽辦?裝甲車在天安門前熄火怎麽辦?在檢閱時馬失前蹄怎麽辦?”

  李健一時也無法回答。

  他回到部隊後立即組織戰士們召開了一次又一次諸葛亮會議,商量解決的辦法。

  聶榮臻還親自主持了一次座談會。

  有的戰士出主意說:馬掌用的時間長了,已經磨光,而天安門前又是青條石路,很平,很滑,馬掌也就容易打滑,應當給馬換上新掌,增加摩擦係數。即使萬一打滑,騎在馬上的馭手隻要趕緊收韁繩,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繩子,幫助戰馬脫離失蹄狀態。騾馬拉糞,就給馬安上糞兜子。

  為了防止坦克熄火,阻塞道路,就將坦克安排在隊伍的後麵受檢閱。這樣,即使萬一開不動了,因為部隊已在前麵檢閱完了,後麵是花花綠綠的群眾隊伍,對閱兵式的影響就不大了。

  開國大典閱兵時,坦克沒出問題,馬倒是有一匹差點失了前蹄,好在馭手眼疾手快,猛拉馬韁,結果順利通過了天安門。

  看著這威武、雄壯、整齊的受閱隊伍,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和副總指揮兼閱兵指揮所主任楊成武心裏是多麽高興、激動!

  閱兵式的成功,把人民解放軍的優良素質和軍容軍威顯示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56名委員麵前,顯示在600多名政協代表和30萬名各界群眾麵前,這本身就是幾個月來他們兩人和其他負責人辛勤操勞的報償。

  在閱兵儀式籌備過程中的日日夜夜,聶榮臻事無巨細都要非常認真地加以考慮。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訓練中,他多次主持召開關於閱兵工作的會議,強調說:“我們這支軍隊跨過雪山草地,從金沙江到黑龍江,從長白山到南海邊,英勇作戰,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在這次閱兵中,我們一定要展示出這種精神風貌。”

  他當時身兼數職,除了擔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司令員、代總參謀長等軍隊職務外,還擔任北平市市長的職務。

  盡管工作非常繁忙,他還是很周到地指導著閱兵籌備工作,三番五次地聽取閱兵指揮所的工作匯報,還親自和閱兵部隊的各級領導共同研究訓練中的問題。

  據秘書範濟生回憶,部隊集中訓練地,像先農壇、北苑,他都去過不止兩三回。

  聶榮臻要求部隊一定要練到隊列整齊劃一、軍姿莊嚴、軍容威武的程度。

  在談到防空問題時,他下了一道極為嚴格的命令:

  萬一遇到敵機空襲時,要原地不動,保持陣容、保持隊形!10月1日中午,聶榮臻回到家裏匆匆吃了幾口飯,就趕到東單視察受閱部隊。

  上午10時以前,全體受閱人員已完成受閱準備,1萬多名受閱官兵個個精神抖擻。聶榮臻看了很滿意。

  閱兵式一結束,他沒再觀看群眾遊行,而是回家睡覺去了。因為這幾個月來他實在太累了。

  具體抓閱兵式籌備工作的楊成武,這幾個月來也不輕鬆。給他印象很深的是,在匯報閱兵儀式的基本設想時,毛澤東強調:“我們曆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聽了毛澤東的指示,楊成武心上的弦繃得更緊了。感到對閱兵之事決不能掉以輕心,絲毫也不能出問題!

  為了圓滿完成開國大典閱兵式這一從未有過的盛大儀式,他不僅查閱了許多有關閱兵的資料,而且四方求教,走訪了當時在北平的軍隊高級領導人。

  在受閱部隊訓練期間,楊成武不但去陸軍的各兵種代表部隊訓練地檢查,而且還去視察了空軍和海軍閱兵部隊的訓練情況。

  在各軍兵種分訓的基礎上,楊成武和閱兵指揮所的其他領導又組織了就地合練,最後,又利用夜間在天安門前組織了兩次地麵部隊合練。

  在兩個多小時的閱兵式中,楊成武全神貫注,一分鍾也沒有離開自己的指揮聯絡位置。

  當閱兵式結束時,他懸著的心才放下。這時,疲勞和困頓馬上向他襲來。

  飛過天安門的空中戰神

  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上,當戰車師通過天安門時,人民空軍的飛機分別以三機和雙機編隊,一批又一批地飛經天安門廣場的上空。

  天安門前,天上地麵,渾然一體,匯成了壯觀雄偉的立體閱兵壯觀景象。

  當飛機飛臨天安門上空時,廣場和城樓上爆發出如雷如潮的掌聲。人們揮動著帽子、手帕,一個勁兒地歡呼、跳躍。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中央人民政府其他副主席、委員都興奮地仰視著人民共和國自己的空軍和飛機……

  空軍參加檢閱儀式,難度可說是更大。

  當時人民解放軍的飛機和飛行員數量極為有限,大多是從國民黨軍隊中起義過來的。

  閱兵儀式的最初設想,隻是安排飛機撒發傳單,沒有出動飛行隊參加開國典禮的計劃。

  直到8月底,中共中央才考慮在開國大典上除地麵部隊外,空軍也要出動。

  9月1日,中央軍委召開閱兵會議,傳達和討論了中央的指示。但是,直到9月22日,空軍參加開國大典的計劃表才出台。這時,距開國大典的時間隻有8天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