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為百姓脫貧致富奔波

一 擔任省扶貧顧問小組組長

劉邦顯從領導崗位上徹底退下來後,住進了醫院。幾十年的辛勤工作加上年事已高,肺上的病、氣管的病、心髒的病,胃腸的病,交替折磨著他。他躺在病床上,回顧著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當想到胡耀邦與他的那次推心置腹地長談,他總感到似乎還可以為老百姓幹點什麽事,不能躺在醫院等著去見馬克思。恰這時,陝西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一個扶貧顧問小組,由多名離退休下來、情況熟悉的老同誌來當扶貧顧問,擬聘請劉邦顯任這個小組的組長。劉邦顯在醫院躺不住了,回到家中,也待不住了。幾十年來,他跑了陝西省近100個縣、市,至今還有三分之一處在缺吃少穿沒錢花的境地,應該盡快改變這些地區的貧困麵貌。

扶貧顧問小組組長劉邦顯上任了。他和部分同誌乘著一輛吉普車,開始了全方位的、全省範圍的調查了解,以新視角再次為百姓脫貧奔波。

當吉普車從西安出發,經藍田縣,從九間房進入秦嶺,走了近七個小時,才到達商縣縣城,這時劉邦顯仿佛第一次感到,才100多公裏的山路,怎麽這麽長的時間!這路也太跟不上要求了。晚上,他在招待所的房間中回憶著商洛的情況,熟悉的往事泛入他的腦中。商洛地區,他來過幾十次,他非常清楚,這是全省九個地、市最貧窮的。除洛南縣稍好點外,其餘的六個縣都是貧困縣。這裏既沒有什麽工業,糧食也不能自給;六山二水一分田,閉塞的交通狀況,製約了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教育、醫療經濟,也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情況明,決心大,還要方法對。該從哪兒下手呢?劉邦顯和他的同事們連續跑了多天,又聽到鄉、縣、地三級有關領導的看法,他最終得出了這樣幾點結論:要想富,先開路!路不修通,啥都弄不成。一個麵積近兩萬平方公裏的地區,怎麽能僅有一條從商南到藍田的瀝青公路,而且還是坑坑窪窪的呢?規劃中的西康鐵路也不能再拖了,這條鐵路恰恰能把商洛最窮的兩個縣——柞水和鎮安激活;多種經營是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什麽不能把商洛的六山二水也想辦法搞得為發展經濟服務呢?劉邦顯想起在金花飯店當總經理的三兒子曾告訴他,歐美等國的老外最愛到自然山水中玩了,去過一次柞水溶洞,感到美得不得了,還給沿路的風光起了九曲十八景的名字。但是,就是路況太糟糕了。他逐漸產生這樣一個想法,用自然山水搞旅遊,是商洛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還是路,這是製約商洛經濟發展的瓶頸。

安康,劉邦顯和他的同事們也很熟悉。這裏的情況比商洛好一些。自然狀況確有相似之處。本可從商洛的鎮安縣直接到安康僅70公裏路,卻必須拐回西安,翻山越嶺,繞道200多公裏才能到達。冬季,大雪封山,那就更加困難了。西康鐵路早日修好,不僅是商洛人民的福,也是安康人民的福。交通問題解決了,這裏發展旅遊就更有條件了。

在商洛和安康,劉邦顯在與當地的負責人交談中,反複說,要他們給省上反映,必須改善現有的交通狀況,把公路加寬、修好,爭取盡快達到縣縣通油路、鄉鄉通公路。爭取早日讓西康鐵路開工。同時,把旅遊開發提到議事議程上。回到省上,劉邦顯在給省政府的匯報中,強調了交通是陝南兩地的發展關鍵,建議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尤其是西康鐵路,早動工比晚動工好。

不久,這條當時以自籌為主的鐵路——西康鐵路,克服了種種的困難,終於提前開工了。今天,商州到西安,汽車行程僅需一個半小時;安康到西安,四個小時的火車。這兩個地區,經濟活躍,旅遊已是當地的支柱產業,金絲峽、瀛湖等旅遊景點更成為名揚中外的名勝景區。兩地已漸成為西安800萬人民的後花園了。

