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0章 懷仁堂新政府成立!開國大典千古勝事(10)

  當時,南苑區政府對參加開國大典遊行隊伍安排是:10月1日上午9時,在永定門外侯莊集合,10點鍾到達指定地點――天壇西門;南苑鎮以北各村的隊伍,步行到侯莊;南苑鎮以南各村的隊伍,因路程較遠,8時前到南苑火車站,坐火車到永定門,再到侯莊集合,遊行結束後,再回永定門坐火車開往南苑。那次所坐的火車是沒有頂棚,隻有槽幫的大敞車。那些沒有出過遠門,沒有坐過火車的農民,上了火車以後,滿懷喜悅的心情直挺挺地站在車廂裏,從心眼兒裏高興。帶隊同誌怕車啟動後摔著人,讓大家坐下,可誰也不肯坐下,都想看看四周的景色。火車到達了永定門車站,又整隊趕到事先安排好的會合地點。

  時間還沒到9點,各村參加開國大典的遊行隊伍已經陸續到齊。

  為了提前到達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報到地點,在清點人數後,便集合隊伍出發了。當到達天壇西門時,那裏已經有很多的人。

  10點鍾,南苑區參加開國大典的隊伍準時在市裏同誌的指揮下,跟隨其他單位隊伍的後麵,往北向珠市口進發。

  到達珠市口後,往東到磁器口又往北,進崇文門到東單,從東單再往西到了東三座門,就在東三座門西邊,長安街路南,這才算到了指定的位置。

  就這一段不遠的路程,就足足花了3個小時,快1點時才到達。因為路上遇到許多參加遊行的隊伍,走走停停,有時又要跑一段。一切都要按計劃行事,哪個單位在前,哪個單位在後,誰在左誰在右,都有一定的次序,一點都不能錯位,完全聽從指揮進入大會會場。

  在下午遊行時,南苑區的隊伍走過天安門前,人們不停地振臂高呼:

  “毛主席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歡呼聲此起彼伏,在天空中震蕩著。

  人們在歡呼的同時,兩隻眼睛凝視著天安門城樓上,淚水迷住了眼睛,就趕緊把它擦掉,隻想清清楚楚地看看偉大領袖毛主席,看看中央其他領導同誌。

  為了能夠仔仔細細地多看兩眼,人們在天安門前站著不走,擠成了一團,有人的鞋子都被踩掉了,等工作人員催著讓走時,一看隊伍已經走了很遠,趕緊跑著去追趕隊伍,又有的人把鞋子跑丟了。

  最後,隊伍已經離開天安門很遠,長安街上的西三座門都過了,大家還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希望能再看到毛主席一眼。

  就在群眾遊行隊伍通過天安門時,善解人意的毛主席,在天安門的城樓上,從中間走到東頭,又從東頭走到西頭,頻頻向遊行的群眾招手,揮帽致意。在人們高呼毛主席萬歲時,他舉帽高呼:“人民萬歲!”

  毛澤東那純正渾厚的湖南口音從擴音器裏傳出,聽得清清楚楚。

  有些愛動腦筋、愛琢磨事的人事後提出,遊行群眾高呼毛主席萬歲時,毛主席為什麽高呼人民萬歲?有人回答說:“是毛主席要求人們把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保證江山永不變色。”

  大家一致讚同這個意見,認為這種分析有道理。

  天安門前一步三回頭

  在參加開國大典的30萬人中,有一支人數很多的學生隊伍。

  對於北京的學生來說,天安門太熟悉了。他們過去在這裏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過多次鬥爭。雖然國民黨的大刀隊,天天乘著大卡車,揮舞著大刀,殺氣騰騰地在大街上橫衝直闖,呼嘯而過,瘋狂鎮壓學生運動。但是,大家互相鼓勵和安慰: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天馬上就要亮了。”

  盼啊盼,終於盼到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從西直門進了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學生跑到街上,唱啊,舞啊。《解放區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響徹城區的每一個角落。

  此後,學生們參加了北京市的清潔衛生運動,為整修天安門多次進行了義務勞動。開國大典前夕,北京各大學的校黨支部和團組織,積極安排團員和進步同學,準備赴天安門參加開國盛典。

