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百姓安居比天大——黃陵縣農村災後房屋重建工作紀實

潘振洲 蘇玉鵬

公元2003年秋,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和連綿秋雨使黃陵農村98%的房屋遭襲,群眾損失慘重。麵對巨大災情,在各級組織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全力幫助下,黃陵縣委、縣政府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滿腔熱情,帶領全縣幹部群眾展開了一場大規模、史無前例的農村房屋維修、重建大決戰,譜寫了一曲親民、愛民、為民的動人樂章。

萬事民為先 責任重如山

住房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一般家庭最重要的固定財產,而去年的災情對黃陵農村不少家庭來說,是一次傷元氣的劫難。自古以來,黃陵民居習慣以窯洞為主。其優點是冬暖夏涼,就地取材,實用經濟;缺點是磚土組合,跨度大,極易遭自然災害影響,失衡,拱頂大麵積坍塌,形成脆性破壞,危害性大。在這次大災中,全縣倒塌房屋3756間(孔),溜幫、垮背、墜頂、裂縫等危房27275間(孔),損失達9748萬元。加之農業連續5年受災,農民收入銳減,遭受房倒屋塌的毀滅性損失對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生產生活陷入困境。要迅速恢複災害創傷,單靠群眾的力量無疑是杯水車薪。在群眾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的關鍵時刻,黃陵縣委、縣政府義不容辭地挑起了重建的重擔,把農村災後房屋重建工作作為全縣今年10件大事之首。他們緊緊抓住春季雨水少的有利時機,連續4次下發文件,對災後重建專題安排部署,並於2月21日召開了全縣災後重建動員大會。縣委副書記、縣長趙輝遠在動員會上動情地說:萬事民為先,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居,就談不上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我們幹什麽,心裏也不踏實。隨後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白桉定任組長、副縣長王喜蓮任副組長的災後房屋重建領導小組,成立了兩個督察組,深入鄉鎮村組,督察災後重建進展情況。抽調100多個部門的300多名幹部奔赴災區一線,幫助群眾監測危窯,指導重建。民政、財政、城建等有關部門組成鑒定組,進村入戶對全縣危窯(房)進行摸底排查,鑒定分級。針對每戶窯洞受災情況的不同,對全縣30000餘孔倒塌、危漏窯(房)分別製定出了詳細、科學的重建方案。對鑒定為重建對象的房屋登記造冊,定出了統一的補助標準。倒塌窯(房)的每孔補助500元,危窯每孔補助200元。在補助金的發放上,采取先建後補的辦法,加固重建一個,兌現補助一個,注銷一個。為了加快重建進度,縣上對鄉鎮和群眾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在5月底之前完成重建任務的予以獎勵。各鄉鎮將重建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都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由包片領導、包村幹部、農村能工巧匠組成工作隊,挨家挨戶幫群眾加固窯幫窯背,落實重建方案。

為了確保各項重建措施落到實處,縣委副書記、縣長趙輝遠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農村一線檢查重建進展情況。縣委副書記、縣救濟重建領導小組組長白桉定,副縣長、縣救災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喜蓮幾乎每天都要深入重建現場,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縣人大、政協先後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深入救災現場巡視檢查重建工作。4月中旬縣政府又召開了有關鄉鎮一把手、包建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災後重建現場推進會,交流經驗,查找問題,加快進度。為了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窯,縣重建小組實行嚴格的銷號製,重建一戶由戶主簽名,鄉鎮驗收蓋章,報重建小組備案銷號。每10天通報一次鄉鎮進展情況,對工作不力的鄉鎮和包建單位及時給予通報批評。同時,縣上把災後重建作為鄉鎮、部門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可以這樣說,修窯建房自古以來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引導農民建房還是第一次,而這次政府出麵為群眾建房也是黃陵縣近年來單項工作做得最細致、最深入、最到位的一次。

集多方之力 幫群眾渡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巨大災情麵前,各級組織和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支持。省委副書記張保慶於2004年春節前深入災區慰問受災群眾。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王俠先後兩次到黃陵縣受災最為嚴重的田莊鎮劉家溝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就災後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人大主任劉兆年、市長張社年、副書記王建軍、市政協主席韓燁等領導也多次到災區慰問,安撫受災群眾,指導救災重建。去年12月,市人大專門安排在延的省市人大代表到黃陵視察災情,爭取省市財政支持;市民政局局長袁春合多次深入黃陵,調研災情和災後重建工作,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市直部門抽調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勞局等16個部門的48名幹部深入災區一線,與受災群眾同吃同住,協調落實救災資金,恢複基礎設施,幫助群眾災後重建。延煉集團、黃陵礦業公司等企業積極捐資捐物,極大地鼓舞了黃陵人民戰勝災魔的鬥誌和恢複重建的信心。

在爭取各級扶持的同時,黃陵縣不等不靠,按照“政府引導,群眾為主,包建部門扶持,多方支援”的思路,采取“政府補一點,群眾拿一點,銀行貸一點,上麵籌一點,親鄰幫一點”的措施,大打災後重建攻堅戰。由城建、土地等有關部門牽頭,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農村災後房屋重建工作服務隊,走村串戶為群眾鑒定危窯、製定重建方案、指導重建工作。各鄉鎮也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爭取救災項目和救災資金,自力更生,組織鄉村能人、窯匠,帶領群眾加固維修。縣上各包建部門均派出骨幹力量,駐村幫助群眾協調資金,加固危窯,修路架橋,恢複生產,解決群眾在災後重建中的具體問題,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社保中心包建的雙龍鎮大院子村,地處川道,群眾住房和基礎毀壞嚴重。接到包扶任務後,該中心立刻派出駐村幹部,以“防災保安全”為第一目標,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房。成立了巡護隊,以防部分受災群眾重返危房居住,協同鎮上積極組織施工隊,多方籌集建築材料,帶領群眾加固危房。僅用20多天時間,就新修房屋5間,加固危房12間,春節前,村上6戶危房群眾已全部搬回。今春解凍後,采取群眾上勞、出機械,包扶單位出資的辦法,搭建便橋兩座,加固橋梁一座,修複道路7公裏,解決了群眾出行、生產、生活難的問題;縣抗旱服務隊雇傭機械為所包村平整了莊基地,還投資6000元為受災戶解決重建資金;縣交管站出資4000元為所包村組困難戶解決重建資金不足的難題……

政府災後重建補助資金發放是否到位、公平,是群眾最為關注的事,也是調動群眾重建積極性的關鍵環節。為此,黃陵縣專門製定了一套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方案。在建房資金的使用上,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由包村幹部和督察組監督使用。同時,要求鄉鎮在補貼資金的使用上,也落實專人專賬管理,決不允許亂支挪用;在資金的發放上,嚴格按照危窯的等級和補助標準執行,發放前將情況向群眾張榜公布,待無異議後實施,堅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真正為群眾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截至目前,全縣已發放建房資金291萬元。縣上還組織審計、財政、民政、紀檢等部門,對建房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一旦發現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問題,將嚴肅查處,並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群策群力 加快重建步伐

安居是群眾生存的前提。隻有安居,才能樂業。作為政府引導群眾建房,不能隻救急,還要為群眾長遠生計著想。更重要的是改變農村傳統的居住習慣,修建適合農村高標準住房,讓群眾居住有安全感,不再重蹈覆轍。為此,縣上在這次災後重建中,把房屋重建與新村開發、舊莊基地改造、產業開發、改變傳統居住模式結合起來,群策群力創造多種辦法,建設高標準新村。要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重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投資大,為此縣上對災後重建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時間(必須於5月底完成重建任務)、突出重點,首先著力抓好危房加固,其他分輕重緩急、分類排隊,全麵展開災後重建。

在危窯(房)加固維修上,各鄉鎮按照縣上的統一安排部署,實行一村一策、一窯一策的辦法,對磚土結構的危窯,采取水泥灌漿、換頂、增設防水層等技術措施處理,增強其安全性。對於倒塌房屋,提倡建設平房,一次到位,由鄉鎮或村組聘請鄉村能人、窯匠或專業技術人員逐村逐戶進行修複。田莊、阿黨、太賢、倉村等鄉鎮還從澄城、富平等地聯係來專業施工隊,統一工價,統一標準,因地製宜,分類確定方案,由鄉鎮幹部帶隊,挨家挨戶維修加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農民負擔。太賢鄉奎張村針對原材料漲價,單家獨戶備料難、運輸難、施工難的實際問題,村上采取統一備料、統一施工、統一價格、統一質量和時限的辦法,既減輕了農民負擔,又保證了工程質量和進度;太賢鄉備村在村上耕地少,為受災重建戶劃新莊基地有困難的實際情況下,將老莊基地統一進行平整,為8戶重建戶解決了重建莊基地問題;雙龍鎮西峪村將災後重建與發展三產結合起來,利用雙(龍)五(裏墩)路建設的有利機遇,優先為受災戶劃地基,解決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田莊鎮劉家溝村、韋家河村,針對災情嚴重、加固維修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將原來的老地基進行平整,分期分批重新修建標準高、安全可靠的平房,目前劉家溝已新建平房54間,5月底19戶群眾可入住新居。

在這次大規模的災後重建工作中,黃陵縣委、縣政府時刻不忘關注弱勢群眾的危窯修複,對貧困受災戶優先扶持。阿黨鎮唐呼村劉印奎家5孔窯洞全垮塌,所有家產被埋,縣鄉各級協調資金6000餘元,在原地基上建起了4間平房;隆坊鎮隆坊街楊喜仙一家孤兒寡母,4孔窯洞全部倒塌,得知這一情況後,鎮上出資,為其建起了3間平房;田莊鎮強河村貧困戶田粉霞、田河村貧困戶蘇雲輝窯洞出現險情後,鎮幹部捐款4000餘元,並協調施工隊,為這兩戶加固維修了危窯……像這樣的動人事跡幾乎村村都有。縣鄉兩級黨委、政府正是以“關心群眾疾苦,為民排憂解難”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幫助每一戶受災戶恢複重建家園,渡過難關。

濃濃黨恩潤黎民,百姓安居比天大。黃陵縣委、縣政府在災後重建這場攻堅戰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攻堅,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截至5月10日,全縣已完成危窯加固4977孔,重建房屋1531間(孔),規劃建設高標準新農村5個村近200戶,災後重建完成總任務的83%。如今,全縣上下正以極大的工作熱情、高昂的工作鬥誌,決戰五月份,在汛期來臨之前,可完成全部重建任務,給8萬農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選自2004年5月25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潘振洲,1978年出生,陝西省吳起縣人。中共黨員。現為延安市檢察院幹部。

蘇玉鵬,1960年出生,陝西省黃陵縣倉村人。中共黨員。現任黃陵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通訊組組長。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