在商洛和安康,讓劉邦顯感到最痛心的另一個感受是,這裏的老百姓日子太困苦了。走訪了不少的山民,穿著多是破衣爛衫,相當多的家庭竟然連十元現錢的儲備都沒有。文盲的比例之高,不敢想象,家境的淒慘,催人淚下。更令他感到內疚的是,一些這樣的家庭,竟然還是當年的紅二十五軍的先烈之家,或解放戰爭中李先念曾領導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革命者的軍烈遺屬。劉邦顯再也坐不住了,這裏也是革命老區呀!他想到國家每年給陝北老區都有一定的救濟扶貧款,怎麽忘了這裏呢?劉邦顯決心將這裏的情況迅速上報省委,上報北京,盡快爭取到一定的資金,盡早改變現狀。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他向中央扶貧辦負責人楊克、何載等人詳細地進行了匯報,這個匯報,在中央有關部門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楊克等扶貧辦的領導寫了專題報告,親自走訪了李先念等當年在這兒戰鬥過的老同誌,首先得到他們的同情支持。劉邦顯還派省扶貧幹部李智龍長駐北京,隨同有關領導向王任重、田紀雲、陳俊生等國家領導人和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等部門反複匯報情況,終於得到國家支持,為陝西撥扶貧專款3000萬元,同時,把商洛山區作為老區,列入計劃綜合考慮。這3000萬元到陝後,省政府有人提出由省財政廳代管,劉邦顯堅決反對。提出:必須作為扶貧的專項基金,不得挪為他用。

劉邦顯和他的扶貧顧問組成員們又來到渭北旱原。無論是渭南地區的澄城、白水、合陽,還是鹹陽地區的北五縣——長武、彬縣、旬邑、淳化、永壽等縣,這個地區是十年九旱,多數列入貧困名單。在以往的“以糧為綱”的傳統經濟模式下,糧食產量低,人們吃不飽,還破壞了自然生態。如何讓這一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脫貧致富?如仍把目光死盯在糧食產量上,對這兒情況了如指掌的劉邦顯非常清楚,這是一條死胡同。他曾經數十次來過這裏,他想起在臨離休前,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經貿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出口的產品越來越多,淳化、旬邑等縣的蘋果市場越來越好,一定要在蘋果上大做文章。老的“秦冠”品種不行了,要引進新的品種。一個縣的產量不行,在整個渭北旱原上擴大種植麵積,甚至擴大到延安南部各縣,大有英雄用武之地。賣不了的蘋果還可以榨汁做成飲料嘛。順著這個思路,劉邦顯和幾個老顧問跑了各個縣,與每個縣的有關領導多次商量,又請了農科院和西北農學院的專家專門給有關縣領導和果農們上了課,講了培育優質品種“紅富士”蘋果的技術。劉邦顯和他負責的顧問組專門把這作為一個渭北旱原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向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匯報。省委、省政府為此專門聘請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有關蘋果培育專家來陝西考察。專家從土壤、日照等方麵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這裏的條件是蘋果生長的最優環境,適合大麵積栽培。很快,鹹陽地區、渭南地區、延安地區,黃陵、洛川、淳化、旬邑、白水等縣把蘋果作為本縣的經濟作物龍頭來抓,人均擁有果園一到七畝不等,迅速地使陝西的蘋果種植量成為全國第一位。渭北旱原也改變了以往光禿禿的景象,綠蔥蔥的成片果樹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減少了水土流失。今天,陝西的蘋果無論產量、出口量,還是質量,都已成為全國第一位。全球每六斤蘋果中,就有一斤是中國陝西出產的。

