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擔當省委常委、副省長重任

一 分管常務和文教體育口

在副省長的崗位上,劉邦顯與剛接收渭南時的專員謝懷德、延安馬列學院的同學付子和等熟人又一起共事了。第一次分工,他分管文教體育口,同時,兼任秘書長,主管日常事務。

文教是劉邦顯比較陌生的行業,劉邦顯緊緊地抓住省文教辦公室的負責人魏明中等人,一個廳一個廳的過,了解工作重點,摸清現實情況。他深深知道,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體育活動,但是,現在分管這項工作,不懂行,難以進入角色,不了解情況,就不可能實行正確指導。省體委的一個負責人韓增友曾在渭南地委任過宣傳部長,兩人熟悉,他就叫韓增友帶著他今日看足球,明日看籃球,了解我省三大球的現狀。當他知道省體委擬在10至15年時間要把陝西的三大球水平提高到全國先進行列時,他讚同省體委提出的“要從娃娃們抓起”的戰略,並和韓增友等體委領導專門參觀了青少年業餘體校。

在省人委抓常務工作方麵,他檢查、完善有關的規章製度。看到省人委新城大院的綜合環境髒、亂、差、臭,駐在新城大院內的各廳局各自為政、不顧大局時,他叫辦公廳出麵,把有關廳、局的負責人請來協商,拿出共同通過的辦法,清理,檢查,執行。又叫管理局把省委、省人委所有領導的孩子們組織起來,上到省長、副省長的子女,下到各廳、局領導的娃娃,凡是初中以上的學生,一律利用假期時間搞義務勞動,清理新城大院所有死角。為此,他還專門把自己兩個適齡兒子叫到麵前交代,讓他們起模範帶頭作用。

清理出整潔、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善健康的工作秩序,規範必要的規章製度,是他抓日常事務的三個主要環節。

二 主管農業

1964年夏,林茵如從漢中調入省人委,任秘書長。謝懷德調北京任外貿部副部長,劉邦顯改口分管他所熟悉的農林口。他立即走出新城大院,到他過去去得較少的陝南、陝北,逐地區地了解農林生產的實際情況,實地查看莊稼的長勢,親自詢問、掌握當地氣候、降水、土壤等有關資料。同時接觸認識各地分管農業的負責人和掌握基層管理機構的狀況。幾個月的基層調查,他基本做到全省農林狀況胸中有數了。

1964年秋,一個全國性的農業工作會議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作為分管農業的省委常委、副省長,劉邦顯出席了這個會議。組織這個會議的當地負責人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又主管農業的常務副省長霍士廉。霍士廉雖在浙江工作,但老家在山西。主管農業的共同話題,又是相鄰的秦晉之交,兩個人的交談多了起來,特別是對半幹旱地區農業如何發展,特別有興趣,他不時詢問劉邦顯陝北是怎麽做的,有什麽打算,哪些做法是有效的。當劉邦顯把他在渭南半幹旱的塬上采取過的做法介紹時,霍士廉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兩個人共同的一個認識是,水是農業的命脈,尤其是陝西、山西這樣半幹旱地區。

回陝西後,劉邦顯便把水利建設當作農業發展的大事。他和水利廳有關單位研究後,布置了全麵檢查現有水庫的情況,整理出擬維修疏整水利設施的方案,製定完善在各地區新建、再建一些水庫的規劃。同時提出,如何在陝北這樣貧瘠缺水、土壤又薄的地區發展農林業的初步設想。

這一年的秋冬,陝北榆林地區受到嚴重災害,糧食基本無收成。榆林地委書記楊沛琛心急火燎,向省委作了緊急匯報,要求救災。在請示西北局同意後,由西北局和陝西省委共同組成救災工作團,由西北局委員、財辦主任戎子和任團長,陝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劉邦顯任副團長,前往榆林救災。救災工作由兩方麵組成。一方麵,要設法組織調撥大批糧食和老百姓急需的生產、生活資料;另一方麵,要幫助榆林地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快拿出生產自救和來年農業生產規劃或辦法。劉邦顯和戎子和、楊沛琛想方設法,從西安、渭南等地調入了當時最急缺的糧食,又從西安、寶雞、銅川等地設法調入了所急需的生產、生活資料,戎子和利用是山西人的優勢,和山西聯係了過冬所需的煤炭。在生產自救方麵,廣聽民意,當場實驗,采用在半山坡開挖成片的魚鱗坑,以達到蓄水的目的,進而種糧、植樹,並將此辦法匯報給省委、西北局,請求西北農科院和西北農學院派人來現場指導,以確定這一方法的可行性。這一年的冬天,榆林地區特別寒冷,連續多天,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救災工作團成員凍得實在受不了,連戎子和也病倒了。在西安冬天零下五六度的禦寒服怎能阻擋榆林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劉邦顯當機立斷:給每個救災工作人員買一件皮大衣,回西安後交公,先斬後奏的做法他承擔責任。一連許多天,劉邦顯一頭紮在救災第一線。他和司機、秘書一起住在災情最嚴重的鎮川堡公社葛家圪嶗大隊的一孔窯洞中,每日和當地群眾一樣,一日兩餐稀菜糊糊。白天或參加勞動,或實地調研,晚上幾乎夜夜與當地的群眾、幹部研究辦法。當地不但缺糧,還缺水,有時,兩三天都洗不成臉。戎子和看在眼裏,痛在心上。他動情地對劉邦顯說:你真不容易呀!回西北局後,我一定把你在這兒的救災情況給瀾濤同誌詳細匯報!

