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狗肉可登大雅之堂

  “狗肉不上席麵”、“掛羊頭,賣狗肉”都是貶低狗肉的。殊不知狗肉古時不僅在肉食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常登大雅之堂。《漢書·樊噲傳》載,“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樊噲是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之一,他原先的職業是“屠狗”。市肆裏有屠狗和賣狗肉的行業,可以想見秦漢時吃狗肉的風尚相當普遍。

  我國吃狗肉的曆史很長,考古學家認為,我國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有畜牧業時,最先馴養的就是狗、牛、羊等。狗肉在古時還是筵席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禮記·月令》中說:“孟秋之月……天子食麻與犬。”“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嚐麻,先薦寢廟。”“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嚐稻,先薦寢廟。”可見狗肉上席至少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如果聯係到《禮記·內則》所載“八珍”中的“肝膋”(網油烤的狗肝),那麽,狗肉的“菜齡”又得增加五百年。另據《國語·越語》載:越王勾踐鼓勵繁殖人口,“生丈夫(男孩),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小豬)”。勾踐鼓勵生男子以滅吳,對生男子的賞狗,看來,當時狗肉比豬肉還要貴重。《鹽鐵論·散不足》也有:“今富者祈名嶽、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皅(舞)象。中者南居當路,水上雲台,屠殺羊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衛保散臘,傾蓋社場。”等記述,說明西漢時,富者吃狗肉,貧者吃雞肉和豬肉,狗肉的身價仍高於豬肉,而為中等人家所食用。

  秦漢人常吃狗肉,烹製狗肉的技術就精益求精,用狗肉製作的名饌也推陳出新。《鹽鐵論》中記載漢代的“狗皉(音哲)”,曾是名噪一時的佳肴。“狗皉”是切成薄片的狗肉,為一種適口的下酒菜。這款名菜的出現,可能與孔夫子訓誡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一定關係。吃狗肉已不是整條燒烤,而是變得精工細切了。“庸脯”即是狗肉脯。庸,本來是形容詞,在這裏當名詞用。“庸脯”的做法,大致是將狗肉片沉於沸湯中煮後撈出,撒上花椒末、生薑粉曬幹,再調上各種調味品而製成的一種美味狗肉幹兒。這種狗肉製品在市肆間出售,往往被一搶而空。漢代還有一款載入《食經》的狗肉名饌,叫做“犬皊”(皊,音哲),據《齊民要術》說,它的做法是:三十斤狗肉,六升小麥,六升酒,合起煮到三沸。換過湯,再用三升小麥,三升酒,將肉煮到骨肉分離。打破三十個雞蛋,放進肉裏,然後把肉裹起來,放在甑裏蒸到雞蛋幹透,用石頭壓榨一夜就可以吃了。值得注意的是,《埤雅》裏有這麽一段話:“凡肉,豚宜炮,犬宜羹,故曰羹獻,而禮有犬羹。”這是說狗肉做羹,可以保持原湯原味,也可以減少養料的損失。應該說,這是我國人民從長期食用狗肉過程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不知在什麽時候,因為什麽原因,人們的飲食習俗起了變化。在宴會上,狗肉製品逐漸退位,而且在人們的看法上,把狗肉列入另冊。不過近年來,人們食肉,講究要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因而狗肉的信譽又有回升,市場價格一般高於羊肉。看來,現在人們形容冒牌貨,該用“掛狗頭,賣羊肉”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