劉邦顯和他帶領的扶貧工作組來到榆林、延安。他們高興地看到,毛烏素沙漠被相對固定住了。延安周圍也可以看到一些綠裝。但是,糧樹還在爭地,幹旱的黃土山峁仍然是以禿為主;山坡中的山羊不時把幼小稀疏的小草連根拔起;糧食產量仍然很低。值得慶幸的是整個陝北發現了大麵積的優質煤,發現了豐富的石油,還發現了天然氣,隻要放寬政策,大力開發,搞多種綜合經營,經濟狀況會迅速好轉。可是,本來就成問題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是就更大了嗎?從宜川到黃龍,再到白水縣的考察調研中,劉邦顯一行突然感到黃龍縣整個被淹在鬱鬱蔥蔥的綠色之中。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公路兩旁不時有不知名的動物跑來跑去,所看到的莊稼地也長勢喜人。在與黃龍縣的負責人交談中,認為必須更加堅定地把綠化和植樹造林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全縣綠化麵積已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水土保持好,生態環境好,氣候相對周圍縣也好得多。糧食種植麵積雖不大,但穩產高產,自給有餘。這個縣的負責人還說,為什麽非要在水都存不住的禿山荒山坡上硬種糧呢?糧食長不好,水土還要大量流失。外邊來的人到我們縣一看,都說我們這兒根本不像是陝北黃土高原,好像是江南的山林。這次談話,使劉邦顯等一行人反複在腦子裏回味著這句話:為什麽非要在水都存不住的禿山荒坡上硬種糧呢?在給省委、省政府的匯報中,劉邦顯和他的幾個扶貧同事這樣建議說:黃龍縣麵積相當於鹹陽地區的一半,可綠化比鹹陽好得多,真像到了江南。糧食產量畝產平均也不比鹹陽少。如果整個陝北的榆林、延安和渭北的幾個縣在山坡溝畔也大量減少收成希望不大的糧食種植,封山育林,像黃龍縣那樣,那川道裏的糧食產量肯定大幅度的提高,山林成材,多種經營,上邊再能給一段時間相應的政策補助,何愁整個陝北、渭北不能脫貧致富呢!

與此先後,省內、陝北不同部門和地區的同誌也提出過類似的建議和意見。省委、省政府在聽取了各方麵的意見後,綜合情況,向中央進行了匯報。

在朱鎔基任國務院總理的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綜合各方麵情況,國務院作出一個劃時代的決定:在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退耕還林。同時,山羊圈養,嚴禁放養。榆林、延安和渭北的部分縣、鄉,均在此規定之列。為保證當地人民的生活,相應的補助措施也隨之出台。幾年後,劉邦顯的幾個孩子從榆林紅堿淖一路南下到西安,興奮地告訴躺在病床上的劉邦顯,榆林城北的毛烏素沙漠綠了,延安綠了,宜君綠了,宜川綠了,無定河兩岸也綠了時,他欣慰地笑了。

二 扶貧不忘反腐敗

數年的走南闖北,深入實際,扶貧顧問組的同誌們不斷地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有的被采納,有的被反映,還有的在整改中。劉邦顯逐漸感到,有些問題,上邊能解決,但大量的問題,還在具體工作中,自己想方設法,一味地等、靠、要不行。比如資金問題,是瓶頸,是關鍵,誰也不能永遠靠輸血活命。省上、中央都可以幫助一部分,最終還得自己能造血才成。再一點,就是形勢變了,無論如何要教育下邊的幹部,不能大吃大喝。實際走訪中,幾乎每到一個縣,甚至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當地的幹部都要請他們大吃大喝。為陪他們一行四五人,有時竟要陪四五桌,甚至連陪三天。一次,劉邦顯發火了,帶著扶貧組的同誌集體罷飯,才把一個貧困縣為接待他們的大吃大喝行為禁止住。還有一次,在一個貧困縣,第一頓接待飯又給劉邦顯他們上了十多盤菜,外加兩瓶酒,一共四桌。開席前,劉邦顯主動要致祝酒詞。他站起來說道:我們是來了解扶貧的,不是來吃酒席的。你們縣是貧困縣,哪裏來的錢請我們?如果這是向我們表示你們已脫貧致富,我謝謝你們,並向省上反映,立即把你們縣的貧困帽子摘掉,享受的有關政策優惠也同時取消;如果不是這情況,哪裏來的錢這樣揮霍?接著,他話鋒一轉說,這些菜既然做出來了,我們把它吃了,但是不論是哪種情況,都不能白吃!國有國法,黨有黨紀。我提議,從我開始,今天到場的每個同誌都把這頓飯的夥食錢先交了,每人50元,然後,我們再動口。說完,劉邦顯帶頭交了一百元。陪同的縣領導非常不好意思,每人也自掏口袋,交了相應數目的錢。

在給中央扶貧辦負責人的信函中,劉邦顯詳細地反映了基層存在的上述情況,提議通過中央扶貧辦向中央有關領導和組織、宣傳部門反映。把基層,尤其是把縣級幹部的教育當做大事來抓。一葉知秋,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這類問題在全國有共性,應在全國範圍進行教育。抓一抓,會好一些。放任不管,不但扶貧無望,未來的發展也令人擔憂。

