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2、蓴羹、鱸膾與張翰的“蓴鱸之思”

  張翰的“蓴羹、鱸膾之思”是魏晉時代吳人飲食風尚的反映。

  “蓴鱸之思”的典故出於《晉書·張翰傳》,南朝宋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裏也有記載。張翰是西晉的文學家,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在齊王司馬冏手下做官。張翰見司馬冏驕奢專橫,又沉迷於酒色,海內失望,將來必然失敗,會連累到自己;又見秋風起,思念故鄉的菰菜、蓴羹、鱸魚膾,於是急流勇退,辭官歸裏。他歸隱後不久,長沙王發兵攻冏,齊王司馬冏被斬於閭闔門外,張翰得免於禍。人們說他有先見之明,所謂思戀家鄉的蓴羹、鱸膾,隻不過是他退步抽身的遁詞罷了。後人便以“蓴鱸之思”作為遁世歸隱的代名詞。

  不過,應該承認,蓴羹、鱸膾確實是吳地的地方性美食。

  蓴羹的蓴,是一種水生植物,也叫“水葵”,古時又寫作“蒪”。用蓴菜作羹,古已有之,素負盛名。蓴羹獲得盛譽的故事還有一則,出於《晉書》的《陸機傳》。據說陸機到了洛陽,曾去拜訪侍中王濟,王濟指著羊酪對陸機說:“你們吳地什麽食品能抵得上這種美味的羊酪呢?”陸機回答說:“千裏蓴羹,未下鹽豉。”於是蓴羹勝過羊酪又成了通論。南宋詩人陸遊的“薑宜山茗留閑啜,豉下湖蓴喜共烹”就是引用這個典故。

  作鱸魚膾的鱸魚,又名“花姑魚”、“媳婦魚”、“花花娘子”等,是江南珍貴名產,肉質細嫩,味極鮮美,曆來被譽為東南佳味。古時人們多用它細切為膾,故稱鱸魚膾。鱸魚被人稱為珍饈,也還有一個故事。《後漢書·左慈傳》中說:左慈,字元放,廬江人,自幼學神仙法術,曾赴司空曹操的筵席。曹操對眾位賓客說:“今日各位貴賓相會,珍饈美饌大體都有了,所缺的隻是鬆江的鱸魚罷了。”左慈在下座應聲而起說:“鱸魚是不難得到的。”於是,取來一隻銅盆,盆中盛滿水,他用釣竿在水中釣了一陣,果然釣出了幾尾鱸魚,而且都是三尺左右的,活蹦亂跳。曹操即令當眾烹製成鱸魚膾,大家美食一頓。這段記載,不論是左慈表演的魔術也罷,是作者虛構的故事也罷,它卻說明鱸魚膾是當時人所共知的名菜佳肴。宋人範大成就寫過:“細搗橙碨有膾魚,西風吹上四腮鱸。雪鬆酥膩千絲縷,除卻淞江到處無。”

  鱸魚、蓴菜固然滋味雋永,聞名已久,但它所以名聲遠揚,膾炙人口,還是與張翰有著密切關係。宋代談明在他所撰的嘉泰《吳興誌》中談到鱸魚時,即有“肉細美,宜羹,又可為膾,張翰所思者”的記載。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