  當時,北京有12所大學,參加開國大典達幾千人。

  10月1日,當天剛剛蒙蒙亮,東方露出第一線曙光時,準備參加開國盛典的同學早早地就起床了,等著集合號令。

  早上7時一過,學生會負責人就把隊伍組織好,拉出校門,開赴天安門。幾千名學生集合在西樹林裏等待著遊行。

  當時,天安門前沒有寬大的廣場,更沒有人民大會堂、曆史博物館及紀念碑。現在紀念碑和紀念堂的地方是一片小樹林。

  大家到了鬆林以後,拉開了隊伍,不停地唱啊,跳啊,一遍遍地唱《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大家手舉酸了,嗓子唱啞了,仍不停下來。

  鍾聲響了三下,時間已到下午3點整,開國大典盛會開始了。大家翹首向天安門望著,指著說:“這是毛主席,朱德總司令,那是劉少奇,周恩來。”

  還有誰?大家沒見過相片,認不得。互相猜著、問著。忽聽得禮炮震天動地響起,大家默默地數著一聲、兩聲、三聲……共28響。為什麽是28響?大家你望我、我瞧你,誰也回答不出來。

  一個曆史係的學生驀然領悟道:“28響是象征著中國革命走過了28年的艱難曆程。”

  有人說:“還是曆史係的有學問。”

  在國歌聲中,大家看到第一麵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站在隊伍中,大家心如潮湧,激動萬分,默默地想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屈辱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饑餓、內戰不會再有了。我們大學生也不會再過畢業就是失業的日子了。這是多麽來之不易呀!”一邊想著,一邊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一邊高呼著口號,一邊走過天安門。

  大家一步一回頭,視線久久不肯從天安門離去。直到位於長安街石碑胡同口附近的西三座門才罷休。

  遊行結束後,大家又準備參加當天晚上的遊燈晚會,便興致勃勃地折回到西樹林,等待著夜幕降臨。

  天漸漸地黑下來了,提燈遊行開始了。

  廣場上,數萬人每人手中提一個紅紙燈籠向天安門走去。九路隊伍,一路接一路。人人手提燈籠,高低錯落,遠遠望去,宛如一條蜿蜒蠕動的五彩繽紛的火龍。

  活潑的大學生,邊走邊踩著歌曲的拍子,舞著手中的紅燈,像是跳龍舞。

  大家跳著,舞著,一直到了很晚。

  當天晚上回家後,大家徹夜未眠。回味起開國大典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幕情景,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縷晨曦。

  天安門前閱兵部隊大操練

  閱兵典禮方案經中央批準後,由楊成武和唐延傑等人具體負責的閱兵指揮所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首先是物色指揮所的人員,先後從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區和有關軍兵種抽調了一批幹部。

  參加閱兵分列式的部隊,其陸軍大部分來自第20兵團、平津衛戍部隊;海軍和空軍的閱兵的代表部隊,則由有關部隊的首長指定抽調。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達1.64萬名。

  閱兵的序列為:一、海軍代表部隊:由海軍學校與華東艦隊各一個排編成;二陸軍代表部隊: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各一個,其中戰車師包括摩托化步兵團、裝甲車團、坦克車團各一個;三、空軍:飛機17架。

  為圓滿完成開國大典閱兵式這一從未有過的盛大禮儀,閱兵副總指揮楊成武不僅查閱了許多有關閱兵的資料,而且四方求教,走訪了當時在北平的解放軍高級領導人。

  劉伯承司令員早年留學蘇聯,知悉莫斯科紅場閱兵的情況。他對楊成武談了有關閱兵的細節,並通俗而又具有概括性地說:閱兵無非就是展示一種特定內容的儀禮,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達到了。歸根到底一句話,馬糞外麵光!

  他的這一詼諧比喻引得大家都笑了。

  楊成武又訪問了陳毅司令員。陳毅以富於鼓動性的聲調說:沒有什麽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勝了,還愁搞不好一次閱兵?不就是隊列嘛!通過隊列,把我們的軍威顯示出來,讓中國老百姓看看,這就是自己的軍隊,這就是新中國的軍隊。

  楊成武還訪問了原國民黨東北軍的幾位老將軍,了解他們以往閱兵的做法。

  當時在中國的蘇聯顧問,也為楊成武等人就閱兵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

  1949年7月底,受閱部隊分別集結於北平市郊,開始進行訓練。訓練期間,閱兵司令員朱德親臨西北郊炮兵駐地視察。

  閱兵部隊的指戰員見到朱老總,都說朱總司令像個老兵,很威嚴又慈祥,沒有架子。第20兵團炮團參謀黃雲橋說了一個情況,朱總司令乘坐一輛吉普車,由於道路不平,車子突然熄火了。這時,參加閱兵訓練的部隊指戰員一擁而上,推著車走,使車子又重新發動起來。

