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為了共同的懷念——海內外華人整修黃帝陵十年記

馮國

“一根絲也有一個開始,一粒米也有一個源……”法蘭西藝術研究院駐外院士、生於印尼的陳瑞獻恭讀著奉於黃帝的祭文,在黃土高原中部的橋山之巔向世人傳達著“一切由您開始”的亙古懷念。

這是海內外華人共同的懷念,代表了他們共同的心聲!隨著黃帝陵整修工程的順利開展,黃帝陵的祭祀條件大為改善,10年前每年隻有幾萬人謁陵祭祖的規模,近年來已達50多萬人次,黃帝陵正在成為海內外華人的祭祖聖地。

海內外華人的殷殷期盼

清明是中國人灑掃先人墓地、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也是海內外華人拜謁祭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的重要時刻。中華文明五千年,這一文化傳統也綿延了五千年。

“曆代王朝對黃帝陵進行過多次或大或小的建設、維修與保護,但是積貧積弱的近代中國沒有能力為人們提供祭祀黃帝的合適的場地。是新中國首次為海內外普通華人提供了拜謁中華民族共同祖先的初步條件。”據黃帝陵管理局副局長高院艾介紹,在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黃帝陵是古墓葬的第一號,稱“天下第一陵”。而祭祀條件的改善則是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以及海內外華人的期盼分不開的。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江總書記的這一題詞道出了13億炎黃子孫的千古衷腸,讓人久久地體會著這個星球上具有獨立起源、唯一沒有中斷而綿延流傳的古國文明。

10年來,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前往黃帝陵並視察整修工程。胡錦濤、尉健行等中央領導同誌對黃帝陵的整修工作也都十分關心和重視。1990年4月,李瑞環到陝西視察工作時提出整修黃帝陵。1992年10月黃帝陵基金會成立,李瑞環自願擔任名譽會長。此後,他多次聽取陝西省和黃帝陵基金會的工作匯報,並作重要指示。今年9月,他第三次來到黃帝陵,再次視察了黃帝陵的整修工程。中央領導的關心使整修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中央各部委、全國各省市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海外5000萬華人的特別關注,也是黃帝陵整修得以順利展開的重要保障。截至今年9月底,整修黃帝陵工程共籌集資金約1.25億元,其中海內外各界捐資7000多萬元,占籌集資金總額的56%。海內外華人整修黃帝陵的殷切之情,漫染橋山。

黃帝陵初現恢弘氣勢

位於橋山之巔的黃帝陵坐北麵南,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謁拜祭祀黃帝的主要場所。經過10年的整修和建設,共完成投資8300多萬元,黃帝陵現在的整體麵貌煥然一新,不僅能滿足較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謁陵的需要,並且呈現出雄偉、莊嚴、肅穆、古樸的恢弘氣勢。

站在謁陵的起點——軒轅橋南端的半圓形廣場,俯視著鋪砌廣場地麵的5000多塊秦嶺天然河卵石,撲麵而來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曆史。而相傳是黃帝洗筆、由沮河古道改建而成的印池,則碧波蕩漾,使黃帝陵形成山水輝映的自然意趣,並恢複了“沮水月夜”的美麗景觀。

橫跨印池的軒轅橋,全長66米,寬8.5米,為全花崗岩石材建造。外形粗獷古樸,被譽為“中國近代全石材第一橋”。軒轅橋北端通向廟院的龍尾道共有95級台階,寓意黃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級而上則是寬闊的廟前廣場,近年來的公祭活動大都在此舉行,現代傳媒已使它廣為人知。

透過仿漢建築風格的廟門,一萬多平方米的軒轅廟內翠柏林立、綠草茵茵。在大殿前請香拜祭畢,隻見澳門回歸紀念碑與香港回歸紀念碑比肩而立,在黃帝廟眾多的碑匾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在有著五千年曆史的黃帝手植柏旁留照為念,到橋山之巔為黃帝陵撒一把黃土,更是謁陵人的必備之儀。

黃帝陵管理局副局長高院艾介紹說:“整修黃帝陵工程於1992年開工,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籌措資金的黃帝陵基金會也於同年成立。截至目前,黃帝陵已形成了以軒轅橋、印池、入口廣場、橋南橋北廣場、停車場、龍尾道和大麵積綠化為主的新格局。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已經開工。”

根據規劃,黃帝陵整修二期工程將以黃帝陵深刻的文化內涵為基礎,保護好珍貴文化古跡和橋山8萬株古柏群,修建祭祀大殿和功德壇等主體建築,完善陵區基礎設施,治理陵區生態環境,使黃帝陵形成更為完整的景觀體係。整個工程共35個項目,概算資金約1.5億元。二期工程完工後,黃帝陵將以古樸粗獷的建築與天然山川水勢相結合,融陵、廟、山、林、水、城為一體。

海內外華人的祭祖聖地

“作為黃帝後代,我感到非常驕傲!”自1989年以來,每年都來拜謁黃帝陵的香港商人葉嘉星說:“在感受國家變化日新月異的同時,通過祭祖,我更多地理解了作為中華民族傳人的身份和聰明才智。全球華人都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複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據陝西省政府統計,十幾年來,前來拜祭黃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已逾百萬。生活在國際化環境中的海外華人,對中國的開放和崛起非常自豪,熱切希望尋根問祖。黃帝陵的祭祀活動正成為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海外華人的隆重活動。

黃帝陵基金會副會長、陝西文物局局長張廷皓說,海內外華人有規模地謁拜黃帝陵始於20世紀90年代,人數與年俱增。人群中有白發老者,也有幼齒稚童,還有一些洋女婿。自港澳回歸後,每年前來黃陵的華人華僑增加了兩三萬人次。去年謁拜黃帝陵的華人已達52萬人次。

如今的黃帝陵,除規範的公祭禮儀外,還增加為整修黃帝陵獻愛心、民間祭奠儀式,以及再現遠古先民鑽木取火、生產、狩獵和漢武帝率武官征戰、閱兵、祈仙、祭祖等場景,並舉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書畫表演和旅遊活動等。而采集人文初祖的火種,更是一項現代活動。

除投資一億多元整修黃帝陵之外,其他祭祀黃帝陵的條件也有重大改善。黃帝陵不僅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由西安通往黃帝陵的高速公路也於去年全線貫通,使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化為坦途,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也使素麵朝天的黃土高原正在變綠。

橋山靜穆,沮水潺潺。緬懷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所有參祭者既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而驕傲,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默默祈禱。香港建秦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健先後參加了3次祭陵活動。橋山上,有他全家人種植的一棵柏樹。他希望兒子記住,他的故鄉在這裏,中華民族的根在這裏。

年年清明,歲歲重陽。人們或佇立黃帝陵前或天海一方遙祭軒轅,都能聽到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呼喚。正如詩人雁翼在其《黃帝陵》一詩中寫的:“我雙腿跪下,雙手按地,並不是為了致哀,僅僅為著接通五千年血脈,讓祖先的血和我的血脈共流。”

選自2002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

作者簡介:

馮國,中共黨員,1971年生,山東聊城人。1999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後分配至新華社陝西分社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至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