榆林救災告一段落,省委派飛機接劉邦顯回省城開常委會。在飛機上,劉邦顯看到下麵的山峁全是光禿禿的,連草都沒有,他對同行的榆林地委書記楊沛琛動情地說:老楊,你看這光禿禿的山梁,寸草不生,怎麽能蓄住水呢?又怎麽能不受災呢?我們得想方設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啊!

榆林救災後,楊沛琛成了劉邦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進入21世紀後,兩個住院相鄰的老人還經常相互探望,談笑風生。

就在劉邦顯等人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在榆林地區救災時,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張德生因癌症病重住院。1964年11月,中央任命胡耀邦任陝西省委代理第一書記。中央在調胡耀邦同誌主持陝西省委的工作時,西北局負責人也給胡耀邦介紹了陝西情況,說:陝西階級鬥爭情況非常複雜,民主革命極不徹底,漏劃的地、富分子不少,“彭、高、習反黨集團”的餘孽不少還在領導崗位,陝西省委第二書記趙守一和省人委常務副省長劉邦顯思想極右。

病重的張德生對陝西的未來工作卻充滿焦慮。對陝西的工作和相當一部分省級幹部,他心裏很清楚,西北局和陝西省委的看法不同。為了陝西省委與西北局的關係能融洽一些,工作搞得更好一些,他在病危之時,煞費苦心地將陝西籍和長期在陝西工作的省委常委趙守一、李啟明、嚴克倫、付子和、劉邦顯、惠世恭、劉子義、宋友田等人召集在自己的病床前,艱難而又誠懇地進行了最後的囑咐:一定要和外省來的領導同誌團結好,搞好關係,這是搞好工作的前提;趙守一同誌是個好班長,要團結在趙守一同誌的周圍,不要鬧內部矛盾。在場的這些同誌非常感動,也當著彌留之際的這位好班長表了態。

三 支持胡耀邦的主陝工作

胡耀邦同誌在來陝西工作前,周恩來總理曾給胡交代了兩點:一點是,陝西的工作張德生同誌抓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有骨頭沒肉。意思是骨架起來了,“一五”期間在西安新建的國防工廠、紡織基地都已建成投產,但為它服務的配套設施卻明顯滯後;另一點是陝西是出幹部的省份,老同誌比較多,提醒從未在陝西工作過的胡耀邦注意與當地幹部搞好團結,共同抓陝西的工作。

胡耀邦來陝西以後,為了準確地掌握陝西的情況,他決定親自實地看一看,親自掌握第一手的實情。他牢記著周總理給他講的,陝西的工業是有骨頭沒肉。來的時間不長,他就感到整個陝西的工作穩重有餘,幹勁不足,四平八穩。所以,他到西安交通大學給師生們做的第一個報告中,就強調了轉變幹部工作作風。他說:幹部幹部,就是要幹!戰士戰士,就是要戰,幹部不幹,或是四平八穩地幹,戰士不戰,或是磨磨蹭蹭,能戰勝敵人嗎!能改變落後麵貌嗎?這些斬釘截鐵的話語,震動了整個省級機關,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省委和省人委首先響應,大力改變工作作風,抽調大批幹部到第一線工作。緊接著,胡耀邦又馬不停蹄,在短短的17天跑遍了陝南山區的十幾個縣。每到一縣,親自了解情況,貼近當地幹部、群眾,問長問短,鼓勵大家拿出實勁,勤奮工作,改變貧窮落後麵貌。胡耀邦既不住賓館,也不吃宴席,而是紮紮實實搞調研。陝南歸來,他又到關中各縣和陝北跑了一圈,思想上形成了一個基本認識:陝西的工作,根本不是什麽民主革命不徹底的問題!是老百姓太苦,需要大力抓生產,把經濟搞上去,決不是在群眾中鬥來鬥去!在省委常委會上,他闡明了自己的意見,得到趙守一、李啟明、劉邦顯等多數常委的讚同。他提出自己工作的思路,更得到這些同誌的完全擁護和大力支持。緊接著,胡耀邦又下到基層,開始真抓實幹。趙守一在關中,蹲在生產第一線。李啟明、劉邦顯等到陝北、關中各縣,從實際存在問題入手,具體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整個陝西的工作,一下子活躍起來。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王明坤看到這個局麵,興奮地講:陝西來了個胡耀邦,一下子變了。群眾稱胡耀邦是“胡青天”。

