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關於深化農村改革問題

  近幾年來,關於農村改革如何向縱深發展的問題,說法很多,路子不清,重點不明,基層的同誌無所適從,這是當前亟待統一認識的一個大問題。

  我認為,如何深化農村改革應當從農村發展的需要來考慮。改革不能脫離實際,改革的目的應當是促進發展,促進農業基礎地位的加強。從這一點出發,農村內部改革的重點是否可以這樣說,即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責任製,推進雙層經營,建立健全社區性合作組織,發展社會化服務。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責任製的問題,中央已經反複強調多次,老百姓心裏也是比較踏實的。當前的薄弱環節是統一經營抓得不夠,應當作為重點來抓。之所以這樣說,有這麽幾條根據:

  第一,這是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製的需要,是農戶發展生產的需要。從陝西情況看,目前,多數農民的生產能力是有限的,平均計算,一個農戶隻有八九百元的固定資產,積累水平大約是每年七八十元,離開統一經營,離開集體的力量,有很多事情是單個農產所無力承擔的。在區、鄉就農業生產過程來說,至少有八項需要統一經營來評決:①良種,②深翻,③灌溉,④植保,⑤防疫,⑥脫粒;⑦用電,⑧農田基本建設。這些生產環節沒有統一經營,農戶的生產潛力就很難進一步挖掘出來。

  第二,統一經營是社會化服務的基礎。我們現在的農村,服務組織,有屬於政府部門的農技、農機、水利、種子等服務體係,有屬於流通領域的供銷社、信用社等,也有農民聯合起來的各種服務組織。這些服務組織當然可以直接和農戶打交道,但在很多事情上必須經過統一經營這個層次,例如農技推廣、水利建設、植保防疫等等。因此,統一經營的服務是整個服務體係的基礎層次,這一層次搞不好,社會化服務就難以實觀。

  第三,統一經營是對過去合作製度的繼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改革總的來看是成功的,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實事求是地說,也存在一些失誤。十年農村改革,我們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四項:一是提高農產品價格,減輕農戶負擔,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二是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責任製;三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四是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這四條改革措施中,以家庭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責任製是最重要的,符合我國農村實際,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前穩定農村大局,首先要穩定家庭承包製,不能動搖。

  但是,在80年代初期實行家庭承包製的時候,由於認識不一致,一些地方放棄了領導。當時有一句流行很廣的話,叫做“上邊放,下邊望,中間有個頂門杠。”搞得一些中間的幹部不敢領導,怕當“頂門杠”。農村改革,手是放開了,但也出現了自流現象。結果有的地方,一是把集體財產幾乎分光了,有的村集體成了空殼,東西沒了,人心也散了,二是沒有加以區別,一刀切。三是實行“大包幹”以後的一段時間,抓統一經營不力,相當一部分地方集體實力弱,統一經營搞得差,幾乎隻剩下分戶經營一個積極性了。這幾年的糧食徘徊與這些失誤有一定的關係。對於這些失誤,我們有些同誌似乎有點回避:一段時間,連“合作”二字都不敢提了。這就給人們造成了一個錯覺,好象我們放棄了合作道路,好象毛主席搞的合作化全部錯了。這個問題應予以澄清。

  我的看法是,改革以前的合作化、公社化,盡管有不少缺點和錯誤,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以說,沒有農業合作化,就不可能在短短的30年中建立起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我們不能因為失誤就把過去全盤否定。

  我們現在搞的以雙層經營為基本內容的合作製與過去是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對過去是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簡單地說,就統一經營而言,是繼承;就家庭承包而言是否定。二者的結合解決了集體優越性與農戶積極性的統一問題,這是發展。承認這一點,就應當把加強統一經營,完善雙層經營作為合作製度建設的一個基本內來抓,我們在農村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要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就要堅持合作製度。列寧一再指出,在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努力在農村推行合作製度是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列寧的這個論點並沒有過時。統一經營是合作製的一個內容,不能把統一經營和堅持合作製度割裂開來。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如何加強統一經營

  從陝西的實踐看,加強統一經營,需要解決五個問題:

