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2章 懷仁堂新政府成立!開國大典千古勝事(12)

  在此之前,中央軍委為了保衛北平的安全,保衛政協會議的順利召開和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指示軍航空局立即組織一批飛機飛往北京南苑機場。

  7月3日,先檢修出的9架飛機飛到南苑機場。

  到8月5日,陸續飛來的各種飛機達17架。當天,航空局成立了“南苑飛行隊”。從9月5日開始,執行北平的空防任務。

  飛行隊長是由原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14期畢業生徐兆文擔任。後徐跳傘受傷,便改由邢海帆為代理飛行隊長。

  邢海帆原是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12期畢業生。

  1948年秋,邢海帆從國民黨統治區來到解放區,後被調到華北軍政大學任教,負責防空課程。

  不久,他接到了赴北平進行航空接管工作的通知。原來黨中央已決定任命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葉劍英為北平軍管會主任,並組建了航空接管組,由軍委四局童陸生局長任組長,邢海帆和另外幾位搞航空的同誌任組員。

  當年12月中旬,他們從石家莊附近的獲鹿縣南新城步行出發,去接管敵人在北平有關航空部門的一切。

  他們在北平的良鄉縣城過了陽曆新年後,於1949年1月18日,奉命進駐南苑機場,與第四野戰軍所屬由東北老航校組織的航空接管組會合,合組成了“北平軍管會航空接管處”。由老航校航空接管組長、時任東北老航校大隊長的方華同誌任處長,油江同誌任副處長,吳鍾昆同誌任副政委,下設各科隊和辦公室,邢海帆和另外兩個同誌在辦公室當秘書。

  同年5月,北平軍管會航空處改建為華北軍區航空處,人事沒有變動。

  1949年5月下旬的一天,方華處長告訴邢海帆,周恩來副主席向軍航空局長常乾坤、處長方槐和他,傳達了黨中央很快要在北平召開新政協會議,商討成立中央政府的意圖。為了保證北平的防空安全,需要組建一支能擔負防空作戰任務的空軍部隊,簡稱飛行隊。

  為什麽要組織飛行隊呢?

  因為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的6架B-24轟炸機空襲了剛解放不久的南苑機場,使機場遭受了一些損失。

  飛行隊的隊長內定由方華處長兼任。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意圖,方華處長立即進行準備。

  6月4日他同邢海帆登上去東北的火車,先到了哈爾濱,他即去牡丹江大隊部辦理手續,邢海帆則在招待所裏等他。他們於6月下旬到達長春市老航校校部,受到校首長的接見,並向他們匯報了工作與此行的使命與任務。

  7月初方華同邢海帆到長春市附近的公主嶺機場。老航校新成立的P-51飛機訓練隊就設在這裏。隊長是紅軍老幹部、曾在新疆學習過飛行的夏伯勳,負責飛行訓練工作的是駕P-51機起義的楊培光主任,受訓學員由老航校選調,飛機主要是將各地繳獲的P-51機,集中在沈陽東塔機場修好後,經試飛合格,才交付公主嶺P-51訓練隊,為北京飛行隊使用做準備。

  方華和邢海帆來這裏的目的,主要是盡快掌握與恢複P-51機的飛行技術。方處長過去隻飛過蘇聯飛機,美機P-51從未飛過,須進行改裝訓練。邢海帆雖有P-51機老手,但也一段時間未飛行,須恢複技術,更負有幫助方處長的改裝訓練任務。他們倆心急如焚,到達後第二天一大早兒,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機場,開始學習和訓練。

  邢海帆為方華開始P-51機座艙實習,介紹各種儀表的作用與性能、各操縱係統的功能與操作方法,大約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這時飛行訓練結束了,但空中還有一架飛機正進入航線,準備著陸。就在這時方華跨出了座艙,走下飛機,即沿著滑行道進入跑道口處,停站在那裏全神貫注觀看最後一架飛機的著陸動作。就在這時,負責訓練的一位同誌沒有注意滑行道口站著人,即開動停機線的一架P-51機,滑向滑行道口方處長站立處。

  邢海帆還站在飛機上未走下,見狀雖大聲驚叫,但被轟鳴的發動機聲所淹沒,無濟於事。頃刻之間,眼看著方華被螺旋槳打得粉身碎骨,慘不忍睹。這場意外事故給新中國正在起步的航空建設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方華處長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老紅軍、受人尊敬愛戴的好領導。他從小參加革命,經曆了長征,後在新疆學習飛行,學術兼優,幾經磨難險阻,才回到延安。1945年後在東北創建老航校並負重責,這次又肩負重要使命來進行P-51機改裝學習,不幸犧牲。

