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6、百歲羹——薺菜

  《明皇雜錄》裏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安史之亂後,唐玄宗下台,肅宗即位,昔日曾一度冠以大將軍頭銜的太監高力士被充軍到貴州。他在路過巫州時,看到山穀裏薺菜很多,卻不見當地人采食,忽然想到他在長安時春天吃的薺菜餡的餅類,撫今追昔,居然感慨地吟起詩來:“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敗。”這是開元、天寶年間紅極一時的高力士遺留下來的惟一詩作。他的這首詩雖然欠雅,但卻反映了唐代長安、洛陽一帶人們喜食薺菜的風俗。

  其實,我國人民吃薺菜的風俗,源遠流長。薺菜,一名“香薺”,又名“菱角菜”。它雖是一種野菜,味道卻很鮮美,早為我們的祖先食用。《詩經》裏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春秋繁露》裏也有“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薺菜……草中之美品”。晉夏侯湛作過《薺賦》,宋陳達叟寫過十六字的《甘薺讚》,蘇軾稱薺菜為“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宋人陶穀在《清異錄》裏說:薺菜年年都有,到處都有,無論貧富,都可以采來吃。因此稱薺菜為“百歲羹”。陸遊生平特別愛好素食,薺菜便是他春天最喜歡吃的佳品。他吟詠薺菜的詩詞更多。名句有“日月思歸飽蕨薇,春天薺美忽忘歸”,“長魚大肉何由皍,凍薺此際值千金”。特別是他在蜀地食用“東坡羹”後所寫的:“薺糝芳甘妙絕倫,啜來恍若在峨岷,蓴羹下豉如難敵,牛乳拌酥亦味珍。”被認為是詠薺佳作。《武林舊事》記載:南宋小朝廷附庸風雅,每年二月二日也興師動眾挖薺菜,庶民百姓認為他們無非是在深宮大院裏呆煩了,山珍海味吃膩了,想借此去野外春遊和調劑一下口味而已,所以就編了一句歇後語——“皇帝他媽挖野菜——散心”。

  我國人民食薺菜的風俗曆久不衰,這與薺菜本身的滋味和營養有關。薺菜的胡蘿卜素含量與胡蘿卜幾乎相等,抗壞血酸僅僅次於辣椒和菜花,卻高於油菜、菠菜、韭菜,蛋白質的含量遠遠高於一般葉菜,而且各類營養成分的含量比較平衡,不像其他蔬菜多於此而少於彼。春天,隻要每餐用一盤薺菜,就可以從中攝取多種營養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京劇和秦腔都有《王寶釧》這出戲,說的是薛平貴征西去後,住在長安城南寒窯裏的王寶釧就靠采集薺菜充饑。故事雖屬虛構,但說明劇作者是富有生活實踐的。不知在什麽時候,好事者在西安市南郊曲江池旁搞了一個“寒窯遺址”,引來不少人去憑吊。今天曲江池王寶釧的“寒窯遺址”已被建設成一個旅遊點,每天車水馬龍,遊人不絕。當地飲食行業還在這裏開設了“薺菜餃子館”,春日生意頗為興隆。薺菜食品已經進入“旅遊食品”的行列,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古老食薺風俗的升華。

  §§第三章 古代名饌及其掌故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