在實際工作中,胡耀邦逐漸體會到,趙守一、李啟明不是右傾,是真抓實幹,劉邦顯也不是右傾,是實事求是,是實實在在蹲在基層解決問題的好同誌。

經過兩個多月的實地調研,胡耀邦已對陝西省情況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形成改變現有局麵的係統意見,2月13日,他親筆起草了一篇《電話通訊》,提出了八個方麵的方針政策性的問題,在征得省委書記處各書記的同意後,簽發各市、縣、區委。不料,三天後,就接到西北局打來的電話:將《電話通訊》中提出的幹部政策不妥,可能引起翻案風。

不久,西北局召開了西北局書記處擴大會議,對胡耀邦展開了批判,緊接著,陝西省委貫徹西北局書記處擴大會議精神,也展開了批判活動,省委第二書記趙守一、省長李啟明均受到了批判,省委常委劉邦顯也遭到集中批判。

他們的主要罪名是:“彭、高、習反黨集團”的黑幹將,思想極為右傾,反對階級鬥爭為綱,反對民主革命補課,胡耀邦錯誤路線的馬前卒等。會後被停止省委常委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改正錯誤,以觀後效。

而被集中在渭北的陳元方、蔣錫白等因實在揭不出胡、趙、李、劉等人的問題,被長時間隔離在那兒,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造反派”衝擊了他們的隔離地,才返回西安。

當時中央隻有三條意見:胡耀邦不再回陝西工作;揭發出的問題先掛起來;工作按西北局的意見辦!

經曆了這場運動的劉邦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望著正牆上掛著的“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這幅題詞,他暗下決心,哪怕這個副省長不當了,回鄉去種地,也得和老百姓在一起,為人民謀利益。

四 與霍士廉共事的日子

1965年底,霍士廉由浙江省調入陝西,任省委第一書記。劉邦顯與霍士廉又見麵了。但是,因為自己當時的處境,不便多說什麽,劉邦顯提出,願意到基層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對人民有益的工作。霍士廉在了解了一係列情況後,他提出,讓劉邦顯到基層蹲點。恰這時,中央提出由中央農業部、中央林業部、西北局、陝西省和西安市五家各抽一名領導幹部,組成一個蹲點調查研究小組,調查半幹旱地區的農業、林業如何發展,由陝西省抽出的幹部為組長。霍士廉認為這項工作特別適合劉邦顯,在省委會上提名劉邦顯為省上人選。通過後,交西北局審定。就這樣,劉邦顯把他的辦公室大本營紮在了有山、有塬、有川道的長安縣。具體辦公地點在郭杜鎮。這時,時間也進入了1966年的春季。

郭杜鎮的蹲點,說是有五個領導成員,實際隻有劉邦顯一人常駐。麵對此情況,劉邦顯不斷告誡他的蹲點工作人員,中央之所以把地點選在陝西,又放在長安縣,正是因為這兒氣候典型,地型多樣。我們拿出具體的方案,對全國同類地區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大家一定要蹲得住,定下心,情況要摸得準,產生的方案要可行。不準三天兩頭往回跑,更不準有應付差事的想法。劉邦顯還提出由他開始,嚴格執行蹲點組定的紀律。劉邦顯說到做到。雖然郭杜鎮離西安隻有十多裏路,可是他嚴格帶頭執行:兩周回西安一次,一個月給省委匯報一次。每天大家的任務就是下農村、搞調研、拿方案、起草文件。大家分頭住在農家,吃在農戶,集中辦公討論。上到副省長,下到工作人員,生活條件一樣,標準相同,無一人特殊化。這時的劉邦顯,住在郭杜鎮五隊一戶社員家中。白天下地幹活,他親自在五隊搞了三畝棉花試驗田,從選地、畫線、培埂、下種到田間管理,他直接參與。後來,這三畝棉田長勢喜人,枝繁葉茂,棉桃又密又大,惹得四周許多人都前來參觀學習。每天晚上,他組織社員共同學習“二十三條”,學習毛主席著作,總結研究工作。他還不時給社員講解毛主席詩詞。這段時間,劉邦顯接觸的是農民,看到的是土地和莊稼,常聊天的話題是如何讓糧棉增產,改善群眾生活,伴隨的是農家的喜、怒、哀、樂。他覺得很踏實,心底很寬闊。1966年8月的“文化大革命”火焰燒到了西北局,燒到了陝西省委,11月,省委、省人委的“造反派”們衝了蹲點組,劉邦顯被揪回省人委新城大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