  這次意外事故發生後,組織上決定邢海帆留在公主嶺,由他負責P-51機的飛行訓練工作。

  邢海帆受命於重大事故之後,深感責任重大,惟有充分集中發揮飛行教員、機務人員和有關人員的集體智慧,群策群力,在訓練隊領導下,兢兢業業,竭盡全力,將過去所學的知識,積累的訓練工作經驗,根據現實條件,靈活運用,才能把P-51機訓練工作保質保量保安全地完成好。

  1949年8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的飛行隊,仍按預定計劃在北平南苑機場成立。隊長由徐兆文擔任,他原名徐思義,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空軍軍校14期畢業生,曾留學美國,參加過對日作戰。隊裏飛行員由中共地下黨員、起義飛行員和老航校訓練的飛行員擔任;機務人員則由老航校訓練的和報到的原機務人員擔任;並配備了政工和行政人員。隊裏的主要作戰飛機P-51,是集中修好選調來的,有十多架。

  這是一支具有一定防空作戰能力的空軍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軍部隊。

  飛行隊正式成立後,就開始一邊訓練和一邊擔任防空警戒值班任務,由飛過P-51機曾參加過作戰的飛行員擔任。

  同年8月的一天,隊長徐兆文駕P-51機練飛行,飛機發生故障跳傘,降落在馬駒橋的田地裏,腳被高粱茬子紮壞,傷勢很重不能走動,短期不得痊愈。在這種情況下,組織上決定急電將邢海帆調回北平,由他擔負起代理飛行隊長職務。

  邢海帆接到電報後,很快趕到沈陽東塔機場,駕駛一架修好試飛合格的P-51機,飛赴北平。

  當他降落在南苑機場後,看到許多熟悉的麵孔,停機線上停放著一些各型飛機,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別來僅兩個多月,這裏發生巨變。隻是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不禁令他感慨萬千。

  9月初,飛行隊又接到上級指示參加開國大典的空中受閱任務。

  作為飛行員,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大家無不歡欣鼓舞。

  高興之餘,邢海帆作為代理隊長,更感到肩上沉重的壓力。空中校閱飛行,他雖然見過,可沒有親自參加並負責組織過;時間又如此緊迫;飛行員也是不久前才從各處集中一起的,彼此還不很熟悉;而且所有飛機大都是繳獲的破爛,機種龐雜,性能各異。要完成這項空中校閱任務,真是困難重重。

  飛行隊受領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的光榮任務後,隊領導立即開會研究貫徹落實。隨即召開全隊大會,進行傳達、動員和部署。

  當邢海帆傳達上級下達的校閱任務、隊政委王平陽作動員講話之後,大家紛紛表示要在這千載難逢的機遇麵前,盡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計,排除萬難,完成這一偉大而光榮的任務。

  會後各單位又召開小會,表決心,擬計劃,訂措施,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

  關於校閱飛行方麵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邢海帆會同所有飛行員進行了反複研究,一致認為要確定參加受閱飛機的機型和數目,以及如何使多種性能不同的飛機,隊形整齊,秩序井然,準時通過天安門上空,而且還要預防敵人空襲和顯示軍威與實力。

  飛行隊研究確定的具體方案是:

  參加校閱的飛機為P-51機9架,編為一、二、三分隊;蚊式機兩架,編為四分隊;C-46機3架,編為五分隊;L-5通訊機1架與PT-19教練機兩架,合編為六分隊。除兩架蚊式機成一字橫隊外,其他各分隊皆為三機成品字隊形。

  參加校閱的飛行員編組是:空中總領隊、機群指揮員,由邢海帆擔任並兼第一分隊長機,左右僚機為林虎與孟進;第二分隊長機楊培光,左右僚機為閻磊與王延洲;第三分隊長機趙大海,左右僚機為麻漢洲與毛履武;第四分隊長機鄧仲卿,僚機為王玉珂;第五分隊長機劉善本,左右僚機為謝派芬與徐俊英等人;第六分隊長機方槐,左右僚機為安誌敏與任永榮等人。所有受閱飛機除單座機隻有一名飛行員外,其餘多座機俱有兩名以上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參加受閱飛行。

  受閱飛行的飛機和飛行人員編組方案確定之後,即進行航行的研究確定。

  首先將各參閱飛機的飛行時速做出規定。計P-51機為340英裏,蚊式機為300英裏,C-46機為25英裏,L-5機與PT-19機為70英裏。其次選定校閱航線由東向西飛行,東郊的雙橋無線電鐵塔上空為起航點,距天安門30公裏左右,目標非常明顯。再次,立即根據上列條件,進行細致的航行計算和圖上作業,得出由起航點按速度不同,各分隊之間前後距離與出發時間先後的數據等,務求達到井然有序地出現在天安門上空。