  受閱部隊的訓練,是按照總參謀部和閱兵指揮所的要求,按軍種劃分訓練場地,由各部隊首長負責組織實施的。為了掌握情況,楊成武和唐延傑經常分頭到現場觀看。

  在天壇閱兵訓練場,楊成武見到了來自天津警備部隊的幹部戰士,他們是第20兵團第199師的。天壇圍牆外的空地就是他們訓練場,場地邊沿搭著他們宿營的帳篷。戰士都有一種光榮感,理解自己是代表人民解放軍的整體接受檢閱的,總擔心別到時出個什麽差錯,影響軍威,因而訓練中都很認真。

  有的戰士見了楊成武,將鞋子脫下來說:司令員,你看!才穿幾天的新布鞋底就破了。

  楊成武回答說:還得準備磨破幾雙鞋!

  天天拔慢步,練分解動作,腰酸腿痛的,這對剛從槍林彈雨中衝殺過來的指戰員來說,算不得什麽苦。但是,有些老兵認為太單調、太枯燥,用不著花幾十天時間這樣練,表現出急躁或滿不在乎的情緒。

  隊列課目難以訓練,也難以講解。它是一種形式,在特定時空裏本身又是內容。

  楊成武對戰士們說:軍隊、軍隊,是軍都有隊,都講究隊列、隊形。古代講陣法,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諸葛亮熟知八卦陣,那種“陣”實際上就是變化的隊列,隊列的變化。孫子練兵也很重視練“隊”。我們軍隊即使打遊擊時,也還是講究“隊形”的。我們軍隊在20多年的浴血奮戰中,養成一種優良作風,英雄氣概,崇高品質。我們要通過我們的外形,我們的動作,我們的隊列,將這種好的作風、氣概和品質有形地展示出來,告訴全國和全世界人民,這就是打敗國內外強大敵人的正義之師,這就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率領的英雄隊伍!我們在開國大典中搞閱兵,其意義也就在這裏。

  出於一種責任感,楊成武每到一個訓練場,都少不了要講一講這方麵的道理。除了陸軍的各兵種代表部隊外,他還到了空軍和海軍的閱兵部隊訓練駐地。

  海軍分隊中大都是剛剛穿上海軍服的陸軍戰士,也有海校的教員,還有原國民黨政府海軍起義的官兵。

  空軍的受閱飛行大隊的飛行員們,都有一番不簡單的經曆,或是我國第一所航校即哈爾濱航校培養出來的第一代飛行員,或是從特殊地區歸來的中共地下黨員,或是國民黨政府空軍駕機起義者。

  陸軍序列中的騎兵代表部隊,由華北騎三師組成。這支部隊的成員多數來自內蒙古大草原。他們在市郊三河鎮集結,由第68軍參謀長宋學飛組織訓練。

  各軍兵種在分訓的基礎上,均就地進行了合練。

  然後,閱兵指揮所在天安門前組織了兩次地麵部隊合練。

  為了不影響市區交通,每次合練都是在夜間進行的。

  天安門城樓是開國大典儀式的主席台,也是閱兵合練的檢閱台。這座古樸壯麗的城樓坐北朝南,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從結構上看,它與我國古代其他城樓一樣,都是由台、樓兩部分組成。但它的規模與氣勢之大,堪稱天下第一。城樓豎立於城台之上,這兩部分高近35米。巨大的紅色圓柱,金黃的琉璃瓦,淩空飛簷,成排鬥拱與金龍等多種圖案彩繪,匯成了一派富麗堂皇、溢彩流金的景觀。

  城台下有券門五闕,居中的券門最大。

  天安門前有金水河,河上的七座石橋都是由漢白玉構築而成,河畔有石獅兩對,蟠龍華表也是兩對,豎立於城門前後。

  明清時,天安門是舉行“頒詔”大典的地方,“頒詔”就是舉行特定的儀式,頒布皇帝文告。當時天安門前11公頃範圍內,是一個“T”形的場地,東、西、南三麵都有圍牆和牌樓。東、西牌樓各有妝門三闕,我們稱之為東三座門、西三座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這片以紅色高牆圍成的皇家禁地,也難以再保持它的神聖和寧靜。

  辛亥革命之後,人民群眾多次在此舉行愛國集會和遊行。隨著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古城的名勝古跡已歸屬人民;天安門和它前麵的“T”形廣場,迎候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盛典。