三 組建扶貧基金會

在與中央扶貧辦負責人溝通之後,劉邦顯又向省委、省政府建議,可否由他出麵籌建一個省扶貧基金會。不要省上出一分錢,一切資金自己籌集,籌集來的基金用來彌補中央、省扶貧資金的不足,用於一些貧困地區建立造血機製,為扶貧服務。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後,劉邦顯開始了籌建。

首先,是扶貧基金會領導人的選擇。劉邦顯反複思考、多方聽取意見後,認為隻有選擇出好的領導人,籌集資金才有可能,資金使用正確才有保證。他在離退休任過省級職務的幹部中,選擇了如下四個老同誌:

何承華:曾任陝西省委常委、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主要是任過較長時間的西安市委第一書記,在西安人緣很熟,和一些大中型企業也有一定的來往。另外,曾在甘肅、東北和中央的某個部委任過職務,和朱鎔基同誌也曾共過事。通過一定的活動,可能籌集到一定的資金;

李連璧:曾任陝西省人大副主任,並在外交戰線上工作過十年左右,任過駐歐洲共同體大使。

陳明:曾任陝西省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長期任陝西省僑聯的負責人。

林季周:曾任陝西省副省長。既是農業專家,也是個學者。扶貧對象主要是農口,在農村。資金使用是否得當,這位專家是個關鍵。

經過再次給省委、省政府匯報,包括劉邦顯自己在內的扶貧基金會領導人選最終確定了。在決定會長的人選時,劉邦顯多次明確表態,自己是省扶貧顧問組的組長,不宜也不能再兼扶貧基金會的會長。提議由李連璧擔任會長,其餘四位任副會長。最終,劉邦顯的這個提議被大家接受了。

扶貧基金會成立了。劉邦顯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分管全省財貿工作的優勢,與財政部門、各專業銀行、有關金融機構多方麵商洽,很快籌集到第一批資金。然後,他南下廣東、深圳、海南和一批陝西籍的企業家不斷往來,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講陝西扶貧工作的情況及建立扶貧基金會的意義,期望得到他們的支持。辛勤的工作又得到一定的成效。其他幾位基金會的領導和成員們也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為基金會籌措到一定的資金。陝西省扶貧基金會開始了正常的運轉。

四 對耀邦的深切懷念

這時候,劉邦顯再一次病倒了。身體狀況的惡化,迫使他不得不到北京住院治療。他的老伴雷田穎、兒媳黃淩暉陪同他來到北京,住進協和醫院。知情的親友們知道,讓劉邦顯躺倒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摯友、他最敬佩的人、在人生進入老年後對他幫助教育最大的領導者胡耀邦因心髒病突發離開人世。躺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病床上,劉邦顯想得很多很多。他懷念胡耀邦,他根本不相信加在胡耀邦身上那些負麵言辭。胡耀邦的為人和人品他是從心底了解的、佩服的。但是,他不能再說出口了。這就是黨的紀律。最後,他在心中默默地念到:耀邦,一路走好!我會記住你給我的最後叮囑!在最後的有限時間中,全力做好為人民的事,這樣去見馬克思的時候,才不會後悔。

經過著名的醫學專家吳階平叔侄的精心治療和手術後,劉邦顯再一次地站了起來。他不願待在北京,聽1989年春天北京那麽多的傳聞,也無心情看那些子女們不時得到的各種消息。他要返回陝西,繼續他在最後的有限時間中,為老百姓做他該做的事。