  一是組織形式問題。統一經營由誰來搞?我的意見還是要由經濟組織來搞,設置社區性合作組織還是必要的。這是因為,第一,村民委員會是自治組織,而合作組織是經濟組織,其職能是生產服務、管理協調、資產積累、資源開發和興辦企業等,這兩個組織不完全相同,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當然,一些地方的村委會也在搞統一經營,但這時它實際上扮演的是經濟組織的角色,而不是自治組織的角色。第二,村委會的設置範圍與社區性合作組織並不完全相同。村委會是按行政村設置的,社區性合作組織是以過去的基本核算單位(多數是生產隊)為基礎的。第三,村委會無法獲得經濟法人資格,在商品交換和對外經濟往來中名不正,不方便,從發展的眼光看,設置社區合作組織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

  當然,這件事不能一哄而起,還是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多數群眾的意願逐步推行。在那些經濟不發達的村子,如果多數村民不同意,那麽,由村委會代行統一經營的職能也不失為一種過渡性的辦法。同時,還要注意設置經濟組織盡量不要增加享受補貼幹部的人數,最好一套班子,兩個牌子,交叉任職。

  二是要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農民群眾怕“變”,是怕走老路子、歸大堆,並不是怕“合作”。我們加強統一經營,設置社區性合作組織,一定要反複、耐心細致地向農民講清楚,加強統一經營是為了堅持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製,是為了更好地為農民服務,要讓農民明白,在你承包土地上打下的糧食,除去公購和必要的提留之外,餘下的還歸你。隻要我們做好思想工作,努力為農民服好務,群眾不會反對統一經營的。統一經營搞不好;集體沒有實力,村幹部成天“要錢、要糧、要命(刮宮流產)”,都是向農民“要”,沒有“給”,農民不滿,幹群關係緊張的問題就難以解決。相反,在統一經營搞得好的地方,集體有較強的實力,就會給農民許多幫助,有“給”有“要”,群眾歡迎,黨支部就有了號召力、凝聚力。

  三是要逐步增強集體實力。集體沒有經濟實力,增加農業投入,搞好服務都落不實。增強集體的經濟實力是搞好統一經營的關鍵。這幾年,在增強集體實力上已有不少好的辦法,如興辦村組企業,實行“兩田製”,完善果園、菜園、林場等專業承包,建立合作基金會,收取土地承包費,實行有償服務等等,這些辦法需要認真總結,大力推廣。

  四是要因地製宜,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分類指導,不能一刀切,一哄而起。我估計,在陝西認真進行這項工作,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在全省收到明顯的效果,不能急於求成,太急了不行,有名無實也不行。這是一個艱苦細致複雜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五是要強化農村經營管理,健全財務製度,搞好審計監督,改變目前財務管理的混亂狀況,使農民對集體財務的使用情況明白放心,這是增強集體實力的必要條件。我們應當盡快健全農村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體係,有領導、有計劃的每年堅持搞一兩次財務清理,形成製度,堅持下去。

  搞好統一經營的關鍵,還是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支部。目前村一級後進支部麵過大是個大問題,我們陝西大約占15~20%,應當及早下決心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一要把整頓後進支部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堅持下去,特別要注意選好一把手;二要對農村基層幹部從工作、生活和政治上經以必要的關心和愛護;三要對那些癱瘓、半癱瘓的支部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比如派脫產幹部任職就是一個好辦法,我省已有七八個縣這樣做了;四要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實行統一領導,這一點不能有絲毫的含糊。

  關於當前農村工作的一點意見

  (1990年6月)我這次到了渭南幾個縣、市、主要是了解農村工作情況。渭南地區和縣、市的同誌們,對農村工作抓得緊,勁頭十足,方向明確,成效很大,使我對發展陝西農業生產更加充滿了信心。

