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凡法妙在轉,轉入轉深,轉出轉顯,轉搏轉峻,轉敷轉平。知之者謂之“至正”,不知者謂之“至奇”,誤用者則為怪而已矣。齋詩之詩之所以病者,在過求之也,過求則真隱而偽行矣。然亦各有故在,太白之不真也為材使,少陵之不真也為意使,高岑諸人之不真也為習使,元白之不真也為詞使,昌黎之不真也為氣使。人有外藉以為之使者,則真相隱矣。

  中唐人用意,好刻好苦,好異好詳。求其所自,似得諸晉人《子夜》、漢人樂府居多。盛唐人寄趣,在有無之間。可言處常留不盡,又似合於風人之旨,乃知盛唐人之地位故優也。

  前不啟轍,後將何涉?前不示圖,後將何摹?詩家慣開門麵,前有門麵,則後有塗轍矣。不見《雅》《頌》《風》《騷》,何人擬得?此真人所以無跡,至言所以無聲也。

  唐人《早朝》,惟岑參一首,最為正當,亦語語悉稱,但格力稍平耳。老杜詩失“早”字意,祇得起語見之。龍蛇燕雀,亦嫌矜擬太過。“眼前景致道不到,崔顥題詩在上頭”,此語可參詩家妙訣。硃晦翁雲;“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乃知天下事枉費推移者之多也。

  中唐詩近收斂,境斂而實,語斂而精。勢大將收,物華反素。盛唐鋪張已極,無複可加,中唐所以一反而之斂也。初唐人承隋之餘,前華已謝,後秀未開,聲欲啟而尚留,意方涵而不露,故其詩多希微玄澹之音。中唐反盛之風,攢意而取精,選言而取勝,所謂綺繡非珍,冰紈是貴,其致迥然異矣。然其病在雕刻太甚,元氣不完,體格卑而聲氣亦降,故其詩往往不長於古而長於律,自有所由來矣。

  劉長卿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迥出盛唐者。“黃葉減餘年”,的是庾信王褒語氣。“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春歸”句何減薛道衡《人日思歸》語?“寒鳥數移柯”,與隋煬“鳥擊初移樹”同,而風格欲遜。“鳥似五湖人”,語冷而尖,巧還傷雅,中唐身手於此見矣。

  絕去形容,獨標真素,此詩家最上一乘。本欲素而巧出之,此中唐人之所以病也。李端“園林帶雪潛生草,桃李雖春未有花”,此語清標絕勝。李嘉祐“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風味最佳。“野棠”句帶琢,“江燕”句則真相自然矣。羅隱“秋深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此言當與沈佺期王摩詰折證。

  深情淺趣,深則情,淺則趣矣。杜子美雲:“桃花一簇開無主,不愛深紅愛淺紅。”餘以為深淺俱佳,惟是天然者可愛。

  書有利澀,詩有難易。難之奇,有曲澗層巒之致;易之妙,有舒雲流水之情。王昌齡絕句,難中之難;李青蓮歌行,易中之易。難而苦為長吉,易而脫為樂天,則無取焉。總之,人力不與,天致自成,難易兩言,都可相忘耳。

  司空司空曙“蒹葭有新雁,雲雨不離猿”,“雲雨”句,似不落思慮所得。意何臂積?語何渾成?語雲:“已雕已琢,複歸於樸。”“窮水雲同穴,過僧虎共林”,昔庾子山曾有“人禽或對巢”之句,其奇趣同而庾較險也。凡異想異境,其托胎處固已遠矣。老杜雲:“熏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語意徘徊。司空曙“相悲各問年”,更自應手犀快。風塵閱曆,有此苦語。知餘嚐讀駱義烏文,絕愛其“風生曳鷺之濤,雨濕印龜之岸”,謂其風味絕色。耿湋“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其語翠色可摘。

  敘事議論,絕非詩家所需,以敘事則傷體,議論則費詞也。然總貴不煩而至,如《棠棣》不廢議論,《公劉》不無敘事。如後人以文體行之,則非也。戎昱“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過因讒後重,恩合死前酬”,此亦議論之佳者矣。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蕩耳。太白力有餘閑,故遊衍自得。益將矻矻以為之。《蓮塘驛》《遊子吟》自出身手,能以意勝,謂之善學太白可。

  盛唐人工於綴景,惟杜子美長於言情。人情向外,見物易而自見難也。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李益“問姓驚初見,稱名識舊容”,撫衷述愫,罄快極矣。因之思《三百篇》,情緒如絲,繹之不盡,漢人曾道隻語不得。

  石之有棱,水之有折,此處最為可觀。人道謂之“廉隅”,詩道謂之“風格”,世衰道微,恃此乃能有立。東漢之末,節氣輩生。唐之中葉,詩之骨幹不頓,此砥世維風之一事也。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此中晚唐絕句所以病也。詩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尋,興情即是。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椎練,太白出於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劉禹錫一往深情,寄言無限,隨物感興,往往調笑而成。“南宮舊吏來相問,何處淹留白發生?”“舊人惟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更有何意索得?此所以有水到渠成之說也。

  貪肉者,不貴味而貴臭;聞樂者,不聞響而聞音,凡一掇而有物者,非其至者也。詩之所貴者,色與韻而已矣。韋蘇州詩,有色有韻,吐秀含芳,不必淵明之深情,康樂之靈悟,而已自佳矣。“白日淇上沒,空閨生遠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長悠悠。”“還應有恨誰能識,月白風清欲墮時。”此語可評其況。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將韋詩陳對其間,自覺形神無間。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