  在進行航行計算和圖上作業時,當時沒有航行圖,隻得用北平市的五萬分之一普通地圖代替,好在航線距離不長,誤差也小,可以忽略不計。

  在考慮防備敵人的空襲方案時,建議上級特準P-51機中的四機帶彈受閱,一有敵機來襲,即從空中前往攔擊。這是特殊情況的特殊處理,按通常慣例,校閱飛行的飛機是不準帶彈參加的。

  為顯示軍威和實力,飛行隊又精心製定了這樣一個計劃:

  P-51機9架,最先通過天安門上空後,再直飛並右轉彎,沿北城牆外側飛行,正好接上第六分隊,再次通過天安門上空。使人們看見天空飛機是一個整體編隊,前後都有9架P-51機受閱。

  在開國大典正式進行空中校閱那天,在場的外國記者,見狀發出電訊,驚異中共空軍一夜之間,竟有如此實力,真是奇跡。

  這消息也威懾著國民黨空軍,從此再也不敢來北平搗亂了。

  以上措施都是集群眾智慧,報上級批準,才得以實施的。

  圖上作業完成之後,為檢驗飛行方案和各種計算是否準確可行,又進行了總領隊和各分隊長機的多次試飛,證明方案可行,各種航行計算也準確,符合飛行實際。最後還組織了一次全部參加受閱飛機的預演。

  在準備開國大典飛行隊參加空中校閱的預演時,發生了一個值得一提的插曲。

  這天正值懷仁堂裏新政協開大會,周恩來副主席在會上發言。

  忽然,傳來了隆隆的飛機聲。

  代表們忽聽隆隆的機群轟鳴聲,由遠而近,以為是國民黨的飛機來轟炸北平城來了,心裏不安起來。

  周恩來見狀,麵帶笑容地告訴大家:請不要誤會,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他們是擔負防空任務,是保護我們的,這是他們在進行飛行演習。

  代表們聽後,頓時反憂為喜,止不住心中的喜悅,熱烈鼓掌和歡呼,久久才平靜下來。關於飛機的保障準備工作,則分工由隊政委和機務部門領導組織大家研究,製訂出措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報隊裏批準組織實施。因為要圓滿完成防空和校閱任務,保障飛機不出事故,是關鍵之一。

  當時全部飛機都是繳獲後經拚湊修理而成,又加上器材缺乏,給保證飛行帶來異常繁重的檢修任務,機務人員們的辛勞可想而知。

  他們常是夜以繼日地工作,飛機不準備好就不吃不睡。他們這種不怕苦不怕累,極端負責的精神也感動和激勵著飛行員們,大家說,隻有盡心盡力飛好,才對得起機務同誌們。機務同誌們還將所有飛機精心擦拭,使破舊飛機像新的一樣。

  朱德總司令在聶榮臻代總長陪同下,於9月中旬視察了南苑機場,檢閱了飛行隊的飛機和空、地勤人員,他在訓話中對飛行隊慰勉有加,給了很大的鼓勵與鞭策。

  政工和行政人員的工作,都是圍繞著防空與校閱兩項重大任務進行的。他們跟班操作,起到很好的檢查、督促和保證作用,使全隊精神振奮,鬥誌昂揚,團結協作,幹勁十足。

  航空處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也深入飛行隊、親身指導、檢查、督促各項工作,也是使防空和校閱各項準備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並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飛行隊按上級批準的防空和校閱飛行準備計劃,經過各部門認真細致周到的準備,又經過嚴格的檢查,並經過多次試飛和預演,認為符合上級的要求,於是向上級寫出報告,經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部批準實施。

  眼看新政協會議即將正式開幕,開國大典空中校閱也日益臨近,飛行隊擔負的防空任務也更加吃緊。這時為了加強警戒值班和增強戰鬥實力,除每天有4架P-51機值班外,又將所有能作戰的P-51機和能作戰的飛行員,都組織動員起來,做好戰鬥準備。一旦敵機大批來襲,就將凡能升空作戰的人機全部出動,打擊來犯之敵。

  這一時期上至中央軍委領導,下至飛行隊所有人員,都非常重視防空作戰任務,沒有絲毫的疏漏和怠慢。

  1949年9月下旬的一個淩晨,飛行員比機務人員稍後來到了機場,忙著盡快做好戰鬥準備,以防備敵機拂曉來襲。

  忽然,值班參謀跑來叫邢海帆接電話。當他問道你是哪位,對方即答:“我是聶榮臻。”邢海帆驟感駭然,怎麽聶代總長直接來電話了?聶代總長繼續說:“剛才下麵向我報告說,他們聽見遠處有轟隆隆的聲音好像是飛機的聲音,怕是敵機來襲,故我問問你們,得到有敵機空襲的情況沒有?”