  一關於糧食生產問題

  糧食問題,關係到人民吃飯,關係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我省這兩年糧食豐收,去年總產達到209.8億斤,超過了曆史高高產量1984年的204.7億斤。今夏油菜豐收是肯定的,小麥豐收在望。現在,大家的情緒都比較好。但這隻是問題的一方麵。另一方麵,全省糧食生產的形勢仍然是嚴峻的。糧食雖然豐收,但人均占有量卻由1984年的690斤,降到了656.4斤,比全國平均水平738.3斤低81.9斤。農民人均收入也比全國低百元左右。這表明,糧食增產速度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任務,一方麵要狠抓計劃生育工作,堅決控製人口;另一方麵,糧食的增長速度能不能再快一些?根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紀末人均占有糧食要達到800斤的要求,我省在本世紀末,以人口達3550萬計,糧食產量應達到280億斤。現據有關部門測算,我省2000年人口將達到3775萬左右。這樣,即使奮鬥到280億斤糧食,人均占有量仍達不到800斤。因此,從長遠看糧食的形勢也是很嚴峻的,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我省農業還是不發達的,農業後勁脆弱。全省人均占有糧食,除去口糧、飼料、種子等,所剩無幾,商品率很低。這樣,畜牧業、糧食加工業、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就難以發展,農村人口的轉移就受到限製。農業上不去,國民經濟很難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本世紀末糧食產280億斤的奮鬥目標,必須堅持,爭取實現,後退是沒有出路的。

  省上提出的280億斤的糧食生產指標能不能達到呢?現在有些人對此信心不足,想退到260億或240億斤。我認為不能退,一定要力爭達到280億斤。“八五”計劃從明年開始,到本世紀末還有10年,全省平均每年需增產7~8億斤糧食,指標的確很高,似乎難以攀登。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最近,看到了希望,一些長期在農口工作的同誌和農業專家們找到了糧食增產的路子,就是在灌區搞“噸糧田”、“雙高田”,開發渭北旱原、陝南淺山丘陵區中低產田,等等。按照這個路子,大致框算一下:

  首先,關中老灌區現有糧田500萬畝,1989年平均畝產854斤,按科學家提出搞“噸糧田”的意見,除過邊沿地帶和基層組織不力等因素外,爭取搞300萬畝噸糧田是有可能的,總產達60億斤。

  第二,關中新灌區糧田有438萬畝,1989年平均畝產743斤,拿出300萬畝,產量翻一翻(1500斤/畝),總產是45億斤。

  第三,渭北旱原糧田有1176萬畝,1989年平均畝產429斤(其中水地325萬畝,767斤/畝;旱地850萬畝,300斤/畝)。以1000萬畝計,平均畝產500斤,則總產為50億斤。

  第四,陝南淺山丘陵區糧田有560萬畝,1989年平均畝產250斤。其中漢中改造丘陵低山區工程完成後,120萬畝地可獲總產20億斤;其餘440萬畝,單產達350斤計,總產可達15億斤;兩項合計為35億斤。

  第五,漢江、月河川道有糧田100萬畝,1989年平均新加坡產1500斤,這部分應實現噸糧田,總產計20億斤。

  以上這5塊總計糧產為210億斤。全省糧食作物總麵積為6159.3萬畝,減去上麵的3360萬畝,剩下的3799.3萬畝,平均畝產要求達到185斤,總產即可超過70億斤。這還未計算水利工程設施配套後新增的水澆地,渭南等地改造黃河灘塗、低窪鹽堿地等新耕地,以及榆林地區治沙造田、綠洲農業可增產的糧食在內。這個大帳算下來,我看到280億斤糧食是可能的、大有希望的。當然,這隻是個粗略的計算,不夠精確。算帳是容易的,但真搞到280億斤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需要糧食的年平均增長度達到3%左右。要達到3%左右的速度,要提高單位麵積產量,必須解決好生產技術措施問題,主要是水、肥、土、種子、耕作方法等。有關專家告訴我,小麥畝產800斤的種子,玉米畝產1500斤的種子都可以解決。肥料則需要兩條腿走路,光靠化肥不行,還要靠秸稈還田、農家肥。農家肥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良土壤。特別是以後複種指數提高了,肥的問題就更重要了。還要注意糾正重夏輕秋的觀念。關中曆史上是夏秋兩料以夏為主,現在要改變這個觀念。噸糧田、“雙高”田、間作套種等,都要求夏秋並重,兩料並重,在用水問題上要注意節約,關中水資源不足,要提倡科學用水,不能搞大水漫灌。要提倡精耕細作,改變那種耕作粗放的老習慣,咱們的勞力多,完全可以把地種得細一些。南方人種田象繡花。精細得很,咱們北方人也“繡花”行不行?水、肥、土、種等措施上不去,280億斤的目標就是空的。