五 最後的努力

20世紀的最後十年間,劉邦顯深感自己年老體衰,又被新老疾病纏身。他知道,按照自然法則,自己的日子確實不多了,可是,確實有許多事還未完成。比如,扶貧、幫助各貧困地區建立造血機製還差得很遠。他又開始了下鄉的奔波。這一輪的顯著特點是幫助貧困地區與有實力的企業相互搭橋,或幫助當地建立企業。在旬邑一個偏僻的地方,當地農民種植了幾百畝蘋果,但是,品種是已被逐漸淘汰的“秦冠”,想更換新的品種,又無資金。劉邦顯為幫助他們,先後親自和西安地區的四家企業聯係,設法讓他們結合,取長補短,既達到扶貧解困的目的,又使這些企業有一定收入。在他認識或知道的人中,如有誰想辦企業,劉邦顯總是希望他們能和貧困地區相結合。對基金會的有限資金,劉邦顯和他的同事從嚴掌握,看準目標後,或是入股,或是外借支持。陝西天奴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陝西省秦興扶貧開發實業公司就是扶貧基金會支持創立、發展並成功的兩例。這個企業的創建人本是扶貧幹部,在具體的扶貧過程中,他深深地體會到,說教、建議作用都不明顯,應該實際幹,幹中說,幹中教,才有實際意義。這位幹部自己動手幹了,實際闖了,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奮力遊了。在扶貧基金會的全力支持下,最終成功了,帶動了幾個貧困點的經濟發展,為扶貧事業作出了紮紮實實的貢獻。當然,實際操作中,不是每一次都一定成功。市場經濟的運作知識和規律不斷推陳出新,失敗和教訓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失誤和教訓後,劉邦顯和他的幾個老夥伴總是讓大家總結經驗、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然後,又強調學習、學習、再學習。沒有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懂企業管理,不明白市場所需,建立的造血機製必然是很快被淘汰掉。

扶貧基金會有了一定的資金來源和相對可靠的收入後,一部分幹部提出,可否給每一個成員每月一定的補助。劉邦顯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認為基金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資,來扶貧是為貧苦的老百姓辦實事,不是來掙錢的。但是,多數領導成員認為在市場經濟下,給補助有一定的合理性。雖然這個建議最後被通過了,但是,劉邦顯仍堅決不要!多年下來,劉邦顯名下的這份錢已積累到數萬元。在大多數人的要求下,其他領導與劉邦顯談話,希望他“個人服從組織”。劉邦顯慎重考慮過後,同意收下這筆錢。但是,他不是裝入自己的口袋,也不是拿回家中,而是把這筆錢連同他的一些積蓄和其他爭取來的專項戴帽幫貧款共十萬餘元寄到臨潼馬額塬投入當地打井抗旱和教育事業之中。

在實地扶貧中,劉邦顯越來越感到隻扶貧不教育幹部是萬萬不行的。一次,在淳化縣的工作中,劉邦顯了解到,這個縣已有三個月沒有發工資了,可是奇怪的是有些沒有工資的幹部,仍然大吃大喝,一些人經常去歌舞廳,甚至還要小姐陪同。進一步了解後,方知這些消費竟然幾乎都是打的白條,有的餐館、歌舞廳積累的白條已達幾十萬元。劉邦顯生氣地說:這還是共產黨的幹部嗎?他再次與中央扶貧辦負責人何載聯係,反映了這一情況,表示了希望他能進一步向上反映。何載是一個很正直、很有正義感的老同誌,曾是中組部的負責人之一,對扶貧事業盡職盡責。在扶貧過程中,他曾多次微服私訪,也親眼見過一些地方幹部的腐化墮落,親耳聽過廣大人民對腐敗幹部的憎恨和咒罵聲,和對當地黨組織的失望悲憤言辭。敢於直言的何載給中央組織部寫了一封言辭犀利、情況屬實、感情真摯的反映信。這封信遞到了有關負責人的手中。前中央常委、中組部部長宋平作了嚴肅的批示,後主管這一工作的中央領導曾慶紅也提出具體要求給中組部。何載將有兩位領導批示的信件複印件寄給了劉邦顯。劉邦顯明白,中央已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反腐敗的力度肯定會加強,教育幹部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也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高度。

六 留下珍貴的遺產

劉邦顯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了。八十五歲以後,他幾乎每年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是在醫院裏度過的。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醫院,躺在床上,他開始回顧總結自己這一生,總覺得應該給兒孫們留下點什麽。不是留下什麽錢財,而是留下自己這一生的經驗教訓,留下讓孩子們如何做人的準則。