  邢海帆當即回答,這裏沒有收到敵機空襲情報,也沒有聽到轟隆的聲音,我們飛行隊已做好戰鬥準備,以防意外。

  過了一會兒,代總長辦公室來電話說,經查原來是一場誤會,是下麵的人聽見了老百姓早起推大磨的聲音,誤以為是遠處敵機的機聲。

  一場誤會,一場虛驚。這一事情也足以說明當時剛解放了的北平,上上下下的人們對防空是多麽的重視與關心。

  飛行隊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後,就憋著一股勁,急盼著校閱時刻早些到來,可這時好像時間有意過得慢似的,大家都感覺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才盼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開國大典隆重舉行。飛行員們預先對準表,嚴陣以待。

  下午4時整,校閱飛行預定的起飛時間到了。

  總領隊一聲令下,受閱飛機就按計劃依次起飛,編好隊形,按高度差配置,在北京東郊雙橋無線電鐵塔上空,盤旋待命出航。預定的時間到了,總領隊準時下令,各分隊即按預定方案,依次飛向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廣場上30萬群眾的檢閱。

  邢海帆此時的心情萬分激動,也有些緊張,全神貫注在領隊機的操縱動作上。

  他這時不敢東張西望,當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群眾歡聲雷動時,他也幾乎要大聲歡呼,但隻能屏住氣不敢亂動,怕引起飛機的絲毫偏差。

  當機群通過天安門上空時,也正是地麵機械化裝甲部隊列隊通過,一時間天上是飛機,地麵是坦克,一副威武雄壯場麵,既是為新中國的誕生獻禮,也使百年來受盡屈辱和苦難的中國人揚眉吐氣。

  當藍天上突然出現新中國的戰鷹,天安門城樓上,黨和國家領導人無不高興地揮手致意,在廣場上的30萬軍民,更是欣喜若狂。

  校閱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後,空中校閱宣告結束。機群即向左轉平安降落在南苑機場。這時飛行隊的全體人員都聚集在停機線前,歡呼開國大典空中校閱飛行任務勝利圓滿地完成,大家日日夜夜的辛勞,結出了豐美的碩果,很多人興奮得流下了熱淚,興高采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晚飯時,食堂為慶祝新中國誕生和圓滿完成空中校閱任務,略備酒菜以示慶祝,大家開懷暢飲,度過光榮幸福的一夜。邢海帆在全部受閱飛機都安全降落之後,才舒了一口長氣,頓覺肩上的重擔減輕了不少。慶幸飛行隊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完成了這艱巨重要的任務。

  飛機安全降落以後,邢海帆等幾位受閱飛行員代表,很快匆匆驅車進城,趕到北京飯店參加開國的第一個國宴。

  那天晚上除毛主席未參加外,所有黨政軍領導都參加了,也有很多民主人士和外賓,宴會非常盛大隆重。席間周總理走過來敬酒,他笑容滿麵地說:同誌們你們飛得很好。今後國家還要建設強大的空軍,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接著朱總司令出來敬酒,他帶著濃厚的四川口音說:

  “同誌們你們飛得很好。從今天起,我就算是名副其實的海陸空三軍總司令了。”

  說得大家都高興地笑起來。

  首長們的嘉勉鼓勵,使在座的飛行員代表們終生難忘。國宴結束後,代表們又去中山公園,觀看文藝演出,有法捷耶夫和西蒙諾夫為正副團長的蘇聯文化代表團的表演,大家第一次欣賞到烏蘭諾娃的芭蕾舞和其他精彩節目。

  緊張繁重的工作圓滿完成後,上級給假三天,進行短暫休整,然後進行從下而上的總結,找出工作中的優缺點並表揚好人好事,推薦出立功受獎者上報,最後召開全隊人員的總結大會。

  會後邢海帆才得以進城,看望一下妻兒。很快邢海帆又接到通知,代表飛行隊去天津參加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楊成武召開的閱兵總結會。楊成武同誌時任20兵團司令兼天津警備司令,駐防天津。

  總結會上,飛行隊的受閱工作受到大會的表揚。

  會後回京,邢海帆向領導做了匯報。至此,邢海帆在飛行隊的任務已告結束,隨即得到通知調新建的濟南第五航空學校工作。他即去東北老航校辦理了手續,於1949年12月向正在籌建的濟南第五航校報到,踏上了建設祖國航空事業的新征程。