  縣裏的同誌現在是三年改選一次。縣委書記、縣長一上任就紮紮實實地幹,不能“一年看,二年幹,三年等著換”,而要換上就拚命幹,三年變個樣。縣裏的同誌要有愚公精神,每天挖山不止,一任接一任地幹下去,幹它一個新天地,造福人民,造福子孫。

  二關於搞好雙層經營的問題

  陝西的糧食要上一個新台階,必須搞好雙層經營,建立健全合作經濟組織。這是前當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過去人民公社體製,把生產者捆死了,把農民的積極性捆沒了。我們從1980年冬搞聯產承包責任製,主要是搞了“大包幹”。它突破了人民公社的框框,推倒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模式,農民有了經營自主權,煥發了極大的勞動熱情,調動了生產的積極性。這幾年促使糧食增產的因素,不僅是大包幹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還有國家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穩定農民負擔等政策;解放後四十年來積累下來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揮了作用;老天幫了忙。這幾個因素使糧食連續幾年增產,1984、1989年兩次達到高峰。實踐證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大包幹),是適應農村生產力狀況的,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所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要急定,不能動搖。但是,應該說工作中也有失誤。一是把集體的財產幾乎分光了,有些沒分下來的,這幾年吃得也差不多了,幹部補貼等都從這裏支出。有些集體經濟成了空殼,東西分光了,人心也散了。雷北、袁家、烽火這樣集體財產沒有分的村是極少數。一個就是搞大包幹一刀切,沒有加以區別。我曾到涇陽調查過,涇陽有兩個相鄰的村,何什麽村和先鋒村。大包幹以前,先鋒是先進大隊,何什麽村是普通大隊,大包幹時先鋒大隊把集體財產分光了,而何什麽大隊把一部分集體財產保留了下來。這幾年,何什麽村的變化比較起來很能說明問題。那些集體財產較多、生產搞得比較好的村,搞“大包幹”是不適當的。現在有的同誌不願意承認我們在搞聯產承包責任製過程中有失誤,這是不客觀的。按中央當時的精神,土地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要發揮集體和家庭兩個積極性,即實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但執行的結果,在大多數地方,隻剩下了分戶經營的一個積極性,隻是單層經營。大包幹以後,在調整產業結構上我們做了許多工作,有成績,但大量減少棉田麵積是個失誤。

  要搞“噸糧田”,要把糧食搞到280億斤,現在這個狀態不行。綹綹田,種子混雜、倒茬、耕作、植保不統一……這種狀態同要在大麵積上提高單位麵積產量是不相適應的,非抓統一經營這個層次,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不可。但這決不是要回到人民公社化的老路子上去,不是“歸大堆”,而是通過搞好統一經營,加強社會化服務,解決農民一家一戶無力解決和解決不好的問題,進一步發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潛力。要讓農民明白,你種的地裏打出的糧食歸你,你搞不了的事情集體幫你辦,為你服務。隻要是把這個服務搞好了,農村一定會有個新的飛速躍。這牽扯到一個人們議論的問題,就是大包幹的潛力挖盡了沒有?有的同誌認為大包幹的潛力還大著呢,不需要搞統一經營;有的同誌認為大包幹的潛力發揮完了,不搞統一經營不行。我認為要辯證地看,大包幹的潛力確實挖得差不多了。還有多大潛力呢?一戶農民一年的收入,把各種開支除去,能夠投入到農業生產裏的隻有七八十元,而且主要用於當年生產。農民大包幹的潛力是有限的。但是,若加上統一經營這個層次,有了集體經濟力量的支持,潛力就大了。所以我們現在要穩定、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在此基礎上加強統一經營這個層次,建立健全合作經濟組織,把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和個體經營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現在要搞統一經營相當困難,因為過去把集體的財產弄光了,陝北有的地方甚至連開會買燈油的錢都沒有。現在有種說法,說農民不歡迎統一經營,這有片麵性。農民怕歸大堆,但又希望能提供服務。原來農民說:“土地分到戶,不要村幹部”,現在則說:“土地分到戶,需要來服務”,這說明農民思想已有了變化。當然,也要看到各地經濟、文化、工作發展不平衡,不能一刀切。統一經營的程度和水平要因地製宜。渭南這方麵搞得比較好,工作紮實,尤其是1987年以後,進行了分類指導等,收到了明顯效果。我估計,把統一經營這個層次搞起來,全省大約需五年時間,太急了不行,有名無實不行,不因地製宜不行。現在有些地方和農民的關係在比較緊張,農民說,村幹部是“要糧、要款、要命(刮官流產)”,都是向農民“要”,沒有“給”,這樣關係就難搞好。如果統一經營這個層次搞起來,村有了經濟實力,就會給農民許多幫助,有“給”有“要”,那裏村幹部和農民的關係就會得到改善。