  以天安門為中心點,長安街東西400米內,將是閱兵分列式的行進路線。每次合練,都進行到拂曉才結束。

  9月的天安門廣場之夜,常常是人山人海。除了閱兵部隊,參加遊行的群眾隊伍也分批來這裏熟悉集會位置和進行遊行演練。

  國慶大典的籌備委員會對集會時的位置都預先劃定:

  天安門東西兩側觀禮台為機關團體;

  集會聯合指揮部設於西城台,另有幾個指揮分所分別設於廣場上;

  除長安街中段為閱兵分列式行進路線外,長安街中段南側屬於不參加分列式的武裝部隊集會區域,軍樂隊居於其中間部位:

  其後,是以鐵路工人為主的工人和農民;

  其餘區域分別劃歸團中央、學生、工人和廣大市民。人民群眾集會與遊行,主要由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負責組織。

  軍隊人員中,如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訓練處處長唐永健等同誌也參加了群眾場麵的組織工作。

  在閱兵儀式的籌備過程中,聶榮臻事無巨細,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多次強調說,我們這支軍隊踏過雪山草地,從金沙江到黑龍江,從長白山到南海邊,英勇作戰,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在這次閱兵中,我們一定要展示這種精神麵貌。

  他還三番五次地聽取了閱兵指揮所的工作匯報。當時他身兼數職,除了擔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司令員、代總參謀長等軍隊職務外,還擔任了北平市市長的職務。繁忙之際,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還是很周到地指導了閱兵籌備工作。

  在談到防空問題時,他下了一道極為嚴格的命令:萬一遇到敵機空襲時,要原地不動,保持陣容,保持隊形!他連隊伍行進時車輛熄火與騾馬失蹄、拉屎、拉尿的對應措施,也都一一詢問到了。

  這成了越南國旗嘛!趕快去拆下來

  10月1日淩晨,已是一夜未睡的周恩來敲開了值班室的門,想再了解一下開國大典的準備工作情況。

  突然驚醒的值班員睜著一雙惺忪的眼睛,沒有把一個問題講清楚。

  周恩來看到值班員的這副神態,皺皺眉頭,沒再說什麽,抓起電話直接打到天安門城樓,口氣很嚴肅。

  天剛蒙蒙亮,周恩來又登上天安門城樓,見是蘇凡在上麵值班。他問了蘇凡幾句話,又在城樓上轉了一圈,然後走下石階,來到天安門廣場,從遠處觀察天安門城樓布置的效果。

  突然,周恩來問工作人員:“城樓上掛的哪國國旗?”

  工作人員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周恩來說:“這成了越南國旗嘛,你們趕快去拆下來。”

  原來,天安門城樓的正麵休息廳用了八麵縷空的大屏風裝點門麵。日本美術家肖野覺得原來的背景封建氣味太明顯,就設計出一套方案,把主席台背後的八麵大屏風用大木框罩住其中六麵,隻留中間兩麵當門。大木框正中放一顆金色大五星,用20匹紅布顯出長方形光芒。

  周恩來審查過這個設計方案,但誰也沒料到紅布的光芒會融成一片。

  景布好後,眾人從近處看,連聲稱讚,沒想到從遠處看,因20匹紅布的光太濃豔,給人的視覺是合成了一片紅光,像一片紅布中央綴著一顆五星,成了一麵越南國旗。

  周恩來主動承擔責任說:“這是我的疏忽,不怪你們。”工作人員趕快跑上城樓,把木框拆了下來。

  但是,當天報紙還按原來的樣子進行了報道:“城樓正中有巨大金星,下麵烘托了巨幅紅布褶成的光芒,紅黃交織。”

  事實上,這個紅黃交織的方案已經遭到否決,城樓上的裝飾也拆掉了。

  由於周恩來的細心,避免了可能在國際間造成的不良影響。

  毛澤東的代表證丟了

  1949年10月1日,這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莊嚴日子,終於來到了。中南海菊香書屋裏的毛澤東,仍保留著上午休息、晚上通宵辦公的生活習慣。10月1日早上6點,天已大亮,毛澤東還在辦公室俯案辦公。這時,周恩來打電話到毛澤東的衛士值班室,關切地問:“主席睡覺了嗎?”