  為開國大典拍照的記者

  共和國開國大典,在中華民族曆史上,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莊嚴日子。

  那偉大的瞬間,有多少顆激動的心,有多少張歡樂的臉的啊。而更讓人難忘的是天安門廣場上那盛大的場麵;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那莊嚴的情景。

  如今,當我們打開曆史畫卷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那一幅幅記錄曆史那偉大的一瞬間不朽的照片。

  看到這些照片,人們自然會想起那位為共和國誕生留影的記者。她就是侯波。

  自1949年起,她擔任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隨行攝影記者達12年之久。在那4000多個日日夜夜中,她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共和國年輕時代的風貌。

  她感到這些照片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前夕,領導人十分忙碌。9月21日新政治協商會議隆重召開,30日晚8時勝利閉幕。侯波一直負責會場的拍攝工作。當時不難看出,首長們是緊張的,麵孔是疲勞的,而仍然精神飽滿地與各界人士討論和製定著國家的根本大法。

  當時侯波也很興奮,回憶起自己是個苦孩子,14歲到延安,是“吃延安人民的小米長大的。”(毛主席語),知道老百姓所受的苦,也體會得出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那真是千千萬萬先烈的鮮血換來的。過去“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沒人看得起自己。現在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反動的統治,中國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就要揚眉吐氣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值得歡欣鼓舞的大事,怎不使人興奮,怎不令人激動!

  當慶典的準備工作緊張地進行的時候,天安門城樓上一麵開會,工作人員一麵布置。當時國家非常困難,沒有很好的條件,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打扮這個莊嚴的地方。首都人民以高度的熱情清除了天安門兩側和長安街等地的垃圾,拔掉了雜生的荒草,把天安門及廣場打掃得幹幹淨淨。雖然沒什麽裝飾,卻是樸素大方,八盞紅紅的宮燈給城樓增添了無盡的喜慶氣氛。

  10月1日下午3時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宋慶齡和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走上天安門城樓,整個天安門廣場沸騰了。在廣場上奏起慷慨激昂的國歌,一麵“血”染的五星紅旗在54門禮炮震天動地的響聲中冉冉升向高空。

  毛澤東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莊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侯波從照相機的鏡屏上看到天安門廣場上數十萬雙含著莫大幸福的眼睛和數十萬雙充滿感激的手,朝著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歡呼萬歲的情景,看到毛主席不斷地揚起雙手向大家高呼:“同誌們萬歲!”“人民萬歲!”心裏異常激動,按下一個個快門,搶拍了一個個曆史性鏡頭。

  當時天安門城樓的圍牆不像後來那樣有欄杆,隻覆著光禿禿的琉璃瓦。侯波拿著一個120相機,捕捉著每一個珍貴的瞬間。

  那時能得到一些膠片是很不容易的,必須節約著用,拍一張是一張。因而當時拍的照片,幾乎每一張隻有一個底片。

  領導同誌則不喜歡給他們照,總是說:“給群眾多照些。”

  幾十年後,侯波還記得拍攝開國大典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那張照片時,周恩來正好站在侯波麵前,走過來拉住侯波的衣角,還不住叮囑他,別緊張,小心一點。

  當時侯波激動極了,強忍著就要奪眶而出的淚水按下了快門。

  這張珍貴的曆史照片有許多人都看見過,但卻極少有人知道有這樣一個使侯波終生難忘的故事。

  在這位記者的鏡頭麵前,屹然站立著的是一群時代的偉人。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他們來自於人民,理解人民,惦念著人民。他們的衣著、舉止是那麽的平凡。但他們的人格、胸懷和氣魄卻是無與倫比的偉大。

  開國大典從下午3時一直持續到晚9時,毛澤東主席一直在向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到晚間已有些支持不住,就彎腰伏在圍牆上。

  這時,侯波站上了圍牆,兩個同誌扶著侯波的腿。當時她隻想著把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人這段曆史記錄下來。

  侯波曾拍攝過一張毛主席宣布共和國成立的照片,主席嘴是張著的,周圍站著其他領導人。

  40多年後,侯波和徐肖冰辦展覽時,不少群眾一定要在這張巨幅照片下留影,說是可以感受到當年激動人心的氣氛。作為當年給毛澤東主席拍照的侯波,對此不禁為之感動。

  幾十年之後,作為當年慶典的忠實記錄者,撫今追昔,不禁由衷地懷念那莊嚴而熱烈的時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