  搞好雙層經營,應當注意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逐步增強集體經濟的實力。國家和省上的農業投入資金主要用於治理大江大河和大型農田水利基建項目,農民個人投入能力有限,所以,當地農業投入主要依靠集體力量,韓城有個夏筇禹口村,兩年給農業投入了35萬元。這個村1400多人,人均一畝地,但他的村辦企業搞得好,集體經濟力量較強,黨支部在村裏就有號召力、凝聚力。沒有經濟實力,增加投入,搞好服務都落不實,隻能象群眾說的那樣,是“計劃在紙上,加強在會上,服務在嘴上”,可見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是個關鍵。加強集體經濟實力的辦法很多,可以辦些村組企業,搞有償服務,征收土地承包費,機動田招標承包,發展農業基金製度,地多的地方還可以搞“雙田製”。根據省委農研室統計,可以有十幾種增加集體積累的辦法。但必須注意發展集體經濟不能與民爭利,否則,即使集體經濟實力增強了,也沒有凝聚力。第二是村子裏的基層組織要健全,特別要選一個好支部書記,這是搞好統一經營的保證。村幹部的條件,要把幹部四化標準具體化,要選為人正派、處事公道、有一定辦事能力的人來當幹部。現在有的地方由縣上或鄉上給落後村派一個得力的幹部當支部書記,把村裏的工作搞好,這也是個好事;第三是抓好經營管理,尤其是農村的財務管理。這幾年,農村的財務管理十分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搞好經營,農民不信任。韓城的同誌說,現在的村幹部清湯利水的少,貪汙腐化的少,就是不幹不淨的多”。下決心把農村的財務清理好,把經營管理搞好,這是搞統一經營的必要條件。總之,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方向是加強“統”這個層次,增強村一級集體經濟實力,建立健全合作經濟組織,加強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工作,進一步發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潛力,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麵發展。

  三關於農村流通領域的問題

  深化農村改革還有一個流通問題。議論最多的是價格問題,特別是糧食價格問題。價格體製改革要逐步進行。糧食價格不可以一下子提得很高,期望一步到位是不行的。如果硬要在短時間內一步到位,很可能引起混亂。要搞活市場,糧食價格的雙軌製一時取消不了。要把國家征購這一塊管好,收回來;城市平價糧的銷售可酌量壓一些。同時,把集市貿易開放得大一些,關閉的時間短一些,讓農民因價格不合理所受損失的一部分從集市貿易上補嚐回來。二是要以產品為龍頭,搞產、供、銷一條龍。現在有個生產、銷售兩張皮的問題,農民生產的產品賣出去賣不出去,供銷社不承擔風險,吃虧的總是農民。這種體製必須改革。供銷社應深入到農村生產中去,以某個產品為龍頭,搞產、供、銷一條龍,為農民承擔風險,把生產和流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成為農村商品生產的組織者和服務中心。三是流通專營問題。當前一方麵要搞專營,不搞不行,另一方麵必須注意搞活。實行專營是為了有效地糾正流通領域內的混亂現象,不能象前兩年那樣,羊毛大戰、蠶繭大戰、辣椒大戰……搞“百團”大戰,亂七八糟,國家吃虧,農民吃虧。但也不能統死,這樣農民受不了。國家收購不了的農副產品應允許農民自由經營。總之,農村工作要隨時注意不平衡性,切忌一刀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