他首先回憶到自己的雙親。父母畢生是勤奮的,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計、養家糊口的。父母又是明事達理的,他們能把自己這唯一的,又是最小的兒子交給革命事業,而且支持、掩護、擔驚受怕。父母還是正直的,他們用自己的品德贏得鄉親們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作為唯一的兒子,自己卻未能很好地孝敬他們、贍養他們。母親早早地在1951年就撒手人寰。父親在農村操勞到92歲,也去了。自己未盡到一個做兒子的應盡的責任啊!想到這裏,劉邦顯把三兒子叫來,讓他把自己父母的遺像找出來,加印放大,裝入相框。讓二兒子把兩個老人的相片掛到他房間病床的正前方。他覺得自己應該在有生之年陪陪自己的父母了。他又把與兩個老人生活時間最長的大兒子人叫到床前,親自口述讓大兒子筆錄,寫下了《我的雙親》一文,既是對二老的哀思、悼念,也是給自己的孩子們留下的一份遺產,讓自己的孩子們在今天這樣寬鬆的生活環境中學習二老的品德,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他又想到了離開自己已三十多年、最鍾愛的四兒子劉少雄。這是他的一塊兒心病,一個永遠也抹不平的時時發出陣痛的傷疤。自己這麽多孩子中,唯有劉少雄個性最突出,也是最無私無畏的。可惜,那場浩劫讓他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就早早走了。他知道,為這事兒,老伴雷田穎不諒解他,其他幾個兒子也對他有意見。可是“現行反革命分子”這個結論,在當時他是根本不能逾越的。隻是,當時自己為什麽不能再積極地想想辦法呢?這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他想到了自己這一生,有成績,有失誤,有欣慰,也有遺憾。回想到許多已先自己而去的老領導、老同事,也回想到自己走過的路。這條路太曲折了,曆史的征途有不少人生的坎坷,這是需要每個人,尤其是幹革命的人認真總結的。哪些天災是不可避免,哪些人禍需要認真總結的,總的講,革命大方向沒有錯,他無怨無悔。

他又想到今天的社會,生活確實好多了,政治環境也寬鬆多了,但是,腐敗仍在國家機器裏蔓延著,侵蝕著。這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啊!

劉邦顯回頭看了看牆上那幅毛澤東手寫體題詞,想起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大以後帶著新的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奔赴西柏坡,重溫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議,再次大力倡導兩個“務必”時,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麽,他的心中有數了。

在劉邦顯89歲生日過後的一天,劉邦顯把主要照料他的三兒子叫到自己病床前,對他說:我的日子可能不太多了。你也用不著安慰我。如果我走在你媽前邊,你一定要把你媽照顧到底。再就是,我給你們弟兄留下五句話,由你給他們幾個轉達。他扭頭指著牆上那幅題詞念道: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這是立場!千萬記住;接著背誦著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是作風;之後說到,“實事求是”這是方法,是基本品德。我一生被多次批評為右傾,我現在想通了,不是“右”,是實事求是;“群眾觀點”是做事處人的基本觀點;“為人民服務”是一生行為的根本宗旨!這立場、觀點、方法、宗旨、作風五句話都是毛澤東、周恩來他們那一代一生革命鬥爭的結晶,我一生力求按這五句話去做,但做的不盡滿意。現留給你們弟兄,也算完成了我的一個心願!

2007年2月27日,劉邦顯走完了他一生90年的曆程。他的心髒指針停擺在這一天早晨的九時三十分。

在2007年3月5日劉邦顯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劉邦顯遺像兩旁一幅醒目的挽聯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民族危難 攜筆挺戈 曆盡坎坷 為救國一身膽魄!

華夏待興 奔波三秦 艱苦創業 圖富民兩袖清風!

七 後 記

2007年2月27日,劉邦顯同誌走完了人生90年的征程。在悼念他的過程中,許多來自天南海北的同事和戰友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願:劉邦顯是陝西的一位有影響的老同誌,長期擔任重要工作,僅在省級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近半個世紀,並且一貫清廉自律,勤政為民。應該將他的成長過程、工作經曆、畢生業績、懿德茂行寫出來,以告慰英靈,啟迪後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前負責人楊克等同誌先後三次打來電話,要求家屬子女一定將這個意見反映給有關領導,並積極參與這一工作。

幾個月來,筆者走訪親朋,尋蹤覓跡,約稿求索,查閱資料,基本了解了劉邦顯一生的經曆。因為劉邦顯的同代人大多已經作古,有些情況主要依靠一些知情人的回憶,加之時間倉促,難以避免出現某些紕漏,特此說明。

另,特別說明一點:中共陝西省委在1943年元月之後,與關中分委合並,稱關中地委。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陝西省工委。1947年3月後,再次更名為關中地委。建國後,重新組建了陝西省委。考慮文中省委名稱的多變,易引起讀者的疑惑,故一直用“省委”或“省工委”的提法,特此說明。

本文筆者:山水

2007年10月31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