  正在值班的衛士長李銀橋回答說:“還沒有啊。”

  周恩來在電話中急切地說:“你們要催促他休息麽,下午2點還要開會,3點還要上天安門,你們要想辦法勸他早些休息。”李銀橋走進煙味很濃的毛澤東辦公室,輕聲地把周恩來講的話報告給他,勸道:“主席,早點休息吧。”

  毛澤東沒有馬上答應,直到把文件批閱完畢,才立起身子,走到院子裏散步,活動一下筋骨。

  10分鍾後,毛澤東上床入睡,交待李銀橋說:“下午1點鍾叫我起床。”

  下午1點,衛士們叫醒毛澤東,並準備好了毛澤東參加開國大典的禮服。

  下午2時整,毛澤東步行來到勤政殿。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領導人和其他委員都已在此集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員宣布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

  在這次會議上,51歲的周恩來被任命為新中國的第一任政府首腦――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下午2時50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們分別上車。車隊從勤政殿門口出發,出中南海東門,5分鍾後便到了天安門城樓後麵的空地上。

  心情舒暢的代表們下車後,又說又笑,氣氛很是熱烈。毛澤東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走到最前麵,朱德、劉少奇等依序跟上。

  從樓下要爬100個石台階,才能到達天安門城樓上。

  毛澤東在衛士的攙扶下,沿著城樓西頭的樓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途中,毛澤東不時停下來,等著後邊比他年紀大的領導人。

  這時,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突然發現,應該由毛澤東別在胸前的燙金紅綢條找不到了。這紅綢條就是代表證。

  每位登上天安門的政協代表胸前都別有紅綢條,上麵印有佩戴者的名字。毛澤東主席和其他六位副主席的紅綢條上的名字是用金粉印上去的。

  此時,各位副主席胸前的紅綢條都端端正正地別著,而毛澤東胸前卻是光光的。

  開國大典專門請了蘇聯攝影師來拍彩色影片,如果出現毛澤東沒有代表證的鏡頭,其政治影響可想而知。

  葉子龍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葉子龍馬上找到中南海布置科長鍾靈,讓他趕緊補一個代表證給主席戴上。

  鍾靈受命,立即跳上一輛吉普車,返回中南海的工作室,在一張紅綢條上手寫“毛澤東”三個仿宋字,又迅速給三個字噴上金粉。沒等墨跡幹透他就跳上汽車,趕到天安門城樓時,毛澤東已走了一大半台階了。

  鍾靈二話沒說,風風火火地跑了上去,把小綢條交給葉子龍。葉子龍急忙上前幫助毛澤東把綢條別在胸前。

  如今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的影片和照片,他胸前的紅綢代表證非常醒目。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大典前的最後一刻才匆忙補戴上去的。

  莊嚴時刻

  重新別上代表證的毛澤東望著還未走完的台階,禁不住思緒萬千。

  李自成甚至更遠的陳勝、吳廣,出現在他的眼前,中國農民起義,由轟轟烈烈到煙消雲散。毛澤東一向認為,陳勝、吳廣的失敗,一是功成忘本,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

  他又想到了曾取得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劉邦。在西柏坡時,他曾向高級幹部講過劉邦得天下的典故。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席間叫諸將坦率直言,說說他為什麽能得天下。大臣高起、王陵便說:“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則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未取天下之由也。”劉邦卻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理國家,扶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擒)也。”“善用人者得天下”,毛澤東當然知道這一點。

  毛澤東思慮重重地拾級而上,腳步很慢,也很沉重。古老的台階已到了盡頭,天安門廣場的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他微微一笑,邁上了最後一級台階。

  可以乘坐電梯的毛澤東一步一步走上了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廣場上紅旗飄揚,升國旗的儀式就要開始了,主持大會的林伯渠大聲宣布:

  “請毛主席升旗。”這時,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小聲提醒著他。

  “請毛主席升國旗。”林伯渠又大聲宣布了一次,增補了一個“國”字。

  接著,話筒裏傳出焦急的問話:“升旗的機關在哪裏?在哪裏?你說呢?”

  天安門城樓上的人們不知道他們的自言自語通過轉播電台擴散到空中,然後從全中國第一台打開的收音機裏播放出來。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在大城市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還沒有經驗。

  如果他們知道在他們西側的露天轉播台上,那靈敏的鋼絲錄音帶會捕捉到他們小聲的隻言片語,他們一定會緘口不言。

  終於到了那一個莊嚴的時刻。

  毛澤東用力地按動了電鈕。

  巨大的國旗緩緩地升上天空,定格在22米高的白色鐵杆上。

  國旗順利升上天空,大會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永建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因為用電鈕升旗